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我会报考什么专业?

 冬不拉拉 2023-07-04 发布于新疆
朋友问我:「现在的」你会报考哪个专业?
我向朋友确认了一下问题:重点是「现在的」,它意味着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已经具备现在的我所具备条件,比如性格偏好、认知层次、经济条件,对吧?
稍作思考,我答: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如何通过「传播」建立相应关系的专业,即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传播学,传播学无处不在。
选择理由:
1.传播需要媒介,人是媒介的延伸。人随着媒介的变化,而变化。
记得在电影《后天》中,有一位男科学家博览群书,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最开始养成读书习惯是因为,父亲每次出差前都会扔给他一本书,父亲出差回来就会和他交流书上的内容。
电影里,书是父子建立起情感链接的「媒介」,他热爱读书,是通过读书感受父爱;书也是别人对他产生兴趣的「媒介」。
说个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在谁都可以说话的网上,会有那么多说话不靠谱的人?
这就是「媒介」所致。
按照我们多年的传统,人与人正常说话的时候,彼此应该在对方的视线范围之内。在对方的目光里,我们才会感受到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状态,我们总说自我,而自我恰恰不能够独立实现。
在网络上,发朋友圈,发微博,发评论等等,我们则是躲出人们视线之外,这不属于真正的交流,有时是在发泄情绪,有时是在扯淡。
在正常交流时,语言又成了「媒介」,单纯的口头表达难免有所疏漏,不如经过几番思考的书面语言。
当我们面对那些重要的交流时,为了让自己的意见尽可能完善、客观则需要稿子,此时稿子又成了「媒介」。
真有意思!
2.传播学需要借助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知识。
理工科的专业越分越细,越来越需要精尖人才。这多少有些反人性,人,天生就对多样性感兴趣。传播学则可以在满足人性的基础上,知道哪些知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培养,哪些知识是发展人际关系的阻碍。
就业市场的反馈,也证明了传播学作为连接人与人的技术(艺术),它也离不开其它学科的加持。这也是人文社科的发展趋势。
注意,「技术(艺术)」是这里的关键词。不论做什么事情,专业与业余的区别就是技术上的区别,当你把技术做到了艺术的层面,你就是高手了。
在学习传播学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知道自己想传播什么,通过传播展现自我,清楚了自己的传播方向,也就有动力去探索自己不知道的领域,而拓展自己的知识。
3.满足我的好奇心。
传播学是关注人的专业。当人工智能不断地接近,甚至已经在某些层面上超过人的当下,人被机器取代已成事实,那么人之为人与机器的区别何在?
个人觉得传播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很合适。
这事有意义!
查了一下传播学的实力强校: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