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案说中医:越婢汤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病的应用

 秦楚古方 2023-07-11 发布于陕西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越婢汤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病的应用/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58篇原创文章

越婢汤是金匮要略里治疗风水但没有表虚症状的一个重要方剂,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病。关于风水水肿证的病理及治疗原则,上文已经做了专门解析,本文就越婢汤的具体应用及方剂特色再作以解析。

点击以下文章链接:风水水肿病的病理探析与治疗
中南山,公众号:秦楚古方人体的风水,关于风水水肿的病理探析与治疗

越婢汤的适应症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两。

我们来先从原文来逐字逐句进行解析其本愿的应用。

一是风水恶风。首先就说明是这是风水病的范畴,水湿停于毛孔,所风邪伤於肌腠,卫阳不固,所以恶风。既然是风水,那么有可能就有脉浮而兼洪,或者面目浮肿,眼下如卧蚕,或者颈脉动等都是有可能的。这里有恶风,但没有汗出,说明没有防己黄芪汤证那么严重的表虚证。反倒是风邪水气都充斥肌表,所以才很修园说属于表实证,就是在表的邪气充实的意思。

二是一身悉肿:其水邪停滞於经络肌腠,痹阻卫外之气,淤热在皮肤,所以一身悉肿,就是全身都肿,可见属于外风很大,卫气很强,表热也很重的状态,不然也不会用麻黄开皮毛,用石膏泄热。

三是脉浮而渴:脉浮,乃风邪在表。不渴,说明胃府无热,热在皮肤。

四是续自汗出:邪气郁滞作热,内蒸於机体,外疏於体表,故续自汗出。这个续自汗出的续字,是什么意思?就是连续不断的自汗,但陈修园却说,续自汗出是原本无汗但患风水病后不断出汗的意思。即便是不动他也是汗流不止。一般遇到自汗出的情形,有可能是阳明证,阳明白虎汤证就有大渴大热大汗的症状,但此处他特别说明不渴,可见不是阳明证。

四是无大热:无大热在伤寒论的麻黄杏仁甘草汤证也有“无大热,汗出而喘”的表述,那么这个无大热,值得是身外摸着并没有明显的高热症状,上面又排除了阳明里热,所以这种热,就属于风邪郁滞水气在皮肤,欲泄而未泄之热。

方剂分析

所以,从以上表述看,越婢汤证才属于风水证的代表治疗方剂,其突出症状是“脉浮,但身不重,恶风但不恶寒,一身悉肿,不渴但自汗出,”,而防己黄芪汤属于表虚水湿积于肌肉,并且水气偏重于腰以下的方剂。

一身悉肿说明风多卫气也强热亦多且属急风,所以用麻黄开皮毛加利尿,用石膏清热,生姜大枣炙甘草安中养正,补充津液。

本方麻杏石甘汤方的比较:麻杏石甘汤方的组成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本汤方的组成是,麻杏石甘汤方去杏仁,加生姜、大枣。由於两汤方之药味组成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主治证候和功用也不相同,麻杏石甘汤方的主治证候是表邪化热、内遏於肺证,以发热、喘急、口渴、苔黄。脉数为主,其功用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而本汤方的主治证候是风水表证,以发热、汗出、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为主,其功用具有宣肺泄热、利水消肿。

本方与防己黄芪汤证的比较:本方证与防己黄芪汤证,其共同点都具有脉浮、恶风、汗出证。但是,防己黄芪汤证是以身重、腰以下肿为特点,而本方证是以一身悉肿为特点;防己黄芪汤证之汗出,是由於表虚不固引起的,而本方证之汗出,是由於内热熏蒸引起的;防己黄芪汤意在益气扶表利水,而本方意在发汗利水清热。

临证应用解析

1、肾炎水肿:男,65岁,慢性肾炎尿蛋白波动在(+)~(+++),无奈要求服中药治疗。问诊:颜面皆肿,皮肤灰黑,腹部大,食欲较差,小便量少,汗出不恶寒,舌苔白腻,脉沉细。

此属水饮内停,外邪郁表,郁久化热,与越婢汤方:麻黄12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生石膏45g。

上药服2剂,小便即增多,喜进饮食,继服20余剂,浮肿、腹水消,尿蛋白(-),病愈出院。(胡希恕医案)

