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和曾经完成过环球航行?《天下全舆总图》到底是真是假?

 天下小粮仓 2023-07-08 发布于福建

得,这回明朝人又替我们“率先”发现了一次美洲,而且这回郑和还完成了环游世界。

比起商朝人发现美洲的谐音梗,三宝太监发现美洲的说法不但有地图作为“证据”,还有很多外国人也都跟风认同。

那么问题来了,郑和原本就已经够伟大了,他真的还能再伟大一点吗?(环游世界?)

2006年,一个叫刘钢的人称自己于2001年在上海的一处古玩市场买到了一幅地图——《天下全舆总图》。

地图的落款写明,这幅地图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一个叫莫易仝的人所临摹的。而他临摹的原图名叫《天下诸番识贡图》,成图时间是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原图作者曾随郑和船队出海。

也就是说,这是一幅郑和船队出海后所绘制的地图。

如果是真的,那根据地图上的描述,郑和不但在明永乐年间就发现了美洲,比哥伦布早了好几十年。甚至还有可能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比麦哲伦船队早了足足一百余年。

图上不但画出来了美洲,就连澳大利亚和南极都画出来了,又比西方人分别早了二百多年和四百多年。

诶,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先说结论,这图就是现代人伪造的。

用古玩圈里的话说,这个物件儿,“新的”。

证据咱们一条一条说。

咱们先说说图里的错别字。

大家一定都记得一个另一个历史谣言,说是康熙死后本来是想传给十四子,结果传位昭书被人改了,老四就顶替了自己的弟弟老十四当了皇帝,成了雍正皇帝。这个流言主要是说雍正把诏书里的“十”这个字添了两笔写成了“于”,“传位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其实这条流言里的漏洞特别多,甚至传位昭书都有原件在,很容易发现是假的。而众多漏洞中最扯的一个,就是编造这条谣言的人不熟悉古代文字,古代人在书写过程中如果会使用到“于”这个字通常都会写成这个“於”,根本没法那么改。

这幅假地图也犯了个同样的错误,图中多次用到“余”这个字,比如图的右上角北美洲那里写着“凡有千余山寨土王”,又比如右下角南美洲那里写着“凡有石城二十余座”等等。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重点是,古人通常在表示整数后不定零数的时候不会写用这个“余”,而是会写成加了食字旁的“餘”。

咱们直接上证据,比如这两张图都出自明朝初年修的《元史》。

“仅以百餘骑脱走…”——《元史》·卷一 宋濂(明)

“取四十餘城…”——《元史》·卷一 宋濂(明)

还有这个,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chì时期给明太宗(世宗时改叫成祖)朱棣修的官修实录,这本书一直修到了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明宣德五年。郑和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几次下西洋不是在朱棣时期,就是在朱瞻基时期,所以《明太宗实录》里的文字记载最有说服力。

“斩首万餘级获马九十餘匹…三千餘人…”——《明太宗实录》·卷七 杨士奇(明)
同样还是用的这个“餘”。

我们再来看清朝的文献,首先这个是清朝初年官修的《明史》。

“楼橹高十餘丈…斩退缩者十餘人…”——《明史》·太祖一 张廷玉(清)

同样用的这个“餘”。

这幅图自称是成图于乾隆年间,乾隆朝官修的《清高宗实录》我没找到影印版的,但可以找到基本乾隆朝的人写的书。

比如这本《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作者叫章佳·庆桂,乾隆嘉庆两朝的军机大臣,在内做尚书在外做总督,参与过乾隆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定廓尔喀之役。嘉庆朝时主持了记录乾隆朝事迹的《清高宗实录》。

“擒戮著名首逆百餘人…扫除胁从二十餘万众…”

用的仍然是这个“餘”。

还有这本刘统勋所著的《评鉴阐要》,同样用的这个“餘”。

“当值白金四十餘万…”——《评鉴阐要》·卷二 刘统勋(清)

刘统勋是乾隆朝最为倚重的重臣之一,首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国史馆总裁、翰林院掌院学士,也是《宰相刘罗锅》里的刘墉他爹。所以他的书也很有说服力。

由此可见,能把这个“餘”写成我们今天常见的“余”的,肯定不会是明、清两朝的人,更可不可能是明成祖或清高宗时期的人。只可能是建国后才开始学习识字的人。

更扯的一个错别字,是作者连地图的名字都写错了。

地图左下角落款那里写着“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问题是根本没有“识贡图”这个说法,只有“职贡图”一说。

所谓“职贡”,就是周边藩属对中原王朝按时的进贡行为。

这个词出自《左传》:“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左丘明(东周春秋)

意思是鲁国给晋国的贡品从来没间断过,都是按时送到。

乾隆朝比较有名的“职贡图”是乾隆的亲信富察·傅恒所编撰的《皇朝职贡图》,傅恒就是福康安他爹。

但问题是职贡图它也不是地图啊,比如这个《皇朝职贡图》,是介绍乾隆朝时期境内少数民族及境外各番邦基本信息和服饰衣冠的。

咱们直接看图,这是其中的朝鲜篇,就是介绍一些基本信息,然后是人物形象图鉴。

为什么这里会写错呢?大概就是原图作者不太认字,繁体字的“職”和“識”还是长得挺像的。另外也没搞清楚职贡图这个词啥意思,可能以为“万国来朝”就是从海上来,那不得画个地图。

