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字手的腰胯运行及练法

 tjboyue 2023-07-02 发布于四川

十字手者,两手臂里外交叉相搭,如十字形置于面前,谓之十字手。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套路中共有三个十字手,分别是第十四式、第四十六式、第八十四式。它由四个动作组成,即沉胯平手,扣胯举手、提脚落手,落脚十字。

【动作一】沉胯平手

    收沉左胯,两掌随胯根的收沉,边略内旋,边松肩坠肘、松腕,两掌旋至手指斜向前,掌心斜朝下,意到指尖。眼顾两掌旋转平视。

说明:

      1.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此为欲后先前的折叠,开中又开。

      2.掌心斜朝下时,应注意大鱼际高于小鱼际。

【动作二】扣胯举手

    腰身右转90度,左胯骨内旋,带动左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90度,脚尖对正前方,身体重心偏重于左腿;同时,两臂随转体,微内旋,两肘撑开,自肩部到指尖遂弯成和顺的弧形,等距离向上向右移动,在额前合成一个圆环形,两掌心斜向外,指上扬,虎口遥对,意注指尖。眼随转体平移前视。

说明:

      1.两手向上向右移动时,要走手不走肘;两肩和两肘尖要用意下沉,防止耸肩,抬肘。

     2.双臂不仅要保持等距离的向右弧形运行,而且右臂应,有肩靠、肘击、臂的意劲,两虎口要合住劲。腰胯要松沉,立身要中正、安舒,动作要轻灵中寓于稳重,

【动作三】提脚落手

   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两肩松沉,身体微下沉,同时,两臂在额前分别向左右两侧弧形渐开,下沉至两手指同肩高,两掌心朝前下。眼神顾及两掌分开,略偏视于右掌。

说明

       1.当左脚尖里扣渐至踏实时,右脚跟即渐渐离地提起。一脚踏实,另脚即起,此起彼伏似跷跷板一样,这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锻炼方法之一。

      2.两掌向左右分开时,不得左右平拉分开,应以关节带动弧形分开,同时沉肩、坠肘,意贯掌缘、指尖。

      3.两掌左右分开,为开劲,至腹前交叉为合劲。

【动作四】落脚十字

    上动不停,右髋骨带起右膝上提。右膝带起右足跟上提至足离地左移与左脚平齐同肩宽的位置落下,先以脚尖着地渐至全脚踏实随着重心(移至中间),两臂继续向下、向里弧形下落,经两髋前侧,臂稍外旋划弧,两腕交叉合抱腹前,左掌外,右掌、两掌心朝里下;随即两膝用意向上挺,头部虚领顶劲,腰松沉直竖,身正直地上起,足跟用力沉住,两膝微屈不直。随着身体立起,两臂外旋向上掤起至胸,掌心向里,右手在外,左手在,掌指分别向左、右,成斜十字形,与下巴同高。眼先顾及两掌划弧,当两掌将要交叉时,即向前平视

说明:

     1.两手向下时,由前直线平行落下,应以肘关节领劲,沉肩、坠肘、松腕弧形下落,但不可于胯部

      2.身体重心左移,与右脚移到右肩垂直线落下、双掌合抱于腹前,要同时协调完成,有上下相随之意。

     3.两臂在腹前交叉合拢时,要沉肩、屈肘,虚腋,两臂圆。

      4.两臂从腹前到胸前的运行轨迹:应向外、向上运行,以向外为主, 劲不丢;两手不得单纯的往上,更不要往回缩,自缚其身。

      5.两膝屈蹲时,身体不可前俯臀部不可突出,要注意收臀,但不能挺胸。

      6.身体立起,两手交叉于胸前时,身体不可后仰,要提顶、沉肩、坠肘、松胯落胯、尾闾中正,劲落脚跟,有支撑八面之意。

      7.定势时,两臂两掌合抱为前半圆,背部脊柱外撑为后半圆,整个身体如一棵大树呈圆柱形,前后产生外劲,两臂内侧与沉肩含胸形成一个合中有开的内开劲。

      8.定式时,大小腿之间的夹角宜为 150 左右,不宜直立或屈膝过多。

小结:

   习练此式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腰的运行。本式中,只有一个腰带胯脚手向右运行;二是胯的运行。胯有沉胯、扣胯、坐胯、收胯。三是手的运行。第一两手向右向上是以肘关节引领等距离运行;第二两手在额前的形状是圆环形;第三两手分开是肘关节引领,其形状如高山的“山”字(两手与头);第四肘关节继续引领两手下落,未在腹前交叉前,其形状如毛巾的“巾”字(两手与身体);第五两手从腹前上行到胸前,是大拇指引领外旋,弧形向前向上;第六两手从腹前上行到胸前的过程中,除顶劲和手指的领劲点外,身体的各部均要向下松沉;第七两臂至始至终均要旋转(内旋和外旋),均要做到沉肩坠肘;定式时,两腕不得内扣或外折,手背与小臂应在一个平面上。四是脚的运行。第一当左脚掌落地时,右脚跟就须离地,体会两脚如跷跷板的虚实变换;第二右脚落地,是按大趾、二趾、三趾、四趾、五趾、脚外沿、脚跟的次序下落,不能一下就全脚着地。五是眼的运行。眼为心之苗,眼在顾及两手运行时,要先于手到达预定的方向,有手追眼神之意。

   本文根据恩师的传授和个人的体悟,参阅了《杨式太极拳真传》(赵斌 路迪民著)、《太极拳术》《精简杨式太极拳》(顾留馨著)、《太极拳讲义》(姚馥春 姜容樵著)、《杨澄式太极拳》(杨振基著)、《杨式太极拳刀》(杨振铎)著、《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傅宗文 傅声远 傅清清泉著)、《杨式太极拳》(崔仲三著)、《牛春明太极拳及珍藏手抄老谱》(牛春明  孟宪民 陈海鹰著)、《杨式太极拳架详解》(林炳著)《杨式老架九十八式》(著)、《太极拳全书》(冯志强 云著)、《杨式太极拳教程》(奚桂忠著)等前辈和大师的大作,在此一并致谢!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2023627日星期二于乐山

            

       张启林先生:系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师从著名杨式太极拳大师赵幼斌先生和杨绍西前辈(杨澄浦的弟子)的大弟子马威生先生以及特级大师林墨根先生的弟子王建强、王建业、李柱成先生等;系杨式太极第六代弟子、第七代传人;现任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成都分会理事,杨绍西武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竞赛训练部部长

    先后在国家级《中华武术》《武当》《太极》等刊物上发表了《抓住“因”练丹田》《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之我见》《侃侃杨式85式揽雀尾之按》《侃侃拳架中的元素》等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