按:此案病人表现为不欲饮食、且汗出,显然风弱而内热较重,所以重用石膏清胃热,而调减了石膏的用药比例。因为在越婢汤的原方,麻黄的用量比较大,而此处仅有面目浮肿,且汗出补恶寒,显然虽属于风邪但表证已轻,所以也轻用麻黄。

2、头面红肿发痒。某,女,38岁,在理发店染发后,隔天清晨醒来,突然眼睛无法睁开,头皮发红,头面肿亮,头面局等等部瘙痒,如虫行皮下,身冷,口干口渴,心烦不适,舌红苔薄,脉浮而数。

处方:麻黄18克,石膏40克,甘草6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生姜3片,大枣15枚,薄荷6克,防风12克。2剂,水煎服。患者2剂药服下后,颜面浮肿尽清,余症皆消除。

按:此案恶寒为病 在表,口渴口干,心烦脉浮数为郁热在里,头面部瘙痒如虫行皮中,可知水气在皮肤中,所以在用越婢汤的基础上,加连翘金银花薄荷防风辛凉解表散风除痒。

3、全身浮肿。陆某,49岁,非常怕冷,夏季穿着棉袄,头面周身悉肿,眼睛肿的睁不开,腹部膨大入瓮,肤色光亮,恶风发热无汗,口微渴,饮食差,小便少,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睡觉躺都躺不下去,只能靠墙而坐。

前医多次用加减五皮饮治疗,病情恶化。这明显属风水重症,《金匮》辨水肿证之脉,谓风水脉浮,此病寸口脉位肿的无法辨脉,根据其主诉及临床表现,属风水重症,用越婢汤加味:麻黄18克,生石膏15克,生甘草6克,滑石12克(分二次送服),生姜4片,大枣12枚(擘)。

嘱服后厚覆取汗,服后约一小时许,周身皆得透汗,三更内衣,小便亦多,气机渐和,寒热消失,身肿腹胀随消十之八。(顾处真医案)

按:此案一身悉肿,恶风无汗,腹部膨大入瓮,肤色光亮,明显属于越婢汤证,咳嗽痰多,气逆喘促,又似乎是内有痰饮,尤其是夏季穿着棉袄非常怕冷,非常像寒证。但因为有全身浮肿,恶风,可以判断为风水。其之所以怕冷,显然属于阳热痹于内之假寒;口微渴,显然病未入阳明而区别于白虎汤证;不见烦躁则区别于大青龙汤。所以虽然有气逆喘促,但此处的恶寒及咳嗽痰多又区别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所以结合风水证“风强卫强热多”的特点,可见水气郁热在里,所以内生水饮,逆上入肺而喘逆咳嗽。所以用越婢汤,因为恶寒重,所以轻用石膏以增强发汗之里,但又用滑石内以从小便泄气水。真可谓奇思妙手。

4、假越婢汤案。秦某,男,12岁。一月前被雨淋后,致两膝作痛,步履困难,上肢肘、腕关节游走窜痛,发热,汗出不解。体温39.2℃。查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750~,红细胞沉降率96mm/h。舌苔白,脉浮数。

四诊合参(辨证因素并不齐备),此为热痹(并未痹热在里,外部的发热不属于热痹),治当清热宣痹。越婢汤加减:麻黄6克,石膏60克,甘草5克,桂枝6克,知母12克,苍术、黄柏、牛膝、赤芍各10克,川、草乌各3克。每日2剂。

服8剂后,体温降至38℃,疼痛减轻,再服3剂(每日一剂),体温降至37.5℃,关节疼痛仍然。

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桑枝、秦艽、青蒿等,调治十余日,关节疼痛控制,低热已除而出院。(辽宁中医杂志)

按:此证虽在原案名为越婢汤加减,但其实从病机看,早已超越了风水病的范畴,属于风湿痹症。一是全身游走性疼痛,显然属于行痹为风;二是发高热且汗出,脉浮数,显然需要桂枝汤系方剂发汗利小便去风湿;三是此案不辨渴与不渴,不辨大便溏泄,辨证因素并不齐全,达不到四诊合参的标准,所以用药杂沓,所以本案用所谓的“越婢汤”加减,仅仅起到了重用60克石膏的清热作用,所以温度降至37.5。四是后来所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也并不合病,桂枝汤为历节症,关节疼而有红肿,所以用之后并未好转,只是疼痛控制(显然还有疼痛),低热已除,。其实这从一开始,明显属于桂枝附子汤加生石膏证更为合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