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梦想,重新起航留守妇女增能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7-12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漯河中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漯河市临颍县民政局城关街道社工站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放飞梦想  重新起航”留守妇女增能小组

(二)参与对象:漯河市临颍县城关街道D村留守妇女

(三)参与人数:6人

(四)负责社工:罗燕平

二、小组背景


经过社工在D村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了解、与和很多村民的深入谈话,我们了解到留守妇女面临的家庭生活枯燥无味,缺乏情感关爱,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子女教育问题等。

社工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留守妇女们也希望通过培训获得学习的机会,和社工站工作进行配合,以及追求自我成长。

向有针对性的留守妇女增能,可以帮助留守妇女之间建立情感支持的网络、提升留守妇女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女性的自我认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实效。


三、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本次小组旨在,帮助留守妇女在互动与交流中彼此协助解决问题,排解精神压力,传授相应的精神慰藉方法,扩大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

通过小组志愿者培训,引导小组成员发展成为志愿者。

(二)具体目标:

1.帮助参与小组的成员提高自信心与工作能力,促进组员的自我成长。

2.小组成员通过互帮互助、一对一实践训练学习沟通方法和养老护理员知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行动能力。

3.通过组织组员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来激活留守妇女潜能和社会交际能力,也为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打下基础。

四、理论依据


(一)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是一种协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获得发展能力的社会工作理论。

该理论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状态,是因为缺乏生活能力、表达自我价值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控制公共生活各领域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分别从留守妇女个人(强调提高自我形象、重获对自己生命控制的信念)、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建立起与别人共处的能力)和社会环境(强调通过学习去争取社会资源的平均分配,赋予组织、公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会)三个层面来开展赋权理论的实践。

因此在本次服务实践中,解决困境的核心是“增能”,通过获取资源、知识和培养能力;

以社工为主导在小组中建立以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为主体的互助合作组织作为双向社会支持网络,协助其自主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留守妇女的自我参与和自我发展。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们的行为。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当新的经验改变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而本小组属于发展性的学习增能小组,以该理论为背景,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对留守妇女工作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志愿者行列。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留守妇女由于家庭任务重、扮演的角色多,但是受到的关注较少,通过小组的实施,组员之间的互动分享和情感连接,从而降低农村留守妇女的无权感和对生活的无控制感,由被动变主动。

五、小组实施过程


小组实施期间,城关街道社工在董畦村幸福院共开展了5节留守妇女增能小组活动。

6名参加小组的留守妇女组员通过社工的讲解,学习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养老护理员知识的培训及实操演练,与社工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组员的自我发展得到很好的提升。

(一)第一节小组:知己知彼,你我共成长

根据前期的组员招募与筛选之后,6名留守妇女根据微信群通知的时间准时齐聚董畦村幸福院,小组活动正式开始,成员结合留守妇女进行招募,活动内容符合留守妇女心理需求。

活动以轻松的小游戏开场,让组员们以愉悦的心情参与进来。社工基本上扮演了小组初期的应有领导者、组织者、鼓励者角色。

通过破冰游戏,促进组员之间的认识,期间社工与组员共同订立了小组契约,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活动,小组成员通过本节活动达到一个更好的默契度,增强同辈群体交往能力。

(二)第二节小组:同舟共济,情感支持

本节活动通过暖场小游戏带动,发泄了不良情绪,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组员之间打开心里的隔阂,消除彼此之间的戒备心理。

之后社工通过鼓励带动分享,和妇女们共同讨论近期的生活状况,从亲子教育,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方面引导组员之间沟通交流,从而帮助妇女提升自身能力,能够自己独立处理家庭问题。

(三)第三节小组:学习新技能,我们同进步

社工通过真人模拟讲解,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学习养老护理员知识。

养老护理员知识的学习让组员感到生活不是只停留在自己家庭的小天地里面,自己也有能力为社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信心。

组员们也愿意成为志愿者,让自身得到成长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四)第四节小组:爱心助老,志愿帮扶

本节活动结合幸福院老人实操演练组员们学到的养老护理员知识,组员们热烈讨论并根据实操训练把学到的东西加以致用。

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增加同辈之间情感交流和关系,调节生活压力。新技能带来新视野,小组成员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小组活动通过交流思想,分享生活困扰,学习养老护理员技能来加强留守妇女情感交流,丰富精神生活,改善目前生活难题。

(五)第五节小组:放飞梦想,重新起航

最后一节活动,社工带领组员们回顾了几节活动以来学习的沟通技巧和养老护理员知识。

组员们对此次活动比较满意,感觉自己改变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几节活动以来感到了小组的氛围和活动带给自己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多参加此类活动。展望美好未来,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六、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综合开展服务


在小组后期,为巩固小组成效及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社工引导留守妇女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组织敬老爱老暖心行动,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为老人们送去关爱服务。

组员们也觉得参与志愿活动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搭建了妇女互助支持网络,缓解了妇女的 心理压力;

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妇女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七、小组评估


(一)过程评估

本次小组活动通过社工引导、带领组员一对一演练来加强组员的学习效果,保证小组的成效。

利用小组活动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小组成员通过互帮互助、一对一实践训练学习沟通方法和养老护理员知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行动能力。

社工在小组活动中成功扮演了引导者,影响者的角色,帮助组员学习新技能,展现新自我,保证小组的顺利进行。组员之间通过交流思想,模拟演练来分享化解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思想包袱的解脱使妇女们更有效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二)结果评估

留守妇女作为社会闲散资源,发展培育成为志愿者可以为社工站的人力不足带来弥补。

小组活动发展留守妇女潜能和社会交际能力,也为志愿者培育打下基础。组员们对此次活动比较满意,感觉自己改变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几节活动以来感觉到了小组的氛围和活动带给自己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改变,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多参加此类活动。

结束后组员都作出了相应的改变,比较成功的帮助留守妇女提升了自我修养和能力。

八、社工反思

(一)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社会各方面给予留守妇女足够的人文关爱,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留守妇女群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将有相同发展需要的留守妇女结成小组,让她们从经验和比较中懂得发展的重要性,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帮助她们提升自我价值、更新观念,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促进自我发展。

(二)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小组针对这一理念设计每节活动环节,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组员的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针对留守妇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小组的成功开展从小组中选出小组领袖,利用骨干力量带动小组成员发展成为志愿者,利用志愿者的力量帮扶困难群体。

据调查,本村多数独居老人存在行动不便、就医困难、照料困难等问题,充分发动志愿者就近帮扶可以更好的起到帮扶作用。

志愿服务非一次之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立完善项目运行的长效机制。探索“社工+志愿”“互助+志愿”“亲邻+志愿”等形式,为服务对象构建多方位支持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