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毒村居谱新篇 ,乡村治理焕新颜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6-28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启明星驿站

一、服务背景

(一)基本资料

黄龙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西南部,珠三角腹地。佛山一环环绕全村,是岭南水乡与工业气息交融的现代化农村。村行政区域面积4.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700人,流动人口约12600人,村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现有党员188人。黄龙经济结构优良,增速稳健有力。

区域内有200多家企业,工业以五金电器、装饰材料为主体,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城市化升级中,黄龙没有试图把农村改造成为城市的水泥森林,而是珍惜农村已有的水乡特色,坚持保护修葺旧建筑、旧屋和祠堂,增加村民休闲的活动空间,再现了韵味独特、宜居和谐岭南水乡,实现黄龙特有的工业与乡村相融合的美丽容貌。

(二)活动背景资料

2012年12月9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到黄龙村考察,对黄龙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重要指示。

2020年12月,黄龙村上榜2020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1年2月,司法部、民政部公布黄龙村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1年9月,黄龙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及市、区禁毒办对禁毒示范创建工作的要求,北滘镇以创建禁毒示范镇为目标引领,在全镇范围内推动“无毒村居”建设,随着基层治理改革深入推进,黄龙村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健康发展。

“无毒村居”创建工作开展,有效遏制由毒品问题引发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及家庭矛盾,为乡村的稳定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在黄龙村探索“党建+禁毒”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无毒村居”创建。广东省禁毒委决定自2022年至2024年,在全省开展禁毒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全民共治共建,提出以无毒村居、镇街、禁毒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为牵引,深入开展新时代禁毒工作

2022年1月,黄龙村启动无毒村居创建工作,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资源工作,推动无毒村居建设,做到“农村禁毒工作要让群众更满意”。

2.长期目标

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2021年9月,黄龙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社工以此入手,夯实禁毒工作根基,探索“党建+禁毒”融合发展,推动黄龙村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二)服务理论

1.发展性社会工作:社会发展的理念在社会工作发展之初就已经存在,著名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提出者和推广者劳达·简·亚当斯将发展性社会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强调社会发展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另一类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发展的要求,将社区组织、政策分析、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估融合在一起,突出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

近年来,发展性社会工作不仅关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观念的结合,又进一步引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发展是一个过程,包括环境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发展性社会工作初期的实践策略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社区发展,随着实践工作的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社区的发展更需要居民的参与,形成将微观社会工作服务与宏观社会工作连接成一体的整体视角,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民主参与和公正的社会目标;

同时,强调以社区为本,聚焦于社区本地资源,一方面强调帮助个人建立具有相互支持作用的社会网络,另一方面强调服务对象是自己环境的“专家”。

2.资产为本理论:资产为本社区发展理论认为介入社区服务应以社区拥有的资产或强项为出发点,激活社区发展内在动力,重视社区内在资源和关键力量。在过往的服务中,参与乡村治理的群体多为长者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

本案例中,社工通过联动社区资源(党群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警务室等)参与社区工作,促进乡村治理可持续性发展。

(三)服务策略

三、服务执行过程

(一)探索“党建+禁毒”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无毒村居创建

1.链接、整合资源,开展普及性、专题性、融合性禁毒宣传

主要内容:黄龙村将张锡尧旧居、黄龙书院、村史馆、扶贫展示馆等红色景点串珠成链,构筑红色党建环,建设集党建参观、党建体验、服务配套多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核心区。

社工以此为切入点,融合禁毒宣传共生发展,在党建核心区内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聚焦防范毒品滥用宣传,向前来学习的党员、群众普及毒品预防教育知识,提升全民自觉抵制毒品能力。

同时,拓展社会资源,链接禁毒协会专项经费,打造黄龙村内禁毒宣传阵地,增设普法长廊禁毒宣传栏、禁毒图书角,并以党群先锋队为单元,全面开展村居禁毒宣传活动,宣传禁毒理念。

充分利用节日、外出人员返乡、探亲团聚、农闲、集市等时机,加强禁种宣传,组织进村入户、田间巡查,严防非法种植。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青少年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参与禁毒意识,提高识毒、拒毒、防毒能力。

2.建立支持网络,全环节服务管理吸毒人员

主要内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党员志愿者”本土优势,搭建“社工+党员志愿者”模式,对14名在册吸毒人员100%落实走访谈心。

社工与党员志愿者共同进入吸毒人员家庭,面对面与吸毒人员本人及家属进行家访,对不在本地的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连线方式,开展调查摸底、谈心谈话,全面掌握吸毒人员心理、家庭、就业等基本情况。

针对吸毒人员不同需求,重点抓好涉毒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关爱、女性吸毒人员关爱、吸毒人员“微心愿”活动、心理干预服务、就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工作落地。

做好“应帮尽帮”工作,建立吸毒人员"一人一策"关爱帮扶工作机制,及时对帮扶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帮扶计划,多渠道解决困难吸毒人员心理服务、就业帮扶、子女教育及大病救治等问题,实行“全环节”服务管理。

3.提升居民参与度,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

主要内容:汇集多方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禁毒宣传活动,社工联动社区党员、大学生志愿者等社区骨干力量,集思广益,将禁毒知识与黄龙特色之“睦邻冬瓜文化节”活动、以及“金曲俱乐部唱红歌”等本土特色活动相融合,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提升自我保护;

