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

 绿叶的图书馆88 2023-06-27 发布于广西
概述
身体单侧皮肤出现簇集水疱、丘疹,疼痛明显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避免加重
多数可在2~4周痊愈,不易复发,少数有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什么?
定义
带状疱疹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一种潜伏在体内神经细胞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
丘疹、水疱等皮肤损害多发生在身体一侧,沿着某一条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疼痛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肤损害发生,为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
带状疱疹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明显的神经损害,表现为后遗神经痛等症状。
分类
带状疱疹可根据发生的部位和皮肤损害的特点分类,最常见的是普通带状疱疹,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
普通带状疱疹
累及部位是躯干(胸部、腹部、背部),主要表现是局部皮疹、疼痛等。
眼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累及三叉神经的眼支分支,疱疹分布在单侧眼部周围皮肤,疼痛剧烈。
耳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累及面神经、听神经,表现为耳道、鼓膜疱疹,可能引发面瘫、耳部剧烈疼痛、外耳道疱疹(即Ramsay-Hunt综合征)等。
播散性带状疱疹
年老及体弱者容易发病。皮肤损害可广泛、大面积分布,侵犯肺、脑等人体重要器官,严重时可以引发带状疱疹肺炎或脑膜脑炎,甚至死亡。
无疹性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
较少见,仅有疼痛,无皮疹出现。
出血型带状疱疹
表现为水疱内有出血。
不全型带状疱疹
仅表现为红斑、丘疹的皮损,不出现水疱。
大疱型带状疱疹
表现为水疱皮损较大,直径可明显大于1厘米。
发病情况
带状疱疹在我国散发性流行,目前尚缺乏权威发病率及患病率数据。
全球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每年1000人中有3~5例,亚太地区为3~10例。
带状疱疹的住院情况为每年10万人中有2~25例,复发率1%~6%。
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生带状疱疹,多见于40~70岁,发病风险、住院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治疗好得快?
得了带状疱疹早期治疗好得快,可以缩短病程,以药物治疗为主。
带状疱疹发病72小时内足量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可配合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B12等。瘙痒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止痒,外用局麻药、辣椒碱,口服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加巴喷丁等可缓解疼痛。其他还有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药物遵医嘱使用。
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带状疱疹有全身症状、局部皮疹、疼痛表现。
发疹前数日,可有轻度乏力、低热,患处皮肤可有灼热感,触摸痛明显。发疹先出现红斑,然后出现带状排列的丘疹、丘疱疹和水疱,常分布在颈肩部、腰间、头面部等身体一侧,可有明显疼痛。
皮疹一般 2~4周消退,体弱者时间长。若愈后3个月以上仍有疼痛,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年。
带状疱疹会传染别人吗?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会传染别人。易感染者主要为50岁以上,受到应激、压力大、疲劳、免疫功能降低或免疫障碍者等。
带状疱疹的传染源是带状疱疹患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带状疱疹的水疱液内含有大量感染性病毒颗粒,接触带状疱疹水疱液可能会传染;不接触水疱液,仅接触到未破溃的水疱或水疱结痂,则不发生传染。
带状疱疹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带状疱疹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需要保证足够营养。从健康饮食角度建议清淡饮食,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
患者需要饮食均衡,多饮水,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食品、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有过敏食物还需避免食用。
患者还需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皮肤损害部位清洁,遵医嘱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带状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有明确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主要是带状疱疹患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很弱,人类是它的宿主。
传播途径
带状疱疹水疱液内含有大量感染性病毒颗粒,接触带状疱疹水疱液可能会传染本病。不接触水疱液,仅接触到未破溃的水疱或水疱结痂,则不发生传染。
接触带状疱疹患者水疱液,与患者共用毛巾、共同游泳等,都有可能传染带状疱疹,但可能性很小。
易感人群
女性更易发病。90%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或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或缺陷的人。肿瘤化疗者、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为35%~50%。
50岁以上。
受到应激或发生创伤、感染的人。
压力大、疲劳的人。
