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正宁黄帝陵

 法眼法语 2023-07-09 发布于甘肃

甘肃正宁黄帝陵,有诸多史料记载,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正宁县。

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

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于后。”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音桥)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

正宁县志

编辑 播报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纂的《庆阳府志》载:“黄帝陵在罗川县城东子午山旁。”民国14年(公元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历史考证

编辑 播报

当历史在喧嚣中为一些似是而非的存在鼓掌的时候,当历史被一些经年累月的忽略而错置的时候,您是否意识到,追问常识,推敲那些似乎无可质疑的事实,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这里,我想告诉您的就是这样一个寂寞学者的发现,它和目前充斥于各种图书和网络资料中的知识大相径庭———其实真正的黄帝陵和黄帝故里就在甘肃!也许您会吃惊。但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已经用自己广博的研究和缜密的推论,证明了这个事实。

2006年清明节,我和司机驱车奔驰在著名的陇东董志塬上。电视、报纸、网络都在不断地报道:清明节期间,河南新郑举行了“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陕西黄陵也举行了大型的祭奠活动。表达着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黄帝无限的崇敬。而我此行,也正是怀着一个与轩辕始祖有关的秘密,专程拜访了蛰居于陇东学院(原庆阳师专)的当地学者张耀民先生。

历经事迹

编辑 播报

张耀民,甘肃宁县人,195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西北师大、庆阳师专(现陇东学院)等单位工作,教过古汉语、汉文字学等课程。已发表和出版有关庆阳古代历史的文字约80万字。并参与了《庆阳地区志》的纂修和点、校,整理了明、清《庆阳府志》。1993年退休。

我们见到老人时,他正卧病在床。但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有些激动,坚持下了床,用他浓重的方言,向我们叙述并揭开了萦绕华夏历史近千年的一段迷雾。黄帝陵在今甘肃正宁。

张耀民先生向我们简洁地表述了他的研究和观点。在上世纪90年代,他已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黄帝冢原址考》系列文章多篇,详细地研究和论证了黄帝冢在今甘肃正宁县五顷塬和二顷塬的接合部,并经实地考察,按照史载确切地找到了黄帝冢。

史记正义

编辑 播报

他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当时的罗川县就是现在的正宁县。现存正宁县博物馆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载:“兹县(隋罗川县,今正宁县)据罗川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于后。”这里所说的“轩丘”就是罗水上游的桥山,因为有(音桥)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称子午岭,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说“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

年(公元1925年),正宁县知事苏绍泉修纂的《正宁县志》记述得更清楚:“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正是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于桥山的地方。

为什么叫“黄帝冢”,而不叫“黄帝陵”呢?《水经注》说:“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在秦代以前,人们称黄帝的墓地为冢。

严谨布局

编辑 播报

笔者仔细地研读过张先生的几篇文章,其论证的确缜密严谨,其中还清晰地理出了近千年来关于这一话题逐渐走向错置的脉络和失误之所在。黄帝故里也在甘肃既然找到了黄帝陵,那么黄帝究竟出生于何地?这个话题同样在学术界也有纷争。张耀民先生向笔者赠送了2003年出版的他的庆阳古代史论集《岐黄故里在庆阳》。其中对这个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

据他考证,现在对黄帝故里的说法,源于皇甫谧“黄帝生于寿丘”之说。《史记正义》注释为“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六里。”张先生认为,如果照此说法,势必导出两大错误。一为华夏文化倒流,即炎黄文化是由黄河下游倒流到中游。二为代系倒置,不是父生子,而是子生父。

首先,张先生通过对一位早皇甫谧百多年、与皇甫谧同一故里的东汉安定郡临泾哲学家王符(公元85-162年)的研究,确认王符所著的《五德志》、《志氏姓》等文章,已指出世号神农的炎帝氏,代世号太昊的伏羲氏,“大电枢昭野,感符宝,生黄帝,代炎帝氏”。而“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生白帝挚青阳。世号少昊,代黄帝氏,都于曲阜。”这说明伏羲、神农、黄帝、少昊是代系相传的。而且是黄帝子孙少昊“都于曲阜”,不是轩辕黄帝生于曲阜。在王符的著作中还指出“隗姓赤狄,姬姓白狄,此皆太古之姓。”“姬即犬戎氏,其先本出黄帝。”说明华夏文化的源流是由西北而东南,而且黄帝生于西北戎地,而不是属夷的山东曲阜。

历史变迁

编辑 播报

他还对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县西北”的说法据理进行了辨正。认为这种说法跟“生于山东曲阜”一样,是与历史和地理实际不相符合的。在桥山山脉西侧,即今庆阳市,至今有大量与轩辕氏族及其龙图腾有关的地名和传说,根据《庆阳地区志·姓氏》记载的与轩辕相关的姓氏和今庆阳市还有姓轩辕的,据此丰富的佐证,张先生认为黄帝就出生于今庆阳市。

另外,他还用被学者忽略的一个细节,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这儿的“还葬”又是什么意思?其实,他说这个问题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早已作过解释。“按照母系社会外婚制……同嫁的男子死后,都分别归葬于各自的出生氏族。”这就使我们了解了为什么系母系氏族部落的黄帝,叶落归根而“还葬”生地桥山的原因。

忽然想起最近研读过的诗歌:“轩辕何事厌尘寰,自昔乘龙去未还”,“争知仙驾游何处,犹说衣冠葬此山”。

当我们即将离开黄帝陵时,我又一次回首瞩望,这座被历史教科书错置了的圣地,隐霸王之气于绵厚的山脉,静静坐卧子午岭西麓,或许它并不期待什么,只是寂寞地守望着大地的沧桑与变迁。

虽然没有香火和纸钱在风中飘摇,但我的心中仍然生起了高古时代的苍凉和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