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毛主席为什么要罗荣桓率派115师主力去山东?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7-05 发布于辽宁

1938年底,罗荣桓和陈光率领八路军115师主力离开山西,开赴山东。经过七年的发展,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山东根据地成为党领导的抗战敌后根据地之首,八路军达到30多万人,控制80多个县,山东一大半的地方为罗荣桓领导的八路军所控制。人们不禁赞叹当初决策115师入鲁的英明之举。

那么,1938年毛主席为什么派罗荣桓和陈光率八路军115师主力入鲁呢?

其实,“派兵去山东”,这是党中央早有酝酿的战略设想。

首先,山东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东背靠中原,面临渤海、黄海,南接江淮,北迫平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可是1937年12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却在日军进攻面前,望风而逃,致使山东15.3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轻易沦于敌手。

其次,山东已有4万八路军。

在山东沦陷日军之手之前,以黎玉为首的中共山东省委秘密制定了山东各地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从1937年11月起,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陆续到达山东,与当地党组织先后在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鲁东、徂徕山、泰(山)西、鲁东南、鲁南、(微山)湖西等地,发动了武装起义,到六七月间,已达4万人,并于1938年底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但是,山东纵队缺乏会打仗的军事将领指挥。

再次,国民党的势力更大。在中共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山东各地地主豪绅、土匪兵痞也乘机拉队伍、抢地盘,司令多如牛毛。1938年1月,沈鸿烈出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他立即成为这些游杂司令之首,影响或控制了大小股武装共达15万人,在数量和装备上都超过了山东八路军武装。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八路军要负起抗战的责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一支主力部队作为骨干,是不行的。1938年4月,黎玉远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要求派一个主力团去山东。毛泽东早已经高瞻远瞩地洞察了山东的形势,说:

“看来还要多去一些。”

1938年夏,党中央下令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第2营发展组成的永兴支队(支队长曾国华)和第129师工兵连与抗大分校48位干部发展组成的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先后进入山东北部的冀鲁边区。

他们成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的前锋。

但是,这点力量还是不够。随即,党中央又决定调第343旅政委萧华率一批干部去冀鲁边区,统一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对此,时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极为重视,迅速抽调了一批干部随萧华前往,其中有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和第343旅政治部的周贯五、王辉球、王叙坤、刘贤权等约100余人。

罗荣桓为什么抽调出如此多的精兵强将去山东?

因为他也看到了山东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说:“冀鲁边区位于天津以南、老黄河以北、津浦路以东的河北和山东沿海地区,处于敌后之敌后,威胁到天津和津浦路,敌伪和国民党都要和我们争夺这个地区。占领那里,山东的抗战,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把主要兵力主要对付八路军。与之相呼应,沈鸿烈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加紧与八路军制造摩擦。而山东起义后组织的八路军既缺经验,又缺干部,所以,派八路军主力去山东,又变得刻不容缓了。于是,党中央决定再派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去山东湖西地区。

但是,毛泽东认为山东去一个多的主力团,还是不够,决定派更得力战将和兵力去山东。

11月25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副司令彭德怀:“陈、罗率师部及陈旅主力(两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陈罗东开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路)东西、胶济(路)南北在内。”

就这样,毛泽东选中了罗荣桓和陈光率八路军115师主力去山东。

12月20日晚,按照军委部署,在陈光、罗荣桓率领下,八路军115师师部和第686团从晋西灵石县双池镇出发东进。部队冒着纷纷大雪,越过敌人封锁的汾河和同蒲路,翻越白雪皑皑的绵山,跨越日军多道封锁线,行程达到3000多里,于1939年3月进入山东,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山东抗战。也正是在山东,罗荣桓创造了他军事上的又一个大辉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记述了罗荣桓在山东抗战的传奇历史和辉煌成就及其对于抗战的贡献。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