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摩拳-李晓航

 生当做人杰re25 2023-07-06 发布于广东

少摩武术是历代祖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打开 少摩拳,就是揭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那些拳法的 精义和种种传奇,都在诉说着前人的自豪和辉煌。

少摩拳脱胎于梅花拳,初创于梅花武学十二代宗师 刘丕显,传承、光大于师祖金石生大师,金石生大师传 于陶德安先生,笔者得传于陶德安先生,为少摩拳第四 代传人。在少摩拳门内,少摩拳的传承排序,一般不说 是少摩第几代,而是从刘丕显祖师以下,金石生师祖自 称为“少摩十三”,陶德安先生为“少摩十四”,我这 一代就是“少摩十五”。这样的排序,隐含着每一代少 摩弟子在梅花拳的辈分,说明了少摩拳与梅花拳密不可 分的联系。在少摩拳门内,梅花拳传承一直没有间断, 我师陶德安先生,得传金石生师祖抄录的《梅花拳百字 丹诀》,并且指明,刘丕显师祖为十二代“阳”字辈,金石生师祖为十三代“来”字辈,陶德安先生为十四代 “复”字辈,笔者作为陶先生的弟子,为十五代“本” 字辈。

《梅羌本卞穹舟诀》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超生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圣本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少摩拳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些传奇色彩。由于刘 丕显宗师和金石生大师戎马倥偬,一直没有将少摩拳 的拳法理论总结成为系统的文字,所传《少摩拳经》 也只限于门内师徒传承,所以社会上对少摩武术知之甚少。

少摩拳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文化理论为依据,以 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人体的筋骨和肌肉的构造, 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合于进行擂台搏击的武术,这门武术 以梅花拳为基础,又吸取了各派武术的精髓。少摩拳运 动的形式,发力的方法,与现代物理学的原理相符合。
经过少摩武术的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潜能,

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武术的无穷魅力。

少摩拳的开山祖师乃武林一代宗师刘丕显,由于历 史的原因,记述刘丕显宗师的史料很少。据现有可查的 资料记载:刘丕显,名绍文,字丕显。天津人,父辈时落 户于河南沁阳,大约生于1880年前后。民国初年,他已 经是名满海内的武术家。刘丕显宗师早年就是梅花拳门 中的重要人物,师父史秀山,师叔史锦标。刘丕显宗师 的主要门徒有:金石生、张吉祥(河南省长坦人)、丁 传彦(河南省雎州人)、董殿华(河南省沁阳人,刘丕 显的内弟)等六人。

刘丕显宗师胸怀“强身、强种,报效国家”之志, 潜心研究武术,并且在梅花拳基础上集天下武功之精华, 创立了少摩拳,在民国时期的武术界享有盛名。

1928年,参加第一届民国武术国考,因其腿法出神 入化,被武林同道称为“神腿刘丕显”,获得优等名次, 从此名扬天下。并在闭幕式上,与马英图一起表演了对 扎大枪。1929年,刘丕显宗师与陈泮岭共同筹办河南省 国术馆,并担任副馆长,当时住在开封市油粮寺街13号。 他在河南省国术馆任副馆长期间,培养了大批的武术人 才,1936年参加奥运会武术表演团的9个成员当中,就 有金石生、冠运兴和刘玉华三人出自河南省国术馆。刘 丕显宗师还积极支持、扶助民间武术。陈鑫的《陈氏太

极拳图说》,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都得到刘丕显 宗师的直接资助和帮助,才得以问世;1935年刘丕显宗 师曾在河南开封组织“中华武术励进会”,发展会员800 ^人;同年,在河南濮阳、曹州一代发动梅花拳1000余 门人成立“忠义会”,拟进太行山作为抗日游击队与日 寇作战。他曾任某军的前防指挥官,后任河南沁阳县长 至抗日战争爆发;1929年浙江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检察委 员会委员;抗战期间,曾在山西晋城担任国民党第27军 参议,在太行山一代打游击。

金石生大师为少摩拳的第二代传人,自幼拜在刘丕 显宗师门下学习少摩拳。金石生(后改名金丽贵),河南 省闵乡县人,生于1906年12月1日,卒于1989年9月。 1933年,毕业于河南省国术馆第四期学员班;同年10月, 在天津参加华北运动会,取得刀术、拳术等项目优异成绩; 1936年5月,在上海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 团预选赛,以优异成绩入选中国武术表演团,并参加在 中央国术馆的集训;同年,以武术表演团员的身份参加 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随后留任德国卫队的武术教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石生大师几经周折回到祖国,任黄 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新中国成立后,金石生大师传授 少摩武术,为培养武术人才不懈努力。1979年全国武术 观摩交流大会上获一等奖,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 技艺观摩赛获金狮奖。曾任陕西省武协委员,西安市武
协副秘书长、柔道教练,陕西省散打队教练、骊山武馆 名誉会长等职;1989年去世,原陕西省武协主席刘侠僧 先生为碑文题词:武林一^杰。

少摩拳第三代传人陶德安先生,出生于武术世家, 从小练习少林拳、形意拳,后师从许禹生太极拳传人于 友三先生学习太极拳。拜在金石生大师门下后,学习了 踢、打、摔、拿各门技艺,在金石生大师的悉心指导下, 武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深得少摩拳真传。当今太平 盛世,陶德安先生有感于中国武术文化濒临失传的危机, 以振兴少摩武术为己任,正在着手少摩武术的研究和推 广工作。在陶德安先生努力下,2013年,陕西省政府已 将少摩拳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少摩拳概沦

一、站赃

少摩拳有从初级到高级的专门桩功,称为混元桩^ 有为练成专门的劲力,将少摩拳单式作为桩功的多种粧 法。粧功在少摩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站粧, 使学者内调散乱之气,外修散乱之形。从而得到可随心

