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出弥远知弥少 2023-07-06 发布于北京

‍‍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宋,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

你对宋的印象有哪些?

汴梁风华?或是临安遗梦?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是竹杖芒鞋的诗情?还是绿肥红瘦的画意?

是东京城中的鳞次栉比?还是西子湖上的水光潋滟?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不论你对宋朝的印象有哪些,那都已经是九百年前的风云变幻了。九百年春秋更替,战火断续,“宋”的遗存也多被元明清所取代。

好在我们尚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宋韵也并非杳无痕迹。

如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或是太原晋祠的圣母殿,都是宋代建筑杰出的典范。也都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及。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长江以南,宁波城北的山中有一处山寺,那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江南宋代遗存,那是我们可以触摸到的,九百年前的风华与古拙。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曲径幽处

保国寺位于宁波西郊灵山之上,原名灵山寺,唐代由僖宗皇帝赐名保国寺。

而现存至今的保国寺主要建筑群并非唐构,而是经过宋大中祥符年至今,历代重建修缮而来。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建筑群建于灵山南山麓,但并非接近山脚,而是要走过一段很长的林间步道才能到达。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或许正是这般风景。

保国寺建筑群,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天王殿,净土池,大雄宝殿(大殿),观音殿,藏经楼。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藏经阁与观音阁为民国后重修建筑,钟鼓楼为嘉庆年间建筑,天王殿为宣统年间建筑。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大殿前净土池为南宋年间遗物。

而天王殿前两经幢,东侧经幢建于开成四年,西侧经幢建于大中八年,均为唐代遗物。

两幢原分属宁波慈城普济寺与鄞县永寿庵,后移来保国寺保存。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唯有保国寺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1009年,为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建筑”。

保国寺大雄宝殿,也是整座寺院最体现风华与古拙的一处所在。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南方地区雨水繁多,气候潮湿,木料易腐,故而早期木构建筑稀缺,整个南方地区的宋代木构屈指可数。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虽然南方也并非仅有保国寺一处古木构,但如果比较原真性与寺院周边环境,保国寺确实可排一二位。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在你走进大殿时,能为宋代木构倾倒。在这里,我们能读懂古代匠人对房屋构造的求索,触摸千年前古人的匠心与巧思。

清颜宋骨

当我们走进寺庙的时候,可以在天王殿后看见南宋留存的净土池。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自两旁阶梯而上,出现在面前的却是重檐歇山样式的大雄宝殿,与传统清代大殿十分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的两层屋檐紧紧贴在一起,没有一般意义上重檐大殿的高度,下层屋檐更像是附加物。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实际上,保国寺历代修缮中,有明确记载: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显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两翼,增广重檐,新装罗汉诸天等相”。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这个“增广重檐”就是保国寺现状的来历,下面一层屋檐并非宋代原构,而是清代增设的,所以整座大殿比例看着并不协调。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康熙年间的重修以原宋构部分为殿身,四面增扩空间,并在南及东西三面作出下檐,整体改为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的形式和规模。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所以只有进入殿内,我们才能感受到这座国保的伟大与雄奇。

- 布局 -

保国寺大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增广重檐后,为伪重檐歇山),厅堂式构架建筑。

面阔为大殿横向,而进深为大殿纵向(即大殿宽度与深度)。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保国寺的一个特点,即为在平面布局上,进深大于面阔。我们从宋代原有的柱网格局中 就可以看出这个重要特征。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平面布局是很常见的,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面阔长于或等于进深,我们常见的古建筑主要是面阔大于进深,横向大于纵向。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保国寺大殿进深13.3米,面阔11.8米,纵向长度比横向要长,当我们进入大殿内部时,纵向空间被拉伸,整个大殿变得更为幽深而富有层次。

- 立柱 -

保国寺大殿的柱子非常独特,由于大木难得,保国寺承托屋架重量的柱子则由多段木材拼合而成,即拼合柱又称为瓜棱(楞)柱。

瓜棱(楞)柱,即柱子外部带楞,起源于汉魏时期的束竹柱。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有的柱子是用整木刻画出瓜棱,而有的柱子是多根木料直接拼凑到一起形成瓜棱,保国寺则是典型的以小拼大。