当然也可能是想表达清朝的这个画家莫易仝,通过明朝的某张已经失传的职贡图里的文字描述,臆想般的原创了这幅地图。

但这又不太可能,首先落款写着“仿”,显然不是根据资料整理,更像是临摹,另外明朝人也不可能了解图里面的这么多信息。

就算有,那也会引出另一个漏洞。

漏洞二,描述过于虚假。

比如地图的左上方,欧洲那个位置有一段描述:“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

首先,景教确实是基督教的一个流派聂斯脱里派,在唐朝时传入中国,也是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期,当时景教与祆教和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但问题是,景教在唐武宗灭佛的那段时期遭到殃及已经在大唐的土地上消失了,元朝时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土,当时叫也里可温。明朝官修的《元史》里就写了这个词。

明朝末年的天启朝时期,一块明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石碑在西安出土,景教这个词才再次出现。

换句话说,明朝初期的永乐朝是不可能使用景教称呼基督教的,如果想用个词,说“也里可温”。

那有没有可能欧洲人知道景教这个词呢?郑和到了欧洲听欧洲人这么说的?更不可能。

景教,也就是聂斯脱里派,在创教之初在它的发源地东罗马帝国也属于异端,创教教首都都被开除出了教籍并驱逐出境,最终客死异乡了了。之后它更多的是在阿拉伯半岛以及波斯一带传播。

此外,“上帝”这个词,那个时代也还没被用作称呼基督教中的神祇。

另外,很多地方过于详细的描写反而显得画蛇添足。

比如北美北部阿拉斯加那里:“此地人种亦如契丹蒙古以鱼为食”,这里应该是在描述因纽特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贬义词),想说他们和蒙古等北方民族血缘相近,都有更多古西伯利亚人的血统。

先不说郑和船队会不会,以及为什么会跑到那么北边去,然后接触当地人并了解他们的外貌与生活习性,就算郑和闲着没事就是想开拓一下地图,然后在冰天雪地的地方上岸还和当地人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发现他们长得像蒙古人还爱吃鱼,但问题是明朝也没有契丹了呀?

还有美洲其他地方的描写,什么“有城市皆用巨石而建设”、“此地之民信教约巴拉卡以人祭之以火拜之”,这些记载无一不需要郑和船队深入内陆,并且长期停留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先不说郑和船队可不可能这么做,就算会这么做,那时间也不允许吧?就算你说郑和每次出海都统计一点,那当地总得留下点什么明朝人的痕迹吧?毕竟这需要长时间的停留,还要和当地人有那么多的接触。难道都让后来的西方殖民者毁灭了?

与第二个漏洞正好相反,第三个漏洞是图中对于国内的描述反有很多错误。

地图的左上角协议一段标注:“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

就是说图中的文字如果是加了红圈的,那就是本图作者临摹的那副明永乐年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原图里的文字,没加红圈的,是他自己写的。

比如图中写了“湖南”、“湖北”,但在明朝的行政区划里是没有这两个地名的,只有一个“湖广”。同样,那时候也没有图中所说的“甘肃”和“宁夏”,这两个地方当时属于陕西。也没有“青海”,明朝时青南和川西属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青海东部分别设置了必里卫和答思麻万户府,甚至到清朝都没有过青海省,直到1928年也就是民国十七年青海才正式建省。

难道后世的这些行政区划都是根据郑和的这张图设置的?

还是郑和本人是个穿越者?

另外图中还写了“北直隶”和“南直隶”这两个地名确实是永乐朝出现的,但这是在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才改的。但图中所写的年份是永乐十三年至十六年。

难道郑和再次预知了未来?

还有这个,大明的藩属国朝鲜,图上写了个高丽。

朝鲜这个国名都是朱元璋亲口给的。

(“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最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明太祖实录》)

难道郑和敢改?

还有这里,图中把西太平洋写成了“大清海”,还加了红框,表明这个词是郑和原图里写的。原来郑和是“建奴”奸细!诶,等等,他不是云南色目吗?转移了?(视频:转移了)

有人解释说,这里原来写的是“大明海”,为了避讳才写的“大清海”。倒也解释的通。

但问题是,“大明海”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永乐朝。

“大明海”这个概念,是利玛窦来中国后,地图上才出现的名词。比如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

这都是明万历年间的事了,离整合的时代都快过去两百年了。

郑和穿越者身份石锤了。

剩下的漏洞还有很多,什么作者落款的书写错误,地图名称的语法错误、郑和名称使用错误、以及制图方法超越时代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副现代人制作的假图,证明不了任何事。

当然了,还是能证明一件事的。

那就是也许证明了,朝鲜半岛南部某国可能真是我们某些人的后裔,那然也无法解释那种宁肯造假也要天天高喊自己是宇宙起源的心态。

最最后说一句,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是靠造假和造谣来人为制造祖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