第一章少摩拳概述

运动于自身,随意加于敌人的整劲。

练习少摩拳桩法,需懂得人体结构和力学的基本原 理。它要求学者将全身的肌肉、筋骨全部按特殊的要求 重新定位,使头、颈、肩、肘、腕、腰、胯、腿、足都 合乎特定的规范。在站桩训练中,要求:大筋交缠、筋 骨交加、顶骨提劲、缩骨顶劲。依靠自身筋、骨、肌肉 之间的相互衬托,相互交错,使全身筋骨局部相互对抗、 相互矛盾,而全身则统一协调。使人体四肢与肩、背、 腰、胯节节贯通,劲力顺达。使劲力运用于周身每一处 时,筋骨相互配合、相互对抗,而阴阳调和,不出松懈、 散焕之病使劲力失衡。

在站粧的高级阶段,就是内整散乱之气。少摩拳桩 法要求,呼吸细而匀。人们通常在大的体能支出或面临 强敌时,就会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形成 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大脑思维紧张。我们讲“心里拿劲”, 是胸、腹的肌肉紧张所致,而少摩桩功的内功训练就可 避免以上的弊病。在具体练习中它要求在周身筋骨的配 合下,先沉丹田,然后四肢运劲,腹部运气,形成后升劲, 前降气之势则内功臻于化境。这个过程一旦完成,则搏 击功夫可一日千里,非蛮力可比。

另外,少摩粧法强调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筋骨和 内气的训练,它不使用任何意念和假借来完成自身的提 高。其功法的“三步、九层、八十一调”的每一个步骤,

都有对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具体要求。唯有拿出铁杵磨成 针的恒心,一心苦练,方可有所得。

少摩拳没有套路,而只有直接用于实战的几十个单 势。在幵始学习时,要求弄清每一势的来龙去脉,从发 力的方位和步点,到敌方可能进攻的方向、力度,都有 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一上手就先破坏对方进攻之力,

使其无立足之地,进而达到我方进攻的目的。在单势对 手训练中要求:高捧、低压、里钩、外挂,破中有打、

打中有破,闪中有打、打中有闪,抢中不让中,奥妙在 其中。在破坏敌方攻击力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还击敌方。破坏和攻击同时进行,不能二次发力,一气 呵成。因为擂台上没有多余时间可以利用,如果破坏了 敌方之力,我方攻击没有跟上,使敌方又重新调整步法, 就会使我方贻误战机。所以平时训练一招一式时,动作 必须连贯,不能拖泥带水。

二、歩法训练

初习者,要求把定位力点,运用成灵活性步法而> 不丢掉力点,丢掉力点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没有根力, 身体漂浮,更谈不上攻击速度。人体整劲运动的效果是: 行如风,站如钉。飘而不浮,沉而不拙。少摩拳步法

有进步顺风旗步、退步抱塔步、左右偏闪步、左右三 角调身步、催粧步、偷桩步、车轮步、内八扣桩步、之 字步等等。步法熟练又不丢劲力,以上步法有用以破 坏敌方进攻的步法,有直接进攻的步法,有曲线攻击 的步法。

走、闪、逗、引诸法,为少摩拳机变之法。走,是 寻找战机;闪,是等待战机;逗,是制造战机;弓丨,是 抢夺战机。赛场上战机一到,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 击敌方。平时的训练是赛场上发挥与运用的关键,运用 之妙,在乎一心。

散手训练

散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前面所学融会贯通,从而 能学以致用。散手训练讲究:一打胆,二打眼,三打身法, 四打闪。

眼睛始终观察敌方的动态,以求应变,把握时机。一打胆,强调调整心理状态。沉着冷静,不在乎一 招一式的得与失。心里没有压力,才能大胆发挥自己的 特点,最终有效地打击敌人。

三打身法,是打整体运动的效果,以击倒敌方为准。 现在的散打都追求打点得分,这样没有杀伤力,是攻击 射程没有到位的结果。打身法要求身到、足到、手到, 1Q

讲杀伤力度,一定要运动到位。

四打闪,闪则活,则能主动掌握赛场的主动性,要 灵活多变,伸缩如游龙之灵便a

第一节少摩拳经

两腿微弯力自然 换息乃分吸与叹 叹气用鼻往外喷 吸气即叹勿违反 提劲乃为用气息 提劲之时绷筋皮 松弛之后知触病 两掌向前吐暗力 闭息旨在稳内气 固气默数启双唇 松气默数轻吐声 挺起头颈塌腹顺 两眼内视前下地 大臂小臂分阴阳 两膝微弯蹬劲藏 流气须牵真气眼 先放后吸意来导掌前撑后练成坚。 催油较前均相反。 先呼后吸须分明。 呼长吸细气自然。 相辅相成自然顺。 一提一松自然行。 舒直腰身顺风旗。 催浊向前缓一档。 使用之际须稳慎。 轻盈吐气忌出声。 内气放松第一功。 略提胯骨挺脊正。 顶平肩沉尾闾收。 曲中求直劲要长。 五指抓地上体降。 眼内流提五股气。 气流悠悠归复位。

第二章少摩拳理论

少摩本妻淑

虚领顶劲,目光内视。 缩鼻纳气,卷舌收颌。 挺劲拔颈,含胸拔背。 塌腹正脊,卷尾提肛。 挺脊坐胯,五指扣地。 大筋交缠,筋骨交加。 顶骨提劲,缩骨顶劲。 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屈腿蹬脚,上下开合。 相互对抗,阴阳分明3 开胸骨,拔耻骨。

后升劲,前降气。

第二节少摩拳的尺寸

尺寸,是说在练拳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和步法运 动的尺度。尺寸,是自身运动质量和技击效率的保证。 尺寸有两类:一是练拳时自我手脚等身体部位的距离关 系;二是与敌人之间的距离。

