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曰第二十①-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虚空济 2023-07-10 发布于山东

  

《论语》我们讲到了最后一篇,我们从学而篇开始,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又到了为政篇,如何去做事情?又到了八佾篇,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礼,如何用礼去约束自己?又到了第四篇的里仁篇,告诉我们里仁为美,内在是有仁的,我们才能体会到这种智慧。

接下来从公冶长到雍也篇,一直讲到第十九篇子张篇,都是具体地告诉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去实行"仁、义、礼、智、信"。告诉我们这一生到底该如何去修身,该如何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到了尧曰第二十篇,最后一篇,它是一个总结性的概括,那既然我们要去修身,既然要去实行仁义礼智信,既然要去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我们照什么样的标准去做事情呢?人这一生总要有所贡献,有所价值,总要去做点什么事情。

所以到了最后一篇,列举了尧、舜、禹、商汤、周武王。这些圣贤他们是如何做事情的?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在后面孔夫子讲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到底该如何去做事情?那么首先来看尧舜禹是如何做事情的,怎样做帝王的。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这段话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讲的一段话。在尧舜那个时代是公天下,他把天下共主,把帝王这个位置,让给有德的人,让给可以承载天下的人、可以为民请命的人。让位,有禅让的仪式,在仪式当中,讲了下面这段话。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咨!尔舜!咨,是个啧叹词,赞叹的意思。尔舜,指的是舜。你啊,说赞叹舜这个人。天之历数在尔躬,我们看 “历数” 这两个字。历数,是指的相传、相继。一个接着一个,按照顺序来的。天之历数在尔躬,说天命现在要传位于你。

我们要注意这句话,尧,并没有说自己把位置让给了舜。尧讲这是天命,到了你那里要传位于你了。所以接下来你要承担天下的重任重责,因为你有这样的仁德,所以把天命传于你。

允执其中。这句话的重点就在这四个字。允,是信、诚信、坚信。执,就是执行,保持。其,是助词。重点在这一个“中”字,你要坚定的执行,保持一个中。那我们就要讲讲这个“中”,我们在《中庸》的时候讲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我们讲,不偏不倚谓之中。那我们看看不偏不倚,是一种结果。如何才能做到不偏不倚,这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

再回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没有喜怒哀乐,这个称之为中。这里的“未发”,我们讲它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们有喜怒哀乐,但是未发,我没有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是懂得约束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比如说一个人坐在我们面前,他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他的喜好、贪婪、欲望,或者他的偏向,以及他的厌恶和愤怒,都没有表现出来。

那么第二个层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个人是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私欲,没有自己的喜好,自然也就没有自己厌恶的人或者事。没有生发喜怒哀乐,什么都没有,这个称之为“中”。

那我们再来看“允执其中”,这个“中”字的重要性,尧传位给舜,告诉舜要“执中”,作为一个帝王,执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懂得执中,有自己的贪欲,有自己的偏向,整个天下就会出问题。

举例,比如说我们去读历史可以看到,如果一个帝王好色,那么下面所有的官员以及百姓,就会围绕着关于帝王好色的这个色去转,这个时候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事情,都要出现偏差。那再比如说,一个帝王,好武、好斗、好战,那这个时候就会不停地对外征战,受苦的还是百姓。

那如果一个帝王好文,有很多朝代,比如说宋朝,重文轻武,那这个时候国家就容易受人欺凌,都是因为没有执这一个“中”字。再比如说,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喜好和偏私,他喜欢什么样的人,他会去重用这个人,而忘记了这个人是否适合在那个位置上,这就是不执中所带来的弊端。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在家庭当中,如果我们不懂得执中的道理,就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比如说其他的孩子不懂礼貌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可是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看不出来。因为我们不懂的“执中”,我们是偏私的。

还有的人,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别人孩子身上有一个优点、有一个特长,我们是可以看得到的。为什么到自己孩子身上,我们就看不到了呢?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欲望,希望这个孩子是更好的,更优秀的。所以我们永远看不到他身上的长处,看到的都是他的不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中正的看待一个人,看待一个问题的。

比如说我们经营企业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懂得“执中”的道理,做每一件事情,我们考虑的都是这个人是否适合、他是否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不是自己的偏私和好恶。

我喜欢这个人,我就想让他做这个事情,可我们要考虑他是否合适呢?如他不合适,我们让他去做这件事情,就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麻烦和损失,以及众人的不服气。所以无论是在生活当中,还是家庭当中,或者是企业,都要懂得“执中”的这个道理。

执中是尧传位给舜所讲的话。到了舜又开始传位给禹,同样讲的那个“允执其中”,不过在传位之时,又加上了十二个字,一共变成了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我们再把它详细的去讲解,就更容易理解什么叫做执中。

