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的故事:任脉

 sdxy 2023-07-04 发布于山东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督脉的最后一穴龈交,它可以缓解因胃气不降引发的口臭症状。今天,我们开始解读十四条经脉的最后一条---任脉,它的首穴会阴,对男女的生殖都有调节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关于任脉,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为人体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如果说督脉为人体的阳经之海,那任脉则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共有关元、气海等24腧穴。此经主要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主要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相关病症。换言之,治疗妇科病,绝对离不开任脉。当然,男女的泌尿生殖问题,也需要调通任脉。

一、阴液交会之地

,交会也。

,阴液也。

会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会阴。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及会阴浅、深横肌中;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会阴会阴,阴液的会集之地。大家注意一下它的位置,它和督脉首穴长强一样,皆位于人体的躯干的最低点,因此,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它是气血会集的地方。比较而言,会阴更多地集中阴血,而长强更多的集中阳气,所以刺激这种位于低点的穴位,有助于气血从低端向上回流。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的针灸穴位库发现,以“会”命名的穴位,共涉及5条经脉的8个穴,分别是:

膀胱经会阳

三焦经会宗臑会

胆经听会地五会

督脉百会囟会

任脉: 会阴

但符合命名规则的,则只有标红的这三个穴,其中的“会合”之意更加明显。而对于会阴穴而言,它与哪条经脉会合呢?它是任、督、冲脉三条经脉会合。但需要指出的是,它与著名的大椎、百会这种交会穴不同,它不属于交会穴,也就是说它不是两条经脉的交会点,只是比较接近罢了。

”以“”命名的穴位,涉及到了8条经络14个穴位,外加一个经外奇穴。但真正符合词组命名规则的,则只有3条经络的3个穴位+1经外奇穴(红字),由此可见“”与“阳”一样,在中医的穴位命名中,还是非常普及的,凡“阴”穴,必是气血汇聚地,以血为主;凡“阳”穴则是以气为主

胃经阴市

脾经三阴交阴陵泉

心经阴郄

膀胱经厥阴俞至阴

肾经阴谷阴都

胆经头窍阴足窍阴

肝经阴包阴廉

任脉会阴阴交

经外奇穴下肢部独阴

而红字的“阴”穴都有一个特点,除会阴在躯干的末端,其余三穴均在脚部,可见正应验了那么一句话,水往低处流,阴,指的就是阴血,受重力影响自然容易会聚在低处。

二、男女生殖大穴

会阴所处的位置,在前后阴之间,非常接近男女外生殖器,且为任、督、冲三脉之会,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它对男女的生殖功能都有影响。由于所处的位置过于隐秘,在公开的医书中提及不多,因此知晓的人也就寥寥,但它却是人体的长寿要穴。中医认为,会阴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开关,这位置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会阴穴位存在问题,那么,任督二脉必然是不通的,这点和人中穴(水沟穴)有非常相通之处。又加上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穴是人体的天门穴,属阳,上接天气,会阴穴是人体的地户穴,属阴,下接地气,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呼应,统摄着人体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所以说,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刺激会阴的方法大体有按摩、艾灸(坐灸,网上有专门的会阴坐灸仪出售)和坐会阴(蹲坐在7厘米高的硬物上,如瓶盖),对于有男科、妇科病者,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来改善症状。

提到会阴,就不得不提及膀胱经上的会阳穴,二穴的位置大体相同,只不过分列人体的阴阳两面。会阴,主阴血,会阳主阳气,刺激二会可分别提升人体的气血升发回流,毕竟二穴都处在人体躯干的最低端。因此,对于那些久坐之人,更需要刺激二穴。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导水液,生发任脉经气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大家注意,介绍会阴的很多文章,都将溺水窒息、昏迷列为会阴穴的第一大主治功能,实际上就是取其是任督二脉的交会穴,而人中(水沟)穴也有此功能,所以在急救过程中,取人中的多,而取会阴的少,究其原因,取穴不方便罢了。

四、总结

1、阴液会聚之地

2、调理男女生殖功能

这正是:阴血会聚屁股沟,特怕寒凉浸四周,按摩艾灸防护起,助力生殖气血优!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首穴会阴,它对调节生殖系统的问题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二穴曲骨,它对改善男女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性问题,都有帮助。

一、隐匿的生殖点

,隐秘也。

,肾主之水也。

曲骨,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隐藏于天部的肾水一般,故名曲骨。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大家注意,如果说任脉首穴会阴,位于人体躯干的最低点,是阴血会聚之处,那曲骨联合中点位置则是次低点,而且大家可以从上图看出,其位置是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的骨缝里。如果从外表来看,就是长阴毛的位置,又称为阴阜。这个区域有比较厚的脂肪垫,同时它也处在盆腔各泌尿生殖器官的出口,是与外界进行气血交换的通道。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字命名的穴位还真不少,涉及到了八条经脉的8个穴位,有“八曲”穴之称,除去肾经的商曲穴是特别的一种命名规则以外,其余的7穴均符合同一种命名规则。

大肠经曲池

小肠经曲垣

膀胱经曲差

肾经商曲

心包经曲泽

胆经曲鬓

肝经曲泉

任脉曲骨

以“”命名的穴位都很有意思,共通之处是在其前行的方向上,都会有关节或者骨头或者发际等阻挡,使得气血运行的轨迹发生弯曲改变,弯曲的地方,当然就比较不好找,就比较隐秘,这就是“”字的含意。而具体到曲骨穴而言,它的位置在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这个区域自然是人隐秘之处,故名。

而以“”命名的穴就太多了,则涉及到了6条经脉的7个穴位及4个经外奇穴,并且这里的“”穴的意思基本相同,均指的是血液,肾主骨生髓造血。

大肠经:巨骨

小肠经:腕骨

膀胱经:京骨束骨

肾经:横骨

胆经:完骨

任脉:曲骨

经外奇穴头顶部:崇骨

经外奇穴上肢部:大骨空小骨空

经外奇穴下肢部:髋骨

二、与肝经的交会穴

曲骨还是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中医有肝经绕阴器之说,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指曲骨穴。

那什么是交汇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既然任脉与肝经交会在曲骨穴,它可改善生殖器的供血,因为任脉为阴经之海,而肝经主筋主生发,所以刺激曲骨,可同时调理任脉和肝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男性的阳痿,效果奇特。

三、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为什么我们文章的题目是泌尿生殖,这是它所外的位置及功能决定的,中医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曲骨刚好位于我们泌尿生殖区域,因此,但凡有这方面的病患,均可通过刺激它来调理。需要指出的,刺激此穴,主要是增加周边组织的气血供应,它改善的是功能症状,如果已经出现器质性的病变,还是需要就医。

多年前,我看昆叔在给客户调理男科和妇科病时,会用掌根按揉这个区域。我也曾经给客户按摩过,如果按摩时,手下感觉有很多的筋节,说明此处的气血循环不好,需要把筋节揉开才行。不过,大部分人这个位置揉起来都很疼,并且自己按的话不太容易发上力,让别人按吧,又不好意思,毕竟太靠近敏感部位,所以,如果不是老客人,或者有特殊要求的,一般按摩师都不会给按摩此处,尤其是异性就更要慎重了。这种按摩,也是宗筋按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它是任脉和肝经的交会穴,且男人的丁丁又被称为宗筋,其完成勃起动作,可是要依靠大量的气血供应,因此它可改善男女的性功能,尤其是对改善男人阳痿和女人性冷淡,效果都非常好。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收降浊气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五、总结

1、隐匿的气血点

2、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

3、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这正是:隐匿部位难触及,统管泌尿和生殖,改善男女性功能,曲骨一穴把病移!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2穴曲骨,它对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3穴中极,它对治疗因受寒等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和妇女月经不调有帮助,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中部之气血极致点

,与外相对,指穴内。

,屋之顶部横梁也。

中极,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达到了天部中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曲骨穴传来的阴湿水气,上升至中极穴时己达到其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故名中极。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布有腹壁浅动、静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

中极穴的,当然是指中间,即下腹正中的意思,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出,它位于肚脐正下方四寸,也就是四个大拇指的宽度。当然,有的书把其解读为人体的中点,即从头到脚的二分之一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能是大体的位置)

中极穴的,当然指穴位中的阴血达到了极致。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还真的不少,涉及到了11条经脉的19个穴位,以及3个经外奇穴。但完全符合命名规则的,则是标红的16个穴。

肺经:中府

胃经:乳中

小肠经:肩中俞

膀胱经:中膂俞、中髎、委中

肾经:中注、彧中

心包经:中冲

三焦经:中渚

胆经:中渎

肝经:中封、中都

督脉:脊中、中枢

任脉穴:中极、中脘、中庭、膻中

经外奇穴胸腹部: 脐中四边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中魁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中”穴,从相对或绝对位置上,均处于肢体的中间或者是局部器官的中间,无论“中”字在前,还是在后,或是其它的位置,其“中“的位置非常明显。

以“”命名的穴位,仅有三个,包括了心经腋下的极泉穴,任脉下腹的中极穴,以及经外奇穴,后腰处的下极俞,但符合命名规则的,则只有中极穴一个,这里的极,代表了阴血达到极致的意思

二、任脉与足三阴之会

大家都知道,任脉为阴经之海,而中极则是阴中之阴穴因为它还和足三阴经交会,包括了足太阴脾、足厥阴肝及足少阴肾。

那什么是交汇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因此,中极=三阴交+任脉,其功效,基本等同于督脉上的大椎穴(它是手足三阳+督脉,七条阳经的交会穴,为阳中之阳穴),因此,如果要调理人体的阴血,绝对离不开中极穴。

三、膀胱经之募穴

中极不仅是任脉与足三阴之交会穴,它还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四、调理泌尿生殖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中极为膀胱经之募穴,并且六腑病多取募穴,尤其是膀胱病多取中极。正因为中极是阴中之阴穴,所以,但凡与阴血有关的问题,都要找它。在调治膀胱病尿潴留的适应症方面,主要为长期麻醉、过量饮酒及受寒,引起的膀胱肌麻痹导致的。如果是因药物、或者器质性,比如尿路结石引起的,则刺激中极无效。

当然,如果要确保解决尿潴留的问题,除了刺激中极,还可以在后腰骶八髎穴处刮痧拔罐,前后共同刺激,效果会倍增,具体的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前写过的一个案例《疫情之下远程指导八旬老汉退烧排尿》。

健康一线解读中极穴-尿潴留

而对于妇女的月经不调,当然也是功能性的,比如很多女性小肚子摸上去都是凉的,每次来月经时,都会痛经。由于中极的位置,刚好在盆腔的中点,子宫就在其后面,它又是阴中之阴大穴,此时艾灸中极,有助于子宫的的气血更好的流动,对调理月经不调,有不错的效果。

健康一线解读中极穴-月经不调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募集膀胱经水湿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五、总结

1、中部气血之极致点

2、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

3、膀胱经之募穴

4、调理尿潴留和月经不调

这正是:阴中之阴有中极,调理阴血解问题,按摩艾灸加拔罐,泌尿生殖可自医!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3穴中极,它有改善小便不利和调节妇女月经不调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部位前行,解读第4穴关元,它有补充人体元气的功能,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元气之关卡

关,关卡也

元,元首也。

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的大补穴,它与胃经上的足三里,督脉上的命门,以及同为任脉的中脘穴,被称为中医的四大补穴,说明它对提升人体的气血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中任脉上就有两个,而任脉为阴脉之海,所以在气血双补中,更偏重补血。

关元穴的别名非常的多,差不多有近20个,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丹田。这是道家用语,尤其是在练气功时,有气沉丹田之说。练武之人在站桩时,也往往会强调意守丹田,足见其重要性。丹田分上、中、下三丹田,而关元穴通常是指下丹田。不过,关于丹田的具体位置,各种流派的说法不一 ,在此就不一一展开了。

穴义中,将“”解释成关卡,也就是说,打开它,气血就畅通,关闭它气血就闭塞。

而“”,当然是指元气了,而非元首。当然,把人体的元气,当作元首未尝不可。那什么是元气呢?