我的尺寸

对尺寸的掌握程度,是衡量知己功夫的重要标准。 在练拳过程中,如果没有掌握自我的尺寸,进退、俯仰 就不合要领,筋骨、肌肉的运动就不能协调统一。基本 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 手之高低在于机变

手的高低,随身体运动而变化,一般根据练拳的具 体要求来定。出手时,在我心中,即在敌心中;在我眼 前,即在敌眼前。无论是练拳架,还是技击,手的位置 高低都有着严密的法度。平时练拳时,要有假想敌观念, 欲击打敌前胸者,手必在我前胸;欲击打敌面门者,手 必定在我面门。我方的体位,一般与对方是相应的。若 出手无一定规矩,随意运动,于自己劲力,有失于浑整、 协调,用于技击,必然出手盲目,没有目标。

(二) 两手之距约为一肘

在练拳过程中,两手之距约为一肘。超过一肘,劲 力就会散乱。小于一肘,必然夹肩蜷臂,有失浑圆。两 手保持一肘之距,出手既为敌人一肘之距,两手相应, 不会丢劲。否则,一手为敌制,另一手再去救己已不及。 如果实施攻手,前手已破敌劲力,因两手之距离过远, 后手未能及时跟上,便失去瞬间即逝的战机,再想击打 敌人已是枉然,故两手之距应约为一肘。

再者,两手之距为一肘时,手不离肘,肘不离手, 两手总不离两肘,所以不会将肘关节受制于敌。少于一 手之距,我攻手不得施展;封住敌人一手之距,可以得 <先机攻我后手。少于一肘之距则嫩,多于一肘之距则老。 腾出一肘之距,可得先机,使敌人的尺寸失去常规,则 有破绽可用0否则,在敌人防备正常的状态下,两力相较, 势如顶牛,只能相持,没有有效的进攻机会。

(三)手要守中

少摩拳讲究“抢中不离中,奥妙在其中”。练拳时, 每次出手,都要位于身体的左右中线,谓之守中。守中 的意义在于,使我的每一个动作都符合人体的重心位置, 造成我方劲力顺达的态势,从而使劲力浑整。守中,在 对敌过程中,还要“抢中不让中”,要让敌人失中,有 利于在技击中,时刻处于我顺人被的有利局面,为赢得 技击的胜利创造形和势上的条件。

(四)两脚之距略为一步

人体在地面站立,肩宽基本上就是自己的重心范围。 如果步法变低成为马步、弓箭步,人体的重心范围就扩 大到一步半左右,大于这个范围劲就散,身体重心的移 动就缓慢,步大不灵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两脚的支撑点 小于一肩,甚至用一只脚着地,身体对地面的受力面小, 身体上盘对下盘的压力就会增大,而出现步小不稳的情 形。所以,在练拳时,两脚要保持一步的距离。进可攻

退可守,而不失去步法变化的灵活性。

在技击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使对手两脚超出 其重心范围,或者使他减小受力面,进而利用其失去重 心的机会给予打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 武术中,摔法是最典型的利用重心破坏支点的技击形式。

(五)身法和步法运用尺寸的关键在于腰膀和下盘

金石生大师说到手法与身法、步法的关系时,常言: “下差一寸,上差一尺。”

练拳讲究用“寸劲”。不可望文生义地认为,寸劲 就是在短距离内,乃至一寸许的距离,以手掌或其他部 位发出的力。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形式,如果脱离了身法、 步法,而求手臂的局部动作,必然会失掉高低、远近的 规矩,直接影响打击对手的效果。

所谓寸劲,是身体整体运动的结果,关键在于腰胯 和步法进退的尺寸,而不是手臂的一哆嗦。

技击的手法有掌打、拳打;有肩、肘、腕、胯、膝 的打法。根据拳势的不同,又有高低、长短的差别。要 形成浑整的劲力,就要全身协调配合、整体运动。技击 的效果不仅在于出手距离的长短,关键在于全身肢体和 筋骨的组合,在于处理好手臂与身法、步法的关系。为。 什么要讲“手脚齐到”呢?就是因为,手臂与下盘的运 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拳能打人,关键在于身法和步法,而不在手。手长

第二章少摩拳理论

不过两尺,长腰、蹬腿能使手臂的攻击范围加倍,步法 交错则可逾丈。所以,手有所不及,身法促之,身法有 所不及,步法活之。尺有所短,短在局部;寸有所长,

3长在腰胯、身法、步法。所以说“下差一寸,上差一尺”。 此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初练拳时是练知己功夫,宜开展。开展为肩、肘、腕、 胯、膝的组合,拳架的架子大、势子低才到位。架子过小, 则容易忽略要领。故初学者练拳的尺度,宜大不宜小。

对于技击练习,如果不能掌握对敌的尺寸,每次出 手就缺乏目的性。在技击中,进攻的尺寸太大或太小, 都不能给予敌手有效地打击。这是因为,进攻的步法太老, 则易为人制;太嫩,则犹有不及。在具体应用中,腾出手脚, 步点则打,粘住则摔。所以,掌握身法和步法的尺寸, 对于技击至关重要。

金石生大师对于步法的尺寸有一段极为经典的总结: 三步为调、二步为走、一步之差、半步为赢。

当敌我双方僵持时,要制造战机,就要游走,制造 假象。调动敌人的注意力,或身体重心,最少需要三步, 故二步为调。

二步才能走到敌人侧面,少林拳叫作“边盘”,陕 西拳叫作“外交步”,少摩拳叫作“偏闪”。走,是寻

找和制造战机的过程。

一步之差是说,一步的距离可以格挡敌人进攻之手, 然直接进攻,力有不及。

半步为赢是说,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即步法 动时),我手脚齐动,此为捕捉战机之妙法。若敌步未动, 其真劲未出,我出力则盲目。待敌步动,我进半步以逸 待劳,故半步为赢。

