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方剂 · 第73讲 第十五章:治燥剂 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7-06 发布于湖南

 73.73.第十五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

现在上课。这一堂,我们学习第十五章:治燥剂。治燥剂,它和治风剂都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治风剂有外风、内风。治燥剂呢?它也涉及到外燥、内燥。人们怎样认为呢?认为一个方面是辛散的,一个方面是滋润的。共同点,都是治疗燥的。外燥,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比如说,秋天它就有两个燥,一个燥是温燥,一个燥是凉燥。内燥,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阴虚。我们在前面,其中学过一章,叫补益剂,补益剂里边就有滋阴。燥和阴虚,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不过它们在治疗方面,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病症的表现是有区别的,治疗的方法是没有区别的。为何这样说?阴虚应该滋阴。那燥呢?也是滋阴,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在应用治燥剂,尤其是内燥的时候,要注意酌情配伍辛开药。你假如说,燥不应当有湿,如果燥兼湿,你怎么办呢?应该兼顾到湿,但是在确立治疗原则的时候,有一个主次之分。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清宣外燥。清宣外燥,一个方就是杏苏散。杏苏散这个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通过学习方的组成、用量、用法、功用,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发现一个什么问题?第一个我们要先熟悉杏苏散方中的用药。它用的药由苏叶、生姜、前胡、半夏、陈皮、茯苓、杏仁、桔梗、枳壳、大枣、甘草所组成。这个方存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古人在定这个方的时候,他没有定量。我们今天在应用的时候,要酌情调整用量。这个方,在用法方面,古人也没有提出来如何煎煮。这个方根据药物的组成,决定这个方的功用是轻宣凉燥,实际上它应该是清散凉燥,理肺化痰。根据我们中医的认识,是清散凉燥,理肺化痰。当今在研究杏苏散的时候,认识杏苏散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根据杏苏散方药的组成、功用,我们学习中医的证,通常情况下,说的是凉燥证,外感凉燥证。凉燥引起的病症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我们认识的时候,可以把它理解为是表里兼证。表属于太阳伤寒证,也可以说是,表属于风寒表实证。一提到风寒表实证,同学们马上就想到,我们在前面学过一个方,叫麻黄汤。它的主要病证表现就是发热、怕冷、头痛、无汗,是这样吧?我们学习可以说,你只要提到太阳伤寒证,或者说风寒表实证,它的症状表现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不一定把所有的症状表现,都表现出来,但是有一个症状是必须要有的,叫无汗。如果汗出了,它就不叫实证,而叫虚证。这是我们学习杏苏散治疗中医证,它属于什么呢?表里兼证,在表属于风寒表实证,在里属于什么呢?在里属于凉燥伤肺证。里证是凉燥伤肺证。燥,我们怎样知道病变的部位在肺呢?同学们说咳嗽,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病邪,只要它的病变部位在肺,通常情况下有三大症状:一大症状是咳嗽,一大症状是喘,又一大症状是痰。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病轻的话是咳嗽;如果重的话,喘;痰不分轻重都会吐的,那当然它也会不吐的。是这样吧?我们现在学习,认识一个什么问题呢?里证是凉燥伤肺证,凉燥,这一章学的内容是治燥剂。你们说,现在都不要看书,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人,燥在多数情况下,应该是有痰还是无痰?应该是无痰,是吧?你假如说是燥了,在多数情况下,痰应该是稠还应该是稀。应该是稠。我们还要认识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某某方的时候,就提到它治疗的痰,颜色是白的,质地是粘稠的,这个方叫做定喘汤,是这样吧?