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

 阿义zxy 2023-07-02 发布于广东

作者:姬健康

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要证明这句话之前,我们先把《红楼梦》设定的贾府背景、家族渊源、生活舞台与曹家相对应的基本情况一一比对清楚,再将其他一些因素客观地加以陈述,我们就会有一个明晰的判断,得出本文表达的结论。

文章图片1

比对

贾府是一个纯粹的汉民族家庭,作者笔下伴有对异族及降俘的蔑视、讽刺。家族拥有汉民族特具的宗祠、家庙、尼姑庵,享受随之而赋予的可绵延滋养后代的祭田。贾府还是一个曾御赐国公爵位的贵族后裔,赫赫扬扬,世代庇荫。更何况长女元春进封当世皇贵妃,荣耀无比。贾府生活之地没有任何搬迁、暂居的描述、迹象,可以说是世居地,尤其是大观园,耗资糜费,工程浩大,人畜皆可生养栖息的世外桃源。而女子诗社是清初独特的文化现象,有明确的地域、断代标记,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体会和描摹的文化生活。

文章图片2

曹家祖上确是汉族,但从明末降清后编入内务府满洲正白旗(非汉军正白旗),成了清庭包衣,经几代人融入满清生活,已属地道满族人。曹氏家族没有任何爵位可言,只是个内务府高级打工者。有人曾称曹寅为魏武之子孙,但作者将曹操列入“大恶”应劫而生之人,已将此论打入另册,排除了作者为魏武一脉的可能性。曹家在南京为官、生活,但南京并不是曹家的祖居地,是与今天的“北漂”“海漂”一样的外来工,一经抄家,不都迁往京城了吗?所以曹家从来没有宗祠、家庙和祭田。如有人对此有疑问,可上网查查中国古代对宗祠、家庙和祭田的规制和定义,并不是平民百姓或一般外放官宦家庭都可随便拥有的。曹寅有女嫁王子(代善后裔),其地位与皇妃不可同日而语,却偏有学者将两者划等号,完全不顾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曹寅供职的江宁织造府,也不是曹家私产,而是皇家府邸、内衙,过去一直有红学家将曹家接驾、驻跸江宁织造府说成是曹家,这是大错特错的想当然,皇帝下榻于自家院子,不是曹家私宅。江宁织造府也决没有大观园那么宏伟的私家园林,更没有产生女子诗社的场所、氛围,因为曹雪芹儿时的南京没有女子诗社的任何痕迹和记载,北京要到道光年间才有女子诗社的活动。可以说,曹雪芹一生不知女子诗社为何物。贾府与曹家的基本背景可用以下图表示意,一目了然:

贾府

曹家

汉族

满族

祖上授公爵,当世皇贵妃家族

无爵,有女嫁王妃

享有宗祠、家庙、祭田

空白

宏伟的大观园,世居地

狭小的西花园,暂住地

组成二期女子诗社

空白

凡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大观园、宗祠、庙观、女子诗社等场景都是红楼故事的表演舞台,失去了这些背景,故事根本无法展开,可见其对作者构思、描述的重要性。以上图表两相比照,贾府与曹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是两回事,其生活背景迥然不同,曹雪芹如何下笔?

现有红学家看出其破绽,提出《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不是自传,这与书上作者自称的“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等语又自相矛盾了,二十多岁的人自称“半世”,夸张荒诞,言过其实。如果说这是古代文人作文的噱头,完全脱离实际,凭臆测来构思,靠妄想来创作,未免太过离谱,也不符合写作规律。作为现实题材作品,最起码的要求是写身边人身边事,而不是全凭想象而来。