免疫功能降低或免疫障碍者:患糖尿病、艾滋病等。
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或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
接受化疗者。
未接种水痘疫苗的人。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大多并不发生带状疱疹,而是发生水痘或隐匿感染(即没有明显症状或不适),水痘一般发生于儿童身上。只有少部分人初次感染就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部分病毒会在脊髓后跟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里休眠,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或缺陷(如疲劳、患病、压力大、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时,潜伏的病毒会被激活。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会沿感觉神经元转移到神经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损害神经,引起疼痛,并大量复制病毒,引发皮疹。
高危因素
年龄偏大:50岁以上。
免疫力降低或缺陷:如疲劳、压力大、受创伤、患糖尿病、患艾滋病、接受化疗等。
症状
带状疱疹在皮疹发生前有低热、灼热、淋巴结肿痛等前驱症状,典型皮损为身体单侧的丘疱疹、水疱,伴明显疼痛。
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有相应的特殊表现。
前驱症状
皮疹出现前数日,可能会有前驱症状发生。
流感样症状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头痛等全身症状。
疼痛
皮疹出现前数日,相应神经周围的皮肤可有灼热感、刺痛、麻木、神经痛等异常感觉,触摸皮肤时有明显疼痛敏感,持续1~3天。
多见于胸背部、腹部、头面部、颈部、四肢等。
淋巴结肿痛
可有淋巴结肿大、按压疼痛。
典型表现
皮疹
分布
皮疹一般沿受累神经,呈带状分布在身体单侧。
常见部位为颈肩部、腰间、胸肋部、头面部。
皮疹一般不超过身体正中线。
少数人没有明显皮疹。
丘疹和水疱
先出现红斑。
然后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带状排列的簇集性丘疹、丘疱疹和水疱。
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水疱液初期清亮,3~4天后浑浊。
结痂
水疱一般在7~14天结痂。
结痂脱落后会遗留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
消退
所有皮疹消退的时间一般是2~4周,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时间更长。
疼痛
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可有疼痛(钝痛、搏动痛、跳痛、烧灼痛、刺痛、电击样疼痛等),多阵发,触摸、摩擦可诱发疼痛加重。
出疹前、中、后都可有疼痛,一般在皮疹消退后或1个月内消失。
如果带状疱疹痊愈后3个月以上仍留有疼痛,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甚至可持续数年。
其他症状
出疹时可有相应部位的触觉敏感性改变、微小刺激引发疼痛、剧烈瘙痒等伴随症状。
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会有相应的症状。
如眼带状疱疹有单侧眼部周围皮疹,疼痛剧烈。
耳带状疱疹有耳道、鼓膜疱疹、面瘫、耳痛等症状。
播散性带状疱疹有广泛分布的水痘样疱疹。
并发症
带状疱疹一般不发生并发症,但高龄或免疫力较低者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还有皮肤、眼、耳的并发症出现,甚至脑部或内脏受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有疼痛,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的神经痛症状持续,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10年以上。
据研究,10%~15%带状疱疹患者留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岁以上患者占其中的5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的生活,甚至引发焦虑、抑郁。
眼部并发症
眼带状疱疹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如上睑下垂、溃疡性角膜炎、结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炎,甚至发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导致失明。
可引发怕光、流泪、眼睛疼痛、视力减退等症状。
耳部并发症
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面瘫
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Ramsay-Hunt综合征
耳带状疱疹可引发Ramsay-Hunt综合征,表现为面瘫、耳部剧烈疼痛、外耳道疱疹,伴有眩晕、头晕、耳鸣、听力降低、味觉减退等,严重时可发生永久性面瘫、听力丧失。
皮肤细菌感染
少见情况下,患者可有皮疹部位的皮肤细菌感染,出现皮疹红肿、渗出液多、皮疹消退时间延长等。
脑或内脏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
急性胃肠炎、膀胱炎等
病毒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等并发症。
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颈肩部、腰间、胸部、头面部等部位出现单侧带状分布、成簇的水疱,伴明显疼痛,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在妊娠期间或免疫力低下时,接触过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建议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面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
就医前可适度清洁皮肤,不要用力搓洗或搔抓,以免加重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发现皮疹的?
皮疹发生的部位有哪些?
是否有疲倦、发热、头痛等情况?
皮疹持续多长时间了?能不能自行缓解?
