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中医|7. 《伤寒论》少阴病极简提纲

 嵩风阁 2023-07-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少阴也是用哲学术语表示人体的一种状态,也是代表人体内气血已经不足了,气与血均比较少,因此叫做少阴。少阴病就是外感邪气入里,而患者的里气血比较少,导致里气血无力向外疏散来攻击外感邪气,外感邪气不易退却的状态。

少阴病的治疗方法有三个:第一,给气血更多的力量,调动气血外出抗邪;第二,补气补血以主动攻邪;第三,外感邪气导致体内生血,攻补兼施以祛邪。

第一,给气血更多的力量。如果外感寒邪,气血少攻不动,这时候用上细辛和附子,催动气血到达体表,然后再用麻黄解表,就攻动了,这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比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缓的就是麻黄附子甘草汤,用甘草代替细辛还是取甘草和缓之力,防止心动过速。

第二,补气血。如果以血少为主,且少到腿抽筋的程度了,就不要想解表的事情了,先赶紧补气血吧。炙甘草略补气,白芍补血,这就是芍药甘草汤。如果汗出过多,心血缺乏,但中下焦的血还算够,则用桂枝调气血到上焦来补心血,再用炙甘草略补气,这就是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甘草汤相比,如果中下焦血也不够,则还要加生地、阿胶、麦冬、党参等补气血,这就是炙甘草汤。

最后,攻补兼施。如果脾胃气滞兼有湿邪,用厚朴化气,半夏、生姜化湿,甘草、党参补气,这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如果脾胃有湿寒邪,用附子散寒,茯苓、生姜、白术化湿,白术、白芍补气血,这就是真武汤。比真武汤补更多而攻更少的就是附子汤,取生姜换党参,较少化湿更多补气。如果脾胃有湿热邪,用黄连、黄芩除热,半夏除湿,干姜、人参、甘草、大枣补气血,这就是半夏泻心汤。为何用热药干姜?是为了防止黄连、黄芩过寒伤脾胃。得体表中风之邪,如果患者气血足,就应该用桂枝汤,但是现在气血不足,就增加桂枝汤中的补血药白芍的量,再加上糖来补气血,这就是小健中汤。得体表中风之邪,且气血不足而导致瘀滞,最终气血上冲,攻邪受阻,用细辛、通草、当归疏通瘀滞,加当归补血,这就是当归四逆汤。如果气血不足导致瘀滞,就会淤热在里而手脚冰凉,所谓厥症,用柴胡只是通气,用白芍、甘草补气血,这就是四逆散。得体表中寒之邪,且气血不得散出而生热,如果气血充足,就应该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而现在气血不足,除了解表清热外,还要滋阴补血,这就是麻黄升麻汤。

少阴病与太阳病被称为表里病,太阳病体内气血相对充盈,并且代表一般不需要补里。而少阴病体内气血不足,要想攻邪成功,一般都需要补里。

PS:下一篇“ 《伤寒论》厥阴病极简提纲”之后,将会完整的对“中医是极简医学”做一篇概述,然后再分别详细阐释。


END

     文章只是个人的学习笔记和体会,不作为治疗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