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 开玄润燥  玄府学说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7-07 发布于江苏

 《杂病源流犀烛·燥病源流》云:“燥之为病,皆阳实阴虚,血液衰耗所致。”认为阴虚血亏是燥证的基本病机。一般治疗燥证多以“燥者濡之”为法,采用滋阴润燥之品,收效不尽如人意。将玄府理论运用于燥证的治疗,通过开通玄府、布散津液以润燥,谓之开玄润燥。 

一、理论依据

 燥分外燥与内燥,成因不同,性质则一,皆为津液失于濡润。然失润机理,又分两途:一是津液亏虚,容量不足,无以润之;二是津本不虚,输布障碍,难以润之。《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论燥气:“冬月甚而暑月衰,寒能收敛,腠理闭密,无汗而燥,故病甚也;热则皮肤纵缓,腠理疏通而汗润,故病衰也。”由此可见,虽秋气主燥,但天凉收敛,阳气不达,实为凉燥之根本。所以凉燥之形成乃是腠理闭塞,气液涩滞,运行不利而致。至于内燥,因玄府郁闭,津液不畅所致者更为多见。即使津液亏虚引起的燥证,由于玄府缺乏津液的濡养,也会造成涩滞不畅。可见玄府郁闭普遍存在于各种燥证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病理环节。 

 喻嘉言《医门法律·伤燥门》云:“凡治燥病,不深达治燥之旨,但用润剂润燥,只名粗工。”被后世公认为治燥准则。而刘完素在论消渴治法时早已指出:“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人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曰已。散结濡枯利涩,为治消渴妙谛,亦治万病之准绳也”(《三消论》)。说明开通玄府郁闭,畅达津液运行,使之输布流畅,是燥证治疗的重要内容。 

二、运用举隅

 (一)消渴 

 消渴一病,书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以滋阴润燥立法。刘完素提出应“使道路散而不结”“气血利而不涩”,临证注重辛味药的运用。《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辛何以能润?正是在于能开腠理、致津液而使气液宣通。 

 案例: 

 昔有消渴者,日饮数斗,刘完素以生姜自然汁一盆,置之密室中,具罂杓于其间,使其人入室,从而锁其门,病患渴甚,不得已而饮之,饮尽渴减。(《续名医类案·消渴》) 

按:刘完素以姜汁之辛温发散开通玄府、流畅气液而达到止渴的效果,示人以开玄润燥之法,发人深省。 

 (二)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以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全身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明显的口干、眼干、肤干、便秘、反复发作的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燥证、燥痹范畴。 

 目前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多采用滋阴润燥之法,效果有待提高。刘完素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涩,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或麻者,亦由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行壅滞,而不得滑泽通利,气强攻冲而为麻也……俗方治麻病,多用乌、附者,令气行之甚,以故转麻。因之冲开道路,以得通利,药气尽则平,气行通而麻愈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认为通气活血,开通道路亦是治燥的重要法则。临床上有长期服用滋润方药乏效者,参以或者改用开玄润燥治法,或可收意外之效。 

 案例: 

 某患,女性,52岁。主诉:双目干涩4年,加重1个月。伴有口舌干燥,舌面有裂纹,牙齿发黑干枯,偶有口腔溃疡,鼻腔干燥无涕,阴道干燥,分泌物减少。经当地医院检查,血沉为55mm/h,血清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唇腺活检:小涎腺织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刻诊:神疲乏力,耳鸣,失眠,舌淡苔少而干,脉沉弱无力。中医诊断:燥证。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润燥,方用杞菊地黄汤加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沙参、玉竹等。先后服用14付,疗效仍不佳。再诊:见患者有神疲乏力,舌淡,脉沉弱无力,周身畏寒,手足厥冷,腰膝酸软,喜热饮食等表现,乃肾阳不足之征。因少阴阳气不足,阴寒凝结,不能化生津液,阳气虚衰,鼓动无力,无从布散转输津液,致使诸燥遂成。故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3付,小试其效。三诊:双目、口鼻干燥稍有缓解,神疲乏力明显缓解,脉象较前略有力。继用麻黄细辛附子汤5付,显效,诸燥之证大减,神疲乏力消失,脉亦有力。后用金匮肾气丸善后。[国医论坛,2010,25(3):104] 

按:此案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可谓以燥治燥,应是法外之法。前投杞菊地黄汤加味乏效,表明其燥并非津亏失润。三诊辨为阳虚寒凝,津液不布,麻黄细辛附子汤发散温通并举,开玄布津润燥,收效甚捷。 

 (三)干眼症 

 干眼症是由泪液分泌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泪膜稳定性低,而导致眼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以眼干、视疲劳、异物感为主要特征。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近年来干眼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治疗手段繁多,但疗效常不明显,严重者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维持。中医眼科称本病为“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属于燥证范畴。一般认为,肝肾阴虚,津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阴血亏虚,津液匮乏,则泪液生化之源不足,泪液生成减少,目失泪水濡润而生燥导致干眼症的发生。通常以滋阴生津,养肝明目为治则。近年来屡有报道从玄府论治,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案例: 

 杜某,女,45岁,2010年11月2日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发红,伴异物感,干涩不适,易疲劳。经某医院眼科检查后诊断为双眼干眼症,予人工泪液、玻璃酸钠眼药水点眼后症状缓解。近3月复发,干涩不适加重,再用前药效果欠佳。故来院寻求中药治疗。患者双眼结膜轻度充血,视力正常,但不耐久视,夜寐不安,舌红苔薄白腻,脉弦细。证属风邪郁阻,津液不布,治宜祛风开玄,布津润燥,祛风舒目汤加减:麻黄10g,葛根30g,柴胡15g,菊花10g,蝉蜕10g,黄芪20g,当归12g,白芍25g,石菖蒲10g,牡蛎25g,甘草6g。服用3剂后自觉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治疗半月后病情基本缓解,改用眼舒颗粒调理巩固。[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68-170] 

按:干眼症与用眼不当关系密切,其发病应不离玄府郁闭的因素,宜从玄府论治。目为上窍,“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到”,本例以麻黄、柴胡、葛根、菊花、蝉蜕等风药发散开玄为主,配合黄芪、当归、白芍等益气养血之品,收到良好的润燥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