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去世的时候,儒家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子?

 诸葛良辰 2023-07-01 发布于湖南

如今,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社会伦理、家庭关系、教育体系、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儒学都发挥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3月4日,享年71岁。他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祖先为宋国贵族,即殷商遗族的后代。

编辑

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7岁时母亲去世。19岁时,他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同年,他迎娶了宋国人亓官氏为妻。

虽然是小吏,但孔子经常对时局发表见解,拥有一定的名气。亓官氏生下儿子后,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

当时,周王朝处于日渐式微的状态,没有足够的威望号令天下的诸侯国。整个国家礼乐崩坏,诸侯之间相互征伐、战乱不断,导致老百姓民不聊生。

编辑

因此,孔子立志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引导人们向仁向德,重建国家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从30岁开始,他不断招收弟子,并且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儒学思想。

应该说,孔子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先后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直到去世的时候,他的政治理想也没有实现,他的学说也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编辑

孔子去世前,曾经对子贡说道:“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

翻译成白话文: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一个人尊崇我的主张。夏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东面的台阶上;周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正堂两根柱子的中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正堂两根柱子的中间享受祭奠,我本来就是殷朝人的后代啊。

显然,对于自己的一生,孔子是非常无奈的。他有强烈的使命感,将自己视为老百姓的救星、君王的不世之臣。但到头来,在他的那个时代,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编辑

不知道孔子是否想过,在他死后,弟子们将儒学的思想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从汉代开始,成为历朝历代的官方哲学。有些帝王为了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例如,汉和帝刘肇追封孔子为褒尊侯;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清世祖福林追封孔子为至圣先师等等。

编辑

那么,在春秋时期,为什么没有国家的君主采用孔子的思想呢?

曹叔认为,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分裂和动荡的时期之一,各个诸侯国缺少互信。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各个诸侯国更加关注实用的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而不是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修养和仁爱精神。

编辑

另外,春秋时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除了儒家,还有墨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这些思想流派一直在互相竞争,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伦理和社会观念。相较之下,儒家的仁义道德,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竞争力就更加不足了。

站在君王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大一统的稳定环境下,向士人和老百姓推崇儒家,才会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因此,孔子确实是有点“生不逢时”。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可能会有更大的作为。但是,如果在一个更好的时代,他也可能无法产生出那样悲天悯人的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