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唠唠特发性室速之发作篇

 yuyue3544 2023-07-06 发布于湖南

        不知道为啥,最近特发性室速特别多,印象中近三个月已经做了至少5个了。除了一个急诊上台以外,其他在台上都是死活诱发不出室速来。这次的这个病例比较有意思,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温故知新关于特发性室速消融的姿势。

Case Presentation

        患者,男,36岁,因“心悸1小时”就诊我院急诊,2015年在我院行室早消融(左冠窦起源),后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偶见室早(<100/24h),余无特殊。患者发病当天晨起感心悸,自己用苹果手表测了一下心率200次,立即叫了120来医院急诊,首张心电图提示:分支型室速。

图片

       还没等医生用上维拉帕米,患者心率明显慢了下来,120-140bpm,复查心电图,居然变成了房颤。此时急诊血指标也回来了,电解质、肝肾功能没啥问题,于是退了维拉帕米,改胺碘酮微泵,收到了病房。

图片

        一颗年轻的心脏,又是特发性室速,又是房颤,还曾有左侧流出道起源的室早,连陪护他的老母亲都开始担心儿子是不是基因不好。好在经过6个小时的胺碘酮微泵后,顺利转为窦性。心超和心脏核磁都没有看到特殊的问题,下一步准备射频消融。此处提出question 1(欢迎后台讨论):是否顺道处理房颤?室速和房颤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和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最后决定如果术中可以轻易诱发房颤,那么我们就一并处理。但其实我们心里还有个疙瘩,就怕用了可达龙,室速会不会再次诱发失败。好在术中我们用心室s1s2,很轻易地就诱发了室速,于是打算奢侈一把,用HD Grid好好标测一下。射频使用的是Ensite系统,由于适配的压力大头比较软,动脉逆行操控贴靠比较困难,而且还肩负着可能要PVI的重任,所以我们选择了穿房间隔途径进行标测。

F1 HD Grid标测中,心腔比较小,显得苍蝇拍特别大,还好足够柔软,很快标出了分支。

图片

F2窦性下根据P2电位标测左前分支(蓝色)和左后分支(黄色),传说中的P1未见。

图片

F3再次诱发,HD-Grid在左后分支细标局部电位,可以清晰看到P1P2电位

图片

F4局部放大:可见P2激动远—>近,P1激动近—>远,在D2-D3处接近融合,标记靶点

图片

F5 LAO45,发作下消融,一枪搞定可惜的是心里还惦记着房颤,没有局部再去标测有没有P1电位。反复进行诱发,未能触发房颤,遂结束战斗。

图片

Review of literature

        好了,让菜鸡带着大家一起系统复习一下起源于Purkinje的特发性室速(Purkinje-related ILVT)吧,主要参考了陈明龙、Sunny PO教授2020的综述,大家有兴趣可以看参考文献(1)。从解剖结构来看,左束支和HIS不同,外面没有纤维鞘的包绕,而是呈现网状结构,Purkinje纤维可以深入1/3厚度的心肌。根据1972年的古早文献(2),人类的左束支长得千奇百怪。

图片

        Purkinje-related ILVT是最常见的ILVT,好发于年轻亚洲男性,临床表现类似室上速,较少出现晕厥和猝死,维拉帕米敏感。根据QRS形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a. 左后分支起源(RBBB+电轴左偏);b. 左前分支起源(RBBB+电轴右偏);c. 左上分支起源 (窄QRS+电轴正常/右偏)(3)

        Nogami等研究者(4)早在2000年就标出了发作下美丽的P1P2,而窦性下P1往往融合在V波中,看不清。但是局部起搏,可以看到P1前传。维拉帕米可以延长P1-P2P2-P1间期。局部消融后,还可以看到前传的P1电位。也因此提出,Purkinje-related ILVT是维拉帕米敏感的P1前传-P2逆传构成的大折返。

图片

图片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在这个大折返环路中,P1-P2之间,还有一小块缓慢传导的心肌。刘强教授对ILVT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研究中使用一个多极导管,可以清晰标测左后分支区域。64%的患者可以标到P1电位,消融靶点位于P1P2最近的区域;标测不到P1电位的患者,靶点位于VT下最早P2电位处。下面这张美图摘自他们2016年文献(5):

图片

图片

        碎碎念:其实,能发作都好说,最困扰我的还是在无法诱发的情况下,要如何进行标测消融。篇幅太长了,卖个关子,下次再聊。

References:

  1. 1.     Chen H, Chan K, Po SS, Chen M.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iginating in the Left Posterior Fascicle.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Rev. 2020 Feb 12;8(4):249-254. doi: 10.15420/aer.2019.07.

  2. 2.     Demoulin JC, Kulbertus 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oncept of left hemiblock. Br Heart J 1972;34:807–14. https:// /10.1136/hrt.34.8.807; PMID: 5070112. 

  3. 3.      Prystowsky EN, Padanilam BJ, Joshi S, Fogel RI.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the absence of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12;59:1733–44. https:///10.1016/j. jacc.2012.01.036; PMID: 22575310. 

  4. 4.     Nogami A, Naito S, Tada H, et al. Demonstration of diastolic and presystolic Purkinje potentials as critical potentials in a macrore-entry circuit of verapamil-sensitive 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811–23. https:///10.1016/S0735-1097(00)00780-4; PMID: 10987604. 

  5. 5.     Liu Q, Shehata M, Jiang R, et al. Macroreentrant loop in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from the left posterior fascicle: new implications for mapping and ablation.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6; 9:pii: e004272. https:///10.1161/ CIRCEP.116.004272; PMID: 276350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