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单独被关教室8天”惹争议,学校该如何面对“问题孩子”? | 头条

 张福涛lu70kpm9 2023-07-0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14岁学生单独被“关”8天

6月28日,江苏省扬州市一14岁学生家长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自己正在山阳城西实验初中就读的儿子,被学校老师单独放在教室里待了八天,不给孩子上课,也没有将相关情况通知家长。

视频中,学生家长揪住该校校长的衣领讨要说法,并称:“你没有权利把孩子单独关到教室不让上课。”

据报道,这个孩子父母早年离异,一直随外公外婆生活。自小调皮好动,在学校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导致所在班级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校跟家长沟通多次,也对学生进行多次谈心谈话、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

为此,班上其他同学及家长多次联合要求,学校为其单独开班教学,以保证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今年5月底,家委会再次书面要求学校重视此事。自6月9日起,学校为其单独开班上课,单独编制课表,以保证其学习的正常进行。

但学校的说法和举动并未得到该家长的认同。她表示自己也知道孩子调皮,学校此前针对孩子有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她也配合学校。如果学校单独给孩子上课,也是好事,但为何不事先通知家长,为何不把给孩子单独上课的监控公布出来?

6月28日下午,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学校校长、主要学科任课老师与该生的母亲及外公再次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家校互动,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达成了一致,这场教育风波终告一段落。


图片

教育的价值在于看见“问题孩子”

教育的价值,在于每一个孩子的价值,在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


从新闻事件中学生的行为特征不难看出,这是个典型的“问题孩子”。这类学生,总让老师谈之色变,老师往往花费的心思最多,可成效往往也最小。


不过, “问题孩子” 四个字,有人看到的是 “问题’”,有人看到的是 “孩子”。“问题孩子”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看见”他们。“看见”他们,教育才会发生。


只有看见“问题孩子”的天性和特质,我们就会多一分包容心,也容易保持从容和淡定,愿意去分析一个事件中各种要素的成分及其占比,分辨是“问题”还是“现象”。

因此我们会知悉,“在同学面前哗众取宠,扰乱课堂或集体活动秩序”的行为,其实是“问题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体现,本质上是因为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比较差,过于依赖外在评价,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

故意违规和挑战权威,说明他们的自我已经觉醒,渴望被“看见”,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同。他们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目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但他还不太明确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之前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和约束,他就会去尝试各种方法,还会误认为同学们的哄笑是对自己的肯定,教师的管教是对自己的关注,因而乐此不疲。

图片


图片

怎样看见困在“问题”中的孩子

对学校而言,不仅仅要看见“问题”,更要看见困在“问题”里的孩子。如果教育方式只是聚焦在刚性的清单上,教学管理缺乏柔性,对学生的情感、情绪漠视,缺乏同理心,那么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应对“问题孩子”,学校要做的可能不是急于矫正他的行为。而要让孩子重新回到健康状态,说教、批评、责备都没有用,唯一有效的是帮助他们构建或修复新关系。

借助“关系”的力量,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最终打败“问题”。

建立老师与“问题孩子”的信任关系:

学校90%的问题,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化解。当“问题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时,教师不能用强硬的语气与之对抗或威胁他们,否则只会使问题变得更严重,教师需要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兴趣、才能及价值观,方能对症下药,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建立同学与“问题孩子”的融洽关系:

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性学习,还要思考如何建立稳定安全的环境来容纳“问题孩子”,使之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让在与他人的互动与交往中释放情感,投入情感给他人,真正地建立情感的连接。

建立学校与“问题孩子”的紧密关系:

建立学校生态网络,与学校心理老师联系,从学校角度开展心理干预;努力消除课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营造温馨的校园和班级环境,让其在学校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不自信、逃避、抑郁、烦躁……种种问题,都在能在自我展现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从而发展个性、发展能力、找到价值、找回自信。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对“问题孩子”,学校要多奖励积极行为。虽然老师有时必须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纪律处分,但请记住,奖励积极行为从长期来看最终更为有效。

许多“问题孩子倾向于将任何批评都当作是对他的人身攻击,因此,他们常常从中学不到什么。

而当他们获得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时,他们开始看到良好的行为带来积极的益处,这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想要表现良好甚至出色。


图片

家校共育,共同打败“问题”

当然,面对“问题孩子”,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把教育的重担全部推给学校。不能在出事前,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不配合学校想办法,出事后便一味指责学校之过,自身却不检讨反思。

在家校共育方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孩子度过危机:

一是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要先从关系入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无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甚至很难了解自己的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积极沟通,平等交流。

当父母与孩子关系好了,你会发现孩子少了很多情绪问题,也更加愿意跟你分享他的心理困扰,你才有机会去帮助他。如果孩子的问题与家庭和父母有关,家长更要积极去改变,只有家长改变了,孩子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是学会识别孩子遇到困难的信号。

父母要了解一些青春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当孩子出现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异常、交友出现问题等时,父母要及时介入,了解孩子外在表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图片

三是及时反馈,学会求助。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及时与学校老师反馈,家校联合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

如果超出学校心理辅导的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一般会给出专业的建议,转介到专业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及时带孩子到心理相关机构就医,并将医生诊断、建议反馈给学校,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四是理性对待心理问题。

一些家长对心理问题缺乏认识,认为一个人吃饱穿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不认可或者否认孩子的心理问题,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通过积极的引导、干预和治疗,大多数心理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和好转,反而是一拖再拖,畏疾忌医会导致孩子的问题越发严重。

因此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放下忙碌,多一些耐心和陪伴,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