发动居民群众骨干,利用业余时间,排练禁毒主题小品《悔改》,链接镇内其他社区文娱平台,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巡演,提升居民参与度,拓展参与空间,扩大禁毒宣传影响力,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禁毒社会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呈现出一片和谐文明、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二)多方联动,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1.多方联动 推进工作开展

主要内容:社工通过梳理社区资源图,联动多方力量推进禁毒工作:一是积极联动黄龙村党委、以党群先锋队为单元,以打造最小无毒单元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覆盖家庭、社区。

二是联动黄龙村委会,通过村民协商议事活动平台,推动社区协商,将“抵制毒品”文案“列入村规民约。

通过责任担当促使村民履行禁毒承诺,使每一个家庭成为毒品预防的前沿堡垒,同时,还联动社区网格,将禁毒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将禁毒阵地由村转向网格、家庭,形成“禁毒工作、人人有责、无毒村居、你我共建”的浓厚氛围。

2.夯实常态化禁毒工作基础,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主要内容:持续发挥以社区民警、村居干部、禁毒专职人员、禁毒社工、社区医护人员、网格员为主的“6+N”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作用,织密织严禁毒防护网。一是织密禁毒宣传网,将禁毒关口前移。

结合“禁毒宣传进校园”、“禁毒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达到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二是织密禁种铲毒网,提高群众“禁种禁制”意识。

在辖区内开展禁种踏查专项行动,坚持“发现一株,铲除一株”原则。三是织密织严管控网,确保管控对象不漏一人。坚持“人员管控不放松,定期检测不漏人”的原则,全面掌握人员的戒治状态。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四、成效评估

(一)评估方法

1.观察法:从介入前后结果对比,观察社区群众的变化,对禁毒知识知晓率是否有提升,是否积极投入参与各项禁毒工作。

2.访谈法:通过与居民群众、党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在服务介入后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有否提升。

3.资料分析:根据禁毒系统中服务对象二级管控状态,评估介入服务后吸毒人员戒毒康复成效。

(二)评估结果

1.2022年以来,黄龙村本地户籍人员无新增吸毒人员和复吸人员,无发生本地户籍吸毒人员脱失情况,辖区内无发生制贩毒案件,无发生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无发生本地户籍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

2.创建无毒示范村居初见成效,2022年12月通过区级验收。

3.2022年7月《“党建+禁毒”提升农村禁毒工作满意度》宣传视频在中国禁毒在线的微博发表;

2022年8月,《北滘镇坚持党建引领农村毒品预防宣教工作 黄龙村无毒示范村居创建初见成效》在顺德禁毒简报(禁毒攻坚年行动专报第10期)发表;

2022年9月《以农村党建为抓手顺德区北滘镇全力创建无毒村居》在佛山禁毒简报2022年第42期发表。

(三)目标达成情况

目前黄龙村“党建+禁毒”工作持续进行中,多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无毒村居”氛围,不断筑牢禁毒防火墙,群众禁毒工作满意度、禁毒知识知晓率实现“双提升”。

精准掌握戒毒康复人员底数,社工联动村(居)党支部班子成员定期开展“一帮一”帮扶,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关怀”,把禁毒管控帮扶工作与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提升农村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五、总结及反思

(一)扩大社区参与,推动社区发展

 本案例中,社工采用宏观结构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关注居民个体,更关注社区周围环境、相关政策等,关注居民参与水平对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性。

一方面,社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另一方面,联动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拓展居民参与空间,在社区形成良好参与机制。

同时,社工注重挖掘、组织善用各种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互惠措施,推动多方联动,满足社区需求,助力基层治理工作。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要注重建立和发展社区关系的技巧以及运用传播媒介的技巧

 本案例中,“党建+禁毒”、无毒村居创建工作的开展,基于社区实际,需要与辖区政府部门、单位、非政府组织及居民团体等各类组织打交道,获取相关的支持与援助,充分发挥社区资源最大化利用。

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了解不同组织的正式模式,并把握好组织间的交往准则,避免造成对方对合作的负面评价。

在信息化的时代,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传播媒介推动社区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策略。通过传媒这个桥梁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资源,影响社区的改变与发展。

而良好的社区媒体形象又会激励和鼓舞社区成员热爱社区、凝聚社区,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运用传播媒介的常用途径有:邀请记者撰写新闻稿、接受媒体采访以及新媒体的运用等。

(三)禁毒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中,要有层层递进的新思维 

本案例中,“党建+禁毒”与无毒村居创建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党建+禁毒”工作为创建无毒村居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创建无毒村居又推动服务乡村治理。

可见,身处其中的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开展戒毒康复服务。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也落实到城乡、社区,而乡村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因此,社会工作嵌入社会治理是必由之路。

处于基层的禁毒社会工作者要有层层递进的思维,擅于以现阶段工作为着眼点,拓宽思维,积极探索更深层模式,不断提升毒品治理成效,开启禁毒社会工作新篇章。

社区治理何以有效?
具体怎么做?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营造成果
《社区治理的十八般武艺》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