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名之下还是实至名归?浅谈《春江花月夜》

 j2hb 2023-07-02 发布于山东

他指的好诗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春江花月夜》,以上是我的臆想,李攀龙有个著作《古今诗删》,这是一本什么书呢?其实就好比我们今天看到的《唐诗三百首》一样,历史上诗歌太多了,他就想着编一本书,只选经典,方便后人选择,就在他查阅文海找资料时,偶然间发现了《春江花月夜》,说实在的,他才是这首诗出名的重要推手。

文章图片1

要说这首诗的作者张若虚,也是够背的,这么有名,可流传下来的诗才两首,就连《春江花月夜》也差点没了,我们今天能看到这首诗,要感谢一个人,北宋郭茂倩,它当时在编辑一本书,《乐府诗集》,这首诗首次在这个书集中被收录了,如果不是这个人,恐怕就没有后面李攀龙的故事了。

或许是他本来作品数量就比较少,才导致没有多少流传,要知道,我们今天看到李白的诗,充其量也就是他全部作品三分之一,杜甫的顶多一半,他们的作品大都散佚了,想想真是令人痛惜。

好了,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上,有关《春江花月夜》赞誉,实在不胜枚举,最高的赞赏还是“孤篇压全唐”,为了找出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可是费了很大工夫,查了很多资料,但很遗憾,古人没这么评价过,晚清的王闿运在谈到宫体时也只说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至于闻一多,只是夸赞了一番,更没有这么说过,所以只能是误传。

文章图片2

虽然名家没有这么说过,但既然大家口口相传,想必也是对这篇诗歌的喜爱,这首诗确实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意境清远,尤其画面感十足,景色优美,且朗朗上口,但说它“孤篇压全唐”,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a,与上句押韵)。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章图片3

作者历史背景就不涉及了,这首诗并不是史诗,意思也很浅显,所以不妨碍我们理解,古人把这首诗定位为“宫体诗”,说这是宫体诗的巅峰之作,这一点我是认同的,那什么是宫体诗呢?我们之前讲过陈子昂,说它是唐诗的灯塔和引路人,他提出复古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初唐的诗歌严重的受到六朝的影响,尤其是齐梁时代,那时候诗歌还属于统治阶层的娱乐工具,上层统治者整日过的莺歌燕舞,肉林酒池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已经和老百姓脱离了,所以他们作品大多是淫靡浮艳,骨弱无力,这就是宫体诗的来源,这也给后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诗风都改不过来,以至于在初唐的许多作品,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齐梁的影子,陈子昂注意了到这点,于是才才登高一呼,振聋发聩,李白杜甫后来也积极响应。

可以说,天下苦宫体诗久矣!

文章图片4

《春江花月夜》既然是人人喊打的宫体诗,为什么评价又如此之高呢?那是因为它开了宫体诗的新风。

首先诗歌形式上有创新,初唐不仅是律诗定型期,同时还出现了一种新形式,那就是七言古诗,并且是押韵的七言古诗,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这其中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为代表,其次就是《春江花月夜》,在这首诗中,我们发现,基本是四句一换韵,平仄工整,合乎韵律,注意对偶,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原因,他做了比较讨巧的处理。其次就是语言用字优美,先不说意境,大家仔细看通篇的文字,就会发现一个特点,出现最多的就是“花、月、夜、春、江、水”,几乎句句不离“月”,这也是非常讨巧的做法,诗人深谙此道,这些美丽的词汇连在一起,意境自然也就美了,谁不爱花前月下,花好月圆,谁不叹岁月蹉跎,水流月斜,谁不悲愁妇闺怨,征人思归。用的都是意境优美的词语,选的都是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情感触点,所以大家喜欢也不奇怪。

以上是这首诗歌广受大家喜欢的原因,但我们客观的分析,就会发现,这首诗放在诗歌史中,其实很一般。

文章图片5

看过我主页的朋友知道,我们一路从《古诗十九首》分析到初唐结束,分享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在谈到什么是好诗歌,或者说一首好的诗歌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做过讨论,这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前提,因为诗歌太多了,并不是所有的都好,也有很多糟粕,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判断?那我们通过什么判断呢?今天我们就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来谈谈。

我们刚才说到,李白、杜甫的诗歌散佚的非常多,这其实有客观原因,但也有主观原因,古人编辑书籍,也是有一部分个人爱好在里面的,就如刚才而言,没有郭茂倩或许我们今天就见不到这首诗了,没有李攀龙的背书,这首诗不会广为传颂,可见诗歌传承很重要,那么传承的依据是什么,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命力,杜甫的诗歌为什么那么让人热爱,即使千百年后,时过境迁,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喜欢,就是因为他的诗歌有生命力,那具体什么是生命力,除过作者的创作技巧(就好比《春江花月夜》)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诗歌内在抒发的感情。

文章图片6

诗歌的情感也是诗人的情感,这个情感有血有肉,或低沉,或激昂,或悲悯,或忧伤,我们不是当事人,但通过诗歌我们仍能感同身受,读李白的诗,我们不由得的感到血脉偾张,潇洒狂放,这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发自内心的共鸣,因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我们在现实生活也遇到过,只不过我们没有表达出来,当我们读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会不会慨然感叹,这说的不正是我想说的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份潇洒不也是我们一直心中的那个游侠少年吗?谁没有游侠梦,谁不想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也是我的愁,我们读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真真切切的心痛,若非置身其中,又怎能说出花溅泪,鸟惊心的话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深处在皇宫的皇帝和身居朱门的王侯断然不会想到天下的寒士,更不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有经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只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才知道这份苦楚。

文章图片7

一个人的感情是装不出来的,可以装一时,但装不了一世,不是所有诗歌都能让我们感同身受,但我能感受到作者的感受,这就是情感共鸣,这就是诗歌的生命力,诗歌不是空壳,她也是一个有机体,有血有肉,有神经、有毛发、有感触……

我们现在看看《春江花月夜》,你通读全文,除过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意境,偶尔两句小感伤,还有别的感情吗?你读完之后会回味无穷吗?读的过程会让你伤心低沉似杜甫,还是潇洒恣纵如李白,没有,他没有让我感到浓重的情感在里面,他没有让我们看到他内心的东西,只是写的很美,只有“风”,却没有“骨”,这就好比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非常喜欢,可是交往后发现,她缺少气质和内涵,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常说文章要有“风骨”,但什么是风骨,却很难言明,更多是意会,我们不妨看看“建安”诗歌,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术,古直悲壮,言之有物,直抒胸臆,慷慨激昂。

当然,不管怎么说,《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非常不错的诗歌,美是最大特点,毕竟,生活偶尔也需要美的点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