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励运用膏方治疗风湿病经验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7-06 发布于江苏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45卷第10期 

曲环汝指导:苏励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上海200032);2.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 E ﹣研究院(上海201203)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具有补虚纠偏、寓治于养之功效,其外合时令、内切体质、徐图缓进,非常适合慢性虚损性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调治。苏励教授善用膏方调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现将其运用膏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狼疮肾炎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强直性脊柱炎

1.1病机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古称"大楼",主要症见腰背疼痛、颈项僵硬、畏寒肢冷,甚则脊背强直变形,不可俯仰,终成"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貌。肝肾亏虚、督脉失荣、痰浊瘀血盘踞骨阶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宜补肾温督、化痰活血、通络定痛。苏教授认为风湿病中,尤以强直性脊柱炎最适于应用膏方,因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阿胶等习用的收膏药物属具有营督填精功效的血肉有情之品,谙合叶桂"血肉充养"之说,久服效显。

1.2基本方药生黄芪300g,全当归150g,鸡血藤300g,川芎150g,粉葛根150g,肉从蓉150g,巴戟天150g,熟附子60g,嫩桂枝60g,熟地黄150g,川续断150g,狗脊150g,淫羊藏150g,肥杜仲150g,桑寄生150g,白术120g,生薏苡仁300g,白芍药300g,胆南星150g,白芥子120g,威灵仙150g,鹿衔草300g,红花60g,蓬莪术300g,川牛膝150g,参三七60g,白茯苓150g,乌梢蛇300g,全蝎90g,蜈蚣20条,忍冬藤300g,延胡索300g,枳壳60g,白蔻仁60g,清甘草90g。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09JIXIL124K103);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建设计划资助项目(E03008)

[作者简介]曲环汝,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临床研究工作。

加减:偏于阳虚者,加鹿角胶200g;偏于阴虚者,加龟甲胶200g。

上方一料,另加鳖甲胶200g、阿胶100g、黑芝麻(捣碎)300g、核桃肉(捣碎)300g、饴糖250g,以黄酒为引收膏。

1.3辨治要义①补肾精、益气血,扶正为先机。《素问》载:"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应立足于补肾填精,此类药物包括补骨脂、骨碎补、杜仲、狗脊、仙灵脾、巴戟肉、桑寄生、牛膝等草木精华之味,以及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此外,本病患者多身体虚赢、形倦体乏、筋挛肉缩,大补气血亦为重要,黄芪、白术、当归、白芍药等助气、补血、长肉、壮筋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②轻外邪、重痰瘀,流畅血脉是关键。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虽取法于痹,但有别于痹,治疗上应淡化外邪,切不可一味疏泄外邪,而应重视痰瘀,以流畅气血为要。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化痰活血常选川芎、红花、参三七、莪术、皂角刺、金雀根、胆南星、白芥子等药,并择取全蝎、蜈蚣、乌梢蛇、土鳖虫、炮穿山甲等,取其飞达走窜之性以求松透病根。

2干燥综合征

2.1病机分析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患者多症见口眼干燥、少涎无泪、皮肤枯涩、关节疼痛、斑疹隐隐、擦疗发颐等。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治宜养阴润燥。但苏教授膏方调治干燥综合征的特点是在大队养阴药的基础上,强调"健脾益气",以取"益气存阴、健脾化津"之意。

2.2基本方药生黄芪300g,生白术120g,生薏苡仁

-10-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45卷第10期 SH . J . TCM Oct .,2011; Vol .45 No .10枝莲150g,白花蛇舌草300g,怀山药300g,仙灵牌150g,白芍药150g,芡实120g,金樱子150g,蓬莪术300g,金蝉花120g,玉米须600g,猪苓300g,六月雪150g,大乌梅120g,建莲肉300g,鸡内金120g,生甘草90go

300g,白苓10,南沙参300g,北沙参300g,天冬150g,麦冬150g,生地黄300g,山萸肉90g,枫斗150g,青蒿300g,肥玉竹150g,制黄精150g,大百合150g,白花蛇舌草300g,干芦根300g,徐长卿300g,金银花300g,枸杞子120g,杭白菊90g,决明子150g,鸡血藤300g,生山楂20g,大90,药150g,丹参150g,佛手片120g,谷芽300g,麦芽300g,陈香橼120g,清甘草90go

上方一料,另加西洋参60g、阿胶300g、饴糖250g、冰糖250g,以黄酒为引收膏。2.3辨治要义①补中有清,阴阳互济。《素问》云:"燥盛不已,酝酿成毒,煎灼津液,阴损益燥。"干燥综合征病变过程中体现出"因燥而伤阴""因燥而化毒""因燥而留瘀"等特点,故而在滋阴的同时勿忘清化燥毒,苏教授临证多选甘寒甘凉之品,如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青蒿等。另外,苏教授推崇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观点,临证依病情常取淫羊、肉从蓉、巴戟肉、菟丝子等药以温振阳气、开通玄府、阳中求阴。但温阳药不可过用、多用,以免更伤阴液。