本文讨论的元气,是中医术语,它是指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理论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难经》又称“原气”;《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

我相信,很多人看完这解释还是摸不着头脑,给大家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元气,就相当于父母受精卵结合之后给我们的那罐煤气。以后,你活在这世界上,就是在不断释放这罐气,放的大放的小,放的长放的短,取决于你的行为。因为刺激它,可以为我们这罐气续命,虽然不会让总量增加,但可以让这罐气产生最优效率,毕竟它是四大补穴。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到不少,共涉及9条经脉的14个穴位。

胃经关门髀关下关

膀胱经关元俞膈关

肾经石关

心包经内关

三焦经关冲外关

胆经上关膝阳关

肝经膝关

督脉腰阳关

任脉关元

关”穴和“门”穴意思相近,属于打开即通,关闭即堵,标红的这四个穴,关字都在词前,但在穴位命名上,但凡“”穴,无论其位于词组的前后,均有关卡之意,均需要经常的刺激它,让其处于畅通的状态。

健康一线解读关元穴-补充元气

以“”命名的穴位,只有关元和关元俞这两个。只不过前者位于小腹部任脉,后者位于后腰的膀胱经上,一阴一阳形成互补,并且二者位置接近于投射点上。

二、小肠经的募穴

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三、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

大家都知道,任脉为阴经之海,而关元则是阴中之阴穴因为它还和足三阴经交会,包括了足太阴脾、足厥阴肝及足少阴肾。

那什么是交汇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因此,关元=三阴交+任脉,这点和中极穴差不多,其在任脉上的功效,基本等同于督脉上的大椎穴(它是手足三阳+督脉,七条阳经的交会穴,为阳中之阳穴),因此,如果要调理人体的阴血,绝对离不开关元穴。

四、补充元气

前面已经提到了,关元穴是人体的四大补穴之一,为什么称之为补穴呢?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小婴儿浑身上下肉都是软的,但他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当我们人体越来越老时,你就会发现,身上的肉越来越硬,究其原因,经络都堵上了。不仅如此,温度也在降低。大家自己可以试着用手摸一下你的小腹,就会发现,很多人那个区域都是冰凉的和硬硬的,而中医认为寒则凝,所以女生的痛经,小便不利,男女性功能低下,都与此处的温度和硬度有关。

在我临床中发现,很多人肚脐周边有很多结节,而这个区域在解剖上是小肠覆盖。而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思则气结,很多爱琢磨事的人,这里的结节都很多,而小肠又是人体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说,思伤脾,脾主运化,主肌肉,所以那些爱琢磨事的人,不是过胖就是过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小肠这块的气结造成的,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每每在给客户按摩时,当发现此处有结节时,我都会问他是否爱琢磨事,大多得到了认可。更何况,关元还是小肠经的募穴,是小肠气血募集之地,同时,它又是任脉与足三阴的交会穴,这个关卡不通,人体的气血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打开这个关卡就非常的重要。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具体外治手法上,刺激它最好的方法是按摩,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掌根法。坐在沙发上,用掌根按压在关元穴上(注意,不要让手和肚皮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做顺时针旋转;

方法二:四指法。坐在沙发上,四指并拢,用指腹在这个区域探寻结节点,然后给揉开。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这个地方的皮肤特别薄和嫩,如果你指甲不给剪秃了,很容易伤到皮肤,我在按摩时,就把皮肤给揉出了水泡。

当然,如果小腹冰凉者,有条件的可以艾灸,尤其是立秋之后,天天艾灸关元。最好一次性把关元穴灸透,灸透了的感觉身体会知道,比如从小腹连串,一直暖到后腰、前胸;温暖了肾水,会口舌生津,等等。

健康一线解读关元穴-艾灸关元

五、功效与主治

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

主治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

六、总结

1、元气之关卡

2、小肠经之募穴

3、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

4、补充元气

这正是:先天之气需呵护,小腹柔软有温度,人体大补有关元,按摩艾灸不虚度!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4穴关元,它是人体的四大补穴之一,可补充元气。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5穴石门,它是三焦经的募穴,有消除水肿的功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水湿之门

,肾主之水也。

,出入的门户也。

石门,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水湿在此再一次冷缩。本穴物质为关元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再一次散热冷缩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只有少部分水湿吸热后循任脉上行,本穴如同任脉水湿之关卡,故名石门。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石”命名的穴位只有两个,且都在胸腹部,一个是肾经的石关穴,另一个就是任脉的石门穴。这个“石”字,均解释为肾主之水。大家都知道,说中医都离不开阴阳。对人体而言,腹为阴,背为阳,所以,这两个石穴都在人体的阴面,因此都与阴血有关。其实,不管是石关,还是石门,关和门,意思都差不多,对于经络而言,都是打开气血则通,关闭气血则阻。

而以“”命名的穴位,就相当多了,共有23扇门:

在《穴位的故事》专题中,我们已经解读过了21扇门,分别是处于云端肺经之门云门;位于腹部中间主管代谢胃经上的三道门,梁门关门滑肉门,以及大腿内侧脾经上的箕门和位于腹股沟的冲门,手腕处的神门,肩背处的风门,大腿后面的殷门,后背的魂门肓门,脚底处的金门,胸腹连接处的幽门,小臂上的郄门;手背上的液门;耳旁的耳门;肋间的京门章门期门、位于后腰正中的命门;位于后脖颈的哑门;

云门,它是主管肺气下降的,很多人便秘是因为肺气虚,肺气不降造成的,这时点按云门穴会比较痛,持续点按到不痛了,肺气降了,便秘的问题就解决了

梁门,因为有一根梁横在那,所以,容易造成腹胀,刺激该穴,会促使胃经经水顺利下泄

③关门,则是截留住经水,以期养胃健脾

滑肉门,则是减肥大穴,滑肉滑肉,肉如果顺滑了,肚子也就下去了

箕门,小便不利和尿失禁双调

冲门,下肢气血枢纽

神门,与心神沟通之门

风门,风邪之门

⑨殷门,阴血之门

⑩魂门,肝魂之门

11肓门,膏脂聚积之门

12金门,气血回流之门

13幽门,深邃幽暗的气血之门

14郄门,孔隙中的气血之门

15液门,体液之门

16耳门:听力之门

17京门;京城之门(肾为先天之本,京都)

18章门;肝脾气舒张之门(脾之募穴)

19期门:肝气舒张之门(肝之募穴)

20命门:生命之门

21哑门:声音之门

在中医里,“”、“”、“”穴,基本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气血的通道。虽然人体有多达23扇“”,并且涉及到了12条经络,但这些“大多还是分布在人体的躯干部位,主要是脾胃经和膀胱经上,而“”多在后背。而心经上的神门穴,位于手腕部;膀胱经上的金门穴,位于脚背小拇指侧;心包经的郄门穴,位于小臂;三焦经的液门位于手背;三焦经的另一扇门耳门穴则在头上,足见三焦经的“门”分布的特点,均位于肢体的末端。胆经上的京门穴,则在腰侧;肝经的章门、期门位于胸肋间;督脉的两扇门,下边命门位于腰椎正中,上边的哑门则位于后颈颈椎上;任脉只有一扇门,就是位于小腹的石门。

二、三焦经之募穴

石门,是三焦经之募穴。我们都知道,中医里有一条经络很特别,它不像五脏六腑那样对应的是某一个具体的实体脏器,而是一个通道。如果我们把人体比喻成电脑,五脏六腑就相当于CPU、硬盘、内存、电源、主板等具体的器件,而三焦就相当于机箱里连接各器件之间的线缆。具体到西医解剖上,它相当于人体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为什么是三焦?而不是两焦、一焦?关于焦这个字,解释很多,我个人比较认同“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大体就是胸为上焦,肚脐上为中焦,肚脐下为下焦。这三段包含了我们人体的主要脏器,而三焦则是指的这些脏器之间联接的管道和液体。

石门则是三焦经的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因此,作为三焦经募穴的石门,对于调通人体的水道就非常有意义了。

三、调通水道消水肿

前面已经说了,三焦主要是联系人体各脏器之间的管道,相当于西医中的循环和淋巴系统,那其依据从何而来呢?《黄帝内素.素门.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决渎:渎,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沟~。四~(古代对中国“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合称)。决渎亦作“决竇 ”。亦作“决瀆”。疏浚水道。《韩非子·五蠹》:“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竇。”《史记·太史公自序》:“维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决瀆通沟。”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通道桥之壅塞,不行者决瀆之。”《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三焦经文》:“三焦者,决瀆之官,水道出焉。”

水道:不是指胃经上的水道穴,这里主要是指人体的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在人体中起代谢人体垃圾的通道。很多人的病,多堵在了中焦,因此,我在文章中,经常强调揉肚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中焦。或者疏通人体的淋巴、循环系统。

那怎么知道自己的三焦经堵了呢?看两点,第一,胳膊肘上是否有一堆多余的肉

第二点,就是看肚子上有没有阻力线?

