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的注疏和流传

 新用户38922816 2023-06-27 发布于海南

开开生命的玩笑

从卦辞和爻辞看,说《易经》是卜筮书,没大毛病。

不过,从《易传》《易纬》以及更往后的注疏来看,《易经》成了依据天道变化处理生活得失、治理天下国家和进行道德修养的指南。

那么,从卜筮书摇身一变修行书,有着怎样的脉络?

 1.

卜筮在殷周之际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崇高的地位。

文献记载,处理国家大事时,即便国君和公卿大夫都是同意的,如果卜筮的结果显示不吉利,那么原定的计划就要取消;反之,如果卜筮的结果显示某事该做,即使国君和公卿大夫有不同意见,也得按卜筮结果执行。

那时,从事卜筮的不是外人,多是国君和公卿大夫。

周代以后——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理性思潮兴起了,传统的神学一步步破产,卜筮的地位一步步降低。结果呢?有身份的人,比如公卿大夫,在秦汉以后已经不再从事卜筮了。不必说,卜筮者的待遇已大不如前!

汉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就出现了许多用自然科学知识(比如历法)进行占卜的专职人员,他们和原来的卜筮者争地位、抢饭碗。

据说,有一次,汉武帝为选一个好日子,召来各路占卜专家各显神通。可惜,众说纷纭,最后还是汉武帝亲自拍板——以五行家为准。

这说明了什么?《易经》占筮已不崇高、不吃香了!

唐代,给卜筮者的官职设了上限,不允许过太卜令。

图片
©宋·王溥《唐会要

有考证表明了,太卜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处级干部。

宋明以后,各州郡府县也还都配备一名专职占卜者。

不过,有职无禄,和民间的算命先生没什么两样了。

瞧吧,封建国家明显是越来越不把占卜当一回事了。

这样,殷周时代居崇高地位的龟卜汉唐以后失传了。

那么,《易经》为什么没失传?因它努力适应变化!

 2.

《易经》适应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大约从春秋时起。

那时,《左传》中就有「易不可以占险」的说法了。

后来,《荀子》一书进一步提出「善为易者不占」。

图片
©唐.杨倞《荀子注

在这种形势下,逐步产生了《易传》,把《易经》视为讲天人之道的书。由于讲得好、讲得妙,许多书都引当中的道理,并借题发挥。

比如《管子》,里头就对《周易》有所介绍或阐述。

据朱熹说,孔子以前,称作学问的有六种,叫「六艺」;当中,没有《易经》,因为《易经》中透露出来的都是零碎的知识,无法教人。

不过,到了西汉,有了《易传》,局面就变了:一方面,《易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另方面,《易经》被视为讲天人之道的书。

这样,《易经》被列入学官、设置博士、教授学生。

汉代易学,流传下来的著作主要有《焦氏易林》《京房易传》和《易纬》,影响较大的思想是卦气说以及由它派生的纳甲、爻辰诸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那时炼丹方士也借用易学理论说明丹药的合化过程,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易学著作,比如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到了魏晋,玄学兴起,王弼以老解易,易学有了巨大的转变;作为「三玄」之一的《周易》,实质上已成了魏晋人所理解的老庄思想。

与之不同,随着理学在宋代的兴起,宋人以理解易。

这时,最著名的是《周易程氏传》和《周易本义》。这些著作后来都被作为标准教材印出来供士人阅读、学习,以此应科举、求功名。

此后,《周易》流传更加广泛,儒家没有不谈它的。

甚至,道教、佛教也广泛利用易学理论来阐释教义。

 3.

清朝人编《四库全书》时,对易学的发展做了总结。

在清代学者看来,京、焦、陈、邵的易学都「不切于民用」(《四库全书》:「《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有悖于圣人之意。因此,清代学者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京房易传》、托名焦延寿的《焦氏易林》和邵雍的《皇极经世》逐出「易类」归入「术数」。

图片
©宋·杨甲《六经图考

相比之下,清代学者明显是站在胡、程、李、杨这一边的,他们都坚定地认为圣人作易正是要通过卜筮论人事(《四库全书》:「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正所谓「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总结了易学史后,清代学者还指出,《周易》已被引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天文、地理、算术、丹药等自然科学领域(《四库全书》:「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这样一来,自然如人感叹——易学繁杂不经。

《四库全书》讲,这是「易之一端」,「非其本」。

所谓「本」,就是天道、人事,即一般的哲学道理!

 4.

各代易学面貌的不同还表现在对经传关系的看法上。

司马迁,在名称上,把《易传》称作「十翼」(「翼」是辅佐);在形式上,经、传分开。大体上是经分上下、传有十篇,共十二篇。

到王弼,经和传已经被糅合在一起了。比如,《彖》《象》分属每卦卦爻辞之下,《文言》分属乾、坤二卦,其他四篇附于经文之后。

朱熹呢,他既反对人们借易大讲道理,也反对人们以传附经。因此,在《周易本义》中他重新把经传给拆分开来了,以体现他的思想。

很明确,朱熹反对把《易传》思想当《易经》思想。

图片
©元·胡一桂《周易本义附录纂注

尽管《周易本义》影响大,但是人们无视朱熹劝告。

讲道理,《彖》《象》与卦爻辞的联系确实很紧密。

不必说,这就是通行本经传仍合在一处的重要原因!

 5.

通行本卦序乾坤始、既未终,这种编排战国时就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则是另一种卦序编排。这足以证明,战国以至秦汉时代,《易经》的六十四卦有着完全不同的排列方式。

通行本的卦序排列,只是这不同排列方式中的一种

从心所欲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