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肌的消失

 陈永杰律师 2023-07-09 发布于广东

      今年27岁,每次洗完澡对着镜子望着这单薄的身躯我都会感叹:像这种小身板我能打十个。

       可回过神来,对面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啊,还打十个,中不中二。

       想起自己初中高中来,那时候也没刻意锻炼,自己着实是有轮廓显著的胸肌与线条明显的肱二和肱三头肌。现在我也没有刻意去锻炼,怎么就没了呢?

       直到前几天"深蹲"的锻炼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就去知乎搜"深蹲"的好处,来维持锻炼的动机。这股热情是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从尼采,花四块四在kindle上买了尼采五本书的合集,如今已快看完第三本,也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其实看得挺快,篇幅也不长,但行文间的能量密度太高了,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悟性和推敲,客观来说,自己大概理解了他百分之三十左右内容。当然,这百分之三十,我想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也很高了。

        从尼采那边了解到的,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要关注灵魂,而首先要关注肉体。哲学家可不是这样说说就完了的,尼采为此精通了心理学和营养学。所以时间有限,意志力有限,只练习一个动作的话,那就是深蹲了。

        回到主题,那天我从众多回答里看到这样一条:大意是深蹲能促进睾酮素分泌,它不仅能锻炼大腿·臀部·腰腹·膝盖等下肢肌肉,仍然能锻炼上肢肌肉,原因就是促进分泌了可以帮助肌肉形成的睾酮素。

        回答到此为止了,但接着分析,似乎可以解释自己胸肌的消失。少年时候,睾酮素分泌旺盛,在其帮助下,日常肢体的活动足以形成肌肉。随着年龄增长,激素分泌水平慢慢下降,日常的活动量不足以维持肌肉的存在,于是就慢慢萎缩消失。

         我那左边大右边小的胸肌现在就成对称了。

         最后感叹科学运动是真挺难的,难度主要在于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这里的状况一指先天的禀赋,二指后天你自己曾经的基础。这导致网上的信息和运动类书籍都不是普适的,而不合理运动对人身体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一切需要你自己明白机理后孤独的根据身体反应试错,这依赖个人的理性,需要你能分清哪些是身体真实的不良反应,哪些是自身惰性故意制造的假象,然后做出选择。

       如果不想有所实现其实没必要,但要是“把生命当成一种工具”,不趁手点,能行吗?像我自己,我对自己的智力一向具有十足的信心,缺陷在于持续稳定输出能力,这是在肉体与精神上需要去超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