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与恶的距离》:解救深渊中的孩子,做好这件事很重要

 光酱读书 2023-07-02 发布于浙江

最近又重温了下电影《告白》,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自卑胆小又渴望被认可的少年直树和极度思念母亲渴求得到母亲的关注的变态少年修哉残忍杀害了老师的女儿,最终被老师复仇的故事。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更多是对庇护青少年犯罪的《少年法》的思考,日本少年法所规定的“十四岁以下儿童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意味着十四岁以下儿童杀人等于无罪,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漠视生命。这样的孩子真的需要被保护吗?

我们回观这两个少年,他们天生就是这样残忍可怕的吗?其实并不是,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他的性格和想法,而且我认为他们其实是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少年与恶的距离》这本书,它是由长期担任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医生的宫口幸治教授编著而成。

宫口幸治在接诊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屡教不改、令人头疼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存心如此,而是发现他们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于这种情况的认知能力,从而没有办法理解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问题。所以他也开始思考这些少年会不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再加上大人们没有办法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毕竟这个他们不是专业人士,甚至会觉得孩子不乖,老师也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孤立和排斥,使得孩子变得越来越孤独~从而误入歧途。

传统观点认为预防未成年犯罪,需要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也推崇赞美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却有很大的漏洞,虽然这样做是没有错,但是却忽略了孩子是不能够接受和理解这样的信息。

现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智力障碍”指的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不过他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智商介于70~84之间属于“边缘智力”。也就是说这类人口差不多占到了人口总数约16%,轻度智力障碍与正常人不好区分,甚至可以说根本看不出来,所以才会被忽略,轻度障碍的孩子甚至自己也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直到出现问题,才成了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的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认知功能低下,比如视觉能力低下的孩子就会总觉得对方嘲笑自己,不断感受到自己被迫害,被攻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自己被害感越来越严重。同理,听觉能力低下也会把别人的喃喃自语误解为在背地里说坏话。正因为认知功能存在偏差,所以整理获得的信息,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是错误的,然后自己没有办法去解决和消化这些信息,也开始被学校的同学鄙视,霸凌,或被老师、家长看作是“不听话的孩子”。没有人给予这些孩子救赎,所以他们开始越陷越深,这样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不如《告白》里的修哉,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和喜欢,再加上他的阴森恐怖,让同学们也开始疏远他,使其变成了被霸凌的对象。也因此幼小的心灵不断被伤害,久而久之形成病态的性格。

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首先就要确认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先提高认知能力,再来矫正他们的行为,而且相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父母,要学会孩子倾听孩子的烦恼,去化解孩子的忧虑,及时的关心和了解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去陪伴和协助治疗,你会发现孩子也慢慢地有所好转。

少年与恶的距离不远,但是离善的距离更近。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多关注,多了解,及时给予孩子支持,伸出手去解救深渊中的孩子,让《少年与恶的距离》越来越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