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八年来的语文教研员工作经历,常常因迷茫、困惑、焦虑,而寝食难安;又时时因欣喜、激动、自豪,而信心倍增。我便是这样从矛盾中一路走来,然而,在我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教研的故事。 上课——追逐梦想 我曾经是一位从教13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工作突出,后来被选拔录用为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主管小学语文、思品两门学科教学。由于工作对象的变化,产生了工作方式上的变化,对于教研员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干什么?这是我比较迷茫的,恍如一颗石子沉入大海,我沉默了下来。好在2002年,我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山西省首批实验县区时,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原来在自己心灵深处最为强烈的冲动和欲望还是应该首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我难以磨灭的梦。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思考着,努力着,实践着。 记得2005年,区教研室让我们每个教研员为各学科教师上一节课改示范课。那一次,在准备上课时,心想,近几年习惯于听课的我,还能游刃有余地将理论用于实践吗? 能,凭着我过去多少年来在一线积储的教学经验和事先对教材作过研究,绝不能让自己的“刀”被锈蚀掉。课堂上,我大胆尝试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创了“五步教学法”——标、学、讲、练、测,呼唤学生自学。实践证明,孩子们学习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孩子们潜力的爆发连他们自己的老师都感到吃惊。一些教师还提出建议,希望我也到他们的班级去上示范课。正如我自己的灵感因为参与实践而被激活一样,我在课堂上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自学的热情,传授他们一些有效的自学方法,因而激活了他们的灵感。他们尝到了愉快,我也因此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信赖。后来,我在下乡搞调研时,听他们的语文老师说:“孩子们听了你的那节课后,都有点反常,打那天起,上课积极了,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主动找我问问题了。”在我的课堂上他们收获了一种方法,也收获了一种心情,并且不知不觉把这种做法运用到语文课,这样的反常恰是我希望的。尔后,我发现,一线的老师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像航标一样给指个方向啊!于是我便开始寻找这种机会。通常,我会对年青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尤其当他们的课上得比较平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积极而教师没有能力改变时,我便会走上讲台,为他们示范。这一招很管用,教师们过后很有启发,而且比先由教师上完课再作点评,更有效果。一些教师感慨地说:“郑老师,你用一节课就让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课,而我却把握不住课堂。”我说:“用你的热情和智慧去教学,用你对语文的深入理解去教学,肯定能行。”后来我也曾多次在省、市、区上示范课,还多次在区级、市级、省级教师培训会作课。 蓦然回首教研工作起步时的这段经历,我从迷茫开始,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行进,我在教师眼中的形象,也从略带疑惑到渐趋明朗。我反思着,一个教研员的责任是什么呢?是你有了较高的理论基础,有发现人才和推荐人才的权利,就能做好教研员吗?我们不妨来听听《教研员》一文的建议,各地教研室在配备教研员时,应坚持这样的标准——让最优秀的教师做教研员。这里所说的优秀教师,并不是指单靠打时间仗,靠题海战术在考试中拿好名次的教书匠,而是善于把握教学规律,善于运用教学艺术,以个人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重及同行好感的教师…… 一年又一年,我一步一步的这样走过。才使我明白教研员是怎么回事,教研工作应该怎么做。从而也得出一个经验,那就是离开了课堂,教研员的价值就失去了根基。诠释教育理论,最好莫过于自己先实践实践。于是我确信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之路不会错。由此,我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只有先做一名教坛精英,才能使自己立足于教研员岗位上,并能迈开大步继续前进。 评课——挑战自我 我刚做教研员这个角色时,第一件事,便是学着其他教研员的样子,下课堂听课。在初听教师们的课时,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因为我要在课后作点评,而点评的好坏,是教研员听课评课水平的一大体现。每当要去听教师的课时,我总要问清楚教学的内容,并事先作研究,因此,我不但因经常下学校听课而行色匆匆,而且在办公室,在家里也是没有多少空闲,时常因钻研教材而误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在听课评课时,虽能对教材、教法提出一些看法,但缺少一些更有效的指导意见, 其实,让我获得评课经验并检验我的评课能力的最好平台,便是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我同样对所要听的课进行提前的了解,在听课时用心观察和思考,认真学习别的教研员的评课经验,并逐渐获得了一些评课的信心。尔后,随着参与市教研活动的次数的增加,我的自信心也在增加,并逐渐从迷茫中走出来。