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支柱:企业营业利润是怎么凑出来的?

 万里潮涌 2023-07-05 发布于浙江

之所以用一个“凑”字,是针对现在利润表中营业利润较为复杂的构成——既有与营业收入有关的利润因素,又有与营业收入基本没有关系的因素,还有与政策有关的因素,更有偶发性的资产处置因素——提出来的。总之一句话:营业利润的营业内涵已经严重偏离了营业收入的初心。

根据现在企业利润表的信息披露情况,我把营业利润的结构梳理成三支柱、两搅局。


1三个支柱:核心利润、其他收益和杂项收益

你可能会想:利润表项目够多、够杂的,能理出三个支柱吗?

确实,现在的营业利润就是大杂烩套着小杂烩,够热闹的。一个利润表能热闹成这样,挺不容易的。

第一个支柱是企业营业收入带来的核心利润。

按照现在利润表的项目关系,核心利润计算如下: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利息费用

对于大多数企业的合并报表而言,核心利润应该在营业利润的贡献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二个支柱是企业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在利润表上的项目是其他收益。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补贴收入不应该居于企业营业利润的支柱地位。但自从2017年补贴收入从营业外转入营业内后,在一些企业的营业利润中,其他收益贡献很大。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我把补贴收入作为营业利润的一个支柱来看待。

第三个支柱是杂项收益。

杂项收益是指除了核心利润以及补贴收入以外的其他使企业营业利润增加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利息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等项目。
资产处置收益项目比较特殊,我们就把它归于杂项收益吧。

2营业利润的每个支柱都是竞争力

我们经常说,干什么吆喝什么。既然企业以经营为主要活动,营业收入带来的核心利润就应该居于营业利润的主导地位或者核心地位——核心利润应该为营业利润做出较大的贡献。

但实际上,企业所面临的经营与投资环境非常复杂,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及其优势、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等因素均会导致企业营业利润出现不同的结构:

长于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其核心利润可能居于营业利润的主导地位。但如果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下降或者外部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因素,企业的这种盈利能力下降极有可能导致核心利润对营业利润贡献力下降的情况。

善于研究补贴政策、企业各种活动符合补贴政策、及时申请补贴并能够获得补贴,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表现。

杂项收益对营业利润贡献大的企业往往在投资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必须注意的是,从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应关系看,企业的经营资产产生核心利润和补贴收益,货币资金的规模带来利息收入,常规性投资带来投资净收益,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产生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非流动资产的处置产生资产处置收益等。

这就是说,当企业的杂项收益对营业利润贡献度较大的时候,企业极有可能在投资管理上有较强的能力。

3三支柱的结构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虽然说企业的三个支柱哪个都是竞争力,但持续的盈利能力还是要看核心利润的状况。

为什么这样讲呢?

企业的经营资产产生核心利润。一般来说,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资产往往占据资产的主导地位。从资产结构与营业利润结构的对应关系看,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营资产的利润贡献(包括核心利润与其他收益)理应占据营业利润的主导地位,企业持续经营的重心也应该聚焦在经营资产与主营业务及其盈利能力的管理上。

企业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往往取决于阶段性的国家和地方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地方经济政策以及地方发展战略等。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地区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性以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的波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获得的各种补贴收入往往具有阶段性、临时性的特征,很难出现持续性获得某种特定补贴的情况。

杂项收益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投资能否释放出效益来。与企业的核心利润相比,杂项收益的风险性和波动性往往更强。

换句话说,在谈论一个企业利润表某些项目成长性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营业收入与核心利润预期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增长,而这种增长通过企业上下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我们很难说预期可以获得多少补贴收入、多少投资收益。因此,核心利润更多展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可能会说:其他收益(补贴收益)与杂项收益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但核心利润计算起来可费劲了,项目太多了。直观分析核心利润对企业营业利润的贡献是不是不现实?

我要说的是:没关系,大多数情况下的分析,完全没有必要非常精准地把核心利润计算出来。

你只需要考察营业利润三支柱的基本关系,就完全可以达到分析的目的:

首先,营业利润加上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就可以得出三支柱合在一起对营业利润的贡献;

其次,迅速找到其他收益,考察其他收益占三支柱对营业利润贡献的比重;

再次,简单加总利息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考察杂项收益占三支柱对营业利润贡献的比重;

最后,核心利润的规模和占三支柱对营业利润贡献的比重自然就出来了。

4案例:企业财报解析

1、科大讯飞合并利润表的“三支柱”

我们回过头来考察一下科大讯飞合并利润表中的三支柱问题。

从科大讯飞2018年至2020年合并利润表的数据可以看到,科大讯飞的营业收入成长性相当不错——2018年为79亿元,2019年为101亿元,2020年为130亿元;营业利润的成长性也是不错的——2018年为6.28亿元,2019年为9.88亿元,2020年为14.37亿元。更重要的是,企业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但如果我们看营业利润的结构,就会发现另外的问题(见表)。

图片

上表是我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来的。可以看出:在2018年至2020年间,无论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多少,补贴收益均占营业利润50%以上,成为支撑企业营业利润的第一大主力;第二大主力虽然是核心利润,但企业的杂项收益对营业利润的贡献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核心利润不努力,很有可能在未来被杂项收益抢了风头。

这张表告诉我们,该企业产品尽管让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但产生核心利润的能力并不强。

2、宁德时代合并利润表的“三支柱”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新公司——宁德时代合并利润表的表现(见表)。

图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19年至2020年间,企业的营业利润成长态势明显。企业的核心利润牢牢占据营业利润的主体,为支撑企业营业利润的第一大主力;补贴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并不大,支撑企业杂项收益的主力军是利息收入,其他杂项收益并不多。企业聚焦主业、主业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色彩是比较明显的。

本文小结:

企业营业利润的三个支柱:第一个支柱核心利润,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有关;第二个支柱其他收益,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第三个支柱杂项收益,是以投资净收益为主的各项收入或收益。

资料来源:管理会计知识汇

组稿制作:谢朝喜     

责任编辑:李前

内容审核:李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