手快不如上半步,上步不如胯来攻。胯攻为身法之要, 步法一定要和身法配合,才能奏

第三节少摩搴法玉耍

少摩拳法五要,是指练拳时的身法、筋骨法、练气 法、劲法和神意,共五种技法的要点,是指导整个站粧 和练拳过程的法要。少摩拳法五要,贯穿整个练拳过程, 是练习粧法、拳法、步法、对练都要遵循的基本法则, 是对少摩拳技法特征的总结和概括。

—、身法

少摩拳的身法,分为静态的身法和动态的身法。

(一)静态的身法

静态的身法,也称为身型。即身体外形动作的基本 形态,为外整散乱之形的方法。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根 据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协调度差异很大。一般来说, 没有经过锻炼的人,蓄力和发力都是本能的自然状态, 运动起来不协调,所以发出的劲力多是局部之力,外形 散而不整。而身法的要领,就是外整散乱之形,就是要 将没有受过训练的身体,运用专门的技术要领,纠正规 范身体状态,使自然走向必然,合乎少摩拳的要求。

静态身法的内容,在金石生大师所传的《少摩拳要领》 中,有如下几项基本要领:

虚领顶劲,目光内视 缩鼻纳气,卷舌收颌 挺劲拔颈,含胸拔背 塌腹正脊,卷尾提肛 挺脊坐胯,五指扣地 大筋交缠,筋骨交加 顶骨提劲,缩骨顶劲 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屈腿蹬脚,上下开合 相互对抗,阴阳分明 开胸骨,拔耻骨; 后升劲,前降气。

崖领瑣劲,光兩视

领,即是颈部。虚领,即是颈部相对放松。所谓相 对放松,是相对于筋骨是放松的,肌肉的松与筋骨的顶 是相对的。虚领的作用在于保持头颈的灵活,有助于精 神放松。如果颈部过于僵硬,会引起肩、背部肌肉紧张, 使重心上移而下盘轻浮。

顶,是头部的动作要领,是劲力由下向上传导的状态。 头乃一身之君,顶的要领,更突出了在站桩和实战中头 部的主导作用。

头颈,是全身神经系统中枢。顶劲,是精神集中的 表现,可以使自己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发挥“心意” 对人体器官的控制、调节作用,注意力集中,使肢体协 调而虚实得当。

顶劲,是劲力由脊椎向上顶的状态。“顶劲”与 “拔裆”造成上顶下拔,保持了脊椎的正直,有利身体 重心的稳定。保持顶劲,即可避免俯仰歪斜之病。顶劲 一失,全身散乱。所以,正确掌握顶劲,可使全身动作 轻灵而下盘重心稳健。

顶劲,使百会穴向前微倾,与会阴相对,有利于任 督二脉流通。还要注意,“顶”不是单纯的头部动作,I 而是由脊椎向上而顶的整体状态。这是劲力提纵、发放 要领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光内视,就是心意内敛、精神内守,是站桩时眼睛、

第二章少摩拳理论

心意的要领。一般来说,练习站桩时,都要集中注意力。 所以,眼睛所视,心之所想,形之所在都是统一的。初练时, 眼睛自然向前下方看,专注于鼻尖下方。随着站桩功夫 的加深,站桩时间不断延长,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能慢慢 进入程度不同的人静状态。眼睛所视,就好像有所视又 不视的状态,就是说好像看着,又好像没有具体地注视 哪个点。在站桩的过程中,眼睛的要领是心意活动形式 的重要反应,心意专注于身体内部的变化,外调散乱之形, 内调一呼一吸。

缩鼻的气,糸古收领

缩鼻纳气,是少摩拳粧法呼吸的独特要领。要求在 站桩过程中,鼻骨内缩,使呼吸更加长、细、匀。缩鼻 纳气,并非一个主观的意念,而是一个客观的筋骨运动 方法。缩鼻的动作,是人体最小的独立运动骨骼的方法。 其目的在于加强身体上下协调,使气息更加通畅,使任 督二脉气血更易于循环。从练气的角度来说,缩鼻纳气 是在入静前提下,身体完全放松,呼吸非常通畅的状态下, 鼻子感到有些沉沉的,麻酥酥的感觉。那是呼吸达到一 定层次,很细微而绵绵不断的状态。

缩鼻纳气,和下颌微收的动作紧密相连。下颌微收, 则会目视鼻端,有助于缩鼻纳气,这样的动作可以减少 运动过程中对大脑的震动。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身 体直立,头部扬起,原地跳几次,会感到脑部受到了很

强的震动,很不舒服。如果保持下颌微收,再做原地跳, 你会觉得脑部的震动得到了缓冲,不适感大大减轻。在 平时,我们往往不注意这些细节,但是在技击中,我们 的身体往往要负担很大的压力,或者以很高的速度运动, 要领不正确就会使自己受到很大的伤害。

卷舌,则是为了气息通畅。古人练气时搭鹊桥、撮 谷道,以通任督二脉经络。搭鹊桥,就是卷舌,使舌微 顶上颚。撮谷道,就是提肛。

板劲钹颈,舍胸栻膂

挺,是整个脊椎一直到头部的动作要领,是劲力由 下向上传导的状态。头乃一身之君,挺的要领,更突出 了头部在身法中的主导作用。

头颈,是全身神经系统中枢。顶劲,是精神集中的 表现,可以使自己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发挥“心意” 对人体器官的控制、调节作用,使注意力集中,肢体协 调而虚实得当。