将多根小木料拼合到一起形成大柱子,保国寺大殿的柱子在宋代木构遗存中极为罕见。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小料充当大材以承重,是提高木材利用效率的好办法,也是营造法式的关键要求:大料做梁,中料做柱,小料做拱枋——大料不可小用。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以小料成大材,不仅省却了对于大型木料的依赖,且具有独特别致的艺术效果。

保国寺大殿就是现存木构建筑中拼合柱使用的最早实例。

- 斗拱 -

保国寺选用的斗拱(铺作),根据位置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外檐、内檐、与藻井拱。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其中外檐铺作七种:

前檐柱头、前檐补间、前檐转角、两山及后檐柱头、两山及后檐补间、后檐转角。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内檐铺作九种:

前内柱柱头、后内柱柱头、前照壁上补间、后照壁上补间、内柱身丁头拱、前三椽栿上顺袱拱、乳栿及丁栿上襻间四重拱、中三椽栿上承平梁十字拱、各蜀柱柱头斗拱。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藻井斗拱三种:

承大鬬八、承小鬬八、承平綦。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不同斗拱井然有序的排列,为仅仅三间的大殿,贡献了极为复杂的建筑乐章。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斗拱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这个比例的选取,兼顾了构件的刚性、强度和原木出材率的问题,达到最理想的受力效果和最高出材率的经济适用性。

- 梁架 -

江南厅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地域性构架体系和技术特征。

而保国寺大殿反映了五代以来江南厅堂的构架技术传统,是江南早期厅堂的典型代表。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内部梁架结构是八架椽,前三椽栿,中三椽栿对后乳栿,用四柱。

而由柱网围合为外檐内槽两个部分。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外檐部由十二根檐柱支撑,用以承托外檐铺作即出檐;

内檐则由四根金柱支撑,用以承托顶部压力与佛坛主要空间。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大殿内部空间,被柱网分割为佛坛空间礼佛空间,佛坛之上强调了神佛的庄严肃穆,而奉祀神佛的空间则属于人间,用于供信众磕头礼拜。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在纵向上,室内空间被分成三个部分,从前往后,第一部分占比八分之三,第二部分占比八分之三,第三部分占比八分之二。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前三椽栿,也就是第一个八分之三,是礼拜者的空间。

中三椽栿,也就是第二个八分之三,是佛坛的空间。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这种空间上的分割,让整个大殿的功能节奏显得井然有序。

而这其中,有一处非常有意思的变化,即佛坛的空间占比较之前唐、五代时期有了很大的缩减。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佛坛前,“人间”的区域有了扩大,在大殿这个人与佛交流的场所,佛陀放下了架子,而礼拜者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这是宋代宗教艺术的重要特征,即反映了一部分理性主义,也同样是人文关怀。

- 藻井 -

而与之相对的,大殿的藻井也并没有安置在佛坛上方,而是放在了礼拜空间之上,这更加强了对人文空间重要性的强调。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藻井,即遮蔽古建筑内顶部的装饰构件,呈穹窿状,主要饰以花纹、雕刻、彩画。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藻井当栋中,交木如井,以压火祥”,为辟火之用。将井悬扣于屋顶,以代表藻井水源取自天上。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保国寺的大木作藻井在现存古木构中也属于十分罕见。


以大木斗拱作材的藻井非常少有,保国寺的藻井并没体现花纹的繁复,反而更注重以结构产生韵律之美。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大殿的藻井与房屋梁架是形成整体关联的。

大藻井下部由平綦枋围合成方井,然后四角加四条抹角构成八角井,八个角各出两跳华拱,而令拱随着承托的圆井也作圆弧状。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上面承托八条弧形阳马汇聚于顶,阳马之间有八道圆环构成穹窿状。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大藻井利用补间铺作承托,而小藻井则被山面檐柱柱头铺作里跳插入的虾须拱承托。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这种极为特殊的拱形样式正是宋代木构技艺杰出的最有力证明。

而唯有这种古法藻井,方能更真切地体现藻井的本意。

- 彩画 -

保国寺的彩画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明清彩画不同,而是更为古拙的一种彩画形式,称“七朱八白”,绘制于阑额之上。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一道道白色条块均匀排列,这是宋《营造法式》中所载的一种赤白装饰彩画。

