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颜仁郁《农家》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6-30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半夜就叫醒儿子,破晓时就去耕地,瘦弱的牛儿有气无力地拉着犁,越行走越感觉艰难。

富贵子弟不知道农家耕种的辛苦,误认为田地里的谷物是自然生长出来的。

注释

时人:当时的人。
将谓:就以为。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颜仁郁的一首讽喻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一则农家与时人的对比。二则父子趁晓耕、羸牛无力耕的辛苦与富家公子不识农家苦的对比。
富人不懂农人的苦,上层不懂下层的苦。正如《晋书·惠帝纪》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蛤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故事是说,惠帝司马衷曾经在华林园里游玩,听到蛤蟆咕呱咕呱地叫,就对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是官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们说:“这叫唤的东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等到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老百姓怎么不吃肉粥呢?”
这首诗同样写出了富贵人家,对于农家生活的一无所知。他们生于钟鼎之家,根本不知种地需要“半夜呼儿趁晓耕”,不懂得“羸牛无力渐艰行”的艰苦。他们想象不到,因为他们从小到大没有接触过,也不具备应有的常识,从而被百姓讥笑。
看见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就以为是自己生长成这样的,与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呢?这就是典型的“时人不识农家苦”。
一二句,重点写“农家苦”,三四句,重点写对比,时人不识,田谷自生。
田谷不会自生,时人只被讥笑。农家辛苦耕种,时人四体不勤,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辛苦劳作的同情与怜悯,赞扬与肯定,对于富家子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鞭挞痛斥与辛辣讽刺。
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应该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富贵人家就可以不说话,而不能否认老百姓的劳动成果,认为是天地万物自己生长的成果,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其句式结构大抵脱胎于此。一个不识“凌云木”,一个不识“农家苦”。结句,皆有“怪生笔端,意出尘外”之妙处。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