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我的工作也开始有了一些起色,并逐渐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有一天,在校长的诚邀下,到我区的一个小学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我所评的一节课是语文课,该校荆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语言非常优美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课前:为了上好这节课,荆老师煞费苦心,她的意图是非常好的,搜集了不少资料,依据课标精神,考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制定了“以读体验美、以读欣赏美、以读寻求美”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 课上:但由于课前研究学生不够,在引导读“春”的环节上出现了预设与生成不一致,这时对于一个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两年的教师已经不知所措了,话语也语无伦次了,教学程序也有点乱了,最后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下课时,。 课后:我看到荆老师一脸茫然的样子,自己已经意识到这节教研公开课效果不佳,心情十分沉闷。 反思:从荆老师的课中,我发觉她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比如一手漂亮端正的板书、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个精致的动画课件等,但是由于对教材,学生研究不够,导致这节本应洋溢着激情的课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色彩和预期的效果。 评课研讨会:有学校领导、听课教师参加。他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都表达了同样一个主题:都是自家人,有什么缺点尽量提出来。荆老师听着大家的评课,眼神掠过一丝自责。我马上意识到,评课不应是“批判”,而是学术之间的探讨,探讨也需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基础上。 轮到我说了。因为我是教研员,又是小教组主任,大家把最后总结发言的机会给了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的意见就是权威。当时的我灵机一动:如果我再延续刚才的气氛,不知道给授课教师造成多大的压力。我应该站在授课教师和作者的地位谈自己的设想。 我首先在说笑中增添彼此间的亲近感。随后肯定了荆老师一些好的作法,比如在理解词句方面、评价方面还是很有独到之处的。我说:“假如我上这节课,大家看看可不可以这样上?”我结合荆老师的教学过程和自己思考,讲述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最后,我说:“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展开研讨。” 作为教研员,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评课。我反思着,一个教员的责任是什么呢?教研员首先要树立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教研员的学识与理论基础是带动本地教学的旗帜,可是教研员的人格更是推动本地教学的动力。如果说,“教研员”的确在人文修养、学识水平、专业特长诸方面是过硬的,指出的问题是实事求是的,是本着提高教学、发展教师的目标追求,能够让教师得以提升,获益匪浅的,即使“遭受”点批评、尴尬,教师也会理解、接受的。但事实的问题是,教研员的评课没有达到一线教师所期望的状态。说的直白些,你认识到的教师也认识到了,你说的教师也能说出来,对教师根本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教师怎么会佩服你呢?对于专业素质的提高,我是从没懈怠过,我想,一个教研员首先要站在理论的前沿,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要结合教育实践不断摸索与创新。我这样去做了,也赢得了教师的赞赏与倾媚。 对话——享受快乐 《“教研员”》一文写道:在一线教师和校长心中,基层对他们(教研员)表现出诚惶诚恐的热情,并非真的是因为指导的让人心服口服,而是一种不得已的应酬,是因为他们有检查评估权……这话说的绝对真实,绝对权威。 由于这几年的当教研员的经历和工作的出色,赢得了领导和教师的赏识。让我接过了小教组主任的这个担子。于是,我便思考着自己,鞭策着自己,改造着自己。面对着我的教研,面对着我的权利,面对着广大教师,我要给自己一个活法——去掉自己华丽的外衣,抛弃功利的思想,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改变工作方式是我首要的选择。要认清我是谁,我是大众教师的服务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我的眼里每位教师都有他们的闪光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成功,要激励他们的自信。放下架子走进教师队伍,和他们一起研讨,一起教研,一起碰撞。在下基层学校调研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一方式带来的快乐。 有一次,我到区直育英小学做一个关于建构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在校长办公室,学校校长赵银宝与我谈起了学校工作。 赵:感谢区教研室领导对我校工作的支持。 郑:请你不要把我当成什么领导。首先,我是一名教师;其次,我是一名与学校教师一起参与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大家都是来工作的。 赵:其实,不管怎样,我们的确欢迎你们这样的专家的到来。现在我们缺少的是理念的引领。 随后,我们来到学校教导处,与教务主任在就教研工作各抒己见。 王主任:是不是创建几个模式,教研就有了成果? 郑:这仅仅是一个方面。研究自己的问题,自己研究问题,研究有问题的自己,这才是校本教研的真真意义。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无论是有形的,还是隐形的。 王主任:现在我们感到最难的就是找不准主题,围绕一些不着边际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