但凡胸腹部有阻力线的人,三焦经也基本上堵了。

三焦堵了,人必然会发胖,全身或者局部形成水肿,因此,有必要调通水道,而石门穴就是一个关键点。我在给客户做腹部按摩时,主要采用拔、揉、捋的手法来刺激石门穴及周边区域,让硬肚子变软,大肚子变小。而对阻力线,则多采用刮痧的方法将死褶变成活褶、变浅。当这些地方疏通了,水肿就会慢慢消失。当然,也可采用拔罐和艾灸的方法,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石门穴-水肿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募集三焦经气血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五、总结

1、水湿之门

2、三焦经之募穴

3、调通水道消水肿

这正是:人体发胖多水湿,皆因三焦受阻兮,按摩刮痧拔罐走,水肿消失便可期!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任脉的第5穴石门,它有消除因经络不通引起的水肿的功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6穴气海,它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气血之海

,气态物也。

,大也。

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气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脐周静脉网。深层主要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共涉及4条经脉的6个穴位,及两个经外奇穴。而从单一经脉上来看,足阳明胃经上的“”穴最多,达3个,足见作为仓廪之官的脾胃,乃五谷精微气血的生化之源,胃经也是多气多血之经。而在穴位的命名当中,凡是带“”的穴位,皆与其周围有大动脉有关,因为只有大动脉的地方,才会产生高温高压,才会产生“”化作用,而任脉的“气海”也正是靠近了脐周动脉

胃经气舍气户气冲

膀胱经气海俞

肾经气穴

任脉气海

经外奇穴胸腹部气门

经外奇穴下肢部气端

而以“”命名的穴就很多了,涉及了6条经脉的6个穴位,以及一个经外奇穴,但完全符合命名规则的则只有“五海”,即血海、少海、小海、照海和气海,凡是带“海”字的穴,全是气血的调节库,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脾经血海

心经少海

小肠经小海

膀胱经气海俞

肾经照海

任脉气海

经外奇穴头顶部海泉

我们知道,中医非常讲究“气血”二字,并且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在解读气海之前,我们已经解读了五海中的“四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位于膝关节内侧脾经上的血海穴,由于其周边是强壮的股四头肌,为储血提供了丰富的仓容;而相对于血海所在肌肉的厚实,气海所处的位置则似乎“软”了很多,毕竟,它的下边是小肠环绕,再往下是膀胱,均属六腑,都是空心的,所以可伸展的空间比较大,也为“气”的生成和释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补气养血

气海穴有很多别名,其中一个就是“丹田”。可能有网友问了,在我们解读的关元穴时,其别名不也是“丹田”吗?实际上,关元、石门、气海、阴交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他们的别名,都叫做丹田,所以说,丹田是一个区域,当然如果要精确定位,就是关元穴。

当然,不管是中医、武术、还是道家,对丹田的划分也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将人体的丹田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两眉间叫上丹田,心窝处叫中丹田,脐下叫下丹田,而下丹田指的就是脐下三寸处的关元穴。而我们练气功时,常常会意守丹田,气沉丹田,其目的就是让此处的气血得到充盈并得以升发。

这个肚脐形状细长,气血不足

健康的肚脐应该是圆润饱满的

我在临床中,做腹部按摩时,常常会做脐周按摩,我发现很多人的脐周都会有结节,而每每问起客户,是否爱琢磨事时,大都得到认可。为啥这样说呢?因脐周下边是小肠围绕,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思则气结,所以才会有很多结节。当通过腹部按摩之后,将结节化开,常常会使那些干瘪的肚脐眼变得饱满了,而按摩的一个重要点就是气海穴,所以说它可以补气养血也就不足为奇了。通常而言,瘦弱的女性肚脐通常都不圆满,气血都不足,所以,经常按摩气海穴,尤其是将周边的结节化开,有助于补气养血。

PlayPauseSeek00:00Current time06:00Toggle MuteVolumeToggle CaptionsToggle Fullscreen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气海穴-补气养血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生发阳气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四、总结

1、气血之海

2、补气养血

  这正是:思则气结吸收差,脐周结节不要怕,点按气海补气血,精气神上均可达!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6穴气海,它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7穴阴交,它具有消水肿的作用,尤其是对泌尿生殖系统水肿效果不错,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阴水交会

,阴水之类也。

,交会也。

阴交,名意指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中有气海穴传来的热胀之气,有冲脉夹肾经而行的水湿之气外散传至本穴,二气交会后形成了本穴的天部湿冷水气,故名阴交。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阴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涉及到了8条经络14个穴位,外加一个经外奇穴。但真正完全符合词组命名规则的,则只有脾经上的三阴交和任脉的阴交。由此可见“”与“阳”一样,在中医的穴位命名中,还是非常普及的,凡“阴”穴,必是气血汇聚地,以血为主;凡“阳”穴则是以气为主

胃经阴市

脾经三阴交阴陵泉

心经阴郄

膀胱经厥阴俞至阴

肾经阴谷阴都

胆经头窍阴足窍阴

肝经阴包阴廉

任脉会阴阴交

经外奇穴下肢部独阴

14个带“阴”穴都有一个特点,除了三个穴位,即胆经的头窍阴在头部、膀胱经的厥阴俞在后心处、肾经的阴都在胸腹部以外,其余的11穴均位于人体躯干和四肢的下部,正应验了那么一句话,水往低处流,阴,指的就是阴血,受重力影响自然容易会聚在低处。

以“”命名的穴位,则涉及到了5条经络的5个穴位,符合命名规则的除交信穴以外,其余4个都OK,这里最著名的就是三阴交穴,三条阴经交会穴。

脾经三阴交

肾经交信

胆经阳交

龈交

任脉阴交

和三阴交穴有点类似,阴交穴也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即任脉、冲脉和肾经三条阴经交会于此,故名。这里还特别要提一下胆经上的阳交穴,如果说阳交是阳气的交会穴,那阴交就是阴血的交会穴,这点和督脉的会阳穴、任脉的会阴穴情况有点类似。

二、任脉与冲脉、肾经的交会穴

前面已经说了阴交穴也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即有阴脉之海之称的任脉,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冲脉,以及足少阴肾经。

那什么是交汇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冲脉,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为了文章的完整性再回顾一下:

冲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冲脉循行路线

冲脉与肾经首次交会于横内穴,但不仅限于横骨,它还交会于肾经的另外10穴,包括了: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等,因此,与其说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那么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肾经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毕竟,二者在很长一段循行路线上,都是交会运行的,因此在功效上也有很多是相通的,即均主管泌尿、生殖。

因此,阴交功效基本等同于三阴交,只是它和关元穴还不太一样,它因有了冲脉的加入,而冲脉又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且与泌尿生殖系统相关性很强,因此,如果要调理人体的阴血,绝对离不开关元和阴交穴的。

三、改善水肿

我们在前面介绍石门穴时,曾经重点提及了其有改善水肿的功效,为什么阴交穴我们又再提此功能呢?它和石门又有什么不同呢?

实际上,二者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只不过从范围上来看,石门调理水肿的范围更广泛,而阴交更偏重于泌尿生殖方面的水肿,比如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等。我在临床上,曾经多次在给客户按揉阴交穴时,发现了结节,当结节化开时,客户常会有排尿的感觉,这正是说明它有改善水肿的功效,这点在女性身上表现的更突出一些。不信大家可以躺在床上,用食指或中指点揉阴交,有时你会发现指下有“疙瘩”,这个感觉和周边有明显的不同,并且会有一定的疼痛,这个就是结节,然后你就不停地点按揉,当把这个结节化开后,你常常会有排尿的感觉。当然,对于水肿,也并不局限在阴交上,以肚脐为中心,用食、中指一寸一寸地向周边探查,只要感觉到指下有“疙瘩”就要把它揉开,这对改善水肿都有效果,尤其是肚子大的人,几乎无一例外脐周都有不同程度的结节。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收引浊气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奔豚:奔豚气属内科病证,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五、总结

1、阴水交会

2、任冲肾三经脉交会

3、改善泌尿生殖方面引起的水肿

这正是:脐周结节多分布,影响泌尿生殖路,腹部胀满水肿起,刺激阴交有帮助!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7穴阴交,它对消除因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引发的水肿,效果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8穴神阙,刺激它,可增强人体的脏腑功能,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先天的气血通道

,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

,牌坊也。

神阙,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神阙这个穴位,可能算是人体360多个穴位中最好找的了,即使1~2岁的小孩子也能找得到,所以也就不再上具体的图了。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涉及6条经脉的8个穴位,外加一个经外奇穴。但符合命名规则的只有5条经脉的7个穴位(标红的),而除神门、神阙、神庭三穴以外,其余的5穴,都在心脏的附近(包括周边和前后),足以说明“”与心相关。

心经神门

膀胱经神堂

肾经神封神藏

胆经本神

督脉:神道神庭

任脉:神阙

经外奇穴头顶部:四神聪

而在十二正经中,以“”命名的只有两个,且都在任脉上,一个是神阙([què]),另一个是巨阙([quē],音、义均为“缺”),二者的用意还真不一样。

神阙的””字,代表着父母,尤其是母亲先天留给我们身体进行气血交换的通道;,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这里指的就是这个“眼”,也就是我们老百姓俗称的肚脐眼。神阙的意思,就是上天(父母)给我们最早开通的气血交换通道。

二、延年益寿

肚脐这玩意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当胎儿在母亲的子宫中时,会有一条脐带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接受母体的气血物质。而当胎儿降生以后,这条脐带就被剪断并结扎,当结扎后的脐带干燥脱落后,最后形成了我们的肚脐眼。然后,婴儿的第一音啼哭,代表着,他正式脱离了这条脐带,通过肺来与自然界进行气体交换,通过口来摄取大自然食物营养,而脐带这条通道就被暂时封闭不用了。

虽然如此,但并不代表它与身体之间就不进行气血交换了。比如我们在洗澡时,通常会发现肚脐眼处有一些黑色的“污垢”,这种“泥”又被称为脐屎。大多是身体代谢的废物,和我们身体其他部位搓出来的“泥”也没多大区别。不过这个地方的泥,可别轻易抠。为啥呢?因为它依旧会与我们腹腔的各脏器相通,不信你抠一下试试,有可能你过不了多久就会感觉到肚子疼,这种情况常被称为“漏气”,因为肚脐除了神阙这个大名以外,还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叫气合、气舍、气寺,都与气有关,另外,还有一个名更可看出其份量,叫“命蒂”,即性命的结蒂。

事实上,中医很会利用肚脐来治病,尤其是对于宫寒、脾胃虚寒等病症,在神阙处隔姜灸、隔盐灸,甚至直接灸都可以,效果非常明显。

除了艾灸,中医还利用肚脐来给药。大家还听说过一个产品叫肛泰,最有名的广告词叫贴肚脐治痔疮。你想想肚脐这个“眼”和菊花的那个眼,是不是相通的呢?这在西医里根本无法解释,而中医则认为,肚脐这个通道,虽然暂时被封闭了,但并不代表它与身体的气血交换就彻底切断了。

还有一个通过肚脐给药治病的名方,是由南怀瑾发明的,有“万病方”之称,尤其是对于寒湿重的人效果非常好。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网上搜索“南怀瑾肚脐贴”,老人、孩子、妇女都可以用,非常安全。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第二天早晨换掉,比那个温灸器效果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的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连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当然,除了艾灸、肚脐给药以外,还有就是按摩了。下面这个小片中有按摩手法的示范。不过,通常我在给客户按摩时,用掌心的劳宫穴对准肚脐眼,然后双手交叉叠放,做顺时针旋转,这里的最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左、右手哪个手掌心贴在肚脐上,在旋转的过程中,手和肚脐之间,都不要做相对运动。按摩一会,甚至你会感觉到你的掌心会吸住肚脐眼,这说明没漏气,按摩的效果是最好的。当然,真要想学会这种按摩方法,不是靠简单文字描述就可以学会的,必须要手把手教,同时反复练习实践才可学会。通过这种按摩,对把大肚子变小,硬肚子变软,都有极佳的效果。长期通过各种方法刺激神阙,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健康一线解读神阙穴-长寿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大部分冷缩后由天部归降地部,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四、总结

1、先天的气血通道

2、延年益寿

这正是:先天肚上神阙眼,此乃母亲给的餐,虽然后天用得少,祛除寒湿不再难!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8穴神阙,也就是俗称的肚脐,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今天,咱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9穴水分,它同样也有消除水肿的效果,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水湿分流通道

,地部水液也。

,分开也。

水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名水分。分水名意与水分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字命名的穴位不多,涉及4经5穴,并且主要集中在胃经上,这应该和胃乃水谷生化之源,脾胃为“仓廪之官“有关。同时,所有的“水”穴,都与丰沛的气血相关。从这5穴的分布区域来看,也很有意思,其中位于头颈部的:有督脉的水沟穴和胃经的水突穴,前者主管急救,后者主管咽喉痛;位于下腹部的,有任脉的水分穴和胃经上的水道穴,二者均主管下焦的水湿通道;而肾经的水泉穴则位于足内踝部,它管痛经,这样,全身上中下三段,都有水的通道分布,只不过受限于所在位置,功效表现也不太一样罢了。

