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提问》

 昵称65158185 2023-06-27 发布于湖南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是《学会提问》。这里的“提问”,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那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在讲这个,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从而更好地提问,更好地论述自己的观点,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批判性思维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当下混乱、嘈杂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庞杂多元、真假难辨的信息,各路媒体头条号永不停歇地进行推送,微信群里的长辈时不时转发一些标题为“必看”“震惊”的养生文章,网络上的各种“专家建议”层出不穷……面对这些信息,你相信谁?质疑谁?他们的证据可信吗?问题的结论是唯一的吗?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对信息照单全收,“批判性思维”作为应对复杂信息的一种思维工具,也被人吆喝了很多年。但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而《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指南,手把手教你,怎么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提出关键性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分别是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其中,尼尔·布朗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发表过很多书籍。他在批判性思维这一领域颇有建树,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他为IBM的亚太公司、乐高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机构,以及几十所大学都提供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咨询服务。所以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及咨询服务的人。

这本书在1978年首次出版,到今天,已经有十二个版本陆续面世了,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最新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有许多新增的内容,比如,在提问之外,批判性思考者应该如何发言和写作,我们在解读中也会提到。

接下来,我将用三个部分,来为你解读这本书。

先,我们来说说,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

在第二部分,我们就进入实战演练部分,讲讲具体该怎么做,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最后,我会给你一些书中的提醒,警惕那些容易让你进入思维误区中的陷阱。好,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这本书。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大多数人都对批判性思维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如果我问你,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你可能会发现,还真有点儿说不明白。也有很多人对批判性思维有个误解,觉得批判性思维就是怀疑一切、批评一切,抓住别人话语里的小辫子大加挞伐,但其实不是这样。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书里是这么说的:批判性地倾听和阅读,就是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的评价,然后作出回应。就像是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淘金,批判性思维强调对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与检验,再选择性地相信和吸收。

为了更好地理解批判性思维,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海绵式思维”。所谓“海绵式思维”,就是面对外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们像海绵一样加以吸收、获取知识,轻松且毫不费力吸收外界的知识是我们一切学习的起点,但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我们只是被动地吸收,而缺少了评价和判断的环节,这无法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我们只会变成一只提线木偶。

批判性思维,正是与之相对的,一种“淘金”的姿态。就是把阅读和倾听的过程视作淘金的过程,别人的话是金子与石子的混合物,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不断提问的态度去聆听,去阅读。当对方向你兜售他的观点时,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抱着一种随时与对方辩论的心态,不断披沙拣金,不断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与海绵式思维相比,批判性思维能够让我们掌握主动权,得到最合理的答案。

批判性思考者可不是“杠精”,它不是不假思索的批评或抬杠,而是用一颗理性的头脑,对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和判断,作出回应,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提问的人,他和人讨论问题时,常用诘问法,也称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疑难中产生。提问能够避免独断专论,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批判性思维,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做一个清醒、包容、谦恭的人。

这样听起来,批判性思维其实不难,难的是我们很难时时做到。生活中,无论是学习知识、与人交际、处理工作,还是娱乐消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但我们的大脑是有惰性和限制的,面对着这样大量的信息,它很容易偷懒,或者受到一些思维习惯的限制。这些惰性和限制,很容易在你毫无察觉的时候,就欺骗了你的理智。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丹尼尔·卡尼曼把人的思考模式分成了系统1和系统2。其中,系统1是依赖经验和直觉的快思考,往往不消耗什么精力,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作出决断;系统2则是需要专注和理性的慢思考,用我们的大脑进行理性的评估。快思考固然简单轻松,但在这一思考模式下,我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偏见和失误,比如所谓的刻板印象。可以说,快思考的高效,是用准确、智慧、理性和包容换取的。而这些思维的惰性和局限是我们无法完全摆脱的,因此,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帮助我们规避思维的陷阱。

总之,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信息加以系统的思考、鉴别、评价,再进行回应。此外,关于批判性思维,我还想强调两个点。

