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四):腧穴(穴位)—1

 沧海一滴水8uba 2023-07-03 发布于河北
图片

一、腧(shu)穴的概念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孔穴'。

二、腧穴的分类


  腧穴包括了十四经穴十二经、经外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它是分布于十四经脉(十二经脉、任督二脉)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其中双穴,即左右对称的穴位309对,单穴52个。经穴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各穴都能主治所属经络的病症,为临床所常用。


2.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它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这部分穴位,历代均有所发展,特别是近代发现较多。这部分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其中一部分,逐步列入了经穴。


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即《灵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腧”。其部位是根据疼痛所在而定,即身体上出现的临时压痛点,就是穴位所在。阿是穴体现了针灸取穴的初级形式,是腧穴发展的最初阶段。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疾病。

图片

三、腧穴的主治规律

  十四经腧穴的主治规律,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总结而成的。凡属同一经脉的腧穴,均有其共同性。

  例如: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一般均能主治肺及咽喉方面的病症;足阳明胃经脉的穴位,一般均能主治胃肠及头面部病症。每个穴位因其所处部位的不同,其作用范围也各有特点。

  总的来说,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疗局部病症的作用,有的还兼有治疗邻近部位病症或远隔部位病症的作用。

1.腧穴的远治作用:

  穴位的远治作用,是十四经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位中,尤其是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穴位,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

  例如列缺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头顶部、胸、肺、咽喉以及外感病症等;阳陵泉不仅能治疗下肢病变,还能治疗胁肋、胆、肝、神志病以及痉挛、抽搐等病症。四肢穴的远治作用异同见表

3-1。

图片

​​2.腧穴的近治作用:

  全身所有穴位,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为腧穴的近治作用。

  比如鼻区的迎香、口禾髎以及邻近的上星、通天等均能治疗鼻病;胃的中脘、梁门以及邻近的章门、气海均能治疗胃病等。躯干穴位的邻近主治作用,如表

3-2。

  任督二脉,因其部位特殊,除具有腧穴的近治作用外,更具有全身影响。如表

3-3。

图片

  腧穴的远治或近治作用,均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而起治疗作用的。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某些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调整作用。例如针刺天枢穴,泄泻时可以止泻;便秘时可以通便。针刺内关穴,心动过速时,可以减缓心率;心动过缓时,可以使之恢复正常。

  总之,十四经穴的主治作用,归纳起来是:本经穴位主治本经病,表里经穴位能配合治疗表里两经病,邻近的经穴其治疗作用多相近,四肢部穴位应分经掌握主治;头面躯干部穴位应分部掌握主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