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文哲|『魏晋笔法』及其在唐宋时期的流变

 攸州刀郎 2023-07-0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笔法是书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控制毛笔锥体运动,以便书写出符合一定审美要求的点画或线条的方式。它是决定点画质感和表现力的关键,可分为执笔法和运笔法两部分。从『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之说,到『用笔千古不易』,笔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人对于笔法十分敬畏,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传说,有『笔法神授』『掘冢求笔法』『密室私授』等故事,尽管这些传说大都子虚乌有,但是足见历代书家对于笔法的重视程度。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魏晋笔法』也被引为正宗。然而由于王羲之没有可靠的真迹留存,特别是经过唐末以降的千年嬗递,『魏晋笔法』的真实形态已经模糊了。

一、『魏晋笔法』的特征

首先要说明的是,『魏晋笔法』的概念也可以称作『二王笔法』『魏晋古法』等,楷书成熟之前,古人做书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规矩和所谓的『法度』,或者说至少没有形成固定的『起』『收』『藏锋』等动作。所以,魏晋时期并没有僵滞的『成法』,现在常沿用的『魏晋笔法』的称谓其实是约定俗成而已。从唐代以前的书论来看,大都以阐述『笔势』为主,如:崔瑗《草势》、蔡邕《九势》、卫恒《四体书势》、王羲之《笔势论》等。这其中也包含了具体的笔法,但仍以『意』与『象』的关系等精神状态为主。

研习『魏晋笔法』的范本大致分两种:一是墨迹,二是刻帖。刻帖以《淳化阁帖》为代表,无法表现出『魏晋笔法』复杂的审美效果。墨迹又分为摹本和原物两种,摹本是唐人双钩廓填而成,如:《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初月帖》等。原物的晋帖有《平复帖》《李柏尺牍文书》《伯远帖》《楼兰文书残纸》等。墨迹的真实度较高,是研究『魏晋笔法』的主要参考。

下面先谈谈魏晋时期的执笔法。卫铄《笔阵图》云:『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另外,索靖《草书势》中有:『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杜度执笔运指,张芝执笔回腕。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执笔是比较自由的。沙孟海先生在《古代书法执笔初探》中曾论证魏晋时期人都是『席地而坐』,不是宋以后的高桌椅,且执笔方式为斜执笔单钩,而不是五指执笔法和竖直执笔。

图片

图一

由于外部环境和工具等条件的差异,导致原本真正的『魏晋笔法』中的运笔法在今天的审美中看来有一些『古怪』或者『新奇』。《楼兰文书残纸》和《李柏文书》(图一)的出土使我们得见魏晋文字的真实风貌,其中多有与二王法书摹本和刻帖形态相近者。书写较魏晋名士书法更显放纵肆意,侧锋现象十分普遍。在文字书写由『隶势』向『楷法』转变之时,运笔尚未形成定式的『起收』『回锋』『藏锋』动作,可见,晋人作书并没有太多规矩和成法。

图片

图二

钟繇的用笔以『中锋』及『外拓』为主,王羲之书法中则大量运用『内擫』笔法,『内擫』和『外拓』都属于侧锋范畴。『内擫』是运笔过程当中力量位于横画的下方或竖画的左方;『外拓』是运笔过程中力量位于横画的上方或竖画的右方。两汉简牍与魏晋残纸中多以『中锋』为主,辅以『外拓』笔法。钟繇最常用的笔法就是以『中锋』和『外拓』的结合(图二),特别是竖画和撇捺最为明显。

因为王羲之没有可靠的真迹存世,我们只能通过唐摹本来认识『魏晋笔法』。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唐人双钩廓填水平极高,所以唐摹本的还原度很高,但是,这其中也取决于摹拓手对『晋法』的理解程度。唐摹本中如:《游目帖》《快雪时晴帖》等夹杂了初唐时期的唐法习惯,其表现为缺少不固定的『绞转』『衄挫』『裹束』等动作的快速变换和调节,而中段多是平铺直拖。相反,唐摹本中《初月帖》《频有哀祸帖》等则较忠实于原作,用笔透露出魏晋的味道。

