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白露

 昵称503199 2023-07-11 发布于湖北

壬寅年 / 拾伍 白露

2022年9月7日 - 9月22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先秦|佚名《诗经》

初生的芦苇茂盛生长,秋日清晨晶莹的露水凝结成冰霜。心中思慕的伊人啊,在水的那一边。逆着水流去找寻她,道路艰险并且漫长。顺着水流去找寻她,雾气朦胧间仿佛看到她站在那河水中央。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处暑之后、秋分之前,时间为每年的9月8日前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意思是说,白露是农历八月份的节气,秋天五行属金,而金是白色的,这一时节阴气越来越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冷凝成洁白的露珠。这便是白露节气的最初含义。

“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场薄露一场霜”。如果说处暑节气代表着暑气退散,那么白露节气的到来则表示大地已经迎来了凉爽的仲秋。

物候与气候

为更好地反映白露期间的气候变化,古人将白露节气中的十五天分为以下“三候”:

一候鸿雁来。白露节气一到,北方的大雁开始启程飞往南方过冬。北雁南飞是一个陆续、分批的过程。白露时第一批启程,到了寒露时节,有“鸿雁来宾”的物候,表示最后一批大雁也启程南飞了。

二候玄鸟归。玄鸟,也就是燕子。从白露节气的第六天开始,燕子离开北方飞往南方,等到了来年的春天,再成群结队飞回北方。

三候群鸟养羞。“羞”是“馐”的本字,意为美味的食品。在白露节气的最后五天,各种鸟类都开始储藏过冬的食物。可见秋天已至,冬日就在不远的将来了。

这三个典型物候都跟动物有关,描绘了各种动物在此时节的所作所为。反映出在白露时节,秋天的气息更浓厚了,气温也比刚刚过去的处暑时节更低了。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在白露时节,气温下降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在夜晚,更是凉意透骨。

饮食文化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唐代诗人杜甫的《白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白露时节的优美画面:凉风乍起,白露凝霜,北雁南飞,秋高气爽。耀眼的太阳已不复夏日模样,风轻轻吹过带来的都是凉爽。

说起秋日的食俗,那可是有极大的讲究,每年这个时候,各个地方独特的秋季食谱纷纷亮相,有的吸龙眼,有的吃鸭子,有的烹白露茶等等。当然多以滋阴益气、润肺防燥为主。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图/网络

白露茶主要指的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用叶子上面的露水煮茶,相比于秋季的早茶,这种茶水味道更浓郁,并且还有种清新的味道,从花朵或者是草上面的露水,还透露出另一种清香味,仿佛是人间极品。

秋天与茶的真意,总是有惊人的相似。走过了春的活泼与夏的热烈,方知秋的淡泊,是因为从不刻意显示收获的可贵。

白露米酒

旧时江浙一带的乡下人家,每到白露节气,便会家家酿米酒,用来招待亲朋好友。这种用糯米、甜酒曲酿成的米酒,略带甜味,是待客的佳品,因在白露的时候酿造的,被称为“白露米酒”。

做米酒一定要提前将糯米放入冷水中浸泡24个小时以上,这样蒸出的糯米口感才会更加软糯细腻。把浸泡后蒸熟的糯米装进酒坛,然后把调配好的甜酒曲倒进酒坛,再把酒坛里的材料摇均匀,最后装坛、封坛。48小时以后,就可以开坛享受自己酿制的白露米酒了。

图/网络

米酒在古代被列为药酒之首,认为其具有补养气血、舒筋活血、健脾助运、祛风除湿等功能。糯米酒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它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补充夏季人体的“亏损”。

白露米酒,不仅是酒,它是把节气与酒密封在时间的坛子里。

鳗鱼

老苏州会吃些鳗鱼,在苏州唤为鳗鲡,这时候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粉皮鳗鲡、毛豆子烧鳗鲡、鲜鳗鱼熬白萝卜”则是同里的家常菜。

粉皮鳗鲡、毛豆子烧鳗鲡、鲜鳗鱼熬白萝卜都是当地的家常美味。在秋凉的白露世界,吃一口鲜嫩的鳗鱼,温润醇厚的滋味萦绕口间,想来必是人间快事。

白露瞬间:疏树蝉嘶白露寒

残叶九月,第七天,日历颤巍巍地,掀开白露的面纱。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进入秋季以来的第三个节气。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是个特殊的节气,说它特殊,是因为白露表示着秋天真的到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气里,文人墨客文思泉涌,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白露诗”。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唐代诗人卢殷的《悲秋》,秋季晴空里的大雁,最后的蝉鸣,消失团扇,一幅传神的“白露”写照。

能把白露节气写得更加生动的还有唐代雍陶的《秋露》:“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再有就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相和歌辞.乌栖曲》,把白露美景写得更加优美:“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白露时节的悲秋伤情,更是给人一种秋天的别样韵味。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惨淡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唐代白居易的《南湖晚秋》,写的是白露之后,一天比一天更凉,候鸟高飞,把秋天的穹庐往上拉高许多许多。来到南湖游赏清秋,褐色衰荷、青枫、黄苇草、白茫茫波涛,斑驳画面实在是又美又凄,又难免触景伤情。