拔颈,是将颈部向上拔起,是挺劲的一个整体动作。

挺劲,是劲力由脊椎向上顶的状态。“顶劲”与“拔颈” 保持了脊椎的正直,有利于身体重心的稳定。保持挺劲,

即可避免俯仰歪斜之病。挺劲一失,全身散乱。所以,· 正确掌握挺劲,可使全身动作轻灵而下盘重心稳健。

挺劲,使百会穴向前微倾,与会阴相对,有利于任 督二脉流通。还要注意,“挺”不是单纯的头部动作,

第二章少摩拳理论

而是由脊向上而顶的整体状态。这是劲力提纵、发放要 领的一个组成部分。

含胸,有的书上称为“涵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少摩拳在练习中,有时也称为“开胸”。就是在含胸的 基础上,两肩和背部撑幵的状态。含胸和拔背是一对矛盾, 如果无法处理好含胸与拔背的关系,含胸拔背就成为含 胸驼背了。

少摩拳对含胸拔背的要求尤为严格而具体,既有身 体外形动作,也有内在意识的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开肩,肩部放松、锁骨放松,并且向两边撑开。

胸骨内收,相对于使胸脯挺起凸出的状态,成 为凹进内收的状态。实际上,开胸是胸肋关节向内运动, 使胸廓撑开的结果。胸肋关节位于肋骨与胸骨的结合处, 胸肋关节平时很少运动,当你有意地做开胸运动时,才 会感到胸肋关节的运动。

肋骨由上向内、向下放松,造成将肋骨向侧面、 后面撑开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注意胸肋向前 撑开,形成挺胸——放松这样的胸式呼吸运动。正确的 含胸可以使胸肋向侧、向后扩张,可使胸腔容积增大, 背部饱满而浑圆有力。

脊椎骨由下而上一节一节向上挺,似有拉拔之意, 使肋骨、双臂、头部有所依附而浑然一体,有八方支撑之劲。

含胸拔背是胸前放松,背后撑圆、撑紧的感觉

是一个整体化的动作。含胸拔背配合腹式呼吸扩大了胸 腔容量,加长了气息在体内运行的距离,在不增加频率 情况下加强了呼吸的强度和深度,从而避免了运动中呼 吸的气喘现象。


  • 含胸拔背的结果,造就了身体前松后紧、含 胸撑背的状态。使两臂和上身左右调动更为灵活,进 而适应了技击的要求。可以将两臂前伸体验一下:含 胸比挺胸时肩更易向两侧撑开,两手臂在含胸状态下 比挺胸状态可向前延伸10厘米左右。开胸拔背体现了 前松后紧的虚实关系,含胸的松、虚,有利于化劲、 蓄劲;拔背的紧、实的状态,有利于放劲、发劲,使 一势之内阴阳兼备。


  • 前松后紧,或者说前虚后实,造成身体后升前



降的状态。这种要领的本源用途,是为了配合摧桩步的 蓄劲和发劲。同时,也是有意识地在促进任督二脉由后 向前循环不息地运转,促进气血运行,对养生大有益处, 这也是桩法与道家导引养生术的相通之处。区别在于道 家养生纯以意行气,而武术则讲意、气、力合一。身体 健康、气血旺盛,是练拳过程中的先决条件,不期然而 得之。 ·

塌腹正赉,彖尾提私

塌腹,就是放松腹部。少摩拳讲究四肢运劲,腹部 运气。所以,腹塌,气才能顺。在塌腹的同时要注意正脊,

脊柱不可左歪右斜,以保持身体的中正。

卷尾,是少摩拳独有的身法。是指在上步时卷尾、 f提臀,是腰部整体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卷尾时要求提肛, 是为了放松腹部,和顺气息,从而为劲力顺达创造条件。

板餐绔,五指扣地

挺脊,就是脊椎向上挺。脊骨是人体运动的主宰, 是劲力由腿向上身传递的必然途径。所以,脊骨要挺拔, 不可左右弯曲。

坐胯,是对有些特定动作的要求。比如顺风旗势、 抱塔势等。坐胯的要领,是为了身体重心下沉,上身虚灵, 不着梢节之力。有利于重心的移动,以及完成运动中的

蓄力过程。

五指扣地,是调整身体重心,使全脚掌着地,五个 脚趾紧抓地面的状态。

大筋裘錄,筋骨或加

手臂和腰腿与身体相合。即足尖、胯尖、膝尖在一 条线上;手臂则是手指尖、肘尖、肩头在一条线上。

再一个含义是,对手臂、腿脚在站桩和运动过程中 的要求。要求手臂运动时,是以肘骨向体内旋转,尺骨、 桡骨向体外旋转,产生争劲与裹劲。同时要求肘尖向下, 肘关节不偏不歪,成为整个手臂的定力,一定要中正。 以尺骨、桡骨相互对抗形成的小臂大筋交缠、筋骨交加 之劲,这才是自身筋骨相互作用形成的螺旋劲。筋和骨

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在结构上形成整力的物质基础。

缩項劲,頂骨提劲

缩骨顶劲,顶骨提劲是少摩拳对筋骨运动的一般要求。

比如在站桩中,顶骨提劲,就是脊椎向上顶以提劲; 胸骨内缩形成开胸、开肩。每次顶骨提劲就是一次纳气(吸 气),已经与蓄劲完全统一。筋骨向上顶,劲力向上传 递,使整个身体在完成气与力合的前提下,蓄劲和发劲。 对手臂、腰腿也有很规范的要求,下面在“筋骨法”中 会专题阐述。

忡筋钹,油中求直

是筋骨运动的特殊形式。曲中求直的“求”就是 重新整合身体不同方向的伸展,就是伸筋拔骨要求的状 态。在筋骨特殊要领的要求下,筋骨伸,或者拔在手臂 上交错,造成一种新的结构,使人体的关节不能像自然 状态那样伸展、伸直。曲,是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的曲 的状态,使手臂增加了拉力和抗击打力,从而适应技击 的状态。

