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昨日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

 以我之笔 2023-07-03 发布于黑龙江
我在《昨日的世界》里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一片繁荣,尤其是文化与艺术的繁荣,就像他那本《人类群星闪耀时》一样,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看到他与我读过的很多书的作者,听过的很多响当当的名字以及很多我还不知道的伟大艺术家们一起“搞事业”,一起社交,一起battle或者听别人battle。我从他的口中侧面了解到一个“活生生”的罗曼罗兰,不是我以往通过一部作品和一个已经逝去的名字所能够认识的罗曼罗兰,就像偷听了一个自己非常崇拜的人的八卦,而且还是崇高的八卦。好像他们并没有离去,正鲜活的在欧洲大陆生活着,这种感觉简直太棒了。

我看到了一个不是历史学家而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个体视角下的欧洲,和发生在那片土地的两次战争。一个集小人物与大人物于一体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显微镜下的二十世纪的欧洲,战前的疯狂,战中的残酷,战后的衰败。我觉得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和一个老邻居聊天,听他讲着许多年前自家发生的事儿。比如那个住在自己对面山头的希特勒,是如何一步步将他赶出国门,一步步将欧洲再次卷入战争的。

我看到了欧洲的繁荣与衰落,秩序与保守,自由与专制。我觉得这就是狄更斯笔下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我看到了茨威格怎样为了自己热爱的文学从青春时代就为自己争取时间——上某个大学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文学与创作。看到他周游世界,哪怕在流亡期间,也认真进入当下的世界与生活,观察且参与,然后像写这部书一样记录下来,或者积累下来,或以素材的形式,或以眼界的宽广,直接或间接的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我还看到了一个作家的品格与信仰——一个人究竟为什么而写?如果一个人的文字能够对别人产生影响,那他想要影响谁?谁的什么?往哪去影响?如果在影响的过程会被更大的力量影响或者使用,他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不被作用,做到一片赤诚?在什么样的视野、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观念下,写什么样的文字,我觉得这是茨威格无意间呈现给真正想写的人的思考。

我看到了一种沉重,古老的传统和战争席卷一切的沉重,个人的沉重民族的沉重甚至是世界的沉重,沉重到令人倍感疲惫,疲惫到确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却没有精力去经历——重来一遍炼狱般的生活。

一个绚烂如烟花般绽放的生命,一个顽强创造的生命,一个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的生命,这是我看到的茨威格。我看见他一次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精疲力竭中寻找力量,然后时代的洪流又一次次“驳回”他的努力。我看到了一个轻飘飘的结束,也许他早就想好了要离开,但不是以绝望的姿态,而是仍不放弃对光明的信仰,就像结尾这“灿烂的骄阳”,在沉重中射出一道光,给人以永恒的希望!

ps: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就点击下方链接,加入我的读书会,一起来读书吧。

“觉觉读书”第四期——一起来“吃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