我想强调的第一点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批判性思维和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不同,它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它只是告诉你一系列思维的原则,这就好像是语法,你学会了,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单词量很少的话,就没有什么用,你仍然不算掌握了这门语言。批判性思维不是纯粹的概念推演,而是求诸外界、求诸知识的。因此,掌握了批判性思维,只是掌握了一套语法,你还要丰富自己的单词量,才能让它真正地变成你的武器。

第二,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人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批判性思维的对象不仅仅是他人的话语,还有自己的所言所想,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不仅仅是对他人言论进行批判性思考,还应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发言和写作中。

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进化过程。它不是考场,没人打分数,你现在有多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纠错的速度。对人对己,都是如此。批判性思维不是怀疑一切,批判一切,而是不断反思,不断进化。擅长思考和判断并不是天生的能力,但它可以培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避免成为一个自欺欺人、人云亦云的人。

第二部分

好,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也了解了具备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那接下来,我们就实实在在地聊一下,到底该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当别人就某个问题提出了他的看法,而你有不同的意见,比起火急火燎地提问和反驳,不如先等一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两个聪明人说话时,他们总是先说“等一等”。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在这个“等一等”的时候,如何审视对方的观点,或者如何组织自己的观点。无论是话语还是文字,只要对方抛出了一段完整的论述,它都是由论题、论据和结论构成的。那我们就把它拆解开来,分别从这三个部分,详细说说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也正是书中列出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首先,我们来看论题。论题是一个人话语中讨论的问题,要想评论一个人的某段论述,我们首先需要找准他论述中的论题,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回应。

在此之外,书中还给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点,那就是,在你自己需要就某件事情发言时,你可以把你的发言,变成一个问题。当你把某段内容当成一个问题来思考时,你的精力可以更集中,思路也会更清晰,并且容易以更有条理、更清晰易懂的方式让读者或听众明白,你想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如果你想介绍某个你很喜欢的电竞游戏。若你从它的起源、发展历程、优势劣势、评价和建议等方面来写作,会让读者淹没在长篇大论中,感到枯燥无味。你可以把你想表述的内容换成一个问题,比如:是什么让它成为一款了不起的游戏?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问题,你可以围绕它展开回答,并给出有针对性的结论,让论述变得聚焦,也更加清晰易懂。注意,一个好的论题,还得是一个清晰且有趣的问题,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引起听者或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讲完了论题,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最重要的论据部分。我们都知道,论据中包含理由和证据,证据是用来支撑理由的。但我们往往会忽略掉的,是论证中还包含着一种没有明说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做“假设”。

假设是什么意思呢?假设,就是在说话者的论述中,那些他认为理所当然,所以没有明说的信念,是把他的理由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样说还有点儿抽象,这样,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他说,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因为吸烟损害健康。这个论证过程看起来没有问题,论证的理由也是支持结论的,但若你再往前迈一步,这个理由为什么支持结论呢?其中是不是隐藏着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是高于人们生产、买卖和吸烟的自由的。说话者秉持的这种没有说出来的、将理由和结论联系到一起的信念,就是所谓的假设。

假设可以分为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价值观假设,顾名思义,就是说话者秉持的价值观。描述性假设,是指说话者认为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这个世界应该是公平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这两种假设的作用原理差不多,在这里,我们以价值观假设为例来展开说说。

比如,有人讨论要不要在学校里用金属探测器对学生进行安检,其中,个人隐私和集体安全,就是一组冲突的价值观。在一场辩论赛中,正反双方都会用雄厚有力的论据来支撑他们的结论,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他们最大的分歧,往往就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价值观假设不同。

我们平时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来源,无论是媒体、公众人物,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很少会点明隐藏在他们观点下的价值观假设,很多情况下,说话者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那找到对方论述中隐藏的价值观假设,有什么作用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当别人就某件事展开论述,并针对结论给出了很多理由,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又觉得有股说不上来的奇怪。你要注意的是,他的这些理由很可能无法支撑他的结论,他没有明说的价值观假设,很可能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有个人说,他有两个朋友,朋友A初中辍学后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现在成为一个有钱的商人,而他的朋友B读完了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一家普通企业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于是他说,他的朋友A要比朋友B更成功,读大学、读研究生,没什么用处。在他的这段话中,他的结论是读大学没什么用,而他的理由是他的朋友A比朋友B更有钱、更成功。这段话中,没有说出来的价值观假设是什么呢?那就是,金钱是衡量成功与否、读书有无用处的唯一标准。

