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筑生:北大第一位博士,拿下五个“世界第一”,至死都没评上职称

 新用户40828904 2022-06-07 发布于福建
他是北大第一位数学博士,编号001。他中国数学界不可多得的天才,他左手残疾,身患癌症。
图片
在生命的最后,拖着被病魔侵蚀透的身体,带领我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连拿5个总分世界第一,但至死都没有评上职称,他就是张筑生。
在他的一生中获奖无数却为何迟迟没有评上一个职称?在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呢?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来带领大家走进张筑生的传奇人生。
图片
年少-命运多舛
天妒英才是对张筑生最贴切的诠释。1940年,张筑生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的山村里,因当时的环境恶劣,自出生起,他便体弱多病。
2岁时患上脑膜炎,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不过他的小脑还是留下了不可逆的损伤。
张筑生是与生俱来的天才,在他刚上小学时,他就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他总是有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惊人的实践能力。
图片
五年级时,他便发明了一个可以自动爬墙以及降落的小木头人,并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然而就在他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时,意外发生了。
在他13岁时,因一场意外不慎摔断了左臂,却在手术时发生重大医疗事故,导致左臂神经性肌肉萎缩,从此左手再不能动弹。
失去了左手的他再也不能继续动手实验,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从未消散。
图片
或许正是这场意外,才有了此后的数学天才。1959年,张筑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从此他便在数学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刚上大二,他就将大学四年的数学知识全部掌握。他的导师们也直言:张筑生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
毕业后张筑生受到学校的邀请,希望他能够留校教书,这一待就是14年。在川大教书期间,他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无论是在教学能力还是知识储备上,他都是首屈一指。
图片
但就是因为他的学识太过渊博,才在上世纪70年代中的大环境中吃了大亏,教书10年,连一个教师职称都没评上,失望之下他果断选择离开。
这也是为何张筑生一生都耿怀于“凭职称”,他不为名利,职称对于他而言更像是精神上的认可,是他的尊严。
001号博士
离开川大后,1978年恢复高考第二年,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争相培养人才,张筑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并在这次考试中崭露头角。
图片
此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因出题错误导致题目无解,但全国众多考生中只有张筑生一人写出:此题无解。
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储备,是断然不敢在考试中轻易落笔的,凭借着他出色的表现,成功被当时著名数学家廖山涛收为学生。
在1982年,他凭借惊人的数学天赋解出世界级数学难题—四大猜想之一,获得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于1983年成为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博士,博士编号“001”。
图片
随后被学校推举,出国留学,1986年学成归来后,接受新教材编写的艰巨任务。
《数学分析新讲》这本书在之后数10年里都被用来当作经典教材,让众多学子受益良多,但对于当时的张筑生来说,编写教材却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为了编写这本书,张筑生呕心沥血写了5年,因为数学分析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关于这方面的书并不在少数,因此要写出新意,并且能够挖掘深度,这才是最难的。
图片
同时,张筑生也知道这本书在编写完后,也不会算作他的科研成果,但他还是做了。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儿,总需要人来做,中国数学的未来,始终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的身上,他也只是做了教书育人的根本。
查出癌症、担任国家教练
《数学分析》编写完成的1991年,张筑生被查出患鼻咽癌,从此他便开始了长达12年的抗癌之路。
图片
1995年,张筑生被任命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主要是带领中学生去世界舞台上参赛。
这份工作,的确十分光荣,但这对于当时的张筑生来说又是一份苦差。因为这份工作不论做出多少成绩都始终无法记录教学的质量,并且在其所肩负的压力与责任都是巨大的。
数学竞赛题目,不仅解答起来难,出题更是难上加难,每一道题都要进行将高等数学到初等数学的转化,也就是逆推。
图片
在出题时,还必须保证题目的难度以及新意。平常人出一道题就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可张筑生一年可以出几十道创新题。
与此同时,他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除了身患癌症,他还患有严重的结肠炎,并且炎细胞也已经转移到了肝部。
但他不愿停下脚步,2001年夏天,他的身体在长期的化疗下,不堪重负,他还坚持一个人连续7天为200多名选手出题、讲题,答疑解惑。
图片
这7天里,他的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不带痛的,因为癌症的扩散,他每天喝点牛奶、葡萄糖也维持身体。
担任国家队五年间,他拖着癌变的身体,带着一帮学生先后在世界各地崭露头角,中国队连续5年蝉联总分第一。
其中还有三次的大满贯,所有参赛选手都夺得金牌,这一成就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中国的奥数”也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尖。
张筑生在带领国家队的这些年里,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
图片
在对待教学上,张教授总是十分严苛,2001年下半年,已经是癌症晚期的他,坚持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为结肠炎,他每天腹泻十几次,整个人瘦到只剩皮包骨,但为了上好一堂课,他坚持在上课前一天节食,以透支生命为代价,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他认为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虽然编写教材吃力不讨好,但他还是连续写了三部,其中的《微分动力系统原理》一书至今都还在列在北大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里。
图片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筑生还奋斗在教室里。
那是2002年的1月11日,下午2点,在北大的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准备一场微分考试,由张筑生作为监考老师,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的一场监考。
2002年2月6日,张筑生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2岁。张筑生这一生命运多舛,他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学生上,从未有过半分松懈。
图片
他一生钟情于他的教育事业,他不求名利,只求一个精神的慰藉。在最后他虽然没有获得半个职称,但他在芊芊学子的心中早已是最优秀的教授。
他的001号博士证书被母校当作珍贵文物展出,他的言行早已深入学子人心,他的所著终将影响着世代学子,他的成就早已深深融入中国的数学领域。
图片
看完了张筑生的一生,屏幕前的你是否有所感触?欢迎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