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毛主席的两个顶级习惯

 郝运2023 2023-07-08 发布于辽宁

#历史开讲#

毛主席有两个习惯。

第一、凡事干到底。

什么事情,毛主席都是干到底。

1、毛主席:“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2、毛主席:“把工作放在困难点上,即使困难,奋斗到底,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3、毛主席:“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

……

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第二、行动之前,先定义出什么是胜利。

什么行动,毛主席都会定义出什么是胜利。

1、毛主席:“目前形势是有了变化的,一月十七日以前他是进攻的,我是防御的,十七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在此。”

2、毛主席:”打得该敌不能动弹,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那就是极大的战略上胜利。“

……

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这两个习惯,其实都是符合辩证法的,或者说辩证法要求必须形成这两个习惯。

毛主席:辩证法的生命就是不断走向反面。

根据辩证法的原则——以正面胜反面,也就是说自己的终点必须是正面。比如,以大胜小、以强胜弱、以快胜慢、以实击虚,……所以对应自己的终点必须就是大、就是强、就是快,就是实,……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辩证法以正面胜反面的原则。

那么,对自己施行辩证法,就要求自己必须得到正面——胜利,就要事先定义出胜利,就要凡事干到底。

比如,

赌王何鸿燊:我一生人不听NO字,一定要搞到YES为止!

这就是以正面为终点,所以,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显赫的名与位。

根据辩证法的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获得坚定、形成各种超级理念。比如,惩罚和奖励构成了正反面,那么凡事,我们都要以奖励——正面为终点。

第三、构建事件中的奖励终点

所以,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行动,我们必然建立出以奖励为终点。我们把这个原理运用到育人上,比如在家庭教育场景,

妈妈让她做一页习题,60个题,她错了10个,这个数量似乎有点多,也不适合给予奖励、似乎应该给予惩罚。此时,我们的做法是让她自查,如果10个错题中,她能查出8个来,那么我们照样给予奖励——比如给予一支雪糕,这样就造出了奖励的终点。

就是说,无论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要以奖励为终点,而不能以惩罚为终点。这是符合辩证法的要求。

而按照现代科学理论的解释,则是,

1)奖励会构成单一事件的正反馈循环,人处在正反馈循环中时,就会不断的得到成长、获得潜力和发展,使这个事件与人就越来越有缘份。

2)惩罚会构成单一事件的负反馈循环,而人处在负反馈循环中时,就会不断的损伤自身、丧失潜力和发展,使这个事件与人就越来越没缘份。

所以,要以奖励为终点!所以,爱Ta,就要给Ta千方百计建立出奖励的终点,让Ta进入正反馈的循环。而不是让Ta沦入惩罚的终点,以至于被进入负反馈循环。

在工作中,进入奖励终点的员工,往往会获得越来越好的成绩。而进入惩罚终点的员工,往往最终会被淘汰。能想办法建立出更多、更丰富的奖励终点,这样的团队就会是一个伟大的熔炉,能够兼收并蓄。

构建事件中的奖励终点,最终就能获得大量的人才。可以说,以奖励为终点,则育人不断。以惩罚为终点,则毁人不断。

比如,刘邦就极擅长构建奖励终点,每战胜,则封侯、封公,所以刘邦手下就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所以,虽一县之才,也可以取天下。

反之,诸葛亮以严治国,就出现了很多以惩罚为终点,于是蜀国人才凋零。

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

而刘备刚好和他形成互补,所以刘备一死,诸葛亮也就只剩下吃人才老本、而无所作为了。

根据辩证法原理,中间的惩罚是应该的,但终点必须是奖励,否则就可能会遭遇反噬。

又比如斗争和团结,它们构成了正反面,所以,

1)毛主席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里的“有节”,这就是要求以团结为终点。

2)而对于民众内部,则执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这里仍然是以团结为终点。

归根结底,这就是以正面为终点的原理。

又如生气和高兴,它们构成了正反面,所以在人际关系中,就要以高兴为终点,如果以生气为终点,那么就是不好的。

又如急躁和耐心,它们构成了正反面,所以就要以耐心为终点,如果以急躁为终点,那么就是不好的。可以推理,比如大国博弈中,我们必须要以耐心为终点。

斯大林:希腊祭司们是聪明人。在他们听到令人忧虑的消息 时,就去浴室,沐浴之后再对事件作出评价和决定。人通过自已的器官获得各种各样的印象和感觉——也获得各种各样的粪便。

通过沐浴,就使自己进入了耐心的终点,从而能更有效的评价和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