倘若你认为他的这个价值观假设站不住脚,你就能够向他质疑:为什么金钱是唯一标准,人的品格、修养、思维、眼界,却没有被纳入考量?当我们能够识别对方或自己理由背后的价值观假设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假设?我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们明确了论题、结论,确认了对方假设是否可行后,接下来,我们要检验其证据的效力。首先,我们要分辨它的证据是事实,还是他的个人见解,事实比见解更有说服力。其次,我们要判断证据的效力如何。证据的来源可以分为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权威或专家意见、研究结果等。个人经历容易让我们犯下以偏概全的谬误,以此作为证据不一定可靠;典型案例听起来生动且有感染力,它可能算不上有力的证据,但它非常有用,会让听者注意力更集中;当事人证言、专家意见都不一定可靠。我们要对所谓的证据保持警惕,并尽力在自己的论述中采用富有效力的证据。

证据效力检验完毕后,就来到了结论的部分。书里给好的结论定了四条标准:第一,结论要重点突出,阐述明确;第二,结论要具备理由和证据来支撑,也就是说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绝大多数人要觉得理由和证据有说服力;第三,结论要回应论题,也就是你不能跑题;第四,结论要容易让读者和听众知道。有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办法,那就是在你写完后,找一个人来读你的文字,确保对方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你的观点和结论。

在结论部分中,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那就是我们要警惕二分式思维,尽量采用“灰度思维”。二分式思维,就是那些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判断,比起二分式思维,灰度思维更吻合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的世界,它强调用“是”和“不是”之外的方式回答复杂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条件句来给出多种结论,就是“如果……那么……”的句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更谨慎、更丰富的结论。

第三部分

好,以上我们分别从一段论述中的论题、论据以及结论这三个部分,讨论了如何对别人的论述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自己的论述中去。接下来,我想给你一些细小的提示,也就是在论述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陷阱,会让人一不小心,就陷入思维的误区。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小陷阱。它们分别是:当心论证中的逻辑谬误、当心含糊不清的词语、当心可能欺骗你的数据,以及当心那些被省略不提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聊聊论证中的逻辑谬误,也就是一些干扰你的“小花招”。这样的小花招有很多,我们在这举几个例子。第一,“人身攻击型谬误”,这种花招就很常见,对方没有直接反驳你的理由,而是对你进行人身攻击,分散你的注意力。这种谬误也有一个常说的名字,叫:“对人不对事”。再说一个,叫做“叙述谬误”,意思是说,当我们能够讲出一个故事,而它貌似可以解释某件事情,我们就觉得事实正是如此。比如我们看到一段视频,一位美国警察拦下了一辆超速行驶的汽车,并对司机开了枪,司机是一名非裔美国人。看到这,很多人心中都会冒出一个与种族有关的故事来解释它,但其实我们对这个事件所知甚少,我们不知道司机是否在肇事逃离,警察走近路边的车时,我们也不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里的警察是否有种族歧视的记录。我们有一个错误的假设,而这个假设给事实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我们就认为事实就是这样,但其实可能并非如此,这就是一种“叙事谬误”。其实,有很多的反转新闻、后真相事件都是如此,在某段描述或视频中仅为我们提供了少量信息,而我们很容易被它们所误导。

在“人身攻击型谬误”和“叙述谬误”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花招,比如摆出某位权威,但这位权威不一定可信;比如诉诸情感而不是事实,也就是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来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比如攻击“稻草人”,也就是说歪曲对方的观点,并对这个不存在的“稻草人”进行攻击;再比如乱扣帽子,转移注意力,循环论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在论证中可能存在的小花招,我们要学会冷静地辨别它们。

