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练到手上有了!好欣喜!最近一周练拳的感受是,内劲象母腹里的

 无心堂主人 2023-07-12 发布于黑龙江
太极拳练到手上有了!好欣喜!
最近一周练拳的感受是,内劲象母腹里的婴儿一样一节一节往外拱,小胳膊小腿逐渐的一节一节长出来了!一会小腿儿长出来了,一会儿小脚丫又长出来了,一会,小脚指头又长出来了!

上身的过程不特别明显,只是有一天,手上突然明白了!郝月如说:“周身无一寸无精气神,无一寸非太极”,双手掌指都是精神的,都是自己会思考,会用力的的!当然,这来源于脊骨。如李亦畬所说“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

但是手部掌指不具备单独作战能力,整个人仍然不是一直强有力的作战整体。比如,《地道战》中的游击队长,在迷茫之际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眼睛豁然亮了——毛主席的精神灌注到他心中了!于是他们又成了一只强有力的作战单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杨班候的《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两次提到掌中,全身虚实在神中聚会了,然后让谁去执行命令呢?虚实实虚还要靠手来执行。虚守实发的窍门全在双掌之中!

应该是07年春天,石家庄在省体育馆举行马洪杯全国太极推手大赛,其中不乏高手。我和张明师父等四五个拳友坐在西北看台观赛。张明师父是个狂人,一边看一边点评,准确的说,全是批评,说都是花架子,都是外力!我们心说,有的还可以呀!甚至不乏激烈精彩之作啊!

散场后,我们请求和张明师父试手,就在体育馆东门北空地。一试,真是开眼,张明师父只是双手搭在我的双臂上,下命令似的,一边说着“走走走”,我几乎没有感觉到任何力量,就被云到一边去了!

前天突然开悟,和徒弟试手,突然发现我也有了这种劲了!虽然只是开端,但是豁然开朗,欣喜若狂。怎么回事呢?

有的拳友可能看过前几天头条上,“满格太极”师父发的哪一期视频,叫“搭手即漂”。我有同样的感觉。就是我前文谈的气球包住海底巨石之后充气,使巨石上浮的武禹襄的吞吐劲。我习惯称之为漂浮劲。我跟徒弟说,这种劲可不教给他们了!徒弟说,你那篇文章已经教给人家了!就说一句,
——漂浮的关键在松背,吐出的关键是手行功。

不是不说,必须体验,太极拳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东西。心里有领悟还不够,还必须身上有体悟!而且,其实我已经说的够明白了!“搭手即漂”的意思就是武禹襄的“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着力即问住了对方的脚跟,随即松开,对方根力即浮起。随势漂移出去即可。

关键是多数人不敢松,高一点的松开的只是手和小臂。这样半生不熟的就去发人是发不出去的!能松开双肩,气向下沉的已经很少,何况在瞬间敛入脊骨注入腰间呢?再翻上来“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的就凤毛麟角微乎其微了!因为这些都是瞬间的事!

最后的关键环节还是是施与手指。挖土机的爪子不硬,臂指相连的腕子贯通的不有力仍然是不行的!十年前打出来过这种劲——五指如钢叉的感觉,但是那时候理论修养不够,认为那是僵挺,所以又有意的松,又蔫回去了。现在明白了!

说原来的五指如钢叉是僵挺也不算错,因为虽然内气贯通,但是手上是傻楞傻愣的,没有精神,没有脑筋,没有思想,没有虚实。现在不一样了。手上有了精神,有了思维,有了阴阳,还是重温一下杨班候先辈的高论作结吧——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最后补充一句,沈家祯前辈说的,先练到身上,后练到手上,知道了,这也不是急于求成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