舜帝传位给禹,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júe厥中”。这十六个字,出自于《尚书》。我们来先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第一个危是危险的危,人心惟危。第二个微是微小的微,微细的微,道心惟微。人都有这两个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无论有多高智慧的一个人,或者多愚笨的一个人,同样都拥有人心和道心。

“人心惟危”,人心是很危险的。为何如此讲呢?因为人心都有贪欲,都有自己的喜好,都有自己的偏私,所以它是很危险的。我们看危的反义词是安,那也就是不安的意思,人心是不安的,很容易动荡。

比如说,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心一直在动。比如说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心会动,会让我们的行为有所偏失。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心也会动,也会让我们的行为出现偏差;当我们特别开心的时候我们的心也会动;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心也会动。所以我们这颗心是危险的,因为有贪婪,有欲望,同时它又是不安的、多动的,总是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活动。

“道心惟微”,每个人又有道心。这个道心,也就是我们讲的天性,人人都是善良的。内在都是有德行的,本性都是善的,只不过我们的道心,平常人要少一点。因为我们平时更多的是那颗人心,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贪婪,有那么多的欲望,而越是修行的人,他的道心会更强一点,人心就会变得更弱,此消彼长。当我们的人心变得更强,我们的道心就会变得更加的微弱,微不可见,特别少。所以学习圣贤文化,不停地修身,就是让我们的道心在增强,回归善良,忠信和仁德。

“惟精惟一”,这里的精,指的是真理,事情的本质。一,指的是真理是唯一的。那个道理是唯一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当我们自己懂得人是有人心和道心的,我们要去取中,去修那颗道心,让自己的那颗人心贪欲、偏心变少,这个时候惟精惟一,我们才可能看到真理,看到唯一不变的真相。

当我们看到那个真相和真理,我们才能允执厥中,才能持守中道,所以我们讲不偏不倚这个中,它是一个结果。一个人如何才能不偏不倚?如何才能喜怒哀乐之未发呢?就是我们要明白人心和道心之间的关系,我们要不停地去除自己人心给我们带来的不安,带来的动荡,带来的那些欲望和贪婪,要把这些去除掉,那个道心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强。

当道心变得越来越强,我们就可以看到真理,看到不变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们自然就是中正的,不偏私的。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忆 我们《大学》《中庸》《论语》所讲的道理,都在告诉我们去除我们人性的欲望,告诉我们学习仁义道德。

当我们的仁义道德,指导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这个时候就临近于“中”,它是接近于道的,也就是这里所讲的道心。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允执厥中"这四个字,就变成了帝王的心法,很多帝王都会用这四个字来警醒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执中的。因为一个帝王如果不懂得执中,出现了自己的偏私、贪婪和欲望,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如果我们不懂得执中,就会让天下的百姓贫困潦倒,民不聊生。“天禄永终”,这个时候我们的位置也就要终止了。为什么叫"天禄永终"呢?帝王、皇帝、天子,这个位置是天命传给你的,也就是上天给你的。那既然上天给你,就是为了让你利益天下的百姓的,如果你导致天下的百姓生活在困苦当中,那么你的位置也就要终止了。

所以我们去纵观历史,当一个帝王开始荒淫无道,开始让百姓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就要有人揭竿起义,要有人推倒你的天下,推倒你的王朝,重新去建立下一个朝代,这也就是天禄永终。

我们现在去故宫旅游,中和殿的四个大字,叫允执厥中。这四个大字是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用来时刻警醒自己要懂得执中。中和殿的前一个殿叫太和殿,太和殿是以前的皇帝举行大的盛典仪式的地方。比如说皇帝登基,比如说立太子,比如说封皇后,比如说将士出征,都要在太和殿来举行。

在太和殿之后,就是中和殿。中和殿是供皇帝私人休息和独立思考,以及接见一些大臣的场所。在参加太和殿的典礼之前,会在中和殿思考和休息,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事情的最后一步了,比如说将士出征、册封皇后、大婚、立太子,那这个时候用这四个字来提醒自己,是否是中正的,是否是有偏私,有自己的喜好在其中的。偏私这件事情会导致一系列不好事情的发生。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帝王他偏私某位妃子,他就会偏爱他们之间的儿子。那可能这个皇子,他未必有那个德行和能力去承担皇帝的位置。如果因为偏私把位置传给了他,就会导致很多事情的发生。比如说百姓的怨声载道、大臣的反对、其他皇子之间的争位。

所以一旦有偏私,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们把它延伸到生活当中,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执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在生活当中,执中没有像帝王那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去看待自己的贪婪,看待自己的欲望,看待自己的喜好,看待自己的偏私。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智者,可以观察到事情的真相,它本来的样子。

“舜亦以命禹”,当舜传位给禹的时候,同样也讲了“允执厥中”,只不过讲的更清晰,变成了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