好,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小提醒:当心论证中的逻辑谬误。那第二个小提醒,就是我们要当心那些含糊不清的词语。在聆听别人的言论后,我们要准确辨认出其中的关键词的确切含义。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哪怕是在正式场合下的言论,有一些用语都是含糊不清、意思不明确的,经常有一些多义,或者有歧义的词语,而这会导致他的论证不够有力。因此,我们在自己进行论述或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向你的听众,定义和解释自己话语中模棱两可的关键词。文字和思想都需要打磨,注意这一点,你的表达会变得更加准确和有力。

第三个提醒是,我们要当心可能具有欺骗性的数据。现在很多人都有些数据崇拜的惯性,当一个人甩出一张看起来非常翔实的数据图表,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他的结论是可靠且真实的。但你要注意,数据不一定可信。比如有些数据的样本可能代表性不足,还有些人会省略一些信息来达到他的目的。举个例子,我说,某园区的公司数量增长了75%,这个百分比听起来挺高,但它可能只是从4家增长到了7家。再比如,有些人会采用不恰当的平均值来得出某个错误的结论。平均值中包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经常有数据报告会进行行业平均薪资的统计和排名,但这种使用平均数的排名可能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有的行业薪资是非常两极分化的,它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差距很大。但如果想让工资水平显得很高,可能就会采用平均数来进行展示。因此,哪怕对方给我们展开了一张看起来似乎很可靠的数据表单,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因为数据中也可能存在很多陷阱。

最后一个提醒,就是当心那些省略不提的内容。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信息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人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组织,以期用来说服我们的。在这些信息中,可能会有一些关键信息被省略,从而引导我们作出仓促,乃至错误的判断,比如某些新产品广告中绝口不提的负面影响,比如使用一些“更快”“更瘦”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数字。作为批判性思维者,面对别人提供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发现和询问那些被忽略不提的内容,因为那些内容可能对你的决策非常重要。

我来举个例子,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特别容易变肥胖。最近一项持续长达十年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肥胖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2年,肥胖的大学生比例为25.4%,到2012年时,肥胖的大学生比例达到了30.2%。研究人员指出,大学生肥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获得健康食物的渠道以及饮酒量的增加。

这一段论述乍一听没什么问题吧,但你想想,有没有什么信息被省略了?比如说,有没有其他方面可能导致大学生变胖?例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或者生活压力?大学生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可能让他们更容易变胖?这些研究结果有没有在其他研究当中发现?研究的参与人员是怎么选择的?自愿参与这项研究的人的样本代表性如何?以上这些被省略的信息,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能会让这一研究的结论站不住脚。

面对他人提供的信息,我们要注意发现和询问其中被省略不提的内容。这一点对我们组织自己的论述,也很有用。我们在组织自己的论述时,可以先列出那些支持和反驳自己立场的论点,这能够让我们大致看到一个有效的、强有力的论证可能需要包含的全部内容,从而帮助我们加深对反驳观点的理解,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我们自己的论述。

好,以上就是四个小提醒:当心论述中的逻辑谬误、当心含糊不清的词语、当心可能欺骗你的数据,以及当心那些被省略不提的内容。希望这四个小提醒,能够帮助你规避一些思维的陷阱。

结语

到这里,《学会提问》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为你解读得差不多了。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批判性思维,不是怀疑一切、批判一切,而是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思考、评价,再作出回应;其次,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最后,批判性思考,不仅仅是对他人言论进行批判性思考,还可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发言和写作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审视他人的论述还是组织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要找准论题,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回应;其次,我们要找到论述中的理由和结论,识别其背后的假设,判断这一假设是否站得住脚;在结论处,我们要确保结论清晰可得,并且我们可以使用条件句,避免二分式的、非黑即白的结论。此外,我还有四个小提醒,分别是当心论证中的逻辑谬误、当心含糊不清的词语、欺骗性的数据,以及被省略不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规避那些思维的陷阱。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到底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它说:批判性思考者的基本价值观是自主决断、好奇心、谦恭有礼和对好的论证的尊重。这句话,就可以作为批判性思维的注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要是你喜欢这本书,也可以点击“红包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