胃经水突水道

肾经水泉

督脉水沟

任脉水分

而以“”命名的穴位,则只有两个,一个是位于膀胱经肩背部的附分穴,另一个就是任脉的水分穴,前者主管肩颈痛,后者主管水湿分流。

二、消除水肿

在我以往服务过的客户当中,有不少人肚子里有浊水,手一推就会听到哗啦啦的水声。但凡有此情况者,多是由于小肠内的结节导致,而之所以会形成结节,主要是因为这类人多爱琢磨事,中医讲,思则气结,而这些结节的存在,就会导致小肠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受,接受,盛,容纳。现代医学认为,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人体养分的。中医认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如果营养吸收好,心主的神明就好,相反,当然,那些天天瞎琢磨事的人,也会影响小肠的消化吸收。

化物:化,融化、消化;物,食物

中医认为,小肠的生理功能:泌别清浊

,即分泌。,即分别。,即精微物质。,即代谢产物。

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泌别清浊是小肠的生理功能之一,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所以张景岳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类经·脏象类》)。

在以往的解读的穴位当中,也曾经提到过水肿的问题,那就是阴交穴,它位于肚脐下一寸,而水分穴则是肚脐上一寸,都算是肚脐周边穴,这些地方都特别容易形成结节,从而出现腹部的水液代谢障碍,那些推腹产生的水声,多与此有关,如果你在推腹时有这种水声,你就自己回忆一下,是否爱生气,爱琢磨事,尤其是女性,偏瘦的人,更容易有上述现象。

解决这些结节,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是按摩,用食、中指点按肚脐周边的位置,探寻结节点,通常这些点与周边指感有明显不同,强按时还会有痛感。当把这些结节按揉化开后,腹中的浊水也就慢慢消失了,有很多人按着按着就会有小便感,这就是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阴交和水分的功效都是差不多的。当然消除腹部浊水,也不只是局限此二穴,只要是腹部在探查时有结节,都需要化开,其中胃经的水道穴,也是一个关键消水肿的大穴,只不过按揉肚脐上下这二穴效果会更明显一些,尤其是水分,其作用更强于阴交,水分水分,顾名思义,自然是分流水液了。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水分穴-消除水肿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分流水湿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四、总结

1、水湿分流通道

2、消除水肿

这正是:思则气结水液阻,脐周四边路易堵,推腹浊水声哗啦,点揉水分水尽出!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9穴水分,它有消除腹部水肿,排除水湿的功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0穴下脘,它是任脉治疗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著名“三脘”穴之一(下脘中脘上脘),和脾经交会,对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下部的空腔

,下部也。

,空腔,空管也。

下脘,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下脘。下管名意与下脘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皮侧支。

下脘穴的””,是一个位置概念,表明其所处相对位置在上腹部的下部;而脘,是胃脘之意,脘即指胃这个空腔。所以,如果比较清晰地标明其投影位置,应该是在幽门。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带“”字的穴位,共涉及14条经脉中的4条5个穴位,外加2个经外奇穴,它们分别是:

大肠经:下廉

胃经:下巨虚下关

膀胱经:下髎

经外奇穴背部:胃脘下俞下极俞

任脉穴:下脘

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中,所有的“”穴,都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有下就会有上,有下廉,就会有上廉;有下巨虚,就会有上巨虚;有下关,就会有上关;有下髎就会有上髎;有下脘就会有上脘,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以“”命名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任脉腹部这个位置的“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穴上,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在后背胃的投影位置,即胃脘下俞穴。

二、足太阴脾经+任脉的交会穴

任脉与脾经交会于下脘穴。那什么是交会穴呢?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三、消化不良

很多人都有消化不良的问题,尤其是体形或胖或瘦,都与消化不良有关,表现为吃完饭后感觉顶、嗳气、打嗝、放屁等,这或多或少与食物在消化道,尤其是在胃中运行状态不良有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刺激下脘穴,根据症状,可采用点按、刮痧、拔罐、艾灸等方法,以消除结节瘀滞点。

下脘之所以有疏通胃脘管道的功能,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解剖上看,它靠近幽门的位置,是通往十二指肠、小肠的重要关卡,胃将口腔咀嚼过的食物块,在胃中通过消化液进行进一步加工变成食糜,经幽门向下输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胃的功能表现不佳,食糜的颗粒就会不那么精细,输送过程中就会出现障碍,才会有腹胀、嗳气、打嗝、放屁等症状,此时,我们刺激它,会提高胃的消化能力,提升消化效率,使食物在下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起来。

从经络上看,因为它是任脉与脾经的交会穴,而中医认为脾是主运化的,也正是基于此,它同样有帮助消化的功效。《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导水湿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五、总结

1、下部的空腔

2、任脉与脾经的交会穴

3、消化不良

这正是:胡吃海塞胃受过,尽其全力食糜磨,腹胀打嗝放屁起,刺激下脘把病捉!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第10穴下脘,它对消化不良有不错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1穴建里,它有和胃健脾的功效,对改善食欲不振有帮助,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建设腑里

,建设也。

,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建里,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建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建里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建里穴的,当然是建设之意;而建里穴的,指的是腑里,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肚里,泛指腹部这一块。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建”命名的穴位,只有建里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而以“里”命名的穴位,则包括了14正经的5条经脉的6个穴,及2个经外奇穴,其中符合命名规则的,则只有标红的两个,均为通达里部。

大肠经:手三里、手五里

胃经:足三里

心经:通里

肝经:足五里

任脉:建里

经外奇穴头顶部:颊里

经外奇穴下肢部:里内庭

二、补益脾胃

建里建里,当然是建设腑里了,而胃位于人体中部,是食物生化气血之仓,是六腑之核心,又是后天之本,因此需要大力的建设和维护。我们经常说“养胃养胃”,其实指的就是脾胃要大大的补益才行。

建里穴的投影位置,差不多是在胃下部,这个地方有一个弯头,就像洗脸盆下水管的弯头一样,很容易存污纳垢。而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如果胃气降不下来,脾气就升不上去,就无法将食物变现成血,就会导致食欲不振。因此,刺激建里,有助于将胃弯头位置积存的污物加速排空,从而提高胃气下降的效率,恢复食欲。

关于提振食欲,在我们以往解读的穴位当中,就不得不提督脉的中枢穴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其投影位置,和建里靠的很近,正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两个穴位,一阴一阳,相互呼应,可共同提高和胃健脾的功效。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建里穴-和胃健脾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和胃健脾

主治】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四、总结

1、建设腑里

2、补益脾胃

这正是:胃居中央食粮仓,消化食物和水汤,如若过程被中断,刺激建里有它帮!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第11穴建里,它对食欲不振有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2穴中脘,它不仅是任脉也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与此同时,它还是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也是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因此这个穴在临床实践中相当的重要,尤其是对腹部的胀气效果相当的明显,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中部的空腔

,指本穴相对于上脘、下脘二穴而为中也。

,空腔也。

中脘,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中脘。中管、中碗名意与中脘同,碗通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还真的不少,涉及到了11条经脉的19个穴位,以及3个经外奇穴。但完全符合命名规则的,则是标红的16个穴。

肺经:中府

胃经:乳中

小肠经:肩中俞

膀胱经:中膂俞、中髎、委中

肾经:中注、彧中

心包经:中冲

三焦经:中渚

胆经:中渎

肝经:中封、中都

督脉:脊中、中枢

任脉穴:中极、中脘、中庭、膻中

经外奇穴胸腹部: 脐中四边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中魁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中”穴,从相对或绝对位置上,均处于肢体的中间或者是局部器官的中间,无论“中”字在前,还是在后,或是其它的位置,其“中“的位置非常明显。

而以“”命名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任脉腹部这个位置的“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穴上,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在后背胃的投影位置,即胃脘下俞穴。

二、胃经的募穴

中脘穴虽然在任脉上,但它却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三、八会穴之腑会

除了胃经之募穴之外,中脘还是八会穴之腑会,那什么是八会穴呢?

八会穴的,指的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这八个字;,指它们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四、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

中脘不仅是胃经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而且它还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那什么是交会穴呢?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大家注意一下,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而中脘穴却将手足6条阳经中的3条囊括其中,它属于阴阳交会的穴位,和督脉的龈交穴有相似之处(此穴为督脉与任脉、胃经的交会穴),有沟通阴阳经脉之作用!

五、调理腹胀的特效穴

在我1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调理病患腹部胀气时,经常会用到中脘穴。尤其是对于肚子有浊气者,点按中脘穴效果奇佳。具体用法是,让病患平躺在床中露出肚子,医师用食指和中指,稍微用点力点按在中脘穴上,同时,在手指点按下压的过程中,让病患配合着张开嘴吐气,病患边吐气,医师手指要边往下压,直到病患将气吐尽医师可抬手,这算一次点按。

第二轮开始时,病患用腹式呼吸吸气鼓肚子并憋住气,然后医师再次用力点按下压中脘,并在下压的过程中让病患张嘴慢慢地将气吐尽......

如此这般反复操作十多次后,医师手指会感觉到,随着病患在点按中脘时不断地吐气,胀大的肚子会一点一点地塌下去,此时,当病患将腹中的浊气排出时,严重时,满屋都会闻到恶臭之气,而病患的腹胀则得以大大缓解。这也是我教授的腹部按摩的重点之一。这个方法,在2017年8月《腹胀的浊水浊气便便应对法》一文中曾经有过阐述,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中脘穴-缓解胃痉挛

六、功效与主治

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七、总结

1中部的空腔

2、胃经之募穴

3、八会穴之腑会

4、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的交会穴

5、调理腹胀之特效穴

这正是:大腹便便浊气藏,腹胀难耐人抓狂,点按中脘配呼吸,毒排气出人敞亮!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12穴中脘,它对吃撑了引起的腹胀效果明显,同时,中脘不仅是任脉也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它还是胃经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也是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因此,只要是腹部不适引起的痛、胀,也不管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基本上都可以找中脘。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3穴上脘,它对吃东西不往下走,噎得慌产生的腹胀,有不错的疗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二、上部的空腔

,上部也。

,空腔也。

上脘,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脉下行,经水如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上脘。上管名意与上脘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上脘的上,当然是指上腹部了,同时从相对于下脘和中脘的位置来说也如是;上脘的脘,还是指空腔的意思,毕竟胃就是一个大的空腔。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在命名上,以“”命名的穴位还真不少:涉及到了5条经脉的9个穴位(含4个经外奇穴)。而如果把“上”当作方位词来看,则只有7个穴位。

胃经上巨虚

膀胱经上髎

胆经上关

督脉上星

任脉上脘

经外奇穴头顶部上迎香上廉泉

经外奇穴胸腹部胃上

经外奇穴上肢部臑上

绝大部分的“上”穴,都在人体胸部以上,只有膀胱经的上髎穴、胃经的上巨虚除外,由此可见上穴多是一个方位词。

而以“”命名的穴位,主要集中在任脉腹部这个位置的“三脘”(上脘、中脘、下脘)穴上,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在后背胃的投影位置,即胃脘下俞穴。

