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黑龙江波涛 2023-07-06 发布于黑龙江

导论

  1. 选題缘由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矿业主要是满足造币及铸造农具的需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并不显著。

鸦片战争之后,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巨变,我国从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此时,矿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命脉,不但为工业提供能源和原料,而且为政府提供可观的税收。

最终引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地位尤为重要。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通过比较历史上各朝开矿与禁矿政策之得失,他曾指出“矿课开采之事可不行于雍正,断不可不行于今日”。

发展矿业需要国家为其创造更为自由 的市场,让资本和先进技术能够汇聚于矿产地。

由此,矿商可以组织规模化、机械化的矿业生产。矿业经济发展的自由市场需求催生了传统矿业产权结构的变革。

清末以降,矿业发展亟需专门的法律规范界定矿产勘探和开采的权利,重新设置矿产资源的利益分配格局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为此,清末民国时期,历任政府先后颁布了百余部矿业法律,构建了我国近代矿业权制度。

清末以来,我国矿业从传统小窑土法采矿逐渐转变为机器化、规模化采掘。矿产资源产权及利益分配制度也随之变迁,由传统采矿权变为近代矿业权。

矿业权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分配,即谁能够在特定的矿地探矿、采矿,并享受所有矿产品的利益。

清中前期,国家按照土地所有权的不同归属,设置不同的采矿权。国家掌有官地的采矿权,矿商采矿由国家授权“给发司帖”。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对于民众自有土地,除了国家垄断的矿种外,“悉听自行开采”,即地主管有釆矿权。

清末以降,为促进矿业发展,我国移植了西方矿业权规范,结合本国矿业国情,对矿产资源产权和采矿利益进行了重新分配。

即国家成为矿产资源的所有人,矿地地主丧失了其矿地的采矿权,采矿者必须依法取得矿业权。

矿业权的确立与完善历经清末、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承载了近代中国富国自强的梦想和普通民众谋求温饱的凡愿。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这场变迁不仅是矿业法制的变革,更是矿业利益社会分配的革新。通过改变矿地地主对矿地采矿权的主宰,国家成为全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人。

转而将矿地授权于适格的矿商开采。这一转变将矿业权从土地所有权中的抽离,剪除了传统矿业开采中矿地地主和土人对矿商的种种束缚。

激励着矿商 自由投资并最大限度提升矿地的使用效率。那么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是西学东渐下的摧枯拉朽,还是传统制度的自我更张?这些问题值得探宄。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本文试图以探究清末民国矿业权发展的进程和缘由为视角来窥探中国近代法制。

  1. 理论价值第一,研宄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能够展现当时矿业权法律实践的原貌,挖掘本土法治资源。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近代矿业法制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当时矿业立法过程和矿业法律文本的研宄。本论题研宄将试图克服这一局限。

通过对大量的矿业权案例进行分析,笔者试图探宄矿业权规范在实际案件中如何适用,加强对我国近代矿业权实践和相关法律行为的理论研宄。

以期发现矿业权本土法治经验。我国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近代矿业法律多抄袭自日本,缺乏本土的适用性。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近代行政和司法机关为了确认和保护矿业权,不断地调适着矿业权规范与本土矿业传统的关系,强化了矿业权规范的本土适应性。

  1. 研究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有助于分析国家法制统一与地方法制特殊之间的关系。

探究国家、富矿地方、矿地地主、矿区土民和矿业权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与融合。近代以来,社会动荡,特别是民国 时期,中央政府实际的控制范围是有限的。矿业法制也呈现出二元局面,中央矿业法律规范与地方矿业法律规范在矿业权的具体问题上常常出现不一致。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本文不仅研宄国家矿业法律,还考察地方矿业法律规范,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古矿区附近的土民有“靠山吃山”私采矿产的习惯,那么他们的行为与经国家准许的矿业权之间关系怎样?

如何处理民间习惯和制定法之间的抵牾?