现在我们学习杏苏散,治疗的病证是凉燥,那痰应该质地是什么?看一下书。它是咳嗽、痰稀。要得出一个结论,凉燥它的主要矛盾方面,应该是在凉还是在燥呢?应该是在凉。为何应该是在凉。凉燥凉燥,应该是在深秋,天相对来说,是偏于热还是偏于凉呢?深秋不再热了,它就是凉。你说在深秋的时候,你是感到凉还是感到燥呢?你说人穿冬天的衣服,大部分到冬天穿的还是在深秋的时候穿的?可能忘了吧?同学们现在穿的衣服,是偏于棉还是偏于什么呢?偏于棉。有棉衣,你是正好到了冬天才穿,还是没有到冬天,在秋天就穿上了呢?回想一下,不能告诉别人。凉燥在很大程度上,它突出了一个凉,不是以燥为主要矛盾方面。现在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还要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认识到,你说外感凉燥证,同学们再看看书,病人他的主要矛盾方面是表证,还是里证呢?是表证。头痛、怕冷、无汗、鼻塞、舌淡、苔白、脉浮。从古人论述的症状,到我们今天在认识的时候,表证的症状还是比较多的。事实上,杏苏散治疗的凉燥,通常情况下,人们加了一个外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用了一个小括号一扩。凉燥伤肺证,要突出一个什么内容呢?就是要突出杏苏散,治疗的表里兼证,它的主要矛盾方面不在表,而在里。这是我们学习要认识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在表受凉了,这个凉加燥,侵犯到肺,病在肺,它的主要矛盾方面,不是燥而是凉。凉换一句话说,就是寒。寒,它就是痰是稀的,如果它是以燥为主要矛盾方面,它的痰应该是什么?应该是稠的。如果是稠的,用这个方,显然是不恰当的。为何这样说?我们通过学习后边的内容,是可以搞清楚的。你说凉燥凉燥,咳嗽,痰稀,应该是色白吧?你怎样知道,它有燥呢?虽然燥的病证表现居次要方面,我们在辨证的时候,也要知道病人有燥。燥,它的特点就是咽干口燥,说明燥伤人的津液。伤人的津液,应该想喝水还是应该不想喝水呢?应该是想喝水。刚才我说了,病的主要矛盾方面不是燥,而是寒。病人虽然口干咽燥,但是不想喝水。如果他还真伤了津液,你说病人想不想喝水?那燥它会伤津液,它伤了津液,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人他应该是想喝热的还是凉的?他想喝热水。同时还必须搞清楚,想喝热水,喝的水一定是不多的。如果口干舌燥,喝水还非常多,那就不是凉燥,它就是另外的一个燥。我们学习杏苏散,在辨证的过程中,已经搞清楚了两个问题。表里兼证,病的主要矛盾方面在里;凉燥伤肺,凉与燥主要矛盾方面,不在燥而在凉,实际上这个凉就是寒。是不是这样?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要认识到杏苏散它治疗西医的病,病变的部位主要在哪?主要在肺。通过学习杏苏散,方中用药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发现哪些问题呢?先看这个方有几味药?药味还是比较多的。超过十味了没有?超过了吧?十味多一味还是多两味呢?多一味。那就是十一味。现在同学们先分析一下,杏苏散解表的药,有几味?同学们说,就两味。其他药即便是有解表的作用,也是比较弱的。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杏苏散它治疗的病证,主要矛盾方面不在表,而在肺。可以这样说吧?现在我们再看一个问题。这里边有十一味药,这十一味药,温性的药占有多少?这个问题,我们同学们一分析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苏叶这一味药,它应该最起码有两个大作用,一个大的作用,它是辛温解表药,第二个大的作用,它有其中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宣肺理气。我们学习中药,把苏叶放在辛温解表药。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呀,这一家人入药还是比较多的。那苏子呢,叫什么?那就叫苏子。那苏叶的茎呢?叫苏梗。它一家人还都是想入药的。苏梗,解表不解呢?不明显。你说,苏子解表不解呢?不明显。它们一家人都偏于什么?宣肺降肺理气。那苏叶,我们认识的时候,就是把它理解为两大作用。有寒,那就是解表散寒,如果没有表证,它就是宣肺散肺寒。姜这一味药,它既是解表药,又是多方面作用的一个药。姜,在我们老家,用姜,你比如说到了冬天咳嗽不想吃西药,也不想吃中药。它就用红糖姜在一起,一炒吃了,它还真起到治疗咳嗽的作用。那当然同学们说,你就吃点生姜,你不用红糖,它治不治咳嗽呢?它也治。刚才我说了,姜这个作用是比较多的。我们所说的苏叶、生姜既是解表的药,又是治肺的药。解表的作用配合在一起明显。那治肺的作用呢?配合在一起也明显。前胡,它是一个什么药?