二、胃经、小肠经和任脉的交会穴

上脘穴还是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和任脉的交会穴。

那什么是交会穴呢?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汇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大家注意一下,任脉是阴脉之海,而上脘穴却将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这手足的两条阳经交会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属于阴阳交会的穴位,有沟通阴阳经脉之作用,并且胃和小肠在功效上都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联,所以它也是治疗消化系统的大病。

三、缓解食物下咽困难引起的腹胀

我们知道,仅从胃部来说,上面和食道相连接的是贲门,下面和十二指肠连接的是幽门。当食物从口腔经过咀嚼后,顺着食道下行,进入到胃这个关口就是贲门;而当胃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后,进入十二指肠这个关口就是幽门,而胃的上、中、下三脘,分别对应的就是贲门、胃中下部和幽门。尽管穴义在解剖中表明,“【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但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笔误。

有鉴于此,当你吃东西,感觉食物顶在嗓子眼不往下去而引起的腹胀,就有可能是贲门这个口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你刺激上脘穴,有助于食物通过贲门这个口顺利进入到胃中;而下脘穴则是感觉食物顶在胃里不往下走,这可能是过幽门这个关卡时出了问题,所以刺激下脘可帮助食糜进入到十二指肠;而当你吃的太撑了引起的腹胀,多半可以通过刺激中脘来缓解。当然上述的这些问题,都是功能性的而非器质性的,如果你因为长了肿瘤引起的腹胀,则不是简单通过刺激穴位来解决的。下面这个小片,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上中下三脘穴的功效。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上中下三脘穴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五、总结

1、上部的空腔

2、胃、小肠和任脉的交会穴

3、缓解食物下咽困难引起的腹胀

这正是:吃饭下咽困难当,疑因贲门动力丧,刺激上脘增气血,食物顺下有它帮!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13穴上脘,它对吃东西不往下走,噎得慌产生的腹胀,有不错的疗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4穴巨阙,它对因心火旺引起的口腔溃疡有帮助,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巨大的气血窝

,大也。

,通缺,亏缺也。

巨阙,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位处胸腹交接处的凹陷部位,任脉上、下二部皆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为来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湿热水气,此气因其热,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将外部的水气聚集,故名巨阙。巨缺名意与巨阙同。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巨阙穴的位置很好找,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先找到肚脐,向上四指并拢+四指并拢,也就是共8横指六寸;第二,先找到剑突,这是一小段软骨,再向下二横指。

巨阙穴的,指的是巨大,这个巨大指的是什么呢?当然指的是气血了。可那位问了,为啥这个地方气血巨大呢?你没看到此处靠近心脏吗?同时它又位于左右肋骨包夹形成的一个软盆地中,咱们老百姓俗称“心窝”,所以这个地方容易汇聚气血;巨阙穴的,在此当亏缺讲,指的是这个盆地像个大盆一样可容纳众多的气血,而通常此处常处于空缺的状态。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的针灸穴位库后发现,以“”字命名的穴位,涉及了3条经络的5个穴位+1个经外奇穴

大肠经巨骨

胃经上巨虚下巨虚大巨

任脉巨阙

经外奇穴背部巨阙俞

并且,在12正经中,以“”命名的穴位,都在多气多血的经脉上,比如手、足阳明经(大肠经和胃经),并且尤其是以胃经带“”字的穴位居多,多达四个,由此可见,但凡“巨”穴,都与气血充足有关。

以“”命名的穴位,在十二正经+任督二脉中,只有两个,且都在任脉上,一个是神阙,另一个就是巨阙,这两个阙,虽然解读的意义不同,前者解读为”牌坊也”,后者解读为”亏缺”,但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点,至少都有一个“窝”,一个是肚脐眼,一个是心窝。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巨阙俞,在后心上。

二、心之募穴

巨阙是心之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

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看了这个解释,大家就知道为何巨阙被老百姓俗称为心口窝了吧?!因为它是心之募穴。

三、治疗口腔溃疡

几乎所有人都得过口腔溃疡,但很少有人研究过它的病因。咱们先来看看西医是怎么解释的?

西医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等细菌也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口腔溃疡通常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女性经期、维生素B族吸收障碍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均有关。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口疮或者是口糜,发病是上火造成。中医将口腔溃疡分为虚火和实火两种,一般是用清热解毒和降火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治疗口疮包括内治和外治,内治以中药内服为主,外治主要是外用药物和针灸,但两者都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医的内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口腔溃疡选择不同的药物,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把口腔溃疡分成四诊八纲进行辨证的治疗,比如有脾胃伏火型、心火上炎型、肝郁蕴热型、阴虚火旺型、脾虚湿困型和气血两虚型,分别在中药方剂上有所不同。对于外用药物的治疗,常用的是锡类的散剂,珠黄散和冰硼散这些药物。

中药还可以用含漱的方法治疗口疮,实火患者可选用银花、连翘、薄荷、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泡水含漱,阴虚患者用生地、知母、黄柏等药物煎煮以后进行含漱。另外还可以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口疮,通常是在合谷、地仓等穴位进行针灸,来达到治疗作用。

关于口腔溃疡,中西医的解释都有道理,但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抛去重大疾病导致的,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因素会形成口腔溃疡第一,外伤,包括不小心给咬破了;第二,熬夜、精粹压力大。大家自己体会是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人,遇到考试、工作上的紧急任务、家庭重大变故等事宜,精神紧张,吃不好睡不好拉不好,其结果就是出现口腔溃疡,这实际上是人体在排毒呢!因为口腔粘膜很薄,五脏六腑之毒素,如果不能通过正常的大小便排出,就会通过皮肤排,但如果此人不经常运动,不出汗,皮肤排毒通道给堵上了,则只能通过口腔粘膜来排。其实,很多年轻人身上脸上长痘,都和口腔溃疡一个道理,只不过途径表现不同罢了。因为很多人长痘的原因和口腔溃疡的原因几乎都是重合的。

治疗口腔溃疡,医生都会让你吃B2,撒的尿都是黄的。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因为维生素B2在体内存量非常有限,因此必须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2参与一系列生理过程,会促进身体发育、细胞再生,促进皮肤、指甲、毛发正常生长,帮助预防和消除口腔内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其实,说白了,B2的作用,就是帮助身体在排毒,常见含有维生素B2的蔬菜水果有:1、含有维生素B2的蔬菜:如菠菜、白菜、萝卜、南瓜、西葫芦、黄瓜、胡萝卜、蘑菇等;2、含有维生素B2的水果:如猕猴桃、山楂、小枣、鳄梨、桔子、葡萄、香蕉、柿子、苹果、香蕉、火龙果等,当然奶制品、动物的肝肾脏、鸡蛋中,也富含B2,因此,口腔溃疡就是一种排毒反应。

那位说了,你说了半天,这和巨阙穴有什么关系?别急,关系大了,因为巨阙是心之募穴,而口腔溃疡多是因心火旺造成的,而我们遇到压力大的时候,总会感觉心窝堵的慌,而我们刺激巨阙,可以将心火下泻,引气血下行,让身体之毒素,主要通过大小便排出,则就不会从口腔出排了,这叫上病下治。

PlayPauseSeek00:00Current time06:00Toggle MuteVolumeToggle CaptionsToggle Fullscreen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巨阙穴-口腔溃疡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募集心经之气血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五、总结

1、巨大的气血窝

2、心之募穴

3、治疗口腔溃疡

这正是:压力巨大熬夜忙,寝食难安便秘常,口腔溃疡难耐忍,刺激巨阙把病搪!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14穴巨阙,它对因上火导致的口腔溃疡有一定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5穴鸠尾,它对晕车晕船有不错的疗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鸠鸟之尾

,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鸠占鹊巢

,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

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皮;深部为肝脏。

,这个字很有意思。咱们很多人都听说过《诗经.关雎》里的这段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一个成语,叫”鸠占鹊巢”,出自《诗经·召南·鹊巢》指的是鸠这种鸟太笨,自己不会搭窝,经常占喜鹊窝。所以大家发现没有,这个鸠的出现,集中在《诗经》里,从年代上来说,离我们很遥远了。可它居然出现在了中医的穴位里,这是为何呢?

说到鸠尾穴,就不能不提到剑突。因为鸠尾就在剑突之下1寸,而巨阙穴是其下2寸。

剑突位于胸骨体的下端,上端与胸骨体相连,下端游离,约平对第九胸椎。胸骨的模样很像一把向下的剑,而剑突是胸骨最下面的部分(剑尖)。剑突起着保护心脏的作用,此处遭到暴力击打,强力震荡心脏,使剑突软骨直接压迫心脏,同时也能够直接刺激胃上中枢神经,使人当即产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者因剑突软骨骨折,软骨茬容易刺破心脏(所以鸠尾又是一个死穴,武术中的黑虎掏心,指的就是重击此处)。我们在做心肺复苏时,双手叠扣的按压点,应该是在两乳连线的中点,但是,也有说是在剑突上两横指的位置。其实不管是哪个位置,做心肺复苏时,都避免不了刺激到剑突,而剑突又会刺激到心脏,从而起到心肺复苏的作用。

大家注意看一下剑突这块软骨,就特别像鸟尾巴,确切地说,像鸠鸟之尾,故名。

冠鸠

特别提醒一下,鸠尾的”鸠”,左半边是一个“九”字,本意是指鸟类,而我们下面健康一线的小片题目中,却把这个字写成了“”(zhèn),这个字是毒酒的意思,相信大家最熟悉的成语,就是“饮~止渴”了,大家在阅读和观看时,要特别注意。

这个位置,就是我们俗称的心窝,我们在解读巨阙穴时,就提到了这一点。它因靠近心脏,是胸腹部的交汇点,所以气血容易在此聚集。

二、任脉之络穴

鸠尾,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穴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三、缓解晕动症(晕车晕船)

晕车晕船晕机,统称晕动症。当出现晕动症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关于此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学说,比如:感觉冲突学说、神经不匹配学说、前庭器官敏感性过高学说、血液动力学改变学说、神经递质假说、耳石失重假说,核心温度学说,总之,各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也没有权威的说法。

那中医是怎么认为的呢?《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中有这么一段话: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下面我们将此话翻译一下:

”,刘河间说:“掉,摇也”。

”,河间说:“昏乱旋转”,王冰解作“眩晕也”。

就眩晕二字,中医也有所区别,一般认为,眼睛发黑为眩;头部昏旋为晕

掉眩,实际就是指肢体动摇不定,头晕目眩的症状而言。

”,在中医病因学中,有内风与外风之分,

外风者,是机体感受了六淫中的风邪所发生的疾病。由于该邪的性质善行数变,发病范围较广,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内风,非风邪之为患,乃是根据某些病症变化之速,结合脏腑的发病特点而名之。如《内经》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是以取类比象说明肝脏如风善行数变和木之刚强屈拗之性,而本条所指的“风” ,便是属于后者。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晕车晕船还是晕机,都被称为晕动症。其发生的环境,多是在一个相对闭封的环境,身体处于一种不完全伸展的状态,并且还被不规律地反复摇晃时间一长人就会产生眩晕,这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中毒现象因为肝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当肝脏无法正常的解毒时,人必定会晕。我们都知道,人体70%都是水,水的特性就是流动,可在车船机上,这种流动性被弯曲的身体打乱了,血液回流肝脏的解毒过程有阻碍而导致人体的眩晕,也就是一种中毒表现。