图片

图三

图三中看出,《游目帖》虽也是王羲之的摹本,但是其笔法的特征是以提按为主,『不』字头尾端点的动作是比较固定的,中段也以平铺为主。细看《初月帖》中的『不』字点画第一点中有微妙的『衄挫』,第三点起笔中包含了侧锋取势,最后一点中出现『绞转』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笔法的运动形式中,『书写』与『辨认』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书写过程中有偶然性笔触所带来的微妙变化。『魏晋笔法』不是一个具体的笔法形式,而是以多种笔法齐头并举的丰富技巧为标准的。

图片

图四

姜夔《续书谱》中说:『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陈振濂先生曾指出,所谓的『晋帖』『二王之法』的要领,恰恰不是『万毫齐力』而只是笔柱笔尖部分着力,而笔毫也绝不是『平铺』,相反应该在『衄挫』『裹束』『绞转』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变换方向与调节进退。』《初月帖》中的很多用笔都是如此,如图四中:『报』『忧』等字。『报』字左部分第一横画很明显地出现侧锋,最后一笔包含了『衅扭』动作;『悴』字右半边笔势的快速且连续摆动形成『绞转』之势;『忧』字利用笔尖的刮擦,形成空间的纵深感、立体感和速度感,而不是沈尹默先生说的『万毫齐力』『平铺纸上』这种笔法。明代倪后瞻曾说:『羲献作字,皆非中锋。古人从未窥破,从未说破。』由此可见,『笔笔中锋』在魏晋时期的书法中是不成立的,它是唐人对笔法的理解。

图片

图五

『三折笔』笔法的广泛运用是王羲之的一个贡献。姚宇亮先生指出:『魏晋正处于﹁隶势﹂向﹁楷书笔法﹂的转变期。』《姨母帖》中带有隶势出锋特征,是王羲之变法之前隶意笔法的体现。后来『三折笔』笔法大量出现在羲之尺牍中,如《何如帖》中的『尊』『奉』『寻』等字中的横画(图五)。『三折笔』出现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西川宁提出『三过折』笔法是指写出的笔画具有『起笔、行笔、收笔』三节,实现了书写中笔势的连接,同时又保证自身的独立性。王羲之将楷书特点渗透到行草书中,将有隶意的笔画转化为流畅妍美的笔势。自此之后,『三过折』笔法成为书家的常用笔法之一。

王羲之对于『旧体』笔法的增损不仅体现在『侧锋』『绞转』等精准运用,而且还体现在频繁地使用『提按』笔法。汉魏以来的残纸墨迹中可以看出大量的『绞转』笔法,羲之的《初月帖》《寒切帖》中也出现『绞转』之意。之后的尺牍中可以看出『绞转』笔法逐渐地被『提按』笔法占据了主流,隶意慢慢消失殆尽,这也表明了『三折笔』书写范式的影响。王羲之的『变法』使全新的笔法运用在书写之中,是后代书家们追求的最高典范。

总体而言,『魏晋笔法』是概括了『隶势』向『楷法』过渡的种种笔法形态的总称,是一种不固定的笔法形式。『魏晋笔法』的特征是在书写过程中,为了『因势赋形』而出现中侧锋并用;平动绞转并用;衄挫和提按并用,且不断变更行笔方向和笔毫状态的书写范式。

二、『魏晋笔法』在唐代的继承与演进

『魏晋笔法』是一种不固定的书写范式,点画在书写过程中因势赋形,形成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的视觉效果。『楷法』形成之后,『书写』的状态不能对笔画形式产生新的推动,视觉的概括、定型化和简化紧接而来。自隋唐开始,笔法呈现出定型化和风格化,逐渐走向精微和规范。

