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长生果与无花果 2023-07-12 发布于湖北

2002年2月6日,张筑生先生,这位第一个北大博士毕业的天才教授,与世长辞了。

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张筑生”这个名字,但对于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乃至于整个数学界而言。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张筑生”这个名字,却是开创数学历史新辉煌的先驱!

1997年的阿根廷数学奥数竞赛上,他带领学生安金鹏,获得第一个国际奥赛冠军。

后又创下多连贯记录,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奥数赛,拿下了五个世界第一的传奇人物,却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授,至死都没有评上一个职称。

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成绩不斐,却买不起、买不起房、评不上职称的清贫教授吧!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才华初展

1959年,张筑生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

在学校里,张筑生勤奋刻苦,深入研究课题,取得优异成绩。

1964年,张筑生毕业,凭借在校期间,优异的学习成绩,被邀请留校任教,并且报考了北大数学系的研究生。

后正式进入北大数学系,研究学习。

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全国各大高校争相招揽人才,张筑生参加考试,在考试中,他审题时,发现有一道数学题出错了,其中一个变量有问题。

他并没有怀疑自己,直接在答题纸上写下“此题无解”。

张筑生凭借自己充足的知识储备,成为了唯一一位,看出试题有问题,并且有胆量,提出问题的考生。

成功引起了著名数学家,廖山涛的注意,并被他收为学生。

1983年,张筑生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博士,后期他被学校举荐,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在北大百年校庆时,还将他的编号001的博士证书,作为珍贵文物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他就已经在学术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张筑生天资极高,硕士毕业论文,就解决了国际著名数学家——Smale提出的,“国际四大数学猜想”之一的问题。

在当时的数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使年轻的张筑生“一战成名”。

少年不易 但谁能想到这般聪明卓越的少年,却体弱多病。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1940年,张筑生出生于,广西贵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他身体瘦弱,在两岁时,因长期高烧、颈部僵硬、甚至有时会出现抽搐,被医院确诊为脑膜炎。

孱弱的身体,和严重的疾病,使他小脑共济失调,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但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

1953年,13岁的张筑生左臂骨折,因医生的疏忽,后期恶化为败血症,使左臂神经萎缩,左手的五个手指,无法动弹。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疾病的折磨,也使他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他开始默默地一个人看书,也正是如此的阅读学习,为他数学知识的储备,打下了雄厚基础。

就是这样一个坚韧不拔的男子,他终身与病魔作斗争,却并不忘了学术研究,在数学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北大第一个博士

后来,他以超高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全国的顶尖学府。

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的时候,他的学习能力,受到老师们的一致赞赏。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曾经就有教授对他说,他的知识完全不能说是研究生。

他甚至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导师,给研究生开课。

在1982年,张筑生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解决国际四大数学猜想之一的问题时,答辩委员会就决定授予张筑生博士学位。

那天的张筑生,身着一件宽松短袖,这是他看起来惟一一件,比较体面的衣服。

他十分重视这次答辩,当他走上讲台时,看着座下的老师,心里紧张,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地开口:“大家好,我叫张筑生。今天我的论文……”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那是一次精彩的答辩,让座下的老师赞不绝口。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的才华震撼。

原本大家已经一致认为,他可以获得博士学位。

但由于当时的新中国,还没有博士,校长张云翔,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博士学位。

经过多位教授领导的讨论,最后,学校还是谨慎决定,这件事暂时搁置。

到了第二年,“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的名号,却被别人“抢”走了。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这时候校长张龙翔,不甘埋没人才,又专门紧急组织了一百多人的答辩专家组,再次对张筑生的论文,进行答辩。

毫无疑问,张筑生成了“北大第一位数学博士”,学位编号001。

但令人可惜的是,他与“新中国第一位博士”擦肩而过。

但这对于勤勤恳恳的张筑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情。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他认为,“名称”这东西是虚的,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只有将学术水平,达到更高境界,才是真正的付出,才是真正的有意义。

难评的职称

在四川大学工作的14年中,张筑生恪尽职守,热情对待学生,热爱他的教育事业。

但在1978年,参加的职称评选中,原本应是铁板钉钉,该属于他的职称,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没有评选上。

反而其他资质能力,都不如他的人评上了。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受不公正待遇的张筑生,并没有心生怨怼。

后来进入北大,张筑生利用着北大雄厚的资源,更加深入研究,并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学习。

在美国学习的这些年,他深刻意识到了,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差距。

他想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奉献的决心,从此将一腔热血,付诸中国数学事业。

1986年从美国回国后,本该荣誉满身的张筑生,却被没有被学校重用,只是被委派了一个,编写教材的工作。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众所周知,编写教材,并不能算作科研结果,没有科研结果也不能评职称。