文章图片3

说到写身边人身边事,不由人想起红楼故事的时代背景。《红楼梦》一经面世,读者的感受就是顺康背景,从“董小宛”“明珠”“张侯”“索隐派对应人物”到“听奶奶讲故事”,无不是顺康人物。而红学家设定的作者曹雪芹虽生于康熙末期,而接受事物、成熟认知的青壮年时期都是在乾隆期。乾隆曹不写乾隆事,显然不符合现实题材写作规律。至于有人提出的“试帖诗”“时宪书”“曲柄伞”“自行船”“协理军机”等乾隆物证都已被事实一一驳倒,详情可见2019年出版的《红楼梦乾隆朝物证批评》一书。

文章图片4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部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名著,已是人所共识。何谓“百科”?就是指其知识面涵盖所有学科,非一日之功,这是一方面;再有其写作技能娴熟老练,炉火纯青,亦非新手可驾驭;尤其是书中的戏曲知识、宗教意识沉浸式掌握,不是个中人不足以准确表达。

文章图片5

而这一切的熟练描述,极需长时间的亲身体验。现在红学界定义的著作权人曹雪芹,生于1715年。《红楼梦》现世的最早版本是甲戌本,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内有“再评”字眼,此年是1754年。“重”与“再”字是个推进词,说明它还有个过去时,也就是说此书完成得更早,有更早的稿本,只是没有现世而已。

《红楼梦》写了十年,这也是红学常识,1754倒退十年,即1744年,红学会会长张庆善认为曹雪芹是在1742——1744年之间动笔,那时候曹雪芹只有27岁。

27岁的曹雪芹能熟练掌握百科知识吗?通过什么途径呢?仅凭阅读也无法掌握,因为古代书籍以诗文史哲为主,百科知识性书籍极为少见,况且古人倡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理,曹雪芹27岁之前有什么实际体验?其人生轨迹一片空白,全凭想象、猜测。除了《红楼梦》以外,没有任何文字留存可供对比,他的写作技能从何而来?不需练笔实践吗?一出手就技冠群雄、巧夺天工,完全违背人之常理和科学精神,天才和神童或许千年一逢,但也只在专一领域昙花一现,不可能百科知识从天而降,武装全身。百科知识的获取要靠长期的实践和有意识的积淀,《红楼梦》作者只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年长者,二十余岁竖子岂可作为?

有人会拿《废艺斋集稿》来说事,这是部工匠式专著,且涉及多工种,没有从业经验者从何谈起?无论从文献还是曹雪芹的人生经历都无确切记载从事过何种职业,其如何凭空撰写?符合曹雪芹“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自叹和人设吗?能撰写工匠式煌煌八大类专著与“一技无成”可有天壤之别。是否是这个曹雪芹编纂的连红学界本身都存争议,岂可当证据?《红楼梦》与《废艺斋集稿》是否为同一作者缺乏确凿证据,只是一些推测而已。从红学界判定的曹雪芹所谓材料来看,乾隆朝之前的任何人都可以是《红楼梦》作者,失去了定义作者的排他性原则。

文章图片6

根据曹学研究显示,江宁织造曹家于1728年遭治罪查抄,全家迁往北京,曹雪芹时年13岁,一路上不可能游山玩水,此后便没有任何出行京城外的确切记载。曹氏寓居于蒜市口十七间半院落内,至27岁上突发奇想,闭门造车,向壁虚构,以“我半世亲睹亲闻”之口吻奋笔疾书《红楼梦》,此后又流落至西山黄叶村,继续著书,历时十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贾府家族背景完全不是曹家背景,即便是“听奶奶讲故事”,奶奶也编造不出。此景此情,谁敢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靠挖空心思虚构出来的?

以上的这些客观事实,难道还不能证明“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这一结论吗?如用“天才论”开道,那红学的一切研究都是空谈,红家们呕心沥血、汗牛充栋的学术成果岂不都是废纸一张?红学的任何探索和发现都以天才来解释,这不是学术,是笑谈,天下红学爱好者能答应吗?红学界能答应吗?《红楼梦》是文学作品,是精神产品,不能以考古学的方法指导研究,而要回到文本,以文化背景、文学对比的方法展开研究,方是正道。曹雪芹在文化背景、文学对比上无路可走,彰显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