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集 评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6-28 发布于河南

6月8日,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在海南省图书馆开幕。此次入展作品展现了当下老年书法作者的创作水平以及他们对书法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本报特邀约部分评委及艺术评论家就入展作品展开评点,自本期起陆续刊登,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编

入展作品·篆书(1)谢予东

图片

谢予东 篆书中堂 盖闻德性根心,睟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节录《书法雅言

创作小记   □谢予东

我平时临习金文比较多,此次创作作品之前选择西周晚期铭文《毛公鼎》和西周中期铭文《史墙盘》进行深挖,大量临摹。采用三条屏、有行有列的形式创作,广开思路,大胆书写。
在书写内容的选择上我下了很大功夫,因为有的内容重复的字较多,有些内容字的疏密不均衡,最终选择了《书法雅言》中的一段,草稿写出来后,整体效果较好。为了保证作品文字的正确性,我以常用的工具书《金文编》《战囯文字编》《中国篆书大字典》逐字进行查对。
对于纸张,我选择了加厚麻纸,在书写上有毛涩、苍桑、古朴之感,干湿特点易于显现。用笔以裹锋为主,铺毫、侧锋为辅,方圆结合。笔画较多的字线条略细,字体较大,笔画少的字略小,用笔稍重,整体有疏密、轻重之感。此幅作品我前后写了十几遍,反复修改订正,最后选择了其中较好的一幅,用红色局条进行拼接,以章草落款。
此次入展是对我这些年坚持书法学习的肯定,更是我书法之路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委点评

刘 成(中国书协理事、新文艺群体委员会副主任):谢予东入展作品取法金文《大盂鼎》《毛公鼎》一路,体势严谨、端丽,字形大小略有变化,采用字距大、行距小的布局,空间感比较强,显得比较散淡。其用笔方圆兼备,多有篆籀绞转笔意,线条枯涩,很有张力。其用笔更多借鉴了当代书坛篆书名家的用笔方法,结体也融入了秦简、楚简的字构形态。
此作整体章法布局比较和谐,严整而不失劲爽灵动。章草题跋在形式上与主体做到对比和呼应。用纸选色比较妥帖,使作品显得清淡雅致。
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用笔偏锋过甚,收笔有一些雷同。转折处笔法调整不到位,线条形态不好。章草题跋、落款用笔过于生硬、荒率。

魏兵然(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委员):此件篆书作品取法于石鼓文,又融入了很多时人的创作表现技术,呈现出精熟的笔法技巧和恰当的笔墨意趣。可以看出作者有较强的融合能力和借鉴能力,显示出作者的艺术灵性。作品笔势开张轻松,具有庙堂气和金石意韵的特点,结体严整,端庄大方,匀停貌美。
提两点建议:一是在用笔上刷的成分比较多,造成收笔动作雷同,不能很好地表现石鼓文书法作品圆厚的用笔特点。这种用笔在当今许多大展作品的创作上大量运用,虽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但稍显单薄和内涵不足,因此应在线条的饱满、圆浑、圆润、笔意的浓厚上多加留意。二是在落款上采用章草长款三行,与主体配合,用相对紧密的气息,将主体相对消散的气息扰住,形成了一种很好的视觉对比效果。然而,这种章草长款和主体对比时,分布稍过于平均,用笔过于简单和板滞,没有达到画龙点睛、烘云托月的效果,由于落款的气息不足,没有把作品主体气韵衬托出来。如果今后在长款上再有所提高和调整,作品的艺术效果会更好。

学术点评

杨吉平(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谢予东篆书尝试将金文与简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用笔简洁直爽,最明显的是尖锋落笔,收笔也锋芒外露,显然与许多简书笔法一致。这样写可以充分体现书写的特质,将相对固化的金文形态活化,增强了文字的生命感。强调笔意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的一个总体特征,也是书法艺术应有的基本元素,在对金文书写性的加强方面,今人书法取得了一些突破,值得肯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露锋书写而不减弱金文应有的沉着稳重,这与其金文摹写功力有关,也与正确的笔法有关。其行笔中节沉实,故线条虽然两头尖刻,但整体上则饱满圆润。林鹏先生曾专门探讨过古笔法,认为正是落笔收笔均不藏锋的自然书写。所以,谢予东的篆书可以看做对古笔法的重新唤醒。作品的落款为章草,笔法僵直,过于简单,应当注意改变。

薛元明(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作者将金文和楚简巧妙结合起来,用笔有楚简之意,字形取金文之大小磊落,通篇已然协调统一,墨色也比较自然,细节尚需关注进而调整。相比篆书的自然大方,款字显得有些生硬,提按使转不够灵动,所以存在不协调之处。篆意如何化用到行草、章草中,可以借鉴吴昌硕、王蘧常等前辈。字形处理还得进一步往细节上下功夫,独体字一般都很精彩,一些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待商榷。如第一行“睟”字的“目”旁过于局促;第三行中“笔”字右侧三处收笔重复,应该随机应变;第四行“张、布”二字中,“张”字下方猛收,过于局促,“布”字上下处理生硬,“巾”部过于靠左;第五行“端”字右上方笔画伸展,总让人觉得为了伸展而伸展。风格是自然形成的,不应该为了夸张而夸张,为了风格而风格,应顺应笔势和笔意。倒数第二行“退、威”二字,感觉行笔太快,可能导致笔画失之油滑。当然,作品整体上瑕不掩瑜,多见精彩之处。

图片

来源:2023年第23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责编:马丽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