这对于一个46岁,正值黄金年龄的,高水平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身边的朋友,都劝说他不要接受这项任务,“你现在正值壮年,正是深入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如果你这时候错失了机会,那以后将更加困难!科研才是你的立身之基,不要因为编写教材,这样的基础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广大的前途。”

但张筑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总得为后辈学生,留下点有用的东西。”

于是,他将后面那几年的时间、精力,全部奉献在教材编写上。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职称”被他当作虚无抛在脑后。

历时五年,张筑生绞尽脑汁,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复杂的数学问题,终于编写出了教材《数学分析新讲》。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知道,这本书主要为了启发数学思想,而并不是拔高,对于初学者的学习深度广度。

恰到好处书中例子也很实用,并且有张筑生先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精心编排,适合所有跟数学有关的专业阅读。

后来几年,他又写了《微分动力系统原理》和《微分拓扑讲义》。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这三本教材,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学习数学的优选。

1995年,张筑生担任中国奥数国家队主教练,这又是一份苦差事。

不仅被国家寄予厚望,而且工作量,也不能算入教学考核,这就意味着,他的付出与回报,将不成正比。

学生如果做不好,出来背锅的第一个是教练,但他秉持着“甘做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原则,背负着巨大责任,开始了他的新的任务。

他为了研究出简单的解题方法,为了研究出,更加适合的竞赛题目,费时费力,有时连吃饭都忘记。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一年便可以出几十道创新题目,对学员加以指导、培训,国家队的同学们,数学能力突飞猛进,在比赛中一次次创造辉煌。

可以说,他是“呕心沥血”,连“命都不要了”,只为推着学子走向高台。

在后来工作的五年间,张筑生带领中国的数学学子,征战全球。

参赛连连,获奖连连,联拿五届奥数,总分第一。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史无前例! 有了这些惊人的成就,他自身又获得了什么?

因为没有实验科研成果,那些年“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一类的职称,也与他越来越远。

后来直至他离开人世,也没有一个象征身份的职称,一直被叫做“张老师”。

天妒英才

1990年,张筑生不幸被确诊为咽喉鼻癌。

在带领国家队工作的五年期间,张筑生体内的癌细胞,不断扩散至肝部。

当学生们站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时候,张筑生的病情,却每况愈下,一步步恶化。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并且伴随着癌症的,还有结肠炎的发作,每天要去几十次厕所,几乎每日呕吐、打点滴。

在确诊癌症的此后12年,张筑生成为了协和医院历史上,接受放疗最多的癌症患者。

体内的癌细胞,不断扩散,但张筑生对数学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从未退散。

病魔没日没夜的折磨着他,但是他总是在每一节课上,力求精进,用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

2001年,在长期化疗下,张筑生身体不堪重负,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在这最后的倒计时,他仍在最后的时刻,连续七天,为200多名学生,解惑答疑。

这七天里,他每天只喝一点点牛奶,靠葡萄糖维持身体,站在讲台上传播知识,他每天腹泻十几次,甚至有时会伴随着呕吐,但他仍然不辞辛苦。

为了不在上课的时候,跑厕所影响课堂,他会提前一天节食,以保证课堂质量。

“我至今仍然记得张老师,那七天的状态,他腰部以下出现浮肿,口腔溃疡,因为严重的结肠炎,只能靠吃流食,支撑自己的身体,但站在课堂上,他仍然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有时甚至一连站几个小,时都不歇息。”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2002年2月6日,这天,张筑生坚持来考场监考,只因为这些学生,是他微分拓扑课的学生,他想负责到底。

几位教授,一起把他抬进教室。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他羸弱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永远的倒下了……

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有一个职称。

永垂不朽

除了学术研究之外,张筑生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慈善事业贡献。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在任教期间,张筑生曾免费为数学教研授课,指导多位学生老师。

任教八年期间,他不辞辛苦,义务授课,不收一分钱。

与他同等级的老师,都已开上豪车,住了大房子,但他仍每天朴素的装扮,骑着自行车,上下课,夹着用了十几年的文案包,与人招呼。

“张老师是我难得一遇的老师,是我整个学习生涯的标兵。他不仅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也丰富了我的精神,作为我的榜样,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他的学生,如是说道。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结语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一生。

张筑生乐观。

他和妻子一生无儿无女,但他鼓励学生,要有豁达的心态,说“你们年轻人要做什么,就去做。勇于尝试才有更好的未来。不要胆怯,现在没有遇到的一切。”

张筑生热爱。

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只在乎自己的教育事业、学术研究。

北大第一个博士:癌症晚期为国拿下五个第一,却至死都评不上职称

为自己的学生,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奉献了一生,将自己的知识,将自己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人生的意义。

张筑生淡泊。

在他看来,研究与教育胜过一切。

“人生在世,是有所图,是有不图。”他不在乎自己是否有职称、是否品德上职称,他只在乎自己的研,究是否为学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是否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