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

 黑龙江波涛 2023-07-06 发布于黑龙江

古丝拥之路的地理范囤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于欧亚大陆的文化交通之路,也是世界文化展开的中轴之路。

它象是一张巨大的跨区域的交通网络,将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古国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说,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文明国家都曾与这条丝路发生过联系。

如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东西方不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都在这张网络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交流与融合。

古丝绸之路分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中亚、西亚各民族地区以及希腊、罗马等国交往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东亚、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地区的各国之间的交往之路。

从历史上来看,陆、海丝绸之路曾出现过不同的鼎盛时期,两汉至唐代前期是陆路丝绸之路的兴盛期,唐代中期以后是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丝路兴盛起来的交通之路

陆路丝绸之路以贩运“丝绸”为主海上丝路以贩运“瓷器、香料”为主。

这两条“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外交、文化、艺术交往之路的代名词,实际上它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宽泛的。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一般公认为在公元前世纪,张赛出使西域之后,当时,也正是西方罗马帝国强盛之时。

其实,在汉之前,丝绸之路就已出现。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与西方交往的记载是《穆天子传》。

周穆王朝拜西王母之地便在西北塞外的祁连山南麓一带。

周穆王西游被认为是浪漫的神话传说,但它却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地理认识的极限,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位居黄河中下游的中原人可能去过西方国家贩运丝绸。

根据考古发掘证明,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国殷商时的甲骨文上就己经出现了“蚕”“桑”“丝”等字样。

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的遗址中发掘出了许多石器时代的文物,同时还有一个蚕茧。

另外,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的正宫娘娘螺祖就是养缎丝能手。《诗经》中也有许多关于丝绸的诗歌。

在文字中,以“丝”字作偏旁的文字也不少,丝绸在当时社会不仅可以作为财富积累被储存,而且,它还充当一种贸易交往的货币。

生息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人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男耕女织的生,就要研究当时社会状况。

人文自然环境以及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和哲学、宗教等深层意识形态。因为,这些因素都能导致乐舞文化的流变。

总而言之,要把乐舞文化交流史放置于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大的文化系统中去探讨,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能了解乐舞交流的深层内涵,追究到乐舞文化流变的根本原因。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在本文中对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国地区的乐舞进行面面俱到的探讨。

考虑到亚洲舞蹈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古代亚洲舞蹈研究》,专门探讨亚洲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乐舞交流、传播、发展等问题。

第二章先秦时期中西乐舞文化交流

第一节尼罗河文明地区的乐娜文化传播尼罗河文明即指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公,它略早于中国的华夏文明。

古埃及位于欧、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尼罗河流域的肥沃土壤,使古埃及富饶美丽,早早进入农业文明社会,早早开始与外界进行贸易交往

在与两河流域的一些先进发达的文明国家,如苏美尔、巴比伦人的商业往来、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它在乐舞方面的突出成就,给周边的一些国家与地区以极大的影响,如位于古埃及与希腊之间的克里特岛的舞蹈艺术就明显地带有古埃及舞蹈特征。

古埃及舞蹈的扭腰出胯出,肋的舞姿动态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人体雕塑艺术,古希腊的人体雕塑艺术后随亚历山大的东征,传播于西亚及印度地区。

后又以键陀罗佛教形式传入我国西北地区,这些在克孜尔千佛洞、森姆塞木洞窟等壁画上留下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也可以说,我国古代龟兹乐舞是在极大地接受了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的艺术影响之下形成的。

  1. 古埃及娜蹈形态地处亚、欧、非交界处的古埃及,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东方国家,它的乐舞风格也一直被许多中外学者认定为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格的舞蹈。
  2. 这种东方舞蹈的突出表现形态便是以腰部、腹部的快速扭动动作为主,舞者在舞动中,随着强、弱节拍而摆动胯部,然后再配合动头动肩、扭腰摆腿的动作
  3. 古埃及的这种舞蹈形态被人们称之为“肚皮舞”。“肚皮舞”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与古化影响,从而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第二节“丝路”乐舞文化相互影响流变沿革史“丝路”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历史上来看,丝绸之路在古代一直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地区、各种宗教、各种文化艺术相连接。

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轴之路,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世界上各个最古老的文明得到相互交流。

相互传播的条件,也使陆路丝路上的游牧民族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民族在传递东、西方文明之时,大开眼界,接受了东西方不同的发达文明。

进而推动了晚开化民族历史的发展进步。

回顾历史,在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上,曾有过许多不同民族的乐舞交流事例,也出现过许多宗教乐舞传播的盛况。