唐代产生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二次广泛的笔法变草。书论在唐代大量出现,其中关于笔法的论述很多,如:欧阳询《用笔论》、虞世南《笔髓论》、李世民《笔法诀》、张怀瓘《论用笔十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韩方明《授笔要说》、林蕴《拨镫序》等。

唐代书论中大都涉及到『法』的概念,体现了唐代书法的『尚法』倾向,这与魏晋时期崇尚『天然』是不同的。

唐人的执笔以正执笔为主。『腕竖笔正』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李世民的《笔法诀》中,由于坐具和书写习惯的改变,唐代的执笔从魏晋的斜执笔变为正执笔。执笔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魏晋笔法』中『侧锋』『绞转』成分减少,更多的是注重『中锋』、起收笔的『顿挫』和『提按』笔法。

图片

图六

在运笔上,唐人的研究也走向细微化和定型化。盛唐时期,运笔追求『笔笔中锋』,如『印印泥』『锥画沙』『屋漏痕』等论述。相对『魏晋笔法』而言,唐朝时期笔法走向简单化、平直化,起收笔加强『顿挫』且位置固定,如图六中《兰亭序》中『是』字的笔画多呈『S』型变化,与前后笔画之间的连贯笔势突出;《文赋》中的『是』字则有规范化的定式,笔画多平直倾向。《兰亭序》中的『带』字中间的长横转折之时向下延伸了一小段距离之后才调锋出勾,而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中『带』字在相同位置却是加强了顿的动作,并直接提笔出锋。可见,『魏晋笔法』在唐代变得规范,并被视觉概括和简化了。

图片

图七

随着唐代笔法中的点画独立性加强,『魏晋笔法』中的块面感逐渐消失。『魏晋笔法』中有『绞转』『侧锋』『提按』等丰富的换锋动作,笔毫的性能被充分发挥出来。唐代笔法因注重单个点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所以,点画之间勾连之势减弱,块面感随之降低,如图七《行穰帖》中的『当』字块面感极强,而《书谱》中的『当』字注重单个笔画的形状,空间较为疏朗。《初月帖》中的『山』字笔画之间的笔势紧凑,中侧锋并用,笔毫铺开形成块面感,而《书谱》中的『山』字则受到定式的影响,加强了『三过折』笔法的装饰性,块面意识较弱。

唐楷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点画头尾和折点的顿挫以及用笔的变化。笔法至中唐时期,以颜真卿楷书为代表的提按笔法成为此后笔法的主流。唐代行书受到楷书的影响,形成以提按和强化起收笔的留驻为主的笔法。邱振中先生指出:『唐代楷书是楷书发展史,也是整个书法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像是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笔法以绞转为主流,在它之后,笔法以提按为主流。』颜真卿是促成这道『分水岭』的关键人物,苏轼曾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颜真卿的『变法』是针对初唐时期欧、虞、褚等人形成的笔法定型化问题。颜体行书笔法用『篆籀气』恢复了『魏晋笔法』中的『书写性』,使初唐笔法中规范化的一面减弱。《祭侄稿》中用笔『绞转』『衄挫』等动作很多,在笔触形态与『书写性』上与『魏晋笔法』的精神一样。正如董其昌所谓:『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书家渊源。』

张旭、怀素和颜真卿同属于一个笔法传授系统,且都是古典笔法的革新者。相比魏晋小草中的『魏晋笔法』,张旭和怀素草书在点画起止的界限已经消失,以『提按』代替了『绞转』笔法。以『中锋』为主的点画打破了笔画之间的界限,使『魏晋笔法』中丰富的换锋动作简化成单纯线条的连绵。黄庭坚有云:『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古典的『魏晋笔法』自此解体,之后的书家按照己意任意变化线条,形成了『个性化』和『风格化』趋势。『魏晋笔法』在唐代表现出规范化的趋势,唐代书论中也出现大量关于『法』的阐述。魏晋时期的『天然』和『真趣』在唐代转变成了严谨与成法,笔法也就随之改变了。