“檐额或大额刷八白者,随额之广……二尺以上者,分为七分,各当中以一分为八白,于额身内均作七隔,其隔之长随白之广,俗谓之七朱八白。”

保国寺大殿的七朱八白,比例和形制都与《营造法式》中所载内容吻合,这也是国内宋代木构建筑中的唯一案例。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七朱八白这种彩画,以线性图案组成,如果往前追溯,我们甚至能在唐代建筑中也窥见一二。

墙壁刷白,木构刷朱,唐代建筑也多以朱白为最基本的木构色调:

唐《含元殿赋》称“今是殿也者,惟铁石丹素”。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中描述外檐受风雨侵蚀“赤白之漫漶”。

佛光寺东大殿北梢间木板门背,还留有唐代彩画工匠“赤白博士许七郎”的墨书题记。

可见在当时唐人的一般概念中,建筑的基本色调还是以红白为主,以至于“赤白”便可作为彩画代名词。

七朱八白这种有点奇怪的装饰图案,很可能源于早期建筑的重楣样式。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重楣样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古老的图案记忆却保留下来,便形成了七朱八白的古朴装饰图案。

木作大成

成书于北宋的《营造法式》,是官方下令编修的建筑典籍,颁布实施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它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制度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营建的“白皮书”。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宋《营造法式》中,将建筑用材分为八等:

一等材高九寸,厚六寸,用于九间大殿或十一间大殿。

二等材高八点二五寸,厚五点五寸,用于五间或七间大殿。

以此类推,五等材高六点六寸,厚四点四寸,用于三间小殿。

直到八等材,用于殿内藻井或小亭榭。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大殿重建于1013年,早《营造法式》90多年。

但保国寺选用木料材等,断面比例关系、单材与足材的区别、下昂与榫卯要求、藻井形制等等,这都与《营造法式》用材规定相符合。

从这个逻辑不难看出,或许保国寺正是《营造法式》编纂时参考的建筑之一。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营造法式的编纂者是李诫,而这本书的草创者却及有可能王安石。

为杜绝营造中的腐败贪污,他的变法革新中,也包含了对营造技艺的规范。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王安石出任鄞县县令,二十一年后,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推行变法。而变法中许多条例在鄞县制度,早就有了体现。

故而,鄞县山中的保国寺,或许正是王安石参考的建筑之一。

而在北宋时年,又不知有多少与保国寺一样的建筑,给了王安石变法的底气。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直到变法三十余年后,哲宗时代,将作监丞李诫重新整理出《营造法式》,于1100年最成书,1103年刊行颁布。


所以保国寺极有可能就是营造法式的母本。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宋代,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超越了北方,在建筑构造上也更为系统,营造法式更多体现的是宋代南方官式建筑样式。

如苏州元妙观为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面阔9间,进深6间,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宋代的建筑呈现一种醇和之美,而这种醇和优雅可能也沿袭了南方的审美基因,表现出与北方辽代建筑截然不同的风貌。

浮钟磬远

其实中国大地上的“宋韵”也并不止保国寺,五代至宋的建筑也在各地都有分布。

但因历代战争损毁,留存较少,且较少三间以上的大型建筑留存。如太原晋祠圣母殿,则是为数不多的宋代七开间大殿留存。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如果将同时期各地三间殿做横向对比,也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建筑整体特征基本一致,但地方做法导致样式也出现了分化。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或许当这些宋代遗存同时出现的时候,宋韵便如画一般铺展开来。

而保国寺,它就静静的在这山中安住,山外的世事却无常。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靖康之耻,崖山海战,大明立国,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百日维新,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新中国建立......

在家国巨变时,它依然是千年前的模样。它以一己之力,守住了江南为数不多的宋王朝记忆。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而今,保国寺也改做宁波古建筑博物馆,承袭千年的香火逐渐褪去,转而为建筑科普地,黔首的信众早已不在,而保国寺也以另一种“功德”,为文明延续着历史记忆。

保国寺:真正的江南宋韵

宋韵,就在这木作中,就在大殿中人们的每一次抬头仰望,一眼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