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15次为考清华,这不是坚持梦想,这是钻牛角尖

 亿缕阳光 2023-07-0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广西的考生高考15次,为的就是考上清华,实现梦想。结果这个同学高考15次,曾经被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学录取过,都拒绝就读,今年考了不到600分,能上大学,但是依然上不了清华,人已经34岁了。
在这里我把这个考生的名字略过,主要是对这件事做分析,不对人,这件事本身特别经典,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件事我们应该是坚持到底,还是及时放弃,该怎么判断?

一、
毛选有一个很众所周知但又特别高效的标准,用实践结果来检验方向,教员一直在用这个标准,就连走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都是这个标准衡量出来的。
在GM初期,一开始我党的发展方向是跟着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展,但是后来国共合作第一次破裂证明了这个方向是走不通的。
其实教员在写毛选的第一篇文章中,对当时中国社会阶层分析的时候,就提到过国党会分裂,而且国共前景堪忧,只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不听。教员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距离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这篇文章的内容也不是随便写的,是教员通过对实践和GM发展的结果的总结分析出来的,当时发生了不少历史事件都指向了这个苗头。
我党在第一国共合作失败后,又转向了学习苏联经验,在大城市闹GM,然后夺权。不过实践结果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国情跟苏联大不相同,中国的产业工人太少,大城市多还分散,即使占领了个别大城市,也守不住,GM无法发展。
一次次通过实践结果来验证方向,方向有问题,就得去改变。明知道做不到再去做,那就成了钻牛角尖。
在农村闹GM,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也是实践出来的。随着GM形势的发展,在大城市我党玩不转,在农村发展的有声有色,数据在往上走,最终通过实践检验,在井冈山成功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的样板,给GM发展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被迫长征是被“左路线”王明和博古带歪了,导致了我党的巨大损失,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长征前期大幅减员,无数的牺牲和鲜血验证了“左路线”的失败,同时也证明了教员的正确。
我党一次次通过实践结果来检验方向,为未来探索到了光明的前景,同样高考15次为考清华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论来做判断。

二、
其实高考三次失败就可以通过这个结果检验出来,这个考生并不适合以上清华为目标。
考一次两次失败,还可能是时运不济,或者被外因所困扰,但是考了三次,用了三次机会,就不能说偶然因素了。
三次考不上,或者没有看到分数距离清华很近,这个结果足以说明这个人就是达不到清华的水准,高考是场选拔赛,清华筛选的是最顶尖的一批人。
一旦有了这个结果,发现自己距离较远,就应该止步于此,应该赶紧去上适合自己的的学校,开启人生下一阶段的任务。人这一辈子不仅仅是考大学这一件事,还要上大学,还要工作,要结婚,要教育下一代等等。
考三次都考不上,差距比较大,这足以说明上清华之这个考生的欲望,而不是合适的目标,更不能说是梦想,一辈子都够不着的东西就是空想了。
但是这个考生并没有被实践结果所警醒,依然坚持了之后的12次高考,这其实就不是坚持了,是钻牛角尖,在一个欲望里面出不来了,完全不顾客观事实。
说真的,这种做法对自己伤害才是最大的。今年34岁了,已经错过了人生的很多事,现在去上了大学,四年毕业出来都38岁了。在这个年龄段有些人经验丰富但是都得走事业的下坡路,一个毫无经验的38岁应届毕业生到时候走上社会就业市场,会面临很多问题,更别说生活中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欲望和空想,但是参与了实践,通过结果来检验自己的方向就是给了及时纠正的机会。
对合适的目标做坚持,这个是好的坚持,对于不切实际的目标做坚持,就是钻牛角尖了。
在实践的过程中,结果中的数据会反应方向的对错,数据不断的上升,说明走对了,如果数据不断地下降,方向肯定有问题。
通过实践结果来不断地调整方向,才能不断地跟对历史进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