它是一个宣降肺气的药。前胡这味药,它是既宣又降,比较综合的一个药。它是既苦又辛,它在宣降肺气的时候,有化痰的作用。我们说,前胡它是宣降肺气的。那半夏应该偏于什么呢?它偏于降肺了。它的特点是燥湿化痰,降肺止逆。陈皮呢?理气化痰。茯苓呢?渗湿祛痰。茯苓这一味药,它不仅仅是渗湿的药,它的作用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一个作用就是健脾。为何要健脾?中医它是这样认为的,它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治痰治肺,一定要考虑到治痰治脾,治脾可以杜绝痰生之源。杏仁呢?降肺化痰。桔梗呢?宣肺利痰。枳壳呢?理气降逆,化饮化痰。我们再看一个问题,方中用的桔梗是偏于宣肺,方中用的半夏、杏仁,偏于什么?降肺。一宣一降,相对而言,人们说杏仁是肃降肺气之要药。半夏降肺的作用,仅次于杏仁。半夏和杏仁配合在一起,降肺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桔梗宣肺的作用,相对来说是偏弱的,它需要不需要把力量增强呢?苏叶、生姜,这两味药。你说吃过苏叶没有?这个倒不好说。你吃过生姜没有?我想凡是没有吃过生姜的同学,他今天都没有来,他永远都不会来的,因为他没有吃过生姜呗。你说哪一个人没有吃过生姜?姜,你说这个药,它是苦还是酸呢?(辛)那说明我说的是假的,同学们说的辛,辛应该偏于什么呢?偏散。这样苏叶、生姜、桔梗配合在一起,重在什么?宣肺。半夏、杏仁配合在一起,重在降肺。前胡,这一味药,它是什么?是宣降肺气的比较平稳的一个药。它可以把它协同起来,宣肺、降肺。陈皮和枳壳都是理气药,陈皮理气偏于宣,枳壳理气偏于降。它两个在调理气机方面,也是什么?一宣一降,起到调理肺气的作用。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杏苏散这个方,一个方面解表的作用比较弱,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化痰的作用比较强。是不是这样呢?你看,前胡化痰,半夏化痰,陈皮化痰。茯苓不说它化痰,一定要知道,它有疏通下水道,肺主通调水道,它可以使肺中之痰,从下而去,还可以杜绝痰邪变生之源。那杏仁化痰,桔梗化痰,枳壳化饮化痰。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凉燥。凉燥,它不是以燥为主,而是以凉为主。凉是寒为主,寒又变生为痰,寒为何会变生为痰,从我们中医怎样认为呢?寒凝了肺,肺不得通调水道,水不得下行,水留在肺中,水与寒气相结变生为痰,痰是清晰色白。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刚才我也说了,让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方用温热的药多不多?同学们,偏多吧?苏叶温,生姜温,前胡、半夏、陈皮、杏仁这些都是偏于什么?温的。温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或多或少伤气呢?它会的。方中用的大枣、甘草,它是干什么的?它是补气的。补气,补益肺气。当然我们还要知道大枣、甘草和茯苓配合在一起,补不补气呢?也补。现在我们还要发现一个问题,这杏苏散说是治疗凉燥的,这个方有没有直接润燥的药?它是没有的,有间接次要的治燥的。你比如说,这个杏仁,人们怎样认识呢?说它是有润肺的作用。不过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说杏仁它不是润肺的,它主要是化痰的,它是以化痰为主,兼以润肺。它和这样多的药配合在一起,润肺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古人吴鞠通,他在设杏苏散的时候,他说的是治疗燥,实际上他治疗的病证不是燥而是痰,痰还是稀的,是寒痰。吴鞠通他在认识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他在认识的时候,是自相矛盾的。为何是自相矛盾呢?现在想一个问题,你们说小青龙汤是化痰方,还是治燥方?应该是化痰吧?吴鞠通他就把小青龙汤归为治燥剂。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现在不说吴鞠通他归类恰当不恰当,我们从临床角度认识问题,你可以这样应用,把小青龙汤作为治疗寒痰,也可以说寒饮重证的一个方。你把杏苏散作为寒痰,或者说是寒饮轻证的一个方。说到这里,我们再想一个问题,你说重证人们用小青龙汤,你假如说轻证人会不会用?咳嗽比较轻,用的机会相对来说偏少一点。但是也有的的确确咳嗽比较轻,痰是稀的,久而不愈的。你们说,相比之下,你用杏苏散作用明显还是小青龙汤作用明显?这个答案交给同学们。怎样,我们这一堂就说到这里吧?同学们休息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