我为何这样说呢?因为通常有两种情况可以缓解:

第一,将身体完全躺平;第二种,打开窗户

前者,可以让气血正常的流动起来,避免了身体弯曲造成的流动障碍,因为肝主升发,躺平,实际上就是让这种升发没有阻碍,比如,同样是在汽车和飞机上,你坐卧铺汽车,就不容易晕车,你坐头等舱飞机也不容易晕,就是这个道理。中医认为,卧则血归于肝,躺平了,血液就容易回到肝脏来解毒。从另一方面也很好解释,因为很少有人坐火车会晕的,因为火车运行平稳,不会像汽车、轮船和飞机那样无规律的颠簸,气血回流相对容易,肝脏的解毒过程也就正常了;

后者,当我们打开汽车窗户时,可以让新鲜空气进来,提升了肺气,肺金强可压制肝木,实际上肺气强了,也是帮助身体在排毒。

为什么刺激鸠尾穴,可缓解晕动症呢?实际上,当你刺激它时,即使是坐着的状态,也会尽可能地打开身体,并处于放松状态,而你窝着身体是不可能刺激到此穴的。因为鸠尾是任脉的络穴,它有联络四面八方的功效,刺激它,会将窝在此处的血液快速散开,加速气血的循环和回流,从而使肝脏的解毒能力提升而避免晕动症的发生。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鸠尾穴-晕动症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收引水湿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五、总结

1、鸠鸟之尾

2、任脉之络穴

3、缓解晕动症

这正是:疯狂颠簸血难回,封闭空间氧气亏,人体中毒晕动症,刺激鸠尾把命追!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15穴鸠尾,它对改善晕动症有一定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6穴中庭,它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中间的气血庭院

,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

,庭院也。

中庭,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中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在胸骨体和剑突连接处;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5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中庭穴的位置很好找。先找到膻中穴(双乳连线的中点),然后往下一寸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这个位置就是中庭。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还真的不少,涉及到了11条经脉的19个穴位,以及3个经外奇穴。但完全符合命名规则的,则是标红的16个穴。

肺经:中府

胃经:乳中

小肠经:肩中俞

膀胱经:中膂俞、中髎、委中

肾经:中注、彧中

心包经:中冲

三焦经:中渚

胆经:中渎

肝经:中封、中都

督脉:脊中、中枢

任脉穴:中极、中脘、中庭、膻中

经外奇穴胸腹部: 脐中四边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中魁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穴,从相对或绝对位置上,均处于肢体的中间或者是局部器官的中间,无论“中”字在前,还是在后,或是其它的位置,其“中“的位置非常明显。

而以“”命名的穴位,则涉及到了3条经脉的3个穴位,和一个经外奇穴:

胃经内庭

督脉神庭

任脉中庭

经外奇穴下肢部里内庭

这三条经脉的“庭”穴分布也非常有意思,胃经的内庭在脚,督脉的神庭在头,而任脉的中庭在胸,这三个庭穴在人体的上中下分布,也说明了其气血物质在每段分布是均匀的。

大家注意一个,中庭穴的“中”,当然是中间的意思,它既是人体左右的中间,同时,它对于头部的神庭,脚部的内庭而言,它刚好也处于中间的位置;而这个“庭”,指的是庭院的意思,也就是气血汇聚的庭院。其实从三庭穴来看,这种庭院所处的位置,大体都是多骨少肉之处。

二、降逆止呕

大家注意一下,中庭所处的位置,基本上就是胸骨的中间,离膻中穴很近。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场景,有时候吃东西吃的太快噎住了,会下意识的半握拳头拍打胸骨,以帮助食物下顺,其原理就像现浇混凝土用到的震动棒。

因为如果被食物噎住了,会出现两种可能,要不然让食物下顺,要不要就让它吐出来。如果症状轻微,大部分会通过拍打胸骨中庭这个位置让食物下顺,而严重的情况,则是要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卡住的食物吐出来,否则人会憋死。

当然,这个穴位,不只是对吃噎着了下顺食物有帮助,如果我们生大气了,会下意识有一个捶胸顿足的动作,而捶胸的位置也是在中庭周边,所以它还有顺气的作用。

草本郎中解读任脉的中庭穴-降逆止呕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聚集任脉气血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四、总结

1、中间的气血庭院

2、降逆止呕

这正是:狼吞虎咽下顺难,怒火中烧胸中缠,顿足捶胸找中庭,胸腹胀满不再烦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16穴中庭,它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7穴膻中,它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另外,它还是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胸中的气血汇聚地

,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

,与外相对,指穴内。

膻中,名意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中庭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膻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部(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膻中穴之膻,从发音来说为(dàn zhōng),另外这个字,也是一个多音字,它还发[shān]的音,指羊肉的特殊气味。不过,咱们下面健康一线的小片中,解说将其读成了[tán],这个是不正规的,但你这么说大家也都懂,算是约定俗成吧!

既然膻和羊肉有关,我们都知道,羊肉是大补阳气之物,而这里由于靠近心脏这个人体动力之源,因此,它也是气血汇聚之处,刚好它位于人体胸腔中央,正如穴义所言:“至本穴后进一步吸热胀散而变化热燥之气,如羊肉带有辛臊气味一般,故名膻中”,所谓的“吸热胀散”,大家只要看到这个词,一定是穴位靠近心脏或者大的动脉血管,这个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膻”字命名的穴位,仅有膻中穴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以“”命名的穴还真的不少,涉及到了11条经脉的19个穴位,以及3个经外奇穴。但完全符合命名规则的,则是标红的5个穴。

肺经:中府

胃经:乳中

小肠经:肩中俞

膀胱经:中膂俞、中髎、委中

肾经:中注、彧中

心包经:中冲

三焦经:中渚

胆经:中渎

肝经:中封、中都

督脉:脊中、中枢

任脉穴:中极、中脘、中庭、膻中

经外奇穴胸腹部: 脐中四边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中魁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穴,从相对或绝对位置上,均处于肢体的中间或者是局部器官的中间,无论“中”字在前,还是在后,或是其它的位置,其“中“的位置非常明显。

二、心包经之募穴

膻中,是心包经之募穴。那什么是募穴呢?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front Mu point),又称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

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

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 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

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看了这个解释,大家就知道为何膻中被老百姓俗称为心口窝了吧?!因为它是心包经之募穴。

三、八会穴之气会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在治疗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

气会,为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所指为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故名。凡属气的病变,皆可酌情取用。

四、缓解心绞痛

什么是心绞痛呢?

西医是这样定义的:“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在中医体系当中,心绞痛被称为胸痹心痛,中医认为胸痹心痛,尤其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第一、胸阳不足,痰浊闭塞。第二、属于气虚、血瘀。第三、属于气滞血瘀等几种原因。中医治疗心绞痛主要的方法采用的是活血、理气、化痰、温养这几种方法,因为心绞痛的病人是年龄不一、病程不一、合并的基础疾病也不一样。从中医的症候分型来讲又显得比较复杂,相互之间互有重叠,互有覆盖,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大致按照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组方,以完成对患者的相应治疗。

那么膻中穴为何可以缓解心绞痛呢?这要从它是心包之募穴和八会穴之气会说起。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心肌缺血会产生心痹或疼痛,而膻中穴,因为靠近心脏,刺激它,尤其是强刺激,可以让心脏提供更充足的血源,从而缓解心绞痛;同时,它又是气会穴,当你生气,气不顺时,也会感觉心绞痛。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人生大气时,就会捶胸顿足,这捶的部位,就是心口窝,就包括了膻中。另外,西医的急救法,急救人员双手叠放,掌根按压接触患者的部位,就是膻中,所以,在这点上,中西医是完全一致的。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膻中穴-心绞痛

徐文兵解读膻中穴-捶胸顿足

特别提示,刺激膻中缓解的心绞痛,只是功能性的。如果你本身就有冠心病,已经出现病理性的问题了,再刺激膻中可能就不起什么作用了,还是要看医生来解决。

五、功效与主治

功效】募集心包经气血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六、总结

1、胸中的气血汇聚地

2、心包经之募穴

3、缓解心绞痛

这正是:怒发冲冠气压胸,长吁短叹憋闷中,心痹引发心绞痛,刺激膻中气血通!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17穴膻中,它对缓解因生气引起的心绞痛有帮助。今天,咱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8穴玉堂,它同样对因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气喘有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肺金之堂

,金之属也,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天部之气。

,厅堂也。

玉堂,名意指本穴聚集的为任脉天部的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膻中穴热胀上行的热燥之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冷缩而为凉性水气,且为聚集穴内,故名玉堂。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3 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玉堂穴的玉,可能很多人不好理解。其实金玉作为一个词,是珍宝的通称。还有一个词,叫金玉满堂,也就是指财富很多之意。那大家注意一下玉堂穴所处位置,是不是非常靠近心肺呢?《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大家看看,心和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宰相,国家的一、二把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可以被看作人体最最重要的区域,也就是人体的金玉满堂处。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金和玉是密不可分的,金当然是指肺金了,所以这里的“玉”就是秉承了肺金之气,玉堂,也就是肺金之堂。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涉及2条经脉的两个穴位,外加一个经外奇穴:

膀胱经玉枕

任脉玉堂

经外奇穴头顶部玉液

不管是玉枕,还是玉堂,“”字皆为肺金之意,也就是疏布气血的意思。玉堂的位置与同在任脉上的膻中穴靠近,当人生大气时,为什么会捶胸顿足,其实,就是要让这顶在上面的气下行,这样,怒气就会消了。

以“”命名的穴位,涉及2条经脉的2个穴位,及一个经外奇穴,均为厅堂之意,也就是气血汇聚地。

膀胱经神堂

任脉玉堂

经外奇穴头顶部印堂

大家注意一下,以玉和堂命名的这两个穴位,除了经外奇穴,均分布在任脉和膀胱经上,并且玉堂和神堂,均靠近心肺,只不过,玉堂在前胸,而神堂在后背,一阴一阳,和谐统一。

二、调理气机

前面已经说了,玉堂穴靠近心肺,而无论心经、心包经,还是肺经,均是从上到下循行,因此,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人生大气时,就会导致气机紊乱,气顶在上面下不来,人会感觉眩晕和头重脚轻,气喘咳嗽,此时人会自觉不自觉得捶打前胸,而旁人则会胡撸后背,而这捶打的地方,就是任脉之膻中和玉堂二穴,一个调心一个调肺,其主要作用还是调理气机,引气血下行。后胡撸后背的作用其实和捶打前胸道理是相同的。

张章解读任脉玉堂穴-气喘咳嗽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散热化气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四、总结

1、肺金之堂

2、调理气机

这正是:怒火中烧咳气喘,皆因气机都紊乱,捶打前胸找玉堂,气定神闲可立判!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18穴玉堂,它对因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气喘有效。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9穴紫宫,它同样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紫色之宫殿

,色也,由红和蓝二种颜色合成,此指穴内的天部之气既有一定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水湿。

,宫殿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

紫宫,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温湿水气,其水湿云气所覆盖的范围较大,故名紫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上,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2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宫有一别名为紫禁城?那为何有此称谓呢?