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
近期是否接触过该病的患者?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
检查清单
疱液涂片、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血常规
用药清单
糖皮质激素(口服、注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
免疫抑制剂(口服、注射):环孢素、甲氨蝶呤
抗病毒药物(外用):阿昔洛韦、喷昔洛韦、阿糖腺苷
抗病毒药物(口服、静脉):阿昔洛韦、阿糖腺苷、泛昔洛韦、喷昔洛韦
其他:维生素片/胶囊、蛋白粉、其他保健品
诊断
诊断依据
带状疱疹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初步确诊,一般无须其他检查。
如果皮疹或剧烈疼痛症状不典型,可能需要做Tzanck涂片进一步明确诊断,极少行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
临床表现
沿神经支配区域,呈带状分布在身体单侧的簇集性丘疹、丘疱疹和水疱。
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有钝痛、搏动痛、跳痛、烧灼痛、刺痛、电击样疼痛等,局部皮肤敏感。
可有眼部疱疹伴疼痛,或有耳道、鼓膜疱疹。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皮损分布部位及具体皮损形态特征。
皮疹沿神经支配区域呈带状分布在身体一侧。
皮疹为簇集性丘疹、丘疱疹和水疱。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周围有红晕。
Tzanck涂片检查
可发现皮疹处上皮多核巨细胞和细胞内的包涵体。
血清学检查
用于检测体内特异性的抗体,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带状疱疹。
病原学检测
刮取部分病变皮肤,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如检测到病毒抗原,可确诊为带状疱疹。
抽取水疱液、血液、脑脊液作为标本,进行病毒培养。临床通常不用。
核酸检测
用PCR技术检测血液或病变皮肤组织中的病毒DNA,是早期快速诊断带状疱疹的方法,极少采用。
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
相似点:皮肤上都可出现簇集性水疱。
不同点:单纯疱疹的皮疹不沿神经走形分布,容易发生在皮肤与黏膜交界位置,不传染,容易反复发作。带状疱疹的皮疹一般沿受累神经,有传染性。可根据皮损走行和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接触性皮炎
相似点:皮肤上都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
不同点:接触性皮炎有接触某些物质的病史,皮疹主要发生于接触部位,多伴有瘙痒和局部肿胀。可根据病史进行鉴别。
丹毒
相似点:皮肤有烧灼感及明显疼痛。
不同点:丹毒好发于面部及下肢,病变部位边界清楚、发红、肿胀。带状疱疹的皮疹一般不超过身体正中线。因此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鉴别。
虫咬皮炎
相似点:皮肤上都可出现丘疹。
不同点:虫咬皮炎有昆虫叮咬病史,皮疹主要是红肿、丘疹、风团等,中间可有叮咬痕迹,伴瘙痒,一般无疼痛。带状疱疹无昆虫叮咬病史。因此可根据病史和症状进行鉴别。
Kaposi水痘样疹
相似点:皮肤上都可出现水疱、结痂。
不同点:Kaposi水痘样疹有原发皮肤病史,继发水疱、脓疱等皮损,伴瘙痒。带状疱疹无原发皮肤病史,主要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因此可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大疱性类天疱疮
相似点:都常见于老年人,皮肤上都可出现水疱。
不同点:大疱性类天疱疮呈现慢性病程,好发于躯干及四肢,皮损为大量水疱、大疱,伴瘙痒,大多无疼痛。带状疱疹的丘疹、水疱等伴明显疼痛。因此可通过病程和症状进行鉴别。
脓疱疮
相似点:皮肤上都可出现脓疱、结痂。
不同点:脓疱疮好发于儿童,皮疹散在分布,易破溃,可在患者身上自身传染到其他部位。带状疱疹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因此可根据皮疹特点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预防加重、避免并发症。
治疗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兼顾神经营养。
用药提醒: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一般治疗
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皮疹破损,以免继发感染。
水疱渗液时,可以用柔软毛巾冷敷减轻疼痛。
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减少摩擦、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早期、足量应用抗病毒药物是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缓解症状的重要治疗措施。
尤其在带状疱疹发病后7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概率。
常用的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溴夫定。
用药过程相对安全,用药前可检测肝肾功能。
用药后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产生静脉炎(采用输液方法用药)、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止痛药
轻中度疼痛,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等。
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例如可待因、吗啡或羟考酮。
三环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糖皮质激素药物
带状疱疹急性期,可在使用抗病毒治疗同时,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炎症,缩短疼痛时间,促进愈合,减轻后遗神经痛风险。
慢性疼痛一般不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神经营养药
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B12,口服或肌内注射给药。
中成药
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不同证候,可口服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四妙丸,或服用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作用的血府逐瘀胶囊。
外用药物
瘙痒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止痒,使水疱干燥。
外用局麻药、辣椒碱等可缓解疼痛。
涂抹一些抗病毒软膏,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乳膏、更昔洛韦乳膏、膦甲酸钠乳膏、干扰素凝胶等。
不同病程可用不同中药外敷,水疱未破溃时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或外敷玉露膏;水疱破溃后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独特优势,一般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主要治法。应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准确辨证后开具治疗方案。
证属肝经郁热,治宜清泻肝火、解毒止痛,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脾虚湿蕴证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多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气滞血瘀证多治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针灸治疗
