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烟竟然吸来脂肪肝和肝癌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7-03 发布于贵州

众所周知,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极其恶劣。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中,因吸烟死亡的人数占了250万之多,烟草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杀手。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类、醛类、重金属元素等,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吸烟除了会引起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外,吸烟还会引起脂肪肝。

之所以阻止不了吸烟的现象,是因为人们不了解烟对人体的具体危害有什么。尽管烟有害人体健康,但是这种危害一般是慢性的,也就是在短期内,人们很难发现较大的异常,这就造成人们忽视烟的危害。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对来自体内外的各种有害物质都起代谢作用,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也需要在肝脏解毒,这样就加重了肝脏负担,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使血液中的脂肪成分增加,有益胆固醇减少。二手烟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不仅会增加健康人患肺癌的概率,使脑血管硬化,影响记忆力,还会导致胆固醇调节异常,引起脂肪肝。吸烟是脂肪肝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吸烟会消耗体内的谷胱甘肽,影响肝脏脂质代谢,使血液中脂肪增加、肝功能异常,诱发脂肪肝。香烟中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之后,可能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液变粘稠,影响肝脏供血和供氧。

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脂肪。研究发现,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而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成分,均能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而游离脂肪酸又可被肝脏和脂肪组织摄取而合成甘油三酯;同时儿茶酚胺也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来,因此吸烟可造成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水平升高,这两个途径都可能导致脂肪肝。此外,长期被动吸烟的人血清胆固醇水平会升高,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则会降低,这也会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长期吸烟与高脂血症起协同作用,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此外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会加快心率,收缩血管,进而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造成动脉的堵塞、心梗或者脑梗。被动吸烟者的血脂变化与吸烟者相似,戒烟后血脂异常可以恢复正常。血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吸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期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

吸烟会增加肝炎进展为肝癌的风险。有文献报道,香烟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谢产物会造成肝脏损伤,导致细胞色素P450和黄素单胺氧化酶蛋白的表达降低。吸烟还会间接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使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而影响病情。有一项关于412例丙肝患者的研究显示,大量吸烟的丙肝患者,肝癌发生风险增加2.5倍。

吸烟会加速肝脏纤维化的进程。香烟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可以激活细胞因子和纤维形成的中间产物,而这会加速肝脏纤维化的进程。对于已经肝脏纤维化的患者,吸烟还会降低肝纤维化消退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肝硬化的风险增加2.45倍,而女性吸烟者,是肝硬化的高危人群,并且吸烟可能导致肝病和肝硬化相关的死亡。

吸烟是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其实,吸烟也是肝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早在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其专著中,就将吸烟确定为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认为,肝脏长期暴露在烟草中的致癌物质中,可能是诱发肝癌的机制之一,烟草中的燃烧产物4-氨基联苯被认为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吸烟会抑制T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监测作用,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吸烟或增加肝移植并发症发生率。尼古丁和焦油都有收缩血管、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这些作用会损伤微血管。吸烟的患者在接受肝移植之后,出现血管和胆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15倍和1倍。若患者在接受肝移植之前已经戒烟两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以降低约50%。还有研究显示,接受肝移植之后10年内,不吸烟和吸烟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分别为2.1%和12.7%。

吸烟还会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率,有研究显示,接种乙肝疫苗13个月后,不吸烟者血清阳转率达到94.4%,而吸烟者仅71.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吸烟和吸烟人群分别是94.4%和57.2%。因此,吸烟者(包括二手烟)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出现不应答或者弱应答的比例更高。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二手烟也仍然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吸烟者的房间、办公室地点,吸烟者吐出的烟雾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焦油、烟碱以及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与吸烟者同处一室的家人、同事等被动吸入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要比主动吸烟者吸入的含量多得多,危害更大。

总之,抽烟是在燃烧生命,缩短人生进程,戒烟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