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课精彩回顾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析之五谷为养和吃动平衡

 培训班文摘 2023-07-06 发布于山西

下面我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解读一下,让大家知道具体该怎么吃比较好,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图片

膳食指南第一条: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同学上各种养生课程,有的说不能吃饭,因为饭里面的淀粉就是糖,糖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要多吃蔬菜多吃肉,这种方法叫生酮饮食,曾经很流行。但是我要说,人对食物的依赖性是人在整个进化过程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的,慢慢地被写到基因里的。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之中,五谷的作用都很重要。在1万多年前,在我老家金华周围的上山遗址,就已经有了种稻子的遗迹。北方的小麦、粟等基本的五谷,至少是8000-9000年前就开始有了。人会按自己的需求去培养主要的主食,所以五谷和人之间是经过了长期的互相适应过程,人体结构跟五谷之间有互相的调整。

主食的成分进到人体后,跟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人体细胞的消化吸收功能、结构都会慢慢地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体能很适应主食。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五谷跟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精米白面是少数人能享受的,而且能享受的时间并不长,所以这种粗粮的摄入是很重要的。

当然粗粮摄入多了可能对现代人的脾胃不好,也是有点问题,所以适当搭配一下精米、白面就比较全面了,不会引起主要的营养缺乏的问题。

人的生态环境需要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平衡。能量的输入主要是五谷,五谷是滋养身体的最主要的成分。现在因为食物很丰富,你可以适当的减少五谷的分量,但也不要完全不吃或吃太少。现代科学也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吃太少粗粮的不良影响,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因为饮食结构失衡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比美国要高很多。

在2017年的统计,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大国中的第一。据统计,光是2017年一年,因为粗粮杂粮摄入不足而导致的死亡有300万人。所以粗粮和杂粮要重视。

比如早上喝粥,如果是纯大米粥就有点问题,因为人对大米粥的消化吸收速度很快。如果粥里面只有淀粉的话,你吃下去以后,体内的血糖升得就会很快。血糖只要是缓慢地升高,人是能够适应调节的,身体分泌胰岛素等各种能力是可以跟上的,但是血糖突然的变化就是个问题。

所以在粥里要适当的多加一些别的,加一些菜、粗粮,让它的成分更复杂一些。这样身体在吸收的时候,血糖的升高会被压制住,虽然还是有这么多的淀粉会变成糖分,但是变慢了,因为有别的东西掺进来了。只要变慢了就没关系,一般的人都能够适应、调节。

膳食指南第二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图片

你要补充身体的需求,不能仅仅吃东西,还要通过合理的运动来保持平衡,只有这样才有一个合理的体重。这是在国家层面和现代科学上的一个共识。

对运动的建议是每周至少进行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这是一个基础。半小时的活动,最普通的是走路或慢跑,对于咱们来讲有更好的方式,练太极拳或八段锦都可以达到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中等强度怎么来衡量?这个很简单,可以用身体的感受来判断,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你感到说话有点费劲,至少用来唱歌的话气儿不够了,这就是到了中等强度。如果你一边练一边还能跟人聊天,就是强度不够。

另外一个就是减少久坐。现代人久坐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你老坐在那儿,血脉不通,慢慢的就容易形成血栓,末梢循环也不通畅,所以要经常起来动一动。这个动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你就是站在那里,运动量不够,也是属于久坐。你站起来以后稍微的活动、走动,或者有一定强度的运动量,才算是久坐。久坐不动带来的危害也是有科学数据支持的。

长期久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经常活动没有久坐的人要高出一倍,而心血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导致死亡的因素。

在说到吃和动的平衡,最典型的是百丈怀海大师,著名的「百丈立清规」。他基于中国特定的环境,改革了禅宗的修行方式,制定了新的「丛林清规」,把僧侣参与劳动作为禅修的一个基础规则。

他自己也一直践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老、到死,一天不干活,一天不吃饭。有一个故事说他年纪特别大了,僧人看他劳动很累,就把他劳动工具藏起来。结果他找不到工具,不能干活了,就拒绝吃饭,绝食了两天,直到大家没办法又把工具还给他,他又出去干了一天活,他那一天就吃饭。这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典型状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你每天吃的东西量入量出的,就是你每天活动量有多大,消耗有多大,你适当的补充多少。



*分享本文内容须遵守以下知识共享协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传承传统文化

太极点亮心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