它们均是由陆、海丝路上各民族操作进行的。东西方乐舞艺术从表面上看,它们的形态迥然不同,但从共时性。

本文试从陆、海丝绸之路上纷繁复杂、多重叠合的文化交流现象中,寻找梳理出东西方乐舞艺术交流的历史线索,实际上也是一本古丝绸之路乐舞艺术交流简史。

既然是史,就得以时间为经线展开乐舞交流的内容,也就是说,顺着时间流程叙述东西方乐舞艺术交流的概况。

顺着时间流程叙述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史,意味着古代乐舞艺术的交流是呈动态状向前发展、变化的。

一个地区的乐舞传播另一个地区,总是要发生一些变化,在历史发展中,有些乐舞消失了,如希腊克里特岛艺术。

古巴比伦艺术,有的乐舞艺术虽然在本国消失了但在其它地区仍有发展,如周代雅乐在韩国的留存,唐代燕乐在日本的留存。

还有的乐舞艺术至今仍然保存,如长巾舞、剑舞等

任何一种乐舞艺术的发生、发展与消亡都与当时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环境有关,它们在各民族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产生,与它们一起发展,一起毁灭。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乐舞艺术的密切联系,要求研究古丝绸之路各民族乐舞交流史必须探讨古丝绸之路上各国民族政权以及王朝的兴衰史以及文化史。

由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古国乐舞艺术产生的时间、传播的方式、演变的形式不同,因此,进行横向比较时有一定的难度。

如古埃及艺术对克里特岛的影响,希腊键陀罗艺术与中亚、西亚的塞种人、与印度佛教艺术、与龟兹壁画上乐舞形象之间的关系等。

对此,本文采取按时间经线结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乐舞分章进行研究。

亦即对历史上的某一阶段上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乐舞形态以及不同乐舞形态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谈论乐舞艺术交流的共时性是叙述古丝绸之路上乐舞艺术交流史的困难之处,但它又是探讨的重点,不能顾此失彼。

因此,按时间经线探讨乐舞交流的同时,又要涉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乐舞艺术风格以及乐舞生成发展状况。

本文将尽力避免平铺直叙地介绍不同地区乐舞艺术交流的写作方式而努力以探索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乐舞艺术交流的原因和动力为目的。

把一个地区的乐舞传播到另一地区之后发生的变化以及为什么发生变化作为叙述的重点。研究乐埃及人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而这种宗教祭祀活动又与农业生产、人口生产密切相关,它的“扭腰出胯”的形态,在当时是带有深刻的宗教思想的。

也可以这样肯定,古埃及的舞蹈大多是围绕农业生产、人口生产而展开的,它的舞蹈种类比较单一

大体上分四类,第一类为宗教性舞蹈,主要敬奉“太阳神”和俄赛里斯神第二类是模拟星宿的舞蹈。

是一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舞蹈,第三类是丧葬礼仪舞蹈第四类是杂舞,包括武术、杂技等技艺。

在这四类舞蹈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舞蹈就占两类,敬奉“太阳神”,模拟星宿的舞蹈是古埃及人敬神、祀神、祈祷农业丰收的一种宗教仪式性的舞蹈。

它的舞蹈形态比较庄严,神圣,动作幅度不大,是一种象征性的舞蹈,表现宇宙的一种循环规律。

舞蹈多呈园圈式的或各种旋转动作,而且多由地位很高的法老带领表演,舞步沉稳凝重,少见跳跃性的动作。

第三类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教化性的舞蹈,在葬礼上,人们又歌又舞表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舞蹈的内容就是对死者进行评判。

古埃及人对来世非常重视,金字塔的修筑,说明了古埃及人对死后进入天堂的一种憧憬。丧葬礼仪的舞蹈也是动作幅度不大的舞蹈。

属于叙事性舞蹈,舞步平稳,以上肢动作为主,再加上一些表述性的歌词。第四类舞蹈是杂舞,是最能够代表古埃及东方风格的舞蹈。

如胯部快速抖动的“肚皮舞”,翻跟头、大跳、空中旋转等动作,充满欢乐的气氛,这种舞蹈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的舞蹈艺术与人体造型艺术。

欧洲中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芭蕾艺术中的许多人体形态,其实都是间接来源于古埃及的舞蹈。

古埃及先进农业文明的舞蹈影响了古希腊克里特岛,并经由希腊、罗马传递给了欧洲、亚洲、非洲等不同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