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总结┃妇科第二讲

 一元堂中医张 2023-07-04 发布于辽宁

 讲座 通知 
图片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职于广东美林湖社区广博医院。

昨日微信群直播内容分享


图片

屈福生

图片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这个阶段和大家共同学习妇科病的中医治疗,共同探讨,携手学习,为女性朋友解决一些难言之痛。


要治疗妇科病,前面我们学习了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见《妇科第一讲》),因为妇科病涉及许多隐私,大多患者特别是遇到男医生接诊,有些病史不愿意直接说出来,一方面是害羞,另一方面是怕人知道。

所以我们在临床诊疗时,必须做好四诊检查,要按年龄、结婚否、生育史等等耐心、细心、全面诊断,不可忽视一些小细节。

比如,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大。年轻人交朋友多,对于未婚青年诊疗时,认真把脉,详细问病史。对于一些月经推迟的、怀疑的,可做B超或尿妊娠检查,以免误诊。

再比如遇到多年不育,有停经史,突然小腹痛、出血。要考虑宫外孕,不可盲目治疗。及时做B超检查为好。

另外对部分老年患者,要仔细问诊,我经历过许多老年患者,早年为了避孕带环,之后没有感觉,几十年不管,却因为环移位等原因,引起盆腔炎。类似情况应该特别注意。

时代在前进,疾病也随之变化,特别忠告老师们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配合医院的B超、化验等检查,千万不要一意孤行,比如妇科的阴痒证,最好结合化验检查,排除性病;确诊是滴虫的,还是霉菌性的,这样才会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讲    妇科常见疾病

第二讲分四节讲

第一节:月经常见疾病;

第二节:妊娠常见疾病;

第三节:产后常见疾病;

第四节:妇科杂病。

第一节    月经常见疾病

月经病一般多见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倒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绝经期症候群等病。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八、九天,甚至一月两至,均为月经先期。注意如仅提前三、五天,身体并无其它不适感觉,属于正常范围。

1.病因病理

前面已经提示过了,产生本病的病理,主要是血热、阴虚挟(xie)热、气虚为主。

血热:素体内热或阴虚阳盛,或喜食辛辣食物,或个别人过服暖宫药物等,此外肝郁化火也可造成。

阴虚挟热:病因同于血热,但素体血虚,阴津不足,以致血热内生。

气虚:疲劳过度或饮食失调,致脾虚中气不足不能统血。

2.辨证施治

辨证要点:月经先期量多,有热有虚,一般以量多色紫质稠为血热。先期量少,色红,为阴虚挟热,血不足而津亏。量多色淡而清稀为气虚。

血热妄行

主症:月经先期量多,或过期不止,色紫粘稠,心胸烦闷,尿黄,舌苔薄黄,脉滑有力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

清经汤加减:丹皮10克、青蒿10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地骨皮10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生牡蛎30克。

方中牡丹皮、青蒿、黄芩清热凉血。生地、地骨皮、清血热而滋阴。白芍敛阴。茯苓渗水宁心。生牡蛎固涩止血。全方虽属清火之品,然多为滋阴之药,使火泻而不伤阴。(也可以按病的轻重随证加减剂量)

阴虚血热

主症: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或紫,心烦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或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

两地汤加减:生地12克、地骨皮10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白芍12克、阿胶8-15克(融化 )旱莲草10克。

方中生地、白芍、阿胶滋阴养血。(注意阿胶不用熬,是用熬好的药液融化后喝 )地骨皮、旱莲草养阴清热。麦冬、元参清热养阴,增津液以生血。

脾不统血

主症:月经先期量多,或过期不止,色淡而清稀如水,面色略白,乏力,心跳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虚弱或虚大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固摄升提。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2克、升麻炭6克、川续断10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仙鹤草15克。

方中生黄芪、党参大补中气,焦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川断、熟地、枸杞子补肾固冲任,白芍养阴敛阴,升麻炭升提止血,仙鹤草有止血之功。

加减:如病情较重,血仍不止,可加龙骨、牡蛎,或乌贼骨固涩收敛已达到止血目的。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周期后错8-9天,甚至每隔40-50日一至的称月经后期。如果仅延后3-5天而且无其它症状的不作后期论。

1.病因病理

产生本病的病理,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以致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其证多见血脉虚寒和气滞肝热两种。

血脉虚寒

如身体素弱,阳气素虚,阳虚则寒,寒则脏腑气化不行,影响血的生成,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因而月经后期。

气滞肝郁

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形成气滞肝热,因肝气郁滞,致使血液运行不畅,冲任受阻,脉道闭塞往来不利,而形成后期。

2.辨证施治

血脉虚寒

主症:月经后期,色淡而量少,腹部冷疼,喜按喜暖,头晕气短,面色白,腰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养血温经。

方药:

温经汤加减:当归10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12克、桂枝9克、党参12克、吴茱萸9克、菟丝子12克、阿胶9克( 融化 )、炮姜6克。

方中四物汤,阿胶养血调经,吴茱萸、桂枝、炮姜温经通脉,党参益气,菟丝子补肾。

气滞肝热

主症:月经后期,色紫红而量少,小腹胀疼,精神郁闷,胸痞不舒,嗳气稍减,苔薄黄,脉弦(xian)涩。

治法:解郁清肝。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6克、当归10克、生白芍10克、茯苓9克、丹皮10克、炒栀子9克、香附子9克、益母草12克、龙胆草6克、芦荟6克、牛膝9克。

方中柴胡舒肝解郁散热,白芍、当归柔肝养血,茯苓健脾,牡丹皮凉血清肝热,栀子清三焦之热,龙胆草、芦荟清肝热通经,香附子理气,益母草化瘀,牛膝引血下行,全方有解郁,清肝泻热之效。

建议各位老师在治疗妇科病过程中必须保护患者隐私,做到医德医风高尚,医技超群,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屈福生

编辑:刘清华


村医之家

微信号:zgsqys-cyzj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