三、宋代书家对于『魏晋笔法』的接受

颜真卿和张旭等人的『变法』使『魏晋笔法』的内容更加隐微,唐人规范严谨的笔法也在宋代被『自由化』和『个性化』,自此,宋代的大多书家已经不知『魏晋古法』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态。

『魏晋笔法』在宋代呈现出平直化和简单化延续的趋势。苏轼曾言:『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魏晋笔法』在宋代书家的理解中,就是『情意』的自然流露,正如苏轼所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如果说唐人是继承了『魏晋笔法』中『法』的一面,那么宋人就是继承了『意』的一面。

苏轼的笔法中没有逃脱点画平直化的趋势,而黄庭坚则将古人用笔表达成战掣的动作,这些都是个性化的理解。可以说,苏、黄二人的笔法都是『魏晋古法』的异类。苏、黄二人在学古的方式上重『意取』,而米芾对于『魏晋笔法』的追寻最重视传统技法的『理』和形式。米芾崇尚『天然』『真趣』,笔法上重视『八面出锋』,自谓『刷字』,追求笔锋的使转顿挫,力图恢复『魏晋笔法』中的『绞转』『衄挫』等丰富的换锋动作。

图片

图八

如图八中的『紫』上半部分左下角的转折处和最后一点都具备了『绞转』换锋,『公』字的第一点有很明显的侧锋笔势,行笔过程中夹杂『绞转』『衄挫』的动作。『向』的横画有很强的『S』型曲线,夸张了『刷』的笔势。米芾虽得『魏晋笔法』之势,但毕竟失去『风规自远』的隽永之气,同样存在着『刻意』之嫌,避免不了时代的风格化和个性化对他的影响。

宋人在接受『魏晋笔法』上体现出更多的自由化和风格化,具有定法的『笔法单元』被解体,个人意化的用笔冲破『法』的束缚,『魏晋笔法』更愈显衰弱。

结语

由于受到魏晋时期崇尚自然美和『意』的思想影响,『魏晋笔法』在书写上常常『因势赋形』,具有不固定的表现形态。特征是中侧锋并用;平动绞转并用;衄挫和提按并用,且不断变更行笔方向和笔毫状态的书写范式。因为其书写材料、执笔姿势和运笔方式与唐宋之后不同,所以经常出现反常规、反经验的笔法形态。『魏晋笔法』发展到初唐,已经呈现规范化和定型化,独立的笔画意识增强,点画平直而无丰富的换锋动作。颜真卿的行书『变法』使书写性增强,初唐强烈的『笔法定式』被打破,颜鲁公『得理而放其形』,恢复了『魏晋笔法』的精神风貌。但颜真卿的『变法』也同样使古典的『魏晋笔法』走向末尾,笔法个性化和风格化成为后世的趋势。宋代米芾书法以晋为宗,『独有四面』,是『魏晋笔法』的成功实践者之一。笔法历来是书学研究的核心,『魏晋笔法』更是笔法中的最高法则,故此,研究『魏晋笔法』的真实形态和在唐宋时期的流变状况,对于学书者理解笔法的本质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五十页。
[2]姜夔,《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三八五页。
[3]陈振濂,《从唐摹『晋帖』看魏晋笔法之本相》,上海文博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第二十九页。
[4]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明清书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第四三四页。
[5]姚宇亮,《﹁魏晋古法﹂源流析论》,浙江大学博士论文,二〇〇七年。
[6]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二十七页。
[7]邱振中,《关于笔法演变的若干问题》,《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第七十三页。
[8]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一五〇页。
[9]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一〇〇三页。
[10]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一五〇页。
[11]苏轼,《东坡题跋》,《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六三〇页。
[12]苏轼,《论书》,《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三一四页。

原文载于《中国书法》2016年08期

图片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