雇腿瞼脚,上下开合

在运用弓箭步时,前腿的膝尖和脚尖以及鼻尖要成 一线,叫作三尖对照。后腿要屈,要大筋交缠使膝尖和 脚尖相对,劲以屈而蓄,故要屈腿蹬脚。

上下开合,是处理全身筋骨阴阳相对关系的过程。 此如弓箭步中腿的要领,膝盖要内扣,要合,膝窝则要撑,

要开。上身胸肩要开,下身腰腿要合。开即开展,合即紧凑。 上开下合也是上虚下实之意。

.开胸骨,技耻骨

开胸骨,是指含胸拔背。拔耻骨,是指在站桩或 练拳时,将耻骨联合向后拉、拔,是屈腿蹬脚动作的 一个组成部分。开胸骨和拔耻骨,是对身体结构重新 组合的要求,有利于在站粧和练拳时气息和顺、劲力顺达。

后衬劲,嗡降气

后升劲,前降气,是对身法的综合要求。是从屈腿 蹬脚,上下开合,直到挺劲拔颈,含胸拔背,使劲力由 下向上传递的过程。

前降气,则是虚领顶劲、目光内视、缩鼻纳气、卷 舌收颌等要领的综合,是气息向下运行的过程。

后升劲,前降气。是运劲和行气互不相违统一于全 身的重要技法,是练拳和技击中,蓄劲和保持劲力顺达 的重要保证。

少摩拳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传统武术的理论为依据,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人体的筋骨和肌肉的构造,研究出来的一套适合搏击的武术,这门武术以梅花拳为基础,又吸取了少林、形意、八卦、太极等多门武术的精髓。少摩拳运动的形式、发力的方法,与现代物理学的原理相符合。经过少摩武术的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体的潜能,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无穷魅力。 
  少摩拳的开山祖师乃武林一代宗师刘丕显。刘丕显宗师,天津人,是第十二代梅花拳掌门。他毕业于保定讲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曾在西北靖国军中任职。北伐革命以后,刘丕显宗师胸怀“强身、强种,报效国家”之志,潜心研究武术,并且在梅花拳基础上集多种武功之精华,创立了少摩拳。刘丕显宗师还积极从事武术的各类社会活动,1928年参加了首届武术国考散手擂台赛,并获得“优等”称号,并与马英图一起为到会的蒋介石、林森等政府首脑表演大枪对扎。他又因腿法出神入化,被武林同道称为“神腿刘丕显”。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他被授予教务处长之职。后又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在河南省培养出了大批的武术人才,并积极扶持民间武术。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和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都是在刘丕显宗师的直接帮助下,才得以面世。 
  少摩拳的第二代传人,为武术大师金石生(后改名金丽贵)。他拜在刘丕显宗师门下学习了少摩拳后,还从师命考入中央国术馆学习各家武术。1935年,金石生大师在全国运动会的散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36年,他以武术表演团员的身份参加了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随后留任德国军队武术教官。抗日战争爆发,金石生大师立即要求回国参战,几经周折回到了祖国,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新中国成立后,金石生大师任陕西省第一届武协副主席。1989年去世,原陕西省武协主席刘侠生先生,为碑文题词:“武林一杰”。 
  少摩拳第三代传人陶德安先生,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练习少林拳。陶先生还师从许派(许禹生宗师——著名武术家,曾任北京国术馆馆长)太极拳传人于友三先生学习太极拳,并练过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拳术。他拜在金石生大师门下后,学习了踢、打、摔、拿各门技艺,在金石生大师的细心教授下,武学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尽得少摩拳真传。当今太平盛世,百废俱兴,陶德安先生以振兴少摩武术为己任,正在着手少摩武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少摩之“少”,其意有三:天下之大,唯我之小,学艺应虚心学他人之长,不可目空一切;学武术要少而精,去掉糟粕吸取精华;少若成性,习以为常,自幼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然。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个动作,动静之间不可有丝毫随便任意之举。 
  “摩”者,反古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学习和研究武术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忍不拔的志向;摩乃刚柔相互磨炼、相互对抗变化、矛盾统一于周身的劲与气。在学习中不仅要反复揣摩切磋,而且要锻炼心性刻苦钻研,不机械地模仿古人的形式,不断地扬弃,吸收新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艺无止境。 
