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凉粉地图

 林歌作品 2023-07-01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夏天来了,天气热了,温度如拔节的竹子,两天一小升,三天一大升,热得人血压也跟着往上升。

只好拼命地吃冰镇的西瓜,灌冰镇的饮料,弄得血糖也升上去了。

灌了个水饱,没有胃口,那就来碗凉粉中和一下吧。

掀开倒扣的瓷盆,擦刀,沾水,切块,放进碗里,撒葱花,丢香菜,倒蒜汁,浇辣椒,滴香油,点米醋,用筷子飞快地搅拌。

扒拉一口,舌尖上立刻溢出清凉的满足感。

在以前那些物质尚不算丰富的时代,很多河南人的夏天,都是靠凉粉来续命的。

凉粉这种东西,究竟源自何日何年,没有具体的记载,只知道在北宋时代的《东京梦华录》,就有提及。

当然,那个时候,它还有一个颇具形象的名字:细索凉粉。

——大概是因为它被切成一条条的样子,很像是细细的绳索吧。

作为美食的发源地,开封的炒凉粉,可谓不遑多让。

滋滋作响的油煎凉粉儿,和葱花儿的香味,飘满了整个胡同,让人口水止不住的流下来。

现在很多人驱车前往开封,就是想去鼓楼、河大、苹果园的夜市,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炒凉粉。

至于说河南最好吃的凉粉,究竟在哪里,这个不说。

毕竟河南有18个城市,跨越了南北两个区位,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材料,和口味。

那就先从省会郑州说起吧。

这里最具地域特色的,应该是巩义的橡子凉粉。

巩义多橡树,具体地说是多小橡树。

橡子成熟之后,用杆子敲落,然后去外壳,晒干,磨粉,加水搅拌。

接下来将橡子面水倒进白纱布兜子里,过滤掉渣滓,沉淀出来的,便是更加细腻的淀粉,。

这是制作橡子凉粉的上等材料。

然后再倒进开水锅里,进行煮沸。

再倒进盆里,进行冷却,固模。

这样制作出来的凉粉,水分高,劲道好,口感清香,细腻爽滑、筋道可口。

之所以说橡子凉粉具有地域特色,一来是它的色彩,为暗棕色或者黑色。二来是它的口感,入口时带点儿甜味儿,但吃多之后略带苦涩,清热去火。

还有一种更去火的凉粉,是焦作市孟州的浑浆凉粉。

它去火,因为是用绿豆做出来的,所以又称浑浆绿凉粉。

正宗的孟州混浆凉粉,筛选精品绿豆,用水把浸泡十二个小时,开始磨浆,沉淀,撇浆。

撇浆,即抽去上面的清浆和多余的水分。

接着将剩下的混稠糊糊上锅熬制,趁热倒入盆中,冷却后倒扣出来,即是混浆凉粉。

绿褐中隐显着晶莹剔透,如苹果味儿的果冻般。

一份上好的凉粉,六分靠材料,四分靠拌料。

浑浆凉粉的拌料,大致有三种,蒜泥、辣椒、芥末,故有“辣辣嘴蒜辣,芥末蹿透梁筋”之说。

但当地的吃家子最喜欢的,却是芥末。

吃完凉粉,再吸一口汤汁,那种酣畅劲儿,一直蹿到眼睛,催出泪,让神清爽,痛快透顶。

据说浑浆凉粉,最初的起源,是某个朝代的小伙子,为了给皇帝治病鼓捣出来的。

那位不知道哪朝哪代的皇帝,得了个怪病,胸闷头疼,茶饭不思,一怒之下,连杀几个御医,泻火解恨。

有个小伙子自告奋勇,给皇帝进献了一份浑浆凉粉。

皇帝吃后涕泪齐流,胃口大开,要给小伙子封官。

小伙子吓了一跳,只留下一句“当官断案烦死人,不如回家卖凉粉”便跑回家了。

自此,浑浆凉粉流传开来,被称为“皇帝凉粉”。

当然,这种凉粉,皇帝是不是真的吃过,没有人知道,但很能唬人却是真的。

更唬人的是南阳淅川凉粉,叫做仙人凉粉。

顾名思义,仙人吃了也说好的凉粉,或者是按照仙人给的秘方造出来的凉粉。

仙人凉粉是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的特色小吃,使用当地一种野生灌木的树叶做出来的。

将新鲜叶子淘净,控水,放到盆里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

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再用布袋过滤到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

吃的时候,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

拌匀了,一口咬下去,爽!