这些理论问题的深入研宄与突破,对于把握和处理国家法制统一与地方法制特殊的互动关系。

协调国家、富矿地方、矿地地主、矿区土民和矿业权人之间关系,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清末民国矿业权法制构成近代行政法史的主要内容。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从行政立法层面进行研究,立法者如何吸收西法又基于国情制定矿业权规范,针对矿业权法条疑问是如何进行政解释的。

其立法的特点及解释的技术也值得探讨。矿业权是经过国家行政许可而获得的权利,涉及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平衡。

在行政行为层面,近代矿业法对矿业权人的准入设置了哪些条件,矿业主管机关是如何核准和保护矿业权的。

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既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矿业许可状况,又为我们审视当今矿业法制提供参照。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在行政救济层面,整理和研宄清末民国矿业权纠纷案件及其处理机制,探宄当时司法机关对矿业权规范所作的“法的续造”。

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行政法史研宄的新领域。第四,研宄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能够丰富己有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理论。

分析近代矿业权纠纷多元的纠纷处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矿业法律变迁的社会图景。

到目前为止,有关近代矿业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研宄不多。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所以,探索近代矿业权纠纷解决机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所秉承的法律价值,必将丰富现有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理论。

  1. 现实价值矿业权纠4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 出问题,常常引发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平性的思考。

富矿地区矿业权纠纷频频出现,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构建公平合理的矿业权规范,理顺国家、富矿地区、矿区民众和矿业权人的利益关系。化解矿业权纠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这需要我们了解矿业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并及时地对矿业法制进行调适,以期构建较为完善的矿业法律制度。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注重研宄中国当今矿业法制问题,但对我国近代矿业法制的研宄却多囿于宏观立法层面,对近代矿业权实际运行状况的研究并不多见。

  1. 本文研究清末民国矿业权的变迁过程,有助于了解矿业法制的经验与教训。清末民国矿业权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业法律制度的历史及其当代的结果。

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反思目前的矿业权规范是否实现了预期H标。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民国时期为了规范矿业市场、促进矿业发展,中央和地方都制定了一些矿业权法律法规。

国家机关在矿业权立法、矿业权执法和矿业权救济等不同层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纸上的“矿业权”。

通过一个个案件不断确认和具体化,终于落地为现实层面的矿业权。这3些分析与研宄。

对完善我国当前的矿业权法律制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本研宄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代矿业权纠纷的解决。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虽然近代矿业权纠纷解决机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密切联系的,但是矿业经济关系总有很多相通之处,矿业法律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承继性。

民国时期许多矿业纠纷都是矿业机关依照法律规范和法律程序而化解的,缓和了涉事各方剑拔弩张的对抗局面,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争端。

矿业机关在处理矿业权纠纷时,有时还注重事前预防,发布了一些技术规范作为法律规范的有力补充,这些技术规范也是值得研究的。

学术史回顾从清末到民国,不同时期的政府先后颁布了百余种矿业法律规范,构建了我国近代矿业法制的基本框架。

此间,矿业纠纷层出不穷,反映出传统采矿权安排与近代矿业权制度之间 的抵牾。矿业权本身是矿业法律制度最核心的内容。

因此,研究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是洞察我国近代矿业法制不可或缺的内容。目前,学界专于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的研究尚不多见,只有一些相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清代矿业法制研宄、民国时期矿业法制研究和民国时期矿业研究。

关于清代矿业法制的研究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清代矿业立法的研究有学者从行政法的视角对晚清矿章进行了文本解读,探宄其立法技术梳理了矿章的行政法律规范,但未研究矿章的实施情况。

还有学者研宄了清代矿业习惯与国家矿法之间的关系。

何小平专门揭示了清代开 矿与墓地的关系,指出清代早中期官矿和民矿均遵行“绕越墓地”的基本原则。

“无 碍坟墓”是官方衡量是否准许民众采矿的标准之一,即采矿不能使坟地及邻近土地所 有权消灭。

至清末,坟地对采矿的阻滞影响力逐渐变小,清末矿章确立了这种转变。

应关注民 间矿业习惯,并厘清二者之间 的关系。

清代矿业政策的研究学者们对清代矿业政策演变及原因的研究较多。韦庆远和鲁素梳理了清前期朝廷 中矿业开采的争论。呈现出当时矿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杨余练论述了康雍时期矿业 政策从禁到开的演变过程,揭示了官方禁矿的种种顾虑。

清末民国矿业权变迁研究

高王凌指出康雍年间矿政 虽严,但矿业一直有所发展,还从社会经济层面分析乾隆初期开放矿禁的原因在于铜斤紧缺和解决民众生计。

王凯旋以道光朝为截点,将清代矿政分为两个时期,前期 矿政消极,后期矿政积极开放,并指出二者差异正是专制主义在不同时期经济领域的投射。

常建华发现康熙朝开矿政策不断地调控,禁而不死,较好地平衡了地方政府、 民众及中央政权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以特定地域为例,分析影响地方采矿开禁的因素。梁诸英等认为皖 南地区崇 尚风水,地方乡绅就开矿造成的风水之害和基层秩序的侵扰,多次请求政府禁矿,获得政府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