  少摩拳是一门传统的武术,它创立的目的旨在提高人的实战能力。所以,少摩武功不同于其他拳种,它没有固定的套路,也不讲究用于表演的形式。少摩武术所有独到的功法训练,都是围绕实战搏击的目的进行的。它通过一系列专项的训练,使人的内气、劲力,一招一势的攻防意识,都符合搏击对最佳运动状态的要求。 
  少摩武功整个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一、站桩 
  少摩拳有从初级到高级的专门桩功,称为混元桩。有为练成专门的劲力,将少摩拳单式作为桩功的多种桩法。桩功在少摩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站桩使学者内调散乱之气、外修散乱之形,从而得到可随心运动于自身,而能随意加之于敌的整劲。 
  练习少摩拳桩法,需懂得人体结构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它要求学者将全身的肌肉、筋骨全部按特殊的要求重新定位,使头、颈、肩、肘、腕、腰、胯、腿、足都合乎特定的规范。站桩训练要求“大筋交缠,筋骨交加,顶骨提劲,缩骨顶劲”。依靠自身筋、骨、肌肉之间的相互衬托,相互交错,使全身交错的筋骨局部相互对抗、相互矛盾,而全身整体统一协调;使人体四肢与肩、背腰、胯之间节节贯通,劲力顺达;使劲力运用于周身每一处时,筋骨相互配合,相互对抗,而阴阳调合,不出松懈、散焕之病使劲力失衡。 
  在站桩的高级阶段,就是内整散乱之气。少摩拳桩法要求呼吸宜细而匀。人们通常在大的体能付出或面临强敌时,就会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胸闷、腹涨。形成这些不良现象影响的原因,在于大脑思维紧张,我们讲“心里拿劲”,造成胸、腹的肌肉紧张所致。通过少摩桩功的内功训练就可避免以上的弊病。在具体练习中它要求在周身筋骨的配合下,先气沉丹田,气沉丹田自然能意气鼓荡,然后四肢运劲,腹部运气,形成后升劲、前降气之势,则内功臻于大成,则搏击功夫可一日千里,非一般只有蛮力之笨汉可比。 
  另外,少摩桩法强调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筋骨和内气的训练,它不使用任何空洞的意念和假借来完成自身的提高。其功法的“三层,九步,八十一调”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对身体和心理状态的具体要求。唯有拿出铁杵磨成针的气概,一心苦练,方可有得。 
  二、单式技巧的训练 
  少摩拳没有套路,而只有直接用于实战的108动单式。在开始学习时,要求弄清每一式的来龙去脉,从发力的方位和步点,到敌方可能来进攻的方向、力度的应对,都有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一上手就先破坏对方进攻之力,使其无立足之地,进而达到我方进攻的目的。 
  单式对手训练要求“高捧,低压,里钩,外挂,破中有打,打中有破,闪中有打,打中有闪,抢中不让中,奥妙在其中”。在破坏敌方的攻击力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击敌方。破坏和攻击同时进行,不能二次发力,一定要一气呵成。因为技击时没有时间差可以利用,如果破坏了敌方之力,我方攻击没有跟上,使敌方又重新调整步法,就会使我方贻误战机。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一招一式动作必须连贯,不能拖泥带水。 
  三、少摩拳步法训练 
  初习者,要求定位力点,运用灵活的步法而不丢掉力点。丢掉力点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没有根力,身体漂浮,就更谈不上攻击速度了。人体整劲运动的效果是“行如风,站如钉。飘而不浮,沉而不拙”。如同小轿车,底盘稳,才能快速行驶。少摩拳步法有进步顺风旗步,退步抱塔步,左顾右盼步,左右三角调身步,催桩步,偷桩步,车轮步,内八扣桩步,之字步、左右偏闪外交步等等。步法熟练又不丢劲力。以上步法有用以破坏敌方进攻的步法,有直接进攻的步法,有曲线攻击的步法。加走、闪、逗、引之法以识机变。走是寻找战机,闪是等待战机,逗是制造战机,引是抢夺战机。战机一到,即以迅猛之势攻击敌方。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四、散手训练 
  散手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前面所学融会贯通,从而能学以致用。散手训练讲究:一打胆,二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闪。 
  一打胆:强调调整心理状态。沉着冷静,不在乎一招一势的得与失,只有心理没有压力,才能大胆发挥自己的特点,最终有效地打击敌人。 
  二打眼:要求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思想清晰,眼睛始终观察敌方的动态,以求应变、把握时机。 
  三打身法:打出整体运动的效果,以击倒敌方为准。打身法要求身到、足到、手到,讲杀伤力度,一定要运动到位。 
  四打闪:闪则活,则能主动掌握主动权,要灵活多变。