既然叫仙人凉粉,当然也有传说来支撑。

传说很久以前,淅川连遭大旱,民众结伴逃荒。

途中遇到一名老人,告诉他们,荆紫关镇北猴山上有一种树,叶子能做凉粉,糊口度日不成问题。

说罢,驾祥云腾空而去。

流民们知道这是遇到神仙了,便遵照他的指点,寻找到那种能做凉粉的树叶子,以此度过了灾年。

故称之为“仙人凉粉”,好金贵的凉粉。

要说金贵,当属驻马店的确山凉粉。

确山凉粉的金贵之处,在于选材。

它主要的制作材料是铁豌豆,俗名药豌豆,种植不易、产量又低,所以格外金贵。

其豆形如绿豆大小,色泽黝黑,质地坚硬,内质坚如铁,硬若石。

制作凉粉时,先用清水浸泡两天,再用石磨将其磨成豆浆,撇去虚沫进行发酵,倒入开水锅内进行慢火熬煮。

熬煮过程中,只能用麦秸火,这样既能防止粘锅,又能熬出特有的小麦融合豌豆的清香味。

粉浆熟透之后,倒入瓦盆放凉。

冷却后的凉粉,晶莹如玉,口感爽滑,弹性适中,就像是有软骨在里面支撑着。

同样有骨的,是新乡市的原阳凉粉。

原阳凉粉以本地绿豆为主要原料,通过井水泡发,磨浆滤芡,上火熬制等程序,进行制作。

成品软而有骨,爽而不脆,绵而不浓,筋道爽口,切出的刀口整齐,丝条匀而不断,凉拌热炒不变形。

其吃法以凉拌开胃、鸡蛋热炒和爆炒为主。

凉拌就是用刨子将凉粉刨成细丝,放入芝麻酱,蒜汁,香醋,鲜嫩的荆芥叶子进行调整。

鸡蛋爆炒又叫鸡蛋抱凉粉,即将凉粉切成方块,跟蒜末葱花一起爆炒。

出锅的时候,在裹上蛋液煎制。

入口筋爽糯香,焦嫩有嚼头,色泽金黄,有“金镶玉”美誉。

原阳的凉粉,用鸡蛋裹着吃。濮阳的凉粉,也是裹着吃的。不过是凉皮裹着菜吃。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裹凉皮。

这种吃法,缘起于当地的河南省第一兵器制造工厂。

上世纪90年代,一批青海籍的工人随工厂搬迁至此,他们将青海特有的酿皮当做维持生计的买卖。

后来又利用河南粮食大省的优势,开发出凉皮。

所以,濮阳凉皮就分为凉皮和酿皮两种,薄的是凉皮,厚的是酿皮,卷着黄瓜丝、面筋、香菜、辣椒、蒜水、盐水、醋、酱油、芝麻酱等,裹成卷,大口择食,满满的饱腹感。

据说一个完美的裹凉皮,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

其次,面皮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

再次,所裹配菜,如黄瓜丝、凉面、面筋、牛筋面、碎花生等,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

一口咬下去,要有凉皮有菜码,味道要咸淡一致。

三门峡的凉粉,则是用石子馍夹着吃的。

三门峡的凉粉,由绿豆淀粉和浆汁加工而成,黄绿透亮,皮实筋道,即使从案板上摔下来,一样完好无缺。

将凉粉切成块,放到刷油的热鏊子上,然后刷制盐水、蒜汁、辣子、调料、香油,然后用瓷碗扣住热焐,直至变成焦黄。

吃一口,油脂与凉粉的细腻,在舌尖上,交织出虢国特有的优雅与知性。

当然,更多的时候,三门峡人会用石子馍,夹着炒凉粉吃,别有一番滋味。

粉与饼的组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一生凉粉。

说得是一个名叫“一生”的小伙子,给一个心爱的姑娘做了一辈子的凉粉,然后姑娘终于感动,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洛阳的凉粉,则是做成汤,喝着吃的。

在洛阳,没有任何食材,能够活着逃出汤锅,牛、羊、牡丹、萝卜等,万物皆可汤。

凉粉也不例外。

红薯凉粉,与血块、豆腐、海带、胡萝卜、菠菜、粉条、木耳、五花肉,放入骨头汤中炖煮。

熟透之后,放入盐、胡椒粉、鸡精、淀粉、食用油进行调味。

出锅的时候,再加入少许水淀粉,把汤熬稠,放入泡发好的粉条和菠菜,搅拌均匀即可。

这也是洛阳人大年初一必喝的一道汤,又叫头脑汤。

吃完了重口味的凉粉,来点儿饭后甜点吧。

没错,这就是信阳的石凉粉。

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这有点儿类似于黑暗料理。

它的原材料,是石花籽,又叫假酸浆。

将之与生茄子汁,或牙膏,或石灰水等,一起裹到纱布里面,放进清水中进行揉搓。

慢慢地,白浆从纱布中散出,在清水中化为絮状,慢慢沉淀,凝固成块状。

石凉粉便做好了,色如润玉,质如豆腐。

这一过程,称之为点浆。火候很不好把握,轻则失于稀薄,重则毁于粗粝。

吃的时候,用浅瓷碗装盛,舀一勺白砂糖,滴几滴薄荷水,或者橘子汁、菠萝汁等。

食之,凉而不冰,甜而不腻,一碗下肚,通体舒坦,清凉沁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