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璠《河岳英灵集》首次提出“兴象”论,与盛唐气象相匹配!

 夏欲诗文字坊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最大功绩,是把文学创作与其它文体创作区分,发现诗赋较之其它应用型文体,更加注重文采与修辞,肯定了以诗赋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

而到了唐代,随着唐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包容万象,呈现恢宏气势,也促进了文学理论的深化发展,对诗歌创作的整体审美追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具备“兴象”的诗歌才能与盛唐气象相匹配,而殷璠《河岳英灵集》正是与李白同时期出现的文学批评代表著作!

一、与萧统编《文选》的区别

殷璠整理编纂《河东英灵集》的初衷,与萧统编《文选》的初衷大致相同,都是为了收录前代以及当时最优秀的诗歌创作作品,以备时下创作者学习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都会对作品进行广泛搜集与查漏补缺,都做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才让优秀诗篇得以保存,让文脉得以接续绵延!

但殷璠的《河东英灵集》更加强调艺术审美趣味,他不遗余力为每一位诗人写人物小传,并且对其创作风格进行点评,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文学理论思想!


二、文学审美核心观点:兴象

“兴象论”是殷璠最核心的文学理论思想!

在他看来,要借助纯熟的创作技巧,比如借鉴《诗经》的起兴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歌在进行描写具体人物、事件或风景之后,要不露痕迹地抒发情感,并激发读者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意在言外的美好感受,感到意蕴无穷,耐人寻味,体会到远在诗歌语言本身之外的万千气象!

他评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在这里,“皆出常境”就是对“兴象论”的具体阐释!

“常境”指王维诗歌内容所描写的对象看似很平常,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比如大漠、炊烟、落日。但是他却能通过艺术审美的再次创作,在日常事物中挖掘出震撼人心的力量,通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让读者对戈壁滩的奇丽雄壮之景产生向往之情,寥寥几句,却意蕴无穷!

殷璠还列举了在“落日山水好,漾舟信风归”、“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中,由内而外透露出一种向往归隐的闲情雅致,达到了言外有所言的审美境地。

三、如何才能创造出有言外之意的“兴象”诗歌?

1、有“风骨”

殷璠所提“风骨”自然是继承刘勰、钟嵘的相关理论学说,但是殷璠把“风骨”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对诗句本身呈现的气质有要求,也赞赏诗人自己的独特个性气质,比如殷璠就很欣赏李白的豪侠之气!把他的豪侠之气也归入“风骨”之中。

他评李白诗: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认为正是李白将自身的豪侠之气赋予其诗歌,才使其诗歌呈现出豪爽的气象。

2、“神来、气来、情来”之妙

殷璠强调诗歌要有妙趣,让人在阅读之时,体会到神来之笔的创意感,感受到蓬勃旺盛的生机,并收获真挚的情感洗礼!

3、构思要新颖奇特,且具有自然声律之美

殷璠认为诗歌要在描写事物上要追求新颖奇特,见人之所未见,同时也可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声律美的追求,增添诗歌韵味!总体上来说,盛唐诗歌在声律上的发展日臻完善!取经于“永明体”,并根据音律的不同要求,区分出律诗、绝句,基本奠定了后世近体诗的分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