筋骨法,是伸筋拔骨之法,是身体筋骨内在运动的方法。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等传统武术,对筋骨锻炼都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少摩拳则将筋骨法列为专门的技法,从理论到实际进行研究和学习。

一、筋骨法的内容
筋骨法,在少摩拳的整个武术体系中,是始终贯穿如一的技术规范。它所包含的各种技法功法,都是对筋骨运动的特殊要求。
筋骨法主要内容,在金石生师祖所传的“少摩拳要领”中,有以下几项:大筋交缠,筋骨交加;缩骨顶劲,顶骨提劲;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1.大筋交缠,筋骨交加
是指运动时,足尖、胯尖、膝尖在一条线上,手臂则是手指尖、肘尖、肩头在一条线上。是以肘骨向体内旋转,而以小臂尺骨、桡骨向体外旋转,产生争劲与裹劲。同时要求肘尖向下,肘关节骨不偏不歪,成为整个手臂的定力,一定要中正。手腕要坐,手指要挑,有助于劳宫穴吐力。以小臂尺骨、桡骨相互对抗形成的小臂大筋交缠、筋骨交加之劲,这才是自身筋骨相互作用形成的螺旋劲。小臂筋骨向前伸展、拔拉以贯通腕力和大小臂,使中节劲和梢劲相通,完善梢节劲和中节劲,加上大臂缩骨形成的根节力,在对抗中成为根节、中节、梢节一体的整劲。
大筋交缠使人体的筋骨结构重新组合。筋骨交加是说,人体的筋和骨本身是不能分离的,那么善用此道会增加承受力。手臂向内拧,使尺骨和桡骨向相反方向作用,再握拳击打一个目标,自身的耐受力和冲击力会增大。
2.缩骨顶劲,顶骨提劲
是含胸拔背、手臂运动,以及每个动作筋骨运行的过程。屈腕时手腕骨向内以缩劲靠实,缩骨顶劲为合骨劲。掌根部骨与尺骨微有拉开骨之力,顶骨提劲为开劲。尺骨在纵横交错劲与肘关节缩骨靠实为合劲。桡骨与尺骨交加伸拔劲微有拉开之意谓开劲。大臂骨纵横交错劲回缩、前拔,大臂骨与肘之间微有拉开之劲,为开劲。大臂骨与肩骨,大臂骨向肩骨回缩顶劲,肩骨与大臂骨为合劲。沉肩坠肘、腋窝吐力向大臂扣合,是为沉劲。两肩下垂,则臂长而灵活。以肩筋骨肌肉下沉劲,大臂旋转、拧、扣肩骨,配合腋下吐力,肩部伸筋拔骨之拉力,以小臂向前伸筋拔骨,肩骨与大臂骨有挣开之劲谓为开劲。大臂骨上开下合,节节贯通,以肩催臂、以臂催手,使大臂有了横劲,有了开合之意是真劲。没有合劲不紧凑,没有开劲不灵活,以开合成阴阳,处处有开合,处处有阴阳。开胸是缩,拔背就是顶;手臂伸出时,尺骨是伸,桡骨是缩;开肩时,垂肩是缩,大臂向前探是顶;腿在站立时,膝有下跪之势,是缩骨,小腿膝窝要开,是顶劲,这样才形成曲中求直。缩骨顶劲,主要是开胸、开肩,卸掉拙力,使腰腿之真力上行到两肩、两臂、两手。
顶骨提劲,整个身体在气与力合的前提下,脊骨向上顶以提劲。每次纳气(吸气),已经与蓄劲完全统一,筋骨向上顶,劲力向上身传递,而没有气息上浮的现象。“少摩拳是武气功!”我师陶德安先生如是说。顶骨提劲的要领,使气息能强行过关,突破各个穴道,打通任督二脉。四肢运劲,胸腹运气,体现了少摩拳气与力合的独特方法。
“缩”与“顶”,这样的一对矛盾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要把它们合理地统一于一身,首先要严格按照传承的技法去做,还要积极地用生理学、物理学的原理来对照、验证,才不致出错。
3.伸筋拔骨,曲中求直
是筋骨运动的特殊形式。筋骨在不同方向的伸展,就是伸筋拔骨要求的状态,曲中求直的“求”,就是重新整合身体、肢体结构。这也是对两臂和两腿的要求,是筋骨重新组合后曲中求直的状态。两臂在前方掌指相对,两肘臂要曲弯,形弓如半月,其意在曲中求直。“曲”是缩劲又为合劲,谓阴力;“直”是隐形拔拉劲,又为开劲。谓阳力,“求”是曲与直之间相互对抗劲,阴与阳相对抗,焦点在于“求直”。
要做到手臂的曲中求直,就要大臂骨回缩向肩骨靠拢,小臂骨向前方伸筋拔骨,大小臂相互伸缩、对抗、相争,以肘关节骨为中心定力。大小臂不能直,如大小臂之间拉直就是错误。曲中求直的道理行不易而理更深。如果手臂过于弯曲,大小臂之间的夹角成为直角,或小于直角,劲力就不能通达于根节至梢节;如果手臂过于直,则劲力易用老而受制于人。只有做到曲中求直,才可称得上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腿的动作也有同样的要求。
曲中求直的“直”,是相对的,不可完全伸直,那样做会使手臂骨骼结构单纯,没有变化,因而易为人制,被人擒拿或者没有抗打击力。所以曲中求直,是对筋骨重新组合后的状态,符合武术技击的特殊要求。
二、筋骨法的作用
1.重塑身体结构
筋骨法的锻炼,能够重新组合筋骨框架,使其更加协调,适应高负荷的身体运动方式,是武术对身体的独特需要。运用筋骨法,通过专门的训练,使我们的身体在技击中,身体的抗打击能力大大提高,自身能够站得稳,攻得进。在与对手的博击中,攻击更加稳定、准确、打击力强。筋骨法运用得当,能为蓄劲提供最佳身体状态。
2.矫正不练的身体姿态
练好知己功夫,能使身体的协调性和体力大大提高。使人的体力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对于平时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很多青少年,走路都有八字脚的毛病。在体育课上,甚至到了部队,这样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也足以让体育老师和部队的班长们头疼。很多人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天生的罗圈腿,或者孩时的不良习惯动作。有这样问题的孩子,会受到很多教导甚至训斥,甚至有很多成年后也没有改过来。到了成年,这样的毛病影响到身体的姿态,甚至会影响交友,以至于在心理上产生阴影。
这实际上是一个人体的力点问题,在我们的桩法练习中,身体外形的姿态是调桩的第一个内容,其中就涉及身体重心的左右、前后,其目的是为了使身体协调、劲力和顺。以这样的技法来说说八字脚的问题:如果在走路时,将身体的重心和注意力放在脚的内侧部位,其余的身体姿态不变,正常走路,八字脚的问题就解决了。各位读者,如果您周围有八字脚的青少年,可以验证。
学生们由于有大量的功课,常常驼着背,好像很累的样子。累,是实际存在的。这些学生本身很瘦弱,没有相应的背肌支撑脊柱,就是形成驼背的物理原因。人们单纯指责孩子们不注意姿态是不对的。那么,我们通常会告诉孩子们应当怎样做呢?挺胸抬头,这是大都数人都会想到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使孩子们坐在那里很累。如果经常让孩子们锻炼筋骨,使他们的腰背肌肉和脊椎得到锻炼,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筋骨法对于养生健身的积极意义
筋骨法对于武术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般人来说,了解和学习一些筋骨法的运力和方法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因此,很多人从办公室一出来就频频地捏着酸痛的肩膀和颈椎,无可奈何地忍受着筋骨的伤痛。
如果能够正确地锻炼筋骨,就能增强筋骨的韧度和强度,缓解乃至治疗与筋骨相关的疾病,其至延缓衰老过程,不失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新途径。由此方法延伸出来的正确使用筋骨的原则,有助于使我们合理地处理筋骨软硬、表里等关系,以趋利避害。运用人体筋骨组合的原则,延伸到建筑、人体工程学等领域,成一家之言,服务社会,那将使传统武术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关注,我们会一直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