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入开悟的境界

 winriman 2023-07-06 发布于中国香港

生命要进化,一定要去认识生命原本的样子。

为什么要进化?说明我们离原本的样子越来越远了,所以要把它校正回来。

保持在这个校正的路上,其实就是迈向觉醒开悟

顺着来到我们今天的话题:进入开悟的境界

讲到开悟境界,我们会联想到教、信仰。

真的是这样吗?

NO当然不是。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已经从双鱼座进入水瓶座,也就是阴阳对立来到合一状态。它不再是一个神秘话题了。

它是每个人,很自然的话题,因为那是我们生命本来的样子,我们只是校正还原本来的样子,根本没有很特别。

主管 — 精神体

图片

还记得这张图吗?陀螺的最顶点精神体,它是情绪体、理智体和身体的主管。

这个精神体,因为偏斜,不起作用,精神力很弱。所以1.0给我们能量,让我们去睡觉,睡觉过程中,他会帮我们清理,一些对我们成长开悟有阻碍的东西。

意识拉回至起点

所有的灵性成长,想要进入开悟觉醒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原理意识焦点拉回至意识起点。所谓的静心,观想,数息,打坐,都是在实践这个原理,只是方式不一样。

这句话有点绕口,但其实很好理解。

图片

我们有一个意识,就像你现在,在看我的文字,你意识的焦点是在外面。

现在你要开悟觉醒,到达生命本来的状态,只要做一个动作:把意识的焦点拉回到意识的起点,然后去认识意识的起点是什么。

图片

如何拉回呢?

方法很多。除了我们熟悉的静心、冥想、瑜伽、打坐,也可以是动态静心,比如游泳、爬山、漫步、击剑、闻味道、吃东西,任何形式都可以,它背后的深层原理都一样:将我们的意识,从外面的焦点拉回到起点。

三种意识状态

通常我们的意识状态,有三种。

第一种:意识往外奔腾。大概99%的人都是这样。他有很多思想,很多逻辑,但不太会去探索意识本身是什么。

包括主流科学家,大多会直接告诉你:意识不是我们科学能够研究的。特别是去探讨意识的起点,简直就是禁忌话题。所以科学就会把灵性的部分排除在外。

当有一天,有个老师告诉你:你要意识向内,去找到原本的自己,这就变得很抽象,很不主流,甚至马上变得很神秘。

这就导致我们人类探索内在精神的途径,好像都是神秘而被中断的。

图片

第二种:意识向内10%的人在生活中,他愿意去打坐、冥想,进入内在体验。

第三种:意识回到起点。遗憾的是只有1%的人,真正进入到了意识的起点。

觉而不应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

早上起来,你还没有想起来自己是谁,可能有两三秒,你有觉知,但是想不起来名字。

你住在外面,酒店或者旅馆,早上起来,眼睛一睁开,咦,我在哪里?两三秒后,才缓过神来。

其实这两三秒钟,你就在意识的起点里给他一个名字叫做 觉而不应

什么叫做觉而不应?

就是有觉知但不反应。

我看到一朵花,不说花美,也不说花丑。

天气冷,不说冷很讨厌,也不说冷很舒服。

不反应不解释的时候,就会处在觉知中。

不是说我们一辈子都要这样,而是利用这种状态,把意识拉回到起点,就成为纯粹的觉知。

这就是佛陀,在静心冥想中,得到的经验。时间久了,他就会发现,有个东西不受时空影响,一直存在。

耶稣会说:永生。

佛陀会说:不只是我有,是人人都有。

原来每一个生命都有这个觉知,被我们吃掉的鸡猪牛羊都有,慈悲心”油然而生。他不再用这一种身体轮廓的我,去看这个世界。用觉知的我,去看这个世界。

回到起点的三阶段

做到觉而不应,大多会经历一个过程。

第一阶段:偶尔觉知。

我们可以通过外力协助,比如点檀香、放冥想音乐等,尽量跟外界做一些隔离,偶尔保持在这种觉知的状态中。

第二阶段:常常觉知。

在觉知中断掉了很多杂念,你跟念头之间有了距离感,你开始在觉知中看着念头。念头不是你,是另一个存在,那就可以去转化它,成为念头的主人。

如果你用1.0,你很快会做到这一点。有些同学,两三周就做到了,好惊讶,所以我很热情地推广1.0「1.0能量连接器」介绍

我们真正去做,然后真正体验到,真正产生力量来改变人生,这才是我们要的。不要崇拜谁,也不要信仰谁,而是用这个方法,让自己产生力量,然后也一样去帮助别人。

最后进入第三阶段:一直觉知。

在觉知中维持30分钟,觉而不应。长期处在觉知中,好念头坏念头都不受影响,凡事选择爱

有伙伴说:凡事选择爱,听上去会不会太难了?

是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增加觉知经验值。

1.0睡觉,醒来2.0活在爱里面,做到这两点,不得了。

我们慢慢练习,互相陪伴。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永久重复听,又不收费。只要你有意愿,有好的态度,自然会得到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