宋代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秋天的感伤更浓:“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白露时节,主人公独坐红烛中,暗自出神,雨声与秋凉一起勾起别离的诸多愁绪。在深深的庭院中,雨打在稀疏的梧桐叶片上的巨大声响,反衬着主人公的寂寞孤单,追忆当年的美好,就越让现实显得残酷与寥落。风雨满楼,无人慰藉,不由得落下泪来,伤感伤感。

“十里青山远,潮平陆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这是宋代仲殊的词《南柯子.忆旧》,白露的感伤更是凄美:秋意渐浓白露至,秋天的一叶承载了多少情愁,在缤纷的雨中均化作泥土里的丝丝温柔。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白露时节,展读古代文人的佳句,徜徉于醉美秋天,感受的是一种清凉,体味的是一种高远。

白露在江南

站在窗前,瞧见那一树清秋,添了长袖,淡淡的温柔,让人莫名想起江南。清晨,这个季节的风刚刚好,不骄也不躁。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清凉的风景,在黛色水乡的水墨里,在江南小巷的烟雨里,在竹影斑驳的老墙上。

立秋、处暑,都是秋的节气,可只有到了白露,江南的秋,才显露出秋的样子,好像一个女子,非得有了爱情的滋润,才会一点一点的,褪去少女的青涩,把女人味显露出来。

“收”的讲究:白露收露

古人认为露以秋季的为佳。《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古人常用露做饮料,《楚辞》中即有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经》记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吕氏春秋》载:“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

汉代建有金铜仙人承露盘,魏时铸有擎承露盘的铜柱,都有收取清露的做法。晋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来润洗眼睛,而且用锦彩制成绣囊,名为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将其作为互赠的礼物。在一些地方,秋天民间还会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玩”的讲究:斗蟋蟀

古时,白露时节兴盛斗蟋蟀的游戏。蟋蟀,亦称促织,雄虫能鸣善斗,秋夜振翅发声,凄凉清脆,声音悦耳。唐代天宝年间,入秋之后,内宫的妃嫔常用小金笼装蟋蟀,放在枕边,晚上听蟋蟀的鸣叫,民间也加以仿效。当时长安的富人,用象牙镂空做成蟋蟀笼蓄养蟋蟀,以万金之资,换一声之鸣。唐代以后,南北各地都有蓄养,以求比赛相斗的乐趣。

在古代,江南地区一般在白露前后开始斗蟋蟀的游戏,到了重阳后停止,称之为秋兴,俗名斗赚绩。比赛时,不仅有斗蟋蟀的场子,还有专门的搏斗器具。人们一般将最善斗的蟋娜称为将军,以头大足长为贵,青、黄、红、黑、白等正色为优。相斗的蟋蟀要大小相似,重量相同,势均力敌。先用兰草拂其头部,如果它的触须张开如丝状,就继续用兰草挑逗,使之角斗。两只蟋蟀相搏,赌注往往很高。清代秦子惠的《功虫录》中有详细的养蟋娜、斗蟋蟀方法。

苏州园林里的白露

想起以前补园的日子,白露这天,园主们是不是也很有生活气息?

把园子里的最后一造豆角摘了,又掐了几颗辣椒,用冻在冰箱里的油鸡枞炒了,翻箱倒柜找不到白茶,乾脆开一瓶白葡萄酒来应了“白”,在秋高气爽的夜里,也算是“诗酒趁年华”,过了一个略带诗意的节。

偶尔“诗意”,体力活还是不可少的,为了自己的园子可以更加的美丽,又做了一些新的调整,还没到收穫的季节,便急急把前院荷花缸内的莲藕和塘泥一起挖出来,将分量减轻的荷花缸换了位置,再把泥巴装回缸里,挖出的一部分莲藕留出一点吃的,剩下的又种了回去。因为是自己亲自动手,才第一次真正地见识到了塘泥的乌黑和难以言喻的味道,也才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了被古今文人偏爱的荷花是怎样地“出淤泥而不染”。

白露将过,秋分亦不远,季节在不断地交替,历史或许也在不断重複,而我们的人生却永远不会重来。如果不想在将来有所遗憾,那麽,就力所能及地给心灵留下一小片淨土、一点点宁静的空间吧,哪怕是身在淤泥中。

喜欢过简单平常的生活,而秋日的静,正好为日子提供了一份乾淨而有意思的感觉。所有的浮华、缤纷、尘嚣,在秋日都安静下来,少即是多,无事就是好事;生活中虽有“寒冬”,但也有可爱的秋,人到秋日,心怀广阔,较理智、较清醒,天地肃静的时光,胜过一切语言的雄辩,人变得沉默而谦卑,更乐天知命哩!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 FIN —

原标题:《白露。》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