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教学|教学反思•李王辉:精研备讲,功在日常——记2023.6.21示范课教学反思(下)

 青年读书说 2023-07-08 发布于陕西

 精研备讲,功在日常 

——记2023.6.21示范课教学反思(上)

百家齐鸣,思维碰撞。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毋庸置疑是课堂最有效和最直观的教学实施途经,本节课的最后升华,我采取以高考真题为材料,高考41题设问为问题引领,设置合作探究学习探讨题目:谈一谈你对“冲击——反应”模式的认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拓宽思考角度,打开学生思维,提升课堂高度。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以“冲击—反应”模式为切入点,思考到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近代化过程的反思,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价值挖掘,去西方中心论,世界的中心发展是多元化,客观上西方中心论有一定的客观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本题中“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迁移想到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也是存在着巨大的惰性等认识。最后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我的补充基本整理如下图:

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导向性和综合性,从真题的导向性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史是高频考察方向,由真题的综合性下到细枝末节的必备知识复习和关键能力的提升,用真题训练学生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思维方向与能力的训练、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知识高度的拔高和拓展等,真正发挥真题的价值性。本节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唯一不足之处在于最后的讨论是作为本节课的升华和亮点,但是已经严重超时,长达一个小时。在上课前我的立足点是示范课不是表演课,只是将常规课换了一个地方授课,课堂的设计的要完整呈现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课后我也仍在思考,如果做删减那么可能在学生作业自评处用一个案例,能够感觉到第二个案例展示点评时,学生的专注和课堂吸引度下降。同时,我的授课语言应该再精练要点,点评更加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应该多用教材语言和课程标准。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总结,回顾本节课我们所学(如下图):

每当我上完这样的课或者在平时的课下,都会找几个学生问一下,感觉这节课老师讲的怎么样?有没有收获?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者注意?照常如做,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找了几个学生问了同样的问题,学生一致统同意有所收获,主要在审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引起对教材的重视,高考真题的价值的挖掘,小论文叙写的逻辑性、转承语的运用以及总结高度的升华等方面。但是学生也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时间超时,但并不影响停课效果;二是最后的讨论结尾有些仓促,提问回答的同学过于少了,有很多同学还有其它认识。更收获到一大惊喜,学生说他们自己还在继续讨论最后的认识,有得到文化自信、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等,他们意犹未尽。当下我即决定,下一节课继续就最后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再讨论和展示。学生课下能够继续讨论反映出这一节课对学生思维有所碰撞和启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起和热情,这一大惊喜驱动我再用一节课时让学生讨论展示,将这节课的价值充分挖掘,使得最广泛的学生都能够受益和收获,我也坚信学生一定能够给我带来巨大的惊喜。

遗响连篇,再起波澜。示范课结束后的下一节课我继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谈一谈你对“冲击——反应”模式的认识。这一次我要求学生10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且会穿拆让别的小组同学点评展示小组,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展示和点评。果然,学生给出来的惊喜太多太多,其中开局第一个小组就“炸”翻全班,得出视角为全球史观、中华民族抗争史和探索史,初次以外还有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救亡图存运动、群众史观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体制改革、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等多诸多认识。(具体见下图):

通过课堂为学生搭建平台,解放思维,提供认识历史的多个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价值性内容的探究与挖掘,用时整一节课。关于这一课的总共花时110分钟,虽然时长很长,而作为一轮复习课正是要精、细、密,更重要能够是学生在课堂中说的比重比老师多,学生能够获得关键能力提升、历史思维拓展、历史高度拔高以及学科能力素养生成和落地。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时间花费是值得更是有意义的。课堂探索无定律,有启发、有冲击、有碰撞和有提升就是有意义的课堂。

最终回顾本节课,从上完自我感受和评价还是比较良好。在这一节课设计之处,灵感来自于常规教学和高考真题,立足点为学科素养和审题能力的锻炼,主要抓手为提问问题与合作探究,依托材料为真题材料和新旧教材,教学评价机制采用师生一体评课,课上课下一体化,多角度评价。也从中收获了对于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的启示,一定要坚信常规课就是生产力,善于抓住日常上课的灵感和启发;敢于相信学生,用好学生的自评-他评-师评三者相结合;教材变学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用好学生评价感悟的听课反馈,师生共情共心共成长;注重挖掘真题背后的价值,树立大历史观和脉络的观念等等。这一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已经在文章内容中提及,每一次的磨炼都是更好的成长,学生在成长老师依然在成长,我们应该树立成长型思维,并且相信好课永远在路上。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张书逸:哲学是时代上的精华——《思想的力量》读后感

历史教学|学生评课·白溯然:历史公开课评析——6月21日听李王辉老师历史“评析”型题目解题方法课后的感想

青年情感|高2024届高三启动仪式发言·王一冰:九驭功成  灞水腾龙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NO.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