据说故宫的结构是模仿天宫的构造,古人认为紫微星是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古代的时候,天上的星桓被相师分为三桓、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桓是指太微桓、天市桓和紫薇桓。而紫薇桓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桓的中央,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有着无比高的尊严,严谨侵扰,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既然天子为紫微,那天子住的地方就是紫宫了。

作脉的中庭、膻中、玉堂、紫宫这些穴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围绕在心脏附近。如果一个国家皇帝为国家元首,那对于一个人来说,心脏也如是,也正因为如此,心脏被称为君主之官。那作为紫宫穴而言,其所处位置,就好比是心脏这个君主之宫殿了。

我们搜索一下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仅紫宫穴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足见其特殊性。

以“”命名的穴位,涉及三条经脉的3个穴位,和2个经外奇穴,以“”命名的穴位,基本上都是气血仓库的意思。

小肠经听宫

心包经劳宫

任脉紫宫

经外奇穴胸腹部子宫

经外奇穴上肢部外劳宫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有个经外奇穴叫子宫,和紫宫,音同字不同,不过一个是孩子的宫殿,一个是心脏之宫殿。

二、止咳平喘

我们在解读上一个穴玉堂时曾经指出,其功效和作用有止咳平喘的作用,而紫宫的功效和玉堂穴差不多,都是因生气气血顶在心胸之区域无法下行导致的。大家一定注意到,当被人气着时,会不停地咳嗽,这种咳嗽是生理性的,而非病理性的,换言之,多是因精神因素导致的。影视剧里长有此画面,当一个人被气着时,会有捶胸顿足的动作,其实,这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其目的,就是让顶在上面的气顺畅下行,其作用就和我们在施工现场看到的混凝土振动棒类似。

需要提请各位注意的,拍打紫宫穴来缓解咳嗽气喘,主要是生理性、精神因素导致的,特别是生气,如果你已经有了病灶,那还是需要去看医生去治疗,而仅凭拍打此穴,是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的。

张章解读任脉紫宫穴-止咳平喘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散热益气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四、总结

1、紫色的宫殿

2、止咳平喘

这正是:怒火中烧气冲冲,咳嗽气喘填膺冲,捶击胸中紫宫穴,气血平顺皆畅通!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19穴紫宫,它对缓解因生气导致的咳嗽气喘有帮助。今天,咱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0穴华盖,它有缓解因生气导致哮喘的作用,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华丽的覆盖

,华丽也。

,护盖也。

华盖,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紫宫穴传来的天部水气,至本穴后,此气进一步散热吸湿而变为水湿浓度更大的水湿之气,此气如同人体的卫外护盖一般,故名华盖。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关于华盖穴名的释义,可参照下面健康一线小片中的解释。人体左中的两片肺叶,位居人体五脏六腑的最高位置,它的主要功能是输布气血,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而其形状,就好比皇帝乘坐车辆上面的大伞一样罩着下面,所以,这个穴位实际上是主管肺系疾患的,凡是肺在输布气血过程中遇到障碍,都可以循求此穴来解决。之所以称为是华丽的覆盖,是因为它像皇帝车辇上的大伞一般的高贵,又像肺脏输布气血那样能通达全身般的覆盖,故名!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华盖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穴,在361个正经穴中,以华和盖命名的穴位,仅华盖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二、缓解哮喘

关于哮喘,西医是这样定义的: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中医认为哮喘是两个疾病,是哮症和喘症的合称:

哮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严重者则喘息不止不能平卧为特征,常伴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喉咙里发出来一种特殊的声音,如水鸡声,即喉咙里有呜呜地在叫。

喘症,喘即气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症状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出现张口抬肩的症状,中医对哮喘的治疗需要遵从医嘱规律用药,大多数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肺位于人体五脏六腑的最高端,它就像一个人体的水塔,自上而下输布气血的。如果在输布气血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气顶在上面下不去,人体就无法完成气血的自体循环,从而发生哮喘。其实出现哮喘,也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和自救,通过加快呼吸张大嘴,来增加肺的通气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睡觉打呼噜,也是一种哮喘,当然更多的是哮,而当被憋闷时,也会发生喘,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对于哮喘而言,有些是功能性的,有些是器质性的。比如,当人快速奔跑,剧烈运动之后,往往会气喘吁吁,这种喘就是功能性的,就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气血输布量突然增大,人一时半会儿调整不过来造成的。当然,如果休息一下,或者放慢速度,让心率慢慢降下来,这种喘就会逐渐缓解。

而当人病入膏肓,发生心衰,生命垂危时,往往也会出现哮喘,甚至哮的程度更严重一些,能听到喉鸣,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倒气,这种是器质性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敏性哮喘,就是突然受到外来物质,比如花粉,从而引发身体的过敏反应出现的哮喘,比如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里那位保姆,就是对水蜜桃的桃毛过敏:

女管家被女孩放了水密桃毛后剧烈咳嗽被女主看到

往女管家的手纸上挤蕃茄酱

用蕃茄酱冒充咳血成功栽赃

韩国电影《寄生虫》食物过敏引发哮喘的片断

因此,引起哮喘的情况很多,包括药物引起的,比如邓丽君、李小龙、柯受良、猫王杰克逊,死因都与哮喘有关。华盖穴能够治疗和缓解的哮喘,则主要是生理性的,具体的说,就是因生气生的,当人生大气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手反复捋胸口,而这个位置就覆盖了华盖穴,其实就是引气血下行: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华盖穴-哮喘

所以,哮喘的类型很多,如果是病理性的,可不是通过按摩此穴就能缓解的,还是需要看医生。如果是过敏引起的,也无效。总之,只有生气造成的急性短暂性的哮喘,刺激华盖才有效。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收引水湿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四、总结

1、华丽的覆盖

2、缓解因生气引发的哮喘

这正是:怒发冲冠引气喘,手捋胸口脚发软,皆因气血难下行,刺激华盖重输布,气定神闲平复然!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20穴华盖,它对缓解因生气导致的哮喘有帮助。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1穴璇玑,它可缓解因气机紊乱引起的咳嗽气喘,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颈胸部细小的气血流

:指旋转

:有动的含义,即旋转灵活滑利。

璇玑,名意指当人吞咽的时候,喉骨环圆转动,穴当其处,主治咽喉诸疾,因名璇玑。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起始腱、胸骨柄。主要布有锁骨上内侧神经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璇玑这个穴的命名很有意思,这个璇字,通常是指美玉,并没有穴义所言“旋转”的意思;而玑,通常解释成不圆的珠子,也并没有穴义所言“”之意,但此穴却被穴义描述成人体吞咽时此处的一种滑动状态,因此当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时发现,无论是以璇,还是以玑命名的穴位,在12正经+任督二脉的361穴中,均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二、缓解咳嗽气喘

导致咳嗽气喘的原因很多,璇玑穴主要缓解因受寒、上火、生气等气机紊乱引发的不适。刺激该穴,主要目的是通畅气血,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从而缓解症状。多以实症为主,虚症的一般用不到此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咳嗽不舒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捋颈胸部,或捶打前胸,其实这都是一种自保行为,而刺激的部位,就包括了璇玑穴。

颈胸部的揪痧图

不过此穴不是太重要和常用,远不如下一个穴天突重要。以刮痧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多是从天突一直刮下来到膻中,其作用机理大同小异。而天突以上,则以揪痧为主(如上图)

 【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21穴璇玑,它对缓解因气机混乱造成的咳嗽气喘有较好的效果。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2穴天突,它是治疗梅核气的要穴(慢性咽炎),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头面部的气血冲突点

,头面天部也。

,强行冲撞也。

天突,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突行上天。本穴物质为璇玑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因吸收体内外传之热而向上部的头面天部突行,故名天突。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甲状肌;布有皮下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层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中医将人分为三段,上半段为天,下半段为地,天地相交地段为人。以天突所在位置,处于人体的上部,当然为天气主之。至于这个“突”字,很有讲究,大家注意,它的位置是胸骨与颈项交接的地方,也就是软硬交接的部位,所以这个地方很容易出现问题。大家一定注意过手机充电线,最容易损坏的地方,并不是头,也不是线,而是头和线交接的地方,其实人体也一样。当然,由于靠近颈动脉,其搏动之象呈突突状,故名。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在12正经+任督二脉共计361个穴位中,以“”字命名的穴位还真不少,共有10条经脉的16个穴位,除通天穴以外,其他的15个均符合命名规则,它们分别是:

肺经天府

大肠经天鼎

胃经天枢

脾经天溪

胆经天冲

小肠经天宗天窗天容

膀胱经通天天柱

心包经天池天泉

三焦经天井天髎天牖

任脉天突

除了心、肝、肾经+督脉没有“天”字穴以外,其它十条经脉都有,其中三焦、小肠经各3,心包、膀胱经2,其余的6条经络各1个,有16天穴之称。

非常有意思的是,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凡是以“天”字命名的穴位,基本都处于人体的上焦和头面部(因为对于直立的人体而言,上为天下为地),只有一个穴例外,它就是胃经上非常非常重要的穴位-天枢,从位置上看,它位于人体的肚脐旁,应该算是中焦了。因为胃气是主降的,食物要从“天”部降下来,所以,天枢穴强调的是“枢”,而非“天”,这个枢纽打开了,“天”部的胃气就降下来了,所以这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以“”字命名的穴位,涉及3条经脉的3个穴位:

大肠经扶突

胃经水突

任脉天突

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带“突”字的穴位分布在大肠、胃、任脉三条经脉上,但它们却全部都集中在脖颈处,并且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这三穴几乎是在一条直线上,之所以三穴都被称之为“突”,应该有取自颈动脉“突突”搏动之意,这就是我为什么把这三个穴称之为“三突穴”的原因了。

二、与阴维脉交会

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于天突穴。那什么是阴维脉呢?

它是奇经八脉之一。阴维,既阴维脉。同阴跷、阳跷、阳维、带脉、冲脉、督脉、任脉八条普通经脉构成小周天。

  “维”者系也,阴维脉与六阴脉相联系,维系诸阴经。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穴,沿腿股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阴维脉有病时,有心痛的症状。《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根据经文所言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阴维阳维之脉有对人体全身气血的维络作用,其特点是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

,是满溢的溢,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是满溢外流的气血。

,是储蓄的蓄,即阴维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储蓄之状。

环流,指物质循人体的各个不同层次循环流动。

灌溉,指物质对它部输送。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对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及其特性作如下的归纳:

阴维脉阳维脉的气血物质为人体各经满溢外流的气血,阴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水液,阳维脉的气血为满溢的气体水液和气体在阴阳维脉中是存储之状。而在三焦内部,各个脏器外溢的水液它会因三焦包膜的约束而存在于三焦之内,这样,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三焦内的水液会聚集在腹之下部,水液达到了腹部内外通孔的高度位置后它则循腹部的内外通孔溢向体表,交会穴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所处的位置上,它就好比处于交通要道的交叉路口上,路口疏通好了,各条路都通畅。

前面已经说了,阴维脉维系的是“水液”,而任脉则是阴经之海,它们交会于此,实际上此处就为阴中之阴,阴血会聚地,但阴血水液会聚太多不散开,也会出问题。

三、治疗梅核气

什么是梅核气呢?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肝病、中医咽喉疾病、中医精神疾病时均可见此病证。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中青年人,以女性居多。

据2014年中新网报道: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贾林对两年间到该院就诊的癔球症患者进行了统计,发现“半数癔球症和心理因素有关,根据我们的研究,癔球症有49%伴发抑郁,53%伴发焦虑,还有41%同时合并焦虑和抑郁,失眠发生率为46%,情感障碍以及睡眠障碍的比率要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贾林说,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梅核气与心理因素有关,认为病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脾滞、脾不化湿、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致。另外,癔球症患者往往合并有胃肠道的其他症状,如上腹痛、嗳气、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上述研究中合并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比率达41%,合并下消化道症状的比率达20%,这些症状更加剧了患者的不适以及心理负担。

那为什么刺激天突穴可以治疗和缓解梅核气呢?产生梅核气的关键点,是阴有余而阳不足,主要是因为天突是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此处水液会聚太多,刺激它可以吸热生气(因靠近颈动脉),将阴血水液痰湿化散开来,从而化开这个梅核。大家一定注意到,很多人咽喉不舒服的时候,都爱揪脖子,其中天突是一个重要的揪痧点。

大家注意一下,治疗梅核气,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小肠经的天容穴,它与天突穴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在颈部,第二,都在软硬交接的结合部。天突是颈与胸骨;天容,是颈与头颅骨。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天突穴-梅核气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吸热生气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五、总结

1、头面部的气血冲突点

2、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3、治疗梅核气

这正是:思虑过重情志差,阳气不足痰湿大,刺激天突升气血,梅核气来不用怕!