②调畅中州,化生阴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得健,方能气血充盈,五脏有养,九窍得润。故健脾和胃在干燥综合征膏方治疗中至为重要,苏教授临床常用的健脾理气之品有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八月札、绿尊梅、佛手、陈香橼等。因膏方中习用的收膏药多味浊质重,故用治本病的膏方取膏时提倡多用"素膏",以防呆滞脾胃。

3狼疮肾炎

3.1病机分析狼疮肾炎属中医学"蝶疮流注""水肿""虚劳"范畴。其病机要点为"肾虚""热毒""血瘀"。大部分狼疮肾炎患者在"虚"的同时,又呈现"发热、发斑、口溃、脱发、关节肿痛"等阳热实证,故临床上多不用膏方调治。而苏教授观察到有部分狼疮肾炎患者由于蛋白尿流失及长期患病,加上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如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形成了特定的机体虚损状态,呈现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腰膝酸软、下肢水肿、易感冒、出汗怕风等脾肾亏损、气血虚弱证候。此类患者适合膏方调治,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加西药治疗的耐受性,有助于病情持久稳定。

3.2基本方药生黄芪300g,生地黄150g,防风90g,生白术120g,女贞子150g,脱力草300g,当归150g,白茯苓150g,小石韦300g,制何首乌150g,鸡血藤300g,桑蝶峭120g,虎杖150g,生薏苡仁300g,龙葵150g,半

上方一料,另加生晒参60g、阿胶150g、龟甲胶200g、核桃肉300g、冰糖250g,以黄酒为引收膏。3.3辨治要义①择机施膏,切忌蛮补。狼疮肾炎总体病机为"虚、瘀、毒"为患,临床往往虚实并现且互为主次。膏方以补见长,而补益药物多有促进免疫、诱发狼疮病情活动的弊端,故部分狼疮肾炎患者并不适合膏方调治。狼疮肾炎采用膏方治疗一定要谨慎而为,掌握好临床适应证,切忌蛮补。苏教授认为,对于病情稳定、蛋白尿不显、免疫指标趋于正常的狼疮肾炎患者,或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机体明显虚损者,可以采用膏方调治,但宜补泻结合,较其他疾病应加大解毒、化瘀等泻实药物比例,苏教授临证习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虎杖、金银花、青蒿等解毒之品。

②顾护肾精,活血抗纤。"五脏所伤,穷必及肾"。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狼疮肾炎初期乃瘀毒留滞、肾络受损,病久瘀毒胶着不化,肾脏硬结,必成关格、尿闭之势。故顾护肾精、活血抗纤理应贯穿狼疮肾炎治疗的始末。苏教授临证常取生地黄、女贞子、制何首乌、仙灵脾、金蝉花、冬虫夏草等补肾填精,取六月雪、蓬莪术、当归、虎杖、羊蹄根、落得打、丹参、水蛭、鸡血藤等养血活血、逐瘀通络,以防止肾脏纤维化。

4小结

4.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人、因病、因证施膏苏教授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或患者都适合应用膏方调治,其适应指征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表现为风寒痹痛、虚体痹痛的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病;②阳虚寒凝证的雷诺病、系统性硬化症;③病情稳定、免疫指标基本正常,以气血阴阳不足之象为主的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肌病等胶原疾病;④激素、免疫抑制剂导致的机体虚损状态等。苏教授强调,凡临证表现为发热、发斑皮疹、口腔溃疡、脱发、多关节肿痛、严重血尿、泡沫尿等阳热实证以及免疫指标异常亢进的患者,均不宜膏方进补。

苏教授认为,膏方调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收膏药物的选择也应结合具体疾病。强直性脊柱炎以荤膏为主,收膏多取气浊味厚、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等;干燥综合征宜用素膏,多取富含淀粉的山药、熟地黄、黄精、玉竹、山萸肉等滋阴药,辅以饴糖、冰糖收膏;系统性红斑狼疮收膏时要慎用鳖甲胶、阿胶,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刺激抗体形成的作用;若合并糖尿病,则应以木糖醇为主收

膏。

4.2顺病势、合体质、补中有泻,力求以平为期膏方多在冬至至立春期间服用,服药周期长达1-2个月,因而应用膏方调治疾病时,不仅要重视疾病共性和发展演变的规律,更应把握住个体的特质,而"体质"无疑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内在基础。苏教授认为,应用膏方一定要考察患者气血、阴阳、虚实的差异,明辨患者的体质。风湿病大多病情复杂,症状多样,虚实夹杂,故调配膏方切忌舍实就虚、一味补益,而应补泻

相宜,以平为期,方不致投薪救火、养痈贻患。4.3调中州、畅气机,时时固护胃气膏滋药味厚质重,久服多有窒塞中焦、迟钝脾胃之弊,故苏教授强调在应用膏方时,调畅中州、固护胃气至为重要。其健脾多选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莲肉等甘淡和中之品;理气择枳壳、八月札、绿萼梅、佛手、陈香橼、延胡索、陈皮等药,药性轻灵又不香燥;而和胃消食多用焦山楂、炒鸡内金、香谷芽、麦芽等。只有胃气充盛,方能受纳膏方,有助于病体向愈。

 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