说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家所熟知的一定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痛风、牛皮癣、炎症性肠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慢性炎症。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将心血管疾病重新定义为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还提出了ASCVD有关的炎症假说。 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症的渊源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壁上形成脂肪斑块,导致动脉硬化。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向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时,它被称为冠心病。 ASCVD 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供血不足)和缺血性卒中(大脑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一阶段被认为是内皮细胞(动脉内壁的单层细胞)受到某种形式的损伤。这可能是由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称为“坏胆固醇”)引起的。 当内皮细胞受伤时,它们会释放化学信息,将白细胞(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到该部位。这些白细胞进入动脉壁并引起动脉炎症。 白细胞还会消耗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导致形成“脂肪条纹”——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可见迹象之一。脂肪条纹在年轻时就开始形成,从20多岁起,我们大多数人的动脉中就会出现一些脂肪条纹的迹象。 这种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浸润以及慢性炎症的过程可以默默地持续多年,长期以往,最终导致动脉中斑块的形成发展以及破裂,引发心脏病和卒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患有慢性炎症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由于这种慢性炎症过程悄无声息地发生,许多患者直到心梗发作才会意识心血管疾病早已靠近。 使用抗炎药物减少血管炎症 目前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高敏C 反应蛋白 (hs-CRP) 来评估炎症水平。研究显示,hs-CRP 水平升高的人患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增加。 一项名为CANTOS的大型临床试验开创性地将canakinumab这种抗炎药物治疗心梗发作且 hs-CRP 水平较高的患者,结果显示,使用这种抗炎药可降低 hs-CRP 水平,使这些患者的心脏病发作次数略有减少,从而验证了心血管疾病的炎症假说。 不过可惜的是,接受canakinumab治疗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似乎也增加了,考虑到药物安全性和较高的药物成本,canakinumab没能用于临床治疗ASCVD。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考虑使用秋水仙碱等更便宜的抗炎药物来减少炎症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随着COLCOT系列研究结果的公布,近期秋水仙碱也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首个可以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ASCVD的抗炎药物。 给血管“消”炎,还得从生活方式抓起 其实除了药物以外,最经济有效的就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姐可以给血管”消消炎“,减少体内炎症的发生。 1.戒烟 吸烟会促炎,因为香烟中的有毒物质会刺激身体中的炎症反应。戒烟、拒绝二手烟是最经济有效的途经。 2.抗炎饮食 高脂饮食和超加工食品也会导致动脉慢性炎症。相反,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富含多不饱和脂肪的鱼类等食物构成的饮食模式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建议抗炎饮食中蔬菜和水果应占食物总重量的2/3。另外,富含茶多酚的绿茶也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 3.运动 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指南建议每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以上的大强度运动即可。其实运动不仅仅在体育场或者健身房,在家做做家务,出门取个快递也算运动的一种形式。 4.减重 肥胖,尤其是腹性肥胖会导致慢性炎症。减重,减少腹部周围的脂肪将有助于减轻这种炎症。少吃多动是真谛。 5.良好的心态 压力会诱发体内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因此尝试控制良好的心态,通过冥想、接触大自然等方式定期释放压力非常重要。 6.关注身体指标 一些常见的身体指标,例如血压、胆固醇和体重指数、血糖、尿酸这些传统的心血管相关的指标,不仅可以帮助量化心血管风险,还对显而易见地观察到上述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获益,因此定期监测并记录是有必要的。 |
|
来自: hercules028 > 《健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