张章解读任脉璇玑穴-咳嗽气喘

三、功效与主治

功效】生发清气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四、总结

1、颈胸部细小的气血流

2、缓解咳嗽气喘

 这正是:受寒上火气机乱,咳嗽气喘嘴溃烂,刺激璇玑畅气血,不适症状不再烦!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说到了任脉的第22穴天突,它有治疗梅核气的作用。今天,咱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3穴廉泉,它有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咽喉炎的功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颈下收敛的泉水

,廉洁、收廉之意。

,水也。

廉泉,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本穴物质为天突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舌骨上方,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廉泉穴的“廉”,有收廉之意,在网上我搜索了半天,并没有找到收廉的确切之意,应该是等同于“收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廉泉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天突穴,其气血在循行上升的过程中,翻过了舌骨之后,面临着下颌骨这座“大山”,此时气血上升之势已呈强弩之末,因此气血会收敛沉降在舌骨之上;而“”,当然指的是气血之泉了,这点和肾经首穴涌泉是一个意思。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命名的穴位,包括了三条经脉的4个穴位和一个经外奇穴:其实符合命名规的,则只有廉泉穴一个,当然还包括了经外奇穴上廉泉。

大肠经下廉>、上廉(手臂)

肝经阴廉(腹股沟)

任脉廉泉(颈部)

经外奇穴头顶部上廉泉(颈部,廉泉穴上一寸)

几乎所有的““穴,均位于肢体大关节之”边缘“。大肠经的上、下廉穴均位于肘关节的下方,而肝经的阴廉则位于髋关节的下方,任脉的廉泉,则位于下颌骨的下方,此四穴在前行的方向上,均受到了关节的阻碍,因此会发生气血积聚,因此四穴的廉字,应该通““,也就是气血在此收敛积聚讲,正如穴义所言:“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而以“”命名的穴位很多,涉及7条经脉的12穴。而十四正经中,则有著名的八大“泉”。

脾经阴陵泉

心经极泉

肾经涌泉水泉

心包经天泉

胆经阳陵泉

肝经曲泉

任脉廉泉

经外奇穴头顶部聚泉海泉上廉泉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

并且所有的“泉”穴,皆是气血汇聚之处,这点大家在学习穴位时要特别注意。

二、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阴维,既阴维脉。同阴跷、阳跷、阳维、带脉、冲脉、督脉、任脉八条普通经脉构成小周天。

阴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者系也,阴维脉与六阴脉相联系,维系诸阴经。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穴,沿腿股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汇合点就是廉泉)。

王叔和说:“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

阴维脉有病时,有心痛的症状。《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

对于任脉来说,它是阴经之海,它与阴维脉交会于廉泉,实际上是维系阴中之阴血供应之重要穴位,它就好比处于交通要道的交叉路口上,路口疏通好了,各条路都通畅。

三、治疗和缓解咽喉炎

关于咽喉炎,西医通常是这样定义的:“咽喉炎是咽喉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是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喉部淋巴结组织,此病可单独发生,也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本病常见于秋冬季及冬春季之交的季节。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

中医认为:常见的咽炎的病因大体分两部分:

第一、脏腑虚损,耗伤阴分,虚火上炎于咽喉而致

第二、或因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留,或粉尘,浊气刺激,嗜好烟酒辛辣,劳伤过度等引起

肺阴虚,则津液不足,咽喉失于濡养,兼之虚火循经上炎;

肾阴虚,肾之经脉上络于肺,肾阴虚每致肺也阴虚,虚火上炎,遂至喉痹。

另外,虚火上蒸,烁津成痰,加之脉络痹阻,气机不利,致气滞痰凝,痰火郁结。这些都是常见的咽炎的病因。

咽喉为肺胃的门户,如肺胃有蕴热,火热上炎,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慢性充血,粘膜干燥而发病。另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咽喉干燥,打鼾,久而也可发为咽炎,也是常见的咽炎的病因。

那么,对于廉泉穴来说,它是如何治疗咽喉炎的呢?首先,如果你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那么还是要看医生对症用药。如果你只是因为外感风寒、饮食不节、失眠、劳累引起的咽喉不适,通常会感觉嗓子疼、干的冒烟,可以考虑刺激廉泉,或点按,或刮痧,或揪痧,因为廉泉是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是阴中之阴的大穴,它的功效就是“收引阴液”,换言之,通过刺激它,可以引阴血来滋养咽喉,从而达到缓解咽痛咽干的效果,其实很多人嗓子不舒服时,下意识地去揪脖子,都是在刺激廉泉。

张章解读任脉廉泉穴-咽喉炎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收引阴液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五、总结

1、颈下收敛的泉水

2、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3、治疗和缓解咽喉炎

这正是:外感风寒咽发干,着急上火嗓冒烟,皆因气血难上达,刺激廉泉解病烦!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任脉的第23穴廉泉,它对咽喉炎有帮助。今天,我们继续沿任脉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24穴,也是任脉的最后一穴,也是12正经+任督二脉共计361穴的最后一穴承浆,它对因上火导致的口腔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咱们还是先说文解字~~!

一、承受脾肾之浆

,承受也。

,水与土的混和物也。

承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 承浆穴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唇沟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的下颌及颏神经分支。

大家可以试试,点按这个穴位,口腔中不一会儿就会充满津液。通常,粘稠的部分为唾,而亮的部分为涎。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涎为脾之液,而承浆所处的位置,刚好是在下颌骨(俗称下巴)之上,而下颌骨多少都会有点前探,形成一个凹陷,而承浆穴就在这个”坑”里,有发育不正常的人,下巴探出来的还很多,通常被称为下兜齿,或者地包天,那这个坑会更明显一些,如下图:

就是因为这个“坑”的存在,刺激它,口腔中会分泌更多的津液的,而恰恰是这个“坑”承载了承受了这个“浆”,故名。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以“”字命名的穴位,共涉及到了4条经脉的8个穴位,外加一个经外奇穴。

胃经承泣承满

膀胱经承光承扶承筋承山

胆经穴承灵

任脉承浆

经外奇穴头顶部挟承浆

这8个“”穴的穴意,多与“承受、承担”有关。大部分的“承”字穴,都是位于一个“小山包”之下。比如,胃经上的承泣,是位于眼球之下;承满,是位于肋骨之下。膀胱经上的承扶,是位于屁股蛋子之下;承筋则是位于小腿肚子这个山包之顶;而承山,则是位于小腿肚子之下;承浆,是位于牙床之下,下颌之上,这充分说明了“”字的含意,就是承受它上面的压力。当然,还有三个“承”穴,都位于头部,包括了膀胱经上的承光、胆经上的承录作任脉的承浆,这里的“承”字,则多与承受、继承相关了。

而以“”命名的穴位,在12正经+任督二脉的361个穴位中,则只有承浆穴一个,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足见其特殊性。另外还有一个经外奇穴挟承浆,就是承浆穴的边上。

二、任脉与胃经的交会穴

承浆,还是足阳明胃经和任脉的交会穴。我们都知道,口腔中的津液,是参与我们食物消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食时,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细嚼慢咽,其实,就是希望唾液充分地与食物搅拌与混合,因为我们牙齿上下活动的次数越多,口腔中分泌的唾液也就越多。可有些人吃饭过快,还没等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就下咽了,这无形中就增加的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可见口腔中的唾液的重要性。

任脉的循行是上升的,而胃经的循行是下降的,这一升一降,完成了气血的循环,而承浆在这里就起到了一个枢纽的作用,可见这交会穴的重要。

三、治疗和缓解口腔疾病

前面已经提到了,刺激承浆,可以促进口腔分泌津液,这些都是脾肾之液。现在很多人口腔中的唾液分泌存在障碍,口干的很,无论怎么喝水,口腔还是干的难受,西医把这称为干燥综合征,它可发生在各个年龄层,好发于 40 ~ 50 岁的女性,男与女的比例约为 1:9。致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了解。临床表现早期以干眼症、干口症、外分泌腺肿、关节炎等为主,晚期则可能侵犯内脏器官,包括肺脏、肾脏、肝脏等。亦有少数病人可能罹患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

而中医认为,这种干燥症,其实就是因为脾肾之液无法上达口腔所至,很多原因是因为经络堵塞引起的,这个堵塞点多在腹部上。我在临床实践中,很多人把腹部上的结节疏通开了,口腔中立刻就会充满唾液,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功能性的,任脉是阴经之海,何况承浆还是其最后一穴,在本经的末端,因此刺激它,有助于调动阴经之液到口腔中来,改善口腔的内环境,毕竟,唾液中有很多杀菌的酶,当这种酶缺乏时,口腔中的菌群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多口腔中的疾病,就会产生,比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这在我们日常把之称为“上火”。

健康一线解读任脉承浆穴-口腔疾病

四、功效与主治

功效】连通体表体内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五、总结

1、承受脾肾之浆

2、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3、治疗和缓解因上火导致的口腔疾病

这正是:着急上火舌生疮,津液难升口中央,皆因虚火上炎至,刺激承浆把病防!

后记:我从2015年10月26日开始,在别有病网公众号和别有病网站上,撰写《穴位的故事》这个专题,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历时整整七年从53岁写到了60岁,终于完成了12正经+任督二脉(统称十四经脉)共计361穴的写作,这是岂今为止,互联网上对穴位最系统和全面的解读

当然,是否权威则留给后人去评判,不过至少是一家之言。通过这七年对穴位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让我对经络和穴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了:“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哲理,叹服先人养生的智慧和中医博大精深的辩证思想,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处事哲学和临床实践。

当然,随着对中医和疾病认识的更加深入,与七年前相比,我也越发感觉到过去写的文章中有不少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写作中难以避免的错误,这些都会在以后写作过程中进行修正再发表。也希望广大网友能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从下周开始,我们将继续《穴位的故事》专题经外奇穴部分的解读,敬请大家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