对带状疱疹有独特优势,一般经辨证后取内关穴、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
刺破水疱
较大水疱可由中医师用三棱针刺破,促进疱液排出。
其他治疗
氦氖激光照射
对促进皮疹消退可能有效。
半导体激光、红外线局部照射
可以促进神经修复,水疱干涸结痂,缓解疼痛。
生物反馈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治疗可能有效,但缺乏证据,目前并非主要治疗手段。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有自愈性,一般2~4周可痊愈,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病程更长。
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
多数痊愈后无并发症,也不会复发。少数患者可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或反复发作。
身体虚弱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危害性
影响生活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是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
影响美观
带状疱疹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出现抑郁
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部分严重患者可能因疼痛导致抑郁。
影响视力
眼带状疱疹可能会发生眼内炎症,甚至波及眼底,引起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严重者可能因此失明。
出现面瘫,影响听力
耳带状疱疹可能发生永久性面瘫、听力丧失等严重后果。
并发脑炎和脑膜炎
少数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并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保持感染处皮肤干燥和清洁
未破损的水疱应尽量暴露于空气中。
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
不要搔抓或弄破水疱。
避免与家人直接接触
如果家中有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受损者,在彻底治愈前应避免与他们接触,尤其是在皮疹结痂前。水痘和免疫力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结痂。
调整饮食
带状疱疹患者在饮食上无特殊忌口,建议均衡营养,健康饮食。
从健康饮食角度,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烤、油炸食品的等。
预防
避免接触患病人群
避免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儿童、老人、妊娠妇女、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加强警惕。
接种疫苗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已于2020年6月在我国上市。推荐50岁及以上免疫能力正常的人群接种,无论是否接种过水痘疫苗或是否有水痘感染史。
完整免疫程序需要两剂次,一般接种第一剂后间隔2~6个月接种第2剂。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效力可长达4年。更长时限的保护性研究还在进行,部分研究显示保护效力可达4年以上。
增强个人体质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生活中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受寒。
适度锻炼,保持正常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张学军,郑捷. 皮肤性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王宝玺.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4]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6]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老年性皮肤病研究中心.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8):538-542.
[7]
Shingles.NHS.UK,2017.
[8]
Bader MS.Herpes zoster: dia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approaches.Postgraduate Medicine,2013,125 (5): 78–91.
[9]
Chai W, Ho MG.Disseminated varicella zoster virus encephalitis.Lancet,2014,384 (9955): 1698.
[10]
Cunningham AL .The herpes zoster subunit vaccine.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6,16 (2): 265–71.
[11]
Cunningham AL, Lal H, Kovac M, Chlibek R, Hwang SJ, Díez-Domingo J, et al. .Efficacy of the Herpes Zoster Subunit Vaccine in Adults 70 Years of Age or Older.N. Engl. J. Med,2016,375 (11): 1019–1032.
[12]
Grahn A, Studahl M.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Prognosis,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Journal of Infection,2015,71 (3): 281–293.
[13]
Johnson RW, Alvarez-Pasquin MJ, Bijl M, Franco E, Gaillat J, Clara JG, et al..Herpes zoster epidemiology, management, and disease and economic burden in Europe: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Therapeutic Advances in Vaccines,2015,3 (4): 109–20.
[14]
hapiro M, Kvern B, Watson P, Guenther L, McElhaney J, McGeer A .Update on herpes zoster vaccination: a family practitioner's guide.Can. Fam. Physician,2011,57 (10): 1127–1131.
[15]
Tsai SY, Chen HJ, Lio CF, Ho HP, Kuo CF, Jia X, et al..Increased risk of herpes zoster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PLOS ONE,2017,12 (8): e0179447.
[16]
Weinmann S, Naleway AL, Koppolu P, Baxter R, Belongia EA, Hambidge SJ, et al.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 Among Children: 2003–2014.Pediatrics,2019,144 (1): e20182917.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31 17:11
小荷医典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