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要】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实心球模型——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行星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 2.认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看作等于质量数。 3.认识原子的核外结构,电子层的字母代号(K、L、M、N、O、P等),电子离核远近、电子能量高低。 4.区分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内层电子总数。 5.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内层、次外层、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6.核素(研究对象为原子)与同位素(两两互称关系),联系同素异形体。 7.感受核素的作用(C14呼气实验、人体疾病诊断、金属探伤、生物中的同